搜索
王琼的头像

王琼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04
分享

雷锋精神是座山

雷锋精神是座山

王琼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时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的,雷锋用自己短短22年,为自己建成了一座人生道德的高地,为中华儿女建立了一座民族精神的高地。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他没有地域之分,没有民族之别,没有时间之限。只要你想做雷锋,想学习雷锋精神,啥时间都不过时,都不晚。

生活中大家经常听到:“你想当雷锋啊!”“你又在学雷锋!”人们用这些口头禅,用这样的语气,把雷锋挂在嘴边,就说明雷锋依然活在人们心中,雷锋精神依然无形中在指导人们做好事。曾经,我问过一个小孩子,你知道雷锋是什么样的人吗?他想都没想,就说雷锋是无私、奉献、爱做好事的人。

雷锋离开我们几十年了。但我们身边的雷锋遍地开花,雷锋精神还在不断的成长、丰富。就因为雷锋精神是座山,是一座让所有人仰望的高山。

就拿我们房县来说,大街小巷的红马甲志愿者、交通引导员、清洁工等,他们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远远超出了工作性质本身,他们把自己休息甚是吃饭的时间,用在为创建文明城市、为市民方便舒服的生活的奉献上。

负责房县丁字街路段环境卫生的环卫工,不知道姓名,我因为需要,白天吃饭在东街,几乎每天晚上八九点必经丁字街回西街。多少次在三九三伏天,我看见那个环卫工大姐,就坐在街边,浑身很脏,把扫地的一套工具斜着放在腿上,垃圾车停在路边,捧着一碗不冒烟的饭吃。雨雪天她坐在商铺屋檐下,晴天她就坐在马路牙子上。那身影是最真实最动人的风景。饭是站在他旁边的那个男人送的,我猜。有时那个男人还趁大姐吃饭,拿起扫帚帮忙。不管是三伏还是三九,晚上八九点钟,早就过了晚饭时间,人们都在休息休闲娱乐玩耍,可是环卫工大姐还在工作状态,只是在工作中挤出一点时间,没洗脸没洗手毫无吃饭仪式感就便吃下一口“不干净”的饭。环卫工大姐看上去五十多岁,这个年龄的人,是需要吃热饭暖身暖胃的,不管三九还是三伏。好多次,我默默地站在不远处看那个大姐,看好半天,望着满城幸福的霓虹,干净祥和的大街,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大姐,你真是行,你是好样的,我真佩服你。”

不管何时看到大姐,她总是安静地扫一下,又扫一下,就这样,扫出一条又一条干净整洁的大街,扫过“马路人生”一年又一年。看到大姐的那份从容,你内心的浮躁和焦虑瞬间就赶跑了,变得沉静踏实起来。有时我感动的泪花乱转。还有几次,我拍下照片,分享在“宣传工作群”等几个群里,并发一段文字感慨。引来不少干部特别有宣传部长的跟帖、点赞、评论。

环卫工大姐就是在工作以外薪酬以外无偿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做好事。这真实中的伟大、平凡中的崇高就是雷锋精神的内核。大姐这种对平凡岗位普通工作的热情劲儿和钻劲儿就是雷锋。

我没在扫地的岗位,我被扫地的大姐无数次感动着,我的每一次分享、转发,是在学习认同雷锋精神,是把雷锋精神传递出去,是在链接升华雷锋精神。说起学雷锋,有人可能觉得太虚,太高大上。其实不是,只要雷锋在你心中,你就事事可以做雷锋,时时会发现身边有雷锋。

2020年,全国疫情暴发,无数医护人员白衣为甲,无数志愿者红衣为甲,他们逆行出征,为抢救每一个生命争取时间而拖着疲惫的身心奔跑、为每一个急需帮助的人运送传递各种物资用品而拼命,他们就是雷锋,他们舍生忘死的行动就是对雷锋精神最好的诠释。他们给病人给群众送去的不仅是物质和精神的东西,更是一团火、一粒种子、一缕春风。钟南山、陈薇、张伯礼、张定宇以及千千万万的志愿者......他们明知病毒的凶险狡诈,明知自己的生命多么脆弱,明知他们在家庭多么重要,可他们就是丢开自己的一切,为他人为国家拼命,把个人融入集体,把小我变成大我,把党性转化成自觉性。这和雷锋冒雨送大嫂回家、私自出钱给人买车票等行动的精神实质是一样的。他们不是雷锋,谁还能算是雷锋?他们的精神不是雷锋精神,什么才配叫雷锋精神?

疫情期间,我也报名到属地社区帮助入户排查,也下沉小区搞疫情防控。为确诊患者购买递送物资、倒垃圾、买药,为进出小区的工作人员登记、量体温,在病毒面前,做这些是需要勇气的。全国的抗疫人都是这样。大家的勇气从哪里来?一切随时间的推进而发展着,武汉、湖北的疫情把全中国、全世界的目光牵引着,单是这些目光的关注就让人发颤,别说还有要命的病毒,还有生命的消逝、空间的隔绝等等。大家都说,不是不害怕,一做起来,就忘记了害怕。这就是一种力量在支撑,这种力量从无私奉献的思想精髓里来。无数雷锋精神的力量迸发出来,就汇集成一座大山,一座任何困难打不垮的大山,一座民族精神的大山。

我还认识一个从未谋面的雷锋。他不仅是雷锋,还是雷锋的粉丝,是雷锋精神的研究专家。他就是《中华儿女》杂志社的记者兼执行主编余玮。他是著名红色作家、诗人、党史研究专家。

余玮一直致力于雷锋生平的分析研究,致力于雷锋故事的挖掘整理,致力于雷锋精神的传承弘扬。他写过许多关于雷锋的报告文学、出过关于雷锋的报刊,迄今为止已经编写出版了《寻找雷锋》《采访本上的雷锋》《魅力雷锋》《读懂雷锋》四本雷锋的专著。他是我见过的雷锋迷。一个年轻人,工作那么忙,光雷锋的书就能出四本,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他是真正崇尚和践行雷锋精神的人。这不,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活脱脱的雷锋。

他长期熬夜审稿、写文章、出期刊,不分上班和下班,不分节假日和工作日,都在想着为单位、为社会、为国家,多做有益的事。单说疫情期间,他策划、主持的“战疫夺‘冠’”“口罩下的中国”“日记里真实的‘武汉们'”“南国之春”“痛与爱的非常记忆”“众志江城”等专题,倾情用心助力抗疫斗争,旨在讲好战疫故事,致力宣传中国疫情向好局面,从而提振国人信心士气,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在全国疫情报道中可谓浓墨重彩,需要花费太多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些都是我从他的日志、朋友圈知道的。

最近,知道他病了一场。可他只做小小地治疗和休息,又投入火热的战斗。我曾劝他:“你是大作家、优秀的记者。你的生命可贵、值钱,一定好好治病,先治好病,保存实力,再工作。”可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复我一个笑脸。他不是军人,胜似军人,他不是战士,胜似战士,他不是雷锋,就是雷锋。

当我读到他的《采编与策划实战心得:“举纸不凡”的战疫报道》,多次被感动地哭了。在这篇七千多字的近似年度总结中,提及他病一事仅有一句话。

他只谦虚低调地说:“ 我想对自己说:谢谢自己,为“中华儿女”拼过一把,为战疫拼过一回。”

他只坚定从容地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将用它来寻找光亮,逐光前行。我以我的方式打开2021,做好自己喜欢的自己!”

他只铿锵有力地说:“于是,我忘了半夜三更,忘了自己劳累的血躯,但似乎看到了一个个值得记忆的瞬间,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历史现场,看到了一个更为完整更为逼真的感动中国,看到了一种不倒的中国精神!”

进入将要实现民族复兴的新时代,雷锋精神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雷锋精神就是一座山,一座民族精神的脊梁。无数有志的中华儿女都在一以贯之而又与时俱进的向上攀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