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琼的头像

王琼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22
分享

文/王琼

时代的一粒尘土,砸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是某作家的文学经典。当然,这里的土是文学意义的意象之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里的土,是自然界真实的土,是土的本意。李绅的朴素诗句老幼皆知,它充分说明了人与土不可分割的关系。人要生存,面临日当午的饥饿、炎热等,还得汗水森森、疲劳怏怏地在土地上抢时令耕作,目的只有一个,锄得禾苗快快长,长成才能渡生活。这正如《说文解字》上说:“土”者,是地之吐生万物者也。路遥说,他们陕西农村有地方把婴儿出生叫“落草”。“落草”意味着这个新生命与随风而飘的草木没什么不同,只是在适当的土壤条件下,又生发出一颗新草芽而已!他们认为生出一个娃儿,和从土里刨出一个洋芋蛋蛋儿,长出一棵麦穗穗儿,发出一个嫩秧秧儿,是一样一样的过程!其实,这是一种大仁大智、天人合一的思想!

没有土,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虚无的。仔细想想,什么高楼大厦、霓虹繁华,什么身份名利、花前月下,什么柴米油盐、肉醋酱茶......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土,植根于土。所以,土比金银珍贵,土孕育并承载着生命和万事万物。同时,土地也是个生命体。土地的生命和脉动只有农人才能感受到,土地是农人的靠山,所以,真正的农民,愿意在乡下陪

伴二亩薄地,不肯进城看繁华富贵。土地的生命也是有限的,如果过度使用和破坏,她可能变得盐碱化或沙漠化!兰考的艰难治理,塞罕坝的植绿过程,都是土地“问题”的历史教训!

鲁迅说,土壤就像黄金一样,你肯去开拓,总会有收获的。不是么?贫瘠的土,肥沃的土,松散的土,五颜六色的土,包围、滋养着你我的生活。盖房子要以土地为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看似松软的土,在一定的时间作用下,一定的空间深度下,它会坚如磐石,支撑起房屋、树木、花草,支撑起车水马龙、涛涛江河,还有人们或精彩或无奈或轻松或沉重的生活。砌墙的砖用土制成,椽木檩条需要土才能长成,屋顶遮风挡雨的瓦用土烧成,且百年不腐。人穿的棉麻布匹,吃的五谷杂粮,都深深依赖于土地,只有汲取土中的精华,才能变成我们丰富的生活所需。

大地是万物之母。人们生活处处离不开土,住的窑洞,睡的土炕,吃饭喝汤的碗,炖肉的砂锅,喝茶的杯、盏、樽、盅,装酒用的壶、缸、瓨以及各种坛坛罐罐,哪不是土加工成的!还有太多的工艺品都是泥土做的。土制品放眼可及,触手可摸,且比塑料及其他高科技材料制品用着安全踏实,受人青睐,其中源于人们对土的那种低调奉献朴实无华的精神地追随。

土,是安逸生活的载体。“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大诗人白居易身在官场,面对复杂世事,尚且渴望寻到一片有诗书有花香有酒色的安宁生活居所,他对一方安土的要求是宽泛的、广义的,也是低调的、苟且的,只要让自己身心安宁的地方,都是“吾土”,且管它在哪里?何况吾辈平凡黎民百姓,谁不祈求幸福安康,四海皆有“吾土”?

土,在危困时,能救命!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幸亏我家院墙边那一溜薄土,说薄土真不假,其实就是建筑杂余、脚泥、煤渣凑合铺成。但就是这几平方米薄土,长的菜苔、莴笋、油麦菜、毛辣菜、葱、蒜、芹菜。却在疫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成了救命粮!她甚至也有积极抗疫的精神,长势特别旺,还分给邻居一些!邻居感动的不轻!是这片薄土,葆养出生命力旺盛顽强的菜,陪伴鼓舞我们以决胜信心抗击疫情!相信,许多郊区及农村人会跟我们一样,有这样深刻体会的。

土,是主权的象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划定的疆域,疆域之内都是主权疆土,神圣不可侵犯。界碑栽植在土里,界碑外面是敌土、恶土、贫土,界碑之内是疆土、故土、乡土,是香土、甜土、亲土,一般人很少有机会体验这种感觉,但许多影视作品中,人在危难之下尽最后一点力气拼命也要跑回爬回自己的界碑内,进入国土就代表安全,别人不可侵犯,哪怕死,也死在自己的土地上,叫魂归故里。本县就有一块“飞地”在邻县;中国在海外有两块“飞地”,一块在英国,一块在北极附近。“飞地”,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大家都知道,产生一块“飞地”,一定会经历复杂的疆域主权方面的纠葛、商榷等程序。不管过程怎样,“飞地”的产生是主人对主权土地的珍惜和爱护,体现一个行政区域内的公民“寸土必争”的精神,是对土地上赖以生存的百姓的保护和恩赐。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这句话除了包含“物以稀为贵”以及其他意思,还有人离乡踏上别人的领土,似乎无形中侵占了他人主权的味道,有句“要想从这儿过,留下买路钱”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其中恍惚就有这层意思。另外,人离乡贱,就贱在人在他乡存身不稳不实,汲取不到故土的地气,不易出成果,像漂浮不定的萍草,人,一旦定力不足底气不旺,看上去就有三分贱,这好比人穷志短的那种样子。“四海无闲土,一生惟苦吟。虚垂异乡泪,不滴别人心。”这借来形容现在外出打工和漂泊人的心情,也很合适,人在他乡,脚踏不到自己的那一方水土,内心的苦与泪,别人是无法理解的。可是迫于生计,他们不得不闲置甚至荒芜了自己的田地,游离于别人的田埂地脚之上。

土,在某些时候好比星星、月亮、柳枝,或者某个特殊的物品等,是人们寄托思念的载体。中国有个习俗,清明节给逝者坟上培土,这里培土有祈祷祝福逝者安居乐业,厚土之下静心安息之意,同时也借土传达对逝者的思念、敬慕、惋惜等各种哀思。晚辈给长辈上坟要叩头跪拜,这跪拜,既有对长辈表达的敬意,还有对土地厚纳先人的感恩之意。中国有句对逝者尊敬的话,叫入土为安!这个土,人在异国特指中国的土,人在他乡,特指故乡的土!总之,人死后入土为安,入土为大!人死不入土,就像人活着飘浮流浪在他乡,人的灵魂终究是不踏实的。因各种需要,身在异国的人,为了记住乡愁,寄托对祖国对家乡地热爱,有人出门前会带上一小包有自己根脉的土。你说,到处都有土,咋就自己带的这点土那么特别呢?还别说,那就是不一样,这土,就像基因,这土里能长出祖国的图腾,家乡的样子,能生出自己心中想要的思念细胞,长成思念之树。不信,你捧起一点异国的土,对着土看看,端详端详,你能看出天安门国旗党旗鲜红生动的样子吗?你能看出长江黄河长城故宫历史厚重的样子吗?你能看出你老屋旁那条小河那块土地美丽可爱的样子吗?

大地所育,终归大地。人活着,是高级动物,随之你的光鲜、名利,甚至思想,都有了生命。人是吃土长大的,死后什么都没有了,只能归于土地,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人对土地的一种报答和反哺。杜甫说:“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浪漫、奇才、生于诗书之家的词人李清照说:“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人们在战乱、困境、绝望时,最后寄予希望地是把自己归还于土,期望在土中得以栖身,得以安宁,得以重生。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活着,灵魂安放在故乡;人死后,灵魂安放在故土。

所以,国土,乡土,故土,已成为人们对祖国对家乡那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的尊称和纪念,就是对自己心中那块特别的土地的深情和挚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