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琼的头像

王琼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06
分享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文/王琼

余华的《活着》一书,是对我影响最大震撼我灵魂最深的优秀经典。阅读《活着》给了我无穷克服困难战胜逆境的意志和力量,改变了我很多。

父辈和福贵一样经历过战乱和饥荒。我和我的晚辈没有经历过大灾大乱,这次疫情,对于我和晚辈,真是前所未有的灾乱。很有幸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我就读到了这部上等励志之作。福贵身上迸发出来的“我要活着”的精神和“誓和命运抗争到底”的意志大大鼓励了我,深深影响了我,真真改变了我。面对疫情,我不仅带领家人团结自救,还冒险逆行,还下沉到社区、小区,有勇有谋积极参与前期社区地毯式入户排查和后期进驻小区值守抗疫。每天穿行在抗疫的路上,心里只想着“让自己活着、让大家活着、让我值守小区居民都好好地活着。”这是我拼死逆行的唯一目标和动力。

《活着》就像一口深不可测的泉眼,你不知道它根有多深,能量有多大。深者见深,浅者见浅。我是浅者,研读三两遍,方从中打捞出半杯甘泉。亦足以慰我半生风尘。

福贵上过战场,由于他的机警隐忍,命大命硬,所以还活着。但他见到了太多秒死秒伤,这些打击和痛苦像无数子弹穿他心脏,让他的心变成花岗岩一样结实,这奠定了他面对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热爱生活。让他面对一拨儿又一拨儿决绝的逆境,他却沉默坚强的像一座雕像似地活着。

在福贵身上,我读到了,能扛住困难,把持住心性,才是真正的强者;读到了,活着的意志,是他灵魂里唯一不能被夺走的东西;读到了,真正的英雄,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福贵就是无数人面临困境时立在心中的那个真正英雄。至少对于我是这样。我学会了福贵的坚强隐忍,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

我阅历尚浅,还不算怎么认清生活的真相,但我酷爱生活,已经形成了坚强地活着的意志。生活、工作遇到波折不顺时,我常一个人面带微笑坚定地告诉自己,这算不了什么,任何困难都不会把我打垮的。因为我汲取了不少像福贵那样英雄的力量,阅读了不少像《活着》那样英雄的作品,了解了不少像余华那样英雄的作家。

读了《活着》,我感觉身上就有了像福贵那样的“一块钢”,有了那种锲而不舍地活着的意志力。这种“勇者精神”就是“活着的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这力量已经融入了我的气质里。

福贵一生都在和命运搏斗,命运总是试图将他掐死。一次,两次,三次......直到,直到,直到掐到后来,命运发现福贵的气太粗,太长,命太大,太硬,掐不死,最终命运妥协了,放了福贵一马,反过来对福贵刮目相看。命运,在别人面前是王,在福贵面前是寇。他经历了倒下去,爬起来,又倒下去,又爬起来.....最后活下来的历程。他在走投无路时,不是拿刀捅人,报复社会,不是跳河跳楼,引发社会关注,而是平静的让人害怕地回头,和一头不说话却通人性的老牛为伴。这是一种大智慧。福贵的人性光辉对当下社会人情复杂多变、人心浮躁空虚、人性浅薄粗暴等一系列社会现象,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有力的说服和劝导。这就是经典作品对社会的救赎功能之一,也是文学作品得以流传不衰而成为经典的价值内核所在。

是的,文学作品的目的不是让人去死,而是想办法让人活着。

用生活的世俗的观点看,是命运驯服了福贵。用空灵的哲学的观点看,是福贵征服了命运。

从文化现象分析。福贵身上之所以有埋在骨子里地活着的意志,因为他身上有着中国广大基层人民勤劳勇敢追求幸福的平民文化、草根文化的基因,更有受他家庭原是地主地影响而形成的精英文化、贵族文化的遗传。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里的寒冬。我也经历过自己的寒冬,比如我刚才工作渐好收入渐高准备好好孝敬父亲时他却病逝、比如我生病接近癌症一个人入院一个人出院、比如孩子闯出我从没想到也无法接受的大祸等等。是福贵告诉我,在寒冬期,得首先自渡,自渡才能渡人。在寒冬期,我得不停前行,孤独地前行,只要心里燃着一堆火,点着一束光,就不冷,不孤独。老牛何尝不是福贵在“万事皆休”之后,重新在心里燃着的那堆火,点着的那束光?人活着,这也想争个好,那也想争个赢。一旦死了,啥也没了。有句俗话叫“好死不如赖活”。正如福贵说:“......我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这是余华借福贵之口,想要向读者表明的态度,这就是作品想要向读者折射出的那束救赎之光,意志之光,希望之光。

读了《活着》,又经历了疫情,我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一截,变得坚毅了许多,豁达了许多,自信了许多。

读了《活着》,我比以前变得安静了。福贵晚年之所以和一头老牛一起生活,他就是在告诉他自己,人要安静地活着,安静地去寻找,弥补以前失去的东西,寻找未来想要的东西。所以,《活着》还影响了我学会了安静,那种闹中取静自我陶醉的深沉得安静。我常晚饭后一个人安静地遛弯儿,同时嚼一嚼白天写的文字,看哪个地方要改;也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读书和写作,和文学一起躲进小楼;更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出去旅行,寻找想要寻找的东西。《庐州之我见》《第一次见黄河》《心中那个牛脚窝》《观象山记》《印象神农顶》《寻找》等,都是我安静地寻找留下的印迹。这些,就如同福贵寻找到的“那头老牛”。

读了《活着》,我还有一个最明显地改变是,爱上了阅读小说。我以前不爱读小说,我是散文和诗歌写作爱好者,我偏爱读散文和诗歌。一篇小说读上三五页,读不出所以然,就放弃了。《活着》是儿子推荐我读的。一读就再也发放不下,一气连着几天就把读完了。并且读完这部长篇小说,我从此爱上了小说。近几年,我还读了《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许三观卖血记》等,更读了湖北著名作家晓苏的系列短篇小说集,如《为一个光棍说话》《夜来香宾馆》《晓苏短篇小说精选》等。我学习晓苏的语言技巧和写作视角来为我写作所用。也让我明白,小说和散文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

《活着》确实是一部改变了我的生活状态、思想状态、阅读状态的经典作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