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的蛙声
王 琼
儿子中国农业大学毕业,今年考公务员在十堰市区上班了,由于我们自己的房子离他单位有点远,就暂时租住在一个较近的小区,房子很新,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还算方便。就是不该在小区最边上,正在山顶上。回家全是上坡,去单位一直下坡。站在楼上可以俯瞰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和湖北东风职业技术学校两个校园全景,还能看到后面山洼里正加紧施工的小区,甚至可以看到半个市区,视线超级好。这栋楼三面是高高的小区楼房,后面山尖挖出一个靠背椅的样子,椅子靠上还是密密的树林和草地,椅子面上坐着几栋楼房和停车场,环境甚好,显出几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优雅和闲适。
我陪孩子第一晚住在这个新家里,听不到大马路上的汽车噪杂声,听不到楼下的人声,晚上也没有施工的机械声,凉爽、温馨又安静。收拾停当后美美地睡下了,可是,接近十一点,刚要入梦,悦耳的蛙鸣此起彼伏的开始唱了。仔细一想,正是六月,是蝌蚪长成青蛙后,最健壮的时节,也是交配求偶的季节。开始还觉得这蛙声燥人,有些多余。认真回忆,这不是久违的蛙声吗,索性不准备睡着了,认真听蛙声,还真有意思。有的是老青蛙,叫声浑厚,孤声寡气,节奏稍慢,呱……呱……呱……像五六十岁的老人;有的一群一群齐声叫,像对歌,歌声清脆响亮,东边的一群用一种声调和节奏叫一阵,呱呱……呱呱呱……停下,西边的一群接着用另一种声调和节奏叫一阵,呱呱呱……呱呱……,停下,叫着叫着,听上去感觉它们在边对歌边往一起聚拢,越叫离的越近,越兴奋,叫的节奏和频率越快,我想,这些青蛙是不是像青年男女谈恋爱呢?这蛙声蛙语用心分析,里面情感极为丰富,似乎能解读出它们的爱恨情仇、柴米油盐、喜怒哀乐。总之,那蛙声像一个班的学生,像一个泳池里的泳者,像满大街的行人,有互不相干的,有心有灵犀的,也有结伴而行的。
听了半夜,只见蛙声,不知蛙声从哪里传来的。奇怪的是,周围可听到的分贝范围内,除了有楼房,有树林,没有稻田,没有河流(神定河在坡下面大马路边,很远),没有渠沟,难道青蛙在树林里?或者在小区花坛里绿地里?
仔细想想,十四岁进县城读初中后,就很少回农村,后来一直在县城工作生活,那夜,闹市里听到久违的蛙声,新鲜而震撼。爱好写作的我,更加兴奋起来,欣欣然,睡不着。
青蛙一般在春季开始叫,一直叫到夏季。有“青蛙叫,雨水到”的俗言,青蛙叫象征着雨要来,这个我颇有感受,小时候,我家河对面是一畈稻田,夏天,暴雨来临之前,乌云滚滚,雷声隆隆,蛙鸣声声,一场乡村大合唱就此拉开,很是引人入胜。
还记得我读中专时,那些年青蛙很多,有社会闲杂人员偷偷打青蛙卖到餐馆里。有年暑假我还向村支书举报过村里打青蛙的杨山娃子。记忆中就是从那个夏天,后来就明文规定严格保护,再也没看到有人打青蛙了。
就是从那时起,全社会行动起来,保护益虫,保护青蛙,经过几十年的积蓄和繁衍生息,才使得青蛙有序生长,自然生长。也得益于南水北调这个伟大的世纪生态工程,十堰市丹江口水库是调水源头,全市范围都是水源保护区,全市人民为了扛牢“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全民植绿护绿,退耕还林,护河守水,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保护水源地,真正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才使得生态全面向好,才使得那夜我居住在城市闹区,高高的楼房上,山顶上,没有稻花香,依然能听取蛙声一片,在城市霓虹灯下,享受到美丽和谐的天籁。那夜,我失眠了,是一次快乐的失眠。
品味那夜的蛙声,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有“花香鸟语闲,闹市成静川”的闲静;也有“归来山林外,人事已无关。”释然。
青蛙叫了,燕子来了,蝉叫了,蟋蟀叫了,大雁飞来了等等,这些场景,动物们扮演了大自然舞台上更夫的角色,是来给人们报时的,报信的,报喜的,更是给人们带来诸多审美享受的,真的很有意思。
那夜,闹市区的蛙声,是一曲优美的旋律,是报时的,告诉人们,已经六月了;是报信的,告诉人们,这里适合它们生存;更是报喜的,告诉人们,这里生态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