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星航
城市的记忆封存在历史的酒窖里,春去冬来,花开叶落,时间越长久,期盼越强烈,一旦打开酒窖,则香气更醇厚,更绵长,更浓烈,更让人陶醉,更令人回味。
“每当烟花推动世间年轮,我听回声心却肆意狂奔,有些怀念只在此时此分......”一首《满城烟花》以炽热的乡愁情怀,娓娓的述事音律,加上张杰、毛阿敏略带沧桑、充满激情、如泣如诉的演唱,道出了人们对亲人的眷恋,对过往的追忆,对故乡的思念,对节日的致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的,当夜幕降临,白雪纷飞,烟花在天空绽放,鞭炮在地面炸响,龙灯在街巷翻腾,城市在欣喜若狂后渐渐恢复平静,我们的心却难以安稳,五味杂存,不知不觉两行热泪早已流出眼眶。
有多久没见烟花了,没见鞭炮了,没见龙灯了?又有多久没同时看到烟花鞭炮龙灯了,那些唯美的记忆总是让人浮想,让人挂念,我油然想起沙市的一些事来......
小城历来就有故事,有文化,民间民俗也很风行,尤以元宵节为最。清人王百川称此日“张灯,鱼龙百戏,萃于青石街,管家牌楼(沙市地名)”。这一天,舞龙,舞狮,划彩船,踩高跷,蚌壳精,玩亭子之戏,斗巧争妍达到高潮(载《沙市市志》)。沙市人有“三十晚上(升)火,十五晚上(点)灯”的习俗。雷昌在《灯市》中写道,元夕群龙汗漫游,一年初见月当头,插身人海聊容与,只是常鳞凡介俦。由此可见,舞龙灯舞狮子成为沙市节假日必不可少的内容,已融入百姓精神生活之中。上世纪八十年代掀起了又一次民俗表演热潮,从正月初一开始,各系统、单位、街道的龙灯便轮番上街,你方唱罢我登场,正月十五达到高峰。
印象最深的是八十年代后期的一个元宵节。傍晚时分,夕阳悄悄的拉上幕帘,红黄相间的光晕侵染天空,细盐般的雪花迎风飞舞,便河东路、便河西路、北京中路、园林路、园林东路、碧波路、塔桥路、公园路早已实行交通管制,便河广场早已聚满了人群,他们按指定位置静候。中山公园附近搭起一个简易主席台,远处可见操作烟花的三艘小船。一会儿,天全黑了,只听广播里传来《歌唱祖国》的乐曲,“嘭嘭嘭”三颗红蓝白烟花腾空而起,霎时夜如白昼,观众呼叫起来。接着,四个乐章的烟花相继上演,梅花盛开,吐放珍珠,垂柳满枝,浪漫时刻,水上芭蕾,五彩缤纷,龙飞凤舞,家和万事兴,祝你平安等烟花婀娜多姿,火树银花,绽放的都是吉祥如意,腾起的都是美好心愿。满天华影,千娇百媚,风流云散,目不暇接。
这是欢度元宵节的第一阶段。此时,在新沙路大湾一带,集结着四百多人的民俗表演队伍,在文化宫路和北京路水瓶厂附近也汇聚了几百人的队伍,他们将一路表演,一路欢歌。新沙路建一公司的表演开始了,十二辆彩车引导,四条男子龙灯,两条女子龙灯,六只踩莲船,十八个高跷,四只舞狮,两组蚌壳精随后,还有许多身着盛装,挥舞彩旗的人员跟着队伍沿中山路向东走去。
江汉平原的龙灯有别于广东的瘦身小巧,沙市地处平原腹地,龙灯特征极具代表性,龙头硕大,龙眼有神,龙身漫长,龙尾飘逸,以九节龙具多,身长20米,一般由12人掌握,龙珠手一人,舞龙手11人,有的龙灯更长,龙珠手则更辛苦。舞龙者在行近状态中始终保持协调一致,在龙珠手引领下,反复完成各种动作,表现龙的精气神韵,展现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精神风貌。
那时的中山路是沙市的名街,商铺林立,人口稠密,中心百货、副食商店、群艺馆、电影院、邮电局、好公道酒楼人头簇拥,满街的梧桐树遮天蔽日。舞龙的队伍在中山路翻腾狂欢,两龙一组,两龙一组的在街上轮番表演,许多店铺买来鞭炮炸响,还有的老板悄悄将两条香烟塞给领队,希望在自家门口多停一会儿,领队善意的将香烟退回,又让龙灯满足了老板的愿望。
沿中山路,江汉南路至文化宫路,有两只表演队伍回合,六只龙灯摆成三组,只搅得天翻地覆,硝烟四起,随队的小李原是专业文艺团体演员,此时也欣然上场,连翻八个空心跟头,赢来一片喝彩。
小城所有的表演队伍最后全部集中在便河广场,这里已是欢乐的海洋,舞狮子,踩高跷,划踩船,一波接着一波,十八条龙灯对阵摆开,十八个龙头高昂倔强,时而起伏、翻腾,时而戏喜、搏斗,时而穿越、游弋,鞭炮声,锣鼓声,喧闹声震耳欲聋。夜已至深,寒气更重,人们依然相互奔走着,回味着,祝愿着,久久不愿离去......
满城烟花绽放今宵繁华,龙腾狮吼更待明日乐章。城市记忆的酒窖早已打开,香气越来越浓,越来越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