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星航
便河,从古至今,大有来头。
最早,这里一片河水,穿便河桥,连江津湖,可通汉水,抵长江,四通八达。从便东、便西往南,上坡,越堤,这一带叫拖船埠。从上游四川等地来的货船,都愿停在沙市,那时沙市码头小,船只能停在江心,工人用小船将货物先搬上岸,然后把船拖过江堤到便河,再把货物搬上船,走汉水到武汉、南京、上海等,即使这般折腾,也比直接从长江沙市往下游要近许多路程。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相传便河原有一座石拱桥,上刻六条龙,其中一条眼睛还是瞎的,由此生出一段故事。还据说便河原为“卞和”,是楚王为嘉奖他靓献宝石而专挖的一条运河,便于经常接送卞和进都,便河即方便之河。楚国善制玉器,闻名天下的和氏壁便是楚玉的最杰出的代表。
沙市解放后,便河一带一直是沙市的闹市区,交通发达,商埠林立,人头涌动。许多大型活动也在这里举办。音乐喷泉,民俗表演,烟花燃放,文艺演出,吸引了大批市民驻足观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便河有几站公共汽车在此停靠,有的还是始发站。
便河便东路原来还有一个服装市场,是1978年后沙市建得最早的一个,尽管比较简陋,但内空很高,许多衣服挂在上面,老远就能望见。特别是那些年从国外淘进的旧西服,整包整包的,惹得许多人买回后洗干净穿在身上,的确很笔挺。
那时去一趟武汉够麻烦的,路上得花六个小时,酷暑盛夏,汽车没空调,太阳晒顶棚,车内像蒸笼,乘客汗流浃背,中途还需在沔阳的毛咀吃饭。只看见司机被老板请上二楼包间,我们则在楼下点餐,临走,老板硬是将一篮子鸡蛋塞给司机。不过,那时毛咀的烧鸡做得很好,香浓,味长,价格比沙市便宜,许多人都爱买。
先是三岔路汽车站可直达武汉,稍后,便河便东路与北京路交汇的沙市饭店门前,开始有汽车通武汉。先是小客车,20多座,再以后便出现了依维柯,大概16座,可每次都在走道加座5个,本来空间就小,这样更显得拥挤。有年冬天,我们去武汉的路上,汽车在仙桃停车半小时吃午饭,数九寒天,白雪皑皑,树上的冰淩一块块往下掉。为了御寒,我们在仙桃街上乱转,终于买到了棉鞋,我是穿40码的,可只有42的,只能将就穿了。又从行李箱拿出毛衣,将儿子的双脚裹住。车开动了,路上留下两道白中现黑的印迹。
便河,始终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地方,尽管车站没了,但广场花团锦簇,秩序井然,许多年轻人在这里学骑平衡车,小朋友玩着滑轮车,两只健身队每天坚持跳着广场舞,一些中年人甩着大鞭,陀螺在地上飞驰旋转,便河一带总是让人流年忘返。
便河,依旧是城市的风景,依旧演绎着动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