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知道达芬奇是一个闻名于世的伟大画家,他小时候画鸡蛋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却鲜有人知道,他是一个百科式的伟大人物,除了绘画外,还是建筑学家、机械工程师、地图测绘学家、运河设计师,并精通植物学、解剖学等学科。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雨果,不仅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文艺评论等文学创作成就非凡,还在绘画与装饰艺术创作上成果丰硕,留下3000多幅画作,至今惊艳世人。
我国古代的文学名家,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多才多艺的,除了精通诗文外,往往还通晓琴棋书画、天文、地理、历史、操琴、击剑等,正因为博学多才,写出来的文学作品才纵横捭阖、恣肆飞扬,成为一座座文学的高峰。
淮南王刘安涉猎广泛,精通几十门学科,编撰的《淮南子》涉及到天文、物理、化学、农学、医学、水利、气象、地理、生物进化、乐理等学科,融合了道家、法家、儒家、兵家、阴阳家等思想精华为一体,被胡适称之为“绝代奇书”。天文学家张衡,除了天文学造诣深厚外,还是一个著名文学家,他写的《二京赋》、《归田赋》,对汉赋发展史具有巨大贡献,此外,他还是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诗仙李白,除了写得一手好诗外,会操琴,会歌舞,还是一个书法家,草书风格“大类其诗”,更是一个击剑高手,两次从军作战,显示了较高的战斗技巧,也正因为此,他写的《孙二娘舞剑》才得以维妙维肖,生动传神。襄阳老乡米芾,不仅书法、绘画冠绝宋代,并且是位知名文学家,撰写了大量的楚辞、赋、诗、词、序、记、赞、偈、铭、墓表、题跋等各种体裁的文章,苏轼赞其文“清雄绝俗”。此外,他还是一位砚台收藏鉴赏家,著有《砚史》;奇石鉴赏家,其“瘦、秀、雅、透”至今被赏石界奉为圭臬。
文学巨匠曹雪芹不仅是一个文学大师,更是一位医生、画家、音乐家、美食家等,正因为他精通多种门类,《红楼梦》才成为一本百科式的包罗万象的煌煌巨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座让人仰望的高峰。弃医从文的著名作家鲁迅,也是书法大家,其行书颇具古人气象,还是一个美食家,“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的典故就出自于他的美食著作。
古今中外,博学多识的文学名家不胜枚举。这些名家之所以能成为名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广泛涉猎各类学科,胸怀天地,神游八极,最终融百科为一家,创作出有高度、深度、厚度的作品,流芳百世。
我曾当过多年记者,深知一个好的记者应该是个杂家,像“万金油”一样,样样都得懂得一点,只有这样,才能与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交流沟通。最好的记者,则是专家型的记者,对一个或几个行当十分熟悉,写出来的作品才能剖析透彻,开人眼界,引人深思。一个好的作家同样应该是杂家和行家。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李洱的《应物兄》一书中,提及的典籍有400余种,历史人物近200人,植物50余种,动物近100种……作家丰富而驳学的知识,被评论家称之为“稀有的知识叙事型作家。”著名作家阿来,对西藏植物学进行入了深入的专业的研究,成为该领域专家,给读者打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独特的植物世界。
艺术都有相通之处,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方能融会贯通,别出心裁。一个作家只有像蜜蜂一样遍采百花,通晓各类学科,积累广博、丰厚的知识,才能酿出醇香的蜜来。英国小说理论家福斯特曾把“广博的知识”作为小说家必备的素质。作家王宏甲说:“文学,似乎是与美的旋律贴得很近的的事业,但如果封闭在文学中,就文学而文学,也是不会有出息的。”因此,一个想要有“出息”的作家,必须具备开放、包容的胸怀,不能“就文学而文学”,博学广闻,不断打开自己的世界、丰富自己的世界,才能在作品中给读呈现出一个小世界。
反观时下少数作家,读了几本书,写了几篇文章,有了些许知名度,便昏昏然,飘飘然,分不清东南西北,不再耐得住寂寞,不愿耐心读书学习,导致肚子里的那点存货越来越少,越来越旧,越来越干,最后变得有气无力,无精打采,写出来的东西怎么能打动读者?就更不用说千古流传了。可以说,一个作家的知识丰盈程度,视野的宽窄程度,直接决定了作品水平高低、气象大小。现在,我们时常说,如今的文学作品有高原没有高峰,原因何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作家读书太少,知识面太窄,除了文学知识外,对其他门类知识几乎不了解,更不用说精通了,因为作家胸中的世界太小,所以,作品很难立得住、站得久。
作家知识面狭窄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大评论家的重视与批评,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作家跨界之说颇为流行。很多作家除了写作外,开始学习哲学、美学、书法、绘画、摄影、篆刻、操琴等。最近,耄耋之年的王蒙老师推出了一本新书叫《睡不着觉?》,这是他首次跨界与睡眠专家合作的谈话式作品,对此次创新,他说“文学是人学,那医学更是人学。”这种文学跨界的尝试,其实就是作家拓宽知识面、拓宽视野、拓宽胸怀的有效路径。
文化底蕴的厚度决定创作的高度。一个作家只有沉下来,静下来,多读书,广读书,做到多学、博闻、广识,胸有丘壑,才能创作出气象万千、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好作品。
(2019年5月4日初稿,2020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