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晓梅的头像

李晓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24
分享

城关记忆之——守望沮水五百年

中国人有合院的传统,小到居家住户的篱笆栅栏、大到城镇集市的堡垒围墙、以及举国之力的万里长城。城镇墙外有护城河,《礼记·礼运》云“城为城墙,池为护城河”,故称城池或城郭,是为保护城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军事防御建筑。城门的数量由行政层级或规模决定,通常府城八门、县城四门,分置于东西南北四方。

远安县的衙府所在地秉承这一传统,明成化二年(1466年)始,于沮河之畔东庄坪建筑了高一丈二尺、合围八百余丈、并外筑长堤以防水患的四门城墙,历经三年落成。城墙先用青砖砌成内外两道墙,然后中间填土夯实,上筑垛口雉堞,城门之上建城楼。所筑青砖上多印有一文字,分别为:固、如、金、汤、平、贺、官等。

城墙建成至今历经数次战乱,较大的便有明末李自成起义军部攻城、清朝太平天国军攻城及上世纪日寇军机轰炸等。自然灾害当属水患,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城内积水数日,至城墙损毁严重;1954年特大洪汛暴发危及长江中游地区以至于荆江分洪,而远安县也深受其难,大水进城,北城墙浸泡坍塌,如今健在的老人仍记忆犹新。其它如火患、风化、因建筑需要人为拆除之因数不胜数。历经五百年有余,饱受劫难的古城墙非常可惜的已经四之失三,只剩下了西城门的一段残垣断壁,俗称西门洞子。

可惜真可惜,但也万幸终有一墙保存至今。

上世纪六十年代,直径近两米的大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一溜儿排开书写在西门城墙壁上。进入远安的班车翻上祥树坡(本地人发音为“祥啊坡”)后,第一时间映入人们眼帘的便是这条气势恢弘的标语。当时支援三线建设的国家建委六局一公司办公地点就在橡树坡上,回忆往事,不少人都说初识远安县就是从这条标语开始的。

古城除了沮河这道天然隍堑外,北东南三面都筑有壕沟。沟水很大,是漂衣洗裳、淘猪草(青饲料)、洇园子(浇菜地)、顽童们戏水扎迷洞(潜水)的好去处。解放初期北城墙(现在的学府巷)还是有的,不过砖没了,只剩下了一条光秃秃的黄泥巴岗。上世纪六十七年代远安一中放露天电影和开召万人大会,还有好多看热闹的人站在半截子城墙顶上占香瘾(蹭便宜、划得来)。

北东南门都有小石桥横跨壕沟以连接城内外。北城壕两边因大都是机关单位,如人委会(现县政府)、幼儿园(现人武部所在地),壕那边的城关中学(县一中)、汽车站和搬运队等,故住户人家并不多。而南城壕两边相对来说人口密集一些,故此壕几乎成了疆界线,一边是西湖的地盘、一边是南门的范围。与此不同的是东城壕,壕外是广阔的田野,当地人称“东门畈”。一座拱形红砂石小桥连接壕内外,壕内是西湖二、三、四队的社员住户。因远安县早年是血吸虫疫区,七十年代灭螺时把东门壕沟来了个底朝天,从此城关血吸虫绝迹,也是功劳一大桩!

因城市建设的原因,现在三壕上面经过覆盖后建起了房屋和街道,壕沟自然变为了排污下水道。现城北商城的街道土城路原是一条公路,是将流往北壕和东壕的水全部集中到纪士垭后流经公路外的一条渠道(商城在渠上建成),而真正的北城壕是现在的学府巷。东城壕在东庄坪大道的肚子下面,南城壕上面盖了城南商城。

沧桑五百年,环城壕已不存在,环城墙也只剩下了西门一段。被鸣凤山俯瞰、受沮河水滋润五百多年的湖北省县一级少有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墙虽是破败不堪,然而按照原样修葺复原后焕发了全新的魅力,这道风景线华丽转身为新城的亮点。尤其是依此修建起来的栖凤园,二者完美结合相得益彰,遥望鸣凤山巅,使古城之“凤”再展双翅,临沮飞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