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彧华》的头像

《彧华》

内刊会员

散文
202303/08
分享

中国作家网驻站内刊征文参赛作品《就是要当兵》

潘玖兴

 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当年红四方面军“血战万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故事,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在耳畔回响。我家门口不远处的两座山上,红军挖的堑壕,垒的碉堡,修的工事和战斗时那些枪弹、炮弹留下的许多痕迹至今还在。受红色故事的熏陶,“好男儿,就是要当兵”的心愿,在我少年时代早已生根发芽。

 1988年高中刚刚毕业,冬季征兵时,我踊跃报名,认真参加乡里、县里组织的体检和政审。一切都很顺利,就在我满怀喜悦等候“入伍通知”的时候,无情的消息告诉我:“那一年,我没有考上”。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今,也不清楚。

 在那个年代,在我们当地考大学难,当兵也更难。多年以来,人们早已习惯,把参军入伍,也当作是“考兵”,也是人生的一场大考。

 那一年,我们乡适龄青年有40多人报名应征,听说,全县50多个乡镇有2000多人。经过层层选拔,只有200人有幸穿上了军装。 我们乡仅有4人榜上有名。在失望和痛苦中,我只好外出做工,并等待下一次机会。

 1989年,得知家乡征兵工作即将开始。在外打工的我,立即收拾行装,准备回乡报名应征。可是,天公不作美,连续下了几天的雨,家乡的道路有几处塌方,交通阻断,车辆不能通行。很遗憾,那一次,我错过了回乡报名的机会。

 在热切的期盼中,终于迎来了1990年。征兵工作一开始,我满怀信心、高高兴兴地从县城打工的地方赶回家里。第一时间跑去乡里参加报名,准备应征。

 可我万万没有想到,乡里征兵办的领导说什么也不同意让我报名。说两年前我就考过一次,如果再去,或许又将浪费一个名额。乡里每年可以去县里参加体检的人员总人数是有限制的,不是每个人想去就能去上,劝我把进城体检的机会让给其他人。对乡征兵办领导的做法我能理解,但是,心里却又有万般的不情愿。

 在我们那里参军入伍,报效祖国,一直以来,都是众多热血青年的美好向往。那一年,我们乡报名应征的依然又是特别的多,乡里首先要选拔淘汰一大部分,只有少数特别优秀的可以到区里参与选拔,最后才到县里去参加体检。体检合格后,还要经过各级严格的政审,才能真正的有机会穿上军装参军入伍。

 我再三恳求,就是不行,满腔的热血和激情,眼看在乡里就被浇了凉水,一条从军之路,或许从此无缘。

 “不能就这样认命,必须去争取”,我鼓励自己。当天下午,步行20多里路,我赶到了区里,找到了区里负责征兵工作的领导。区里领导告诉我,乡里不同意,区里更不能同意。征兵工作政治强、纪律严、要求高、责任重,必须从下到上讲规定,按要求,走程序。

 我心里很清楚,第二天,我们全区的应征青年要到县城参加体检。过了那一天,对于我,一切将是泡影,我参军入伍的梦想将彻底的化为乌有。

 同时,我也更明白,高中毕业已经两年了,年龄也越来越大,再不去当兵,年龄一旦过杠,就再也没有机会。我将遗憾终生,悔恨终生。

 我身体素质好,读高中时,是学校的长跑运动爱好者。1986年10月,参加全县中学生运动会,在男子组“爬山比赛”项目中获得过冠军。我从小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好学上进,勤劳朴实。在学校,在老师和同学中;在社会,在父老乡亲和人民群众中的口碑很好。“好男儿,就是要当兵”是我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不能退却,必须努力,绝不能错过这最后的机会。

 走出区公所的大门,已是下午3点多。“怎么办?也许去县城,或许还有一点希望”,我提醒自己。

 然而,从我们区里到县城有160多里路程。在我们那偏远的山区,交通极为不便,每天只有两趟客车开往县城。分别是早上6点和中午12点。那个年代,我们那里很少有私家车,也没有出租车,就是自行车也特别的稀少。

 “就是走也要走到县城,就是累死,也要拼一次,搏一回”,我暗暗的下定了决心。

 有方向,就有力量。说走就走,朝着县城的方向,我踏上了征程。

 感觉已经走了很长的时间,我的脚越来越疼,然而,一看公路两边的里程碑,才走了30多里路。

 “天啊,快来一辆车吧……”,我一边走,一边在祈祷。突然“滴滴”两声响,在我身后出现了汽车的喇叭声。一转身,只见一辆老解放运输车向我开来。

 我站在路中间使劲地挥舞着双手,并大声呼喊:“快快停车,快快停车,我有急事,我有急事啊!”。

 在我强行拦截下,在驾驶员的训斥里,那辆车减了速度慢慢地停了下来,好心的司机让我上了他的车。就这样,晚上8点多钟,我赶到了县城。

 经多方打听,我终于找到县武装部政委的家。在政委家里,我苦苦哀求,要报名,要去当兵,要保家卫国,要战死沙场。就在我准备咬手指写血书时,政委一把拉住了我的手,他说:“小伙子,你是一个有志气,有决心的好青年,要是能够去当兵,一定是个好兵。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是要回乡里去报名,走正常的程序参加体检和政审,合格后就送你去当兵”。

 当首长知道那一天,我仅仅吃了一顿早饭,走了50多里路,又坐了3个多小时的车才赶到县城的时候,非常地惊讶。好几次夸奖我决心大,有毅力,能吃苦,很难得。在说话的时候,政委很热情地拿起一个苹果送给我,又为我倒了一杯开水。

 “首长,回乡里报名,时间不赶趟,明天我们区里所有人员就来这里体检了。再则,回乡里报名也够呛”,我无奈地对政委说了好几次。

 “明天再说吧,这么晚了,你先去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一下”,政委一边说,一边起身准备送我。

 离开政委家,我手里捏着他给的那个苹果,茫然地流落在县城的大街上,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不知所措。一时间,所有的委屈和无助,让我泪眼朦胧……

 街上许多的店铺早已关门,许多的路灯早已熄灭,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少。 可是我还在迷茫的游荡着……

 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我隐隐约约听见城郊塔子山上,传来了几声鸡叫的声音,我意识到,自己已经在街里游走一个晚上了,天就要亮了。

 终于有家小面馆开了门,准备卖早餐。进去后一打听,才知道已是早上5点多。我也想坐一会儿歇歇脚。在饥饿、寒冷和委屈的折磨下,眼泪再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擦干泪,快速吃了一碗面条。

 “绝不能放弃,还要想办法,必须争取”,我再一次提醒我。突然间,我想起读高中时,教我物理的老师曾带着我,去为当时在县里机关工作的一位叔叔家安装过电线。在那个叔叔家,我干过一天多电工活。那位叔叔当时还曾夸奖过我,说我会干活,很能干,对我的印象很好。

 “去找那位叔叔帮帮忙,试一试吧”,我一边想,一边还自言自语的说。时间紧迫,也别无选择。我立即找到那位叔叔家,“咚,咚,咚”,连续敲了三次门,硬是把还在睡梦中的那位叔叔招呼了起来。知道我的情况后,叔叔很感动。他洗完脸,顾不上吃早饭,带着我一路小跑直奔县武装部。

 到了武装部,他领着我去了部长的办公室,把我的情况向部长作了介绍。听了我的情况后,部长说:“热血青年想去当兵是好事,我们就是要把最优秀的青年送到部队去,小伙子参军热情这么高,决心这么大,是好样的。”说完话,部长拿起电话,立即对我的事做了相关协调。

 从部长办公室岀来,见政委的办公室也开着门,我敲门报告正要进去时,政委先招呼了我。他说部里已协调安排了我的事,让我抓紧时间去报名。

 就这样,在部长、政委的协调和安排下,乡里,区里,县里顺利为我报上了名。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政审,我终于穿上梦寐以求的军装,走出了大山,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而今,30多年过去了,在各级组织的培养和帮助下,我也从一名普通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团职军官,2016年转业,并自主择业。自主择业以来,无论是在公司做经理,还是在学校做管理;无论在什么岗位,我始终不忘初心,勤奋工作,积极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向着美好生活继续努力。

 不思量,自难忘。当年参军入伍的那些经历,总是让我常常想起。让我感恩,催我奋进!

作者简介:

 潘玖兴,1971年9月出生,四川省万源市人。1990年12月参军入伍,1992年9月入党,中校军衔,本科学历。2016年1月转业,自主择业。退役到地方后历任:建昌县龙潭大峡谷自然风景区副总经理;海城市华大集团副总经理;海城市育才学校政教处主任。现就职于海城市新竹实验小学政教处主任。从军期间,两次荣立三等功,有一项研究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被师,集团军评为“强军目标”先进个人。在《前进报》,《东北军事学术》,《军械》,《海城日报》,《鞍山日报》等军内外刊物上发表过散文,诗歌,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