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炳春的头像

张炳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8/25
分享

深山畲乡龙舞凤飞

——江西省会昌县洞头畲族村非遗小镇风貌

从会昌县城出发,沿着206国道往东南方向,再顺着蜿蜒的县乡公路,骑车48公里,便到达大山深处的洞头畲族村。这里是武夷山脉南端,不但风景独好风情独特,而且富有畲族特色的“非遗”资源特别丰富。

洞头畲族村是洞头乡政府所在地。刚进入洞头畲族村跃入眼帘的就是标志性的“洞头畲乡”村寨大门。沿途慢步进去,扑面而来的处处皆有栩栩如生的“凤凰”畲族图腾,畲族风情示范街、畲族特色民居示范点、畲族古建筑群、畲族民俗展览馆、畲族休闲沿江路、畲族防洪堤、畲族凤凰石桥、畲族学校、畲族幼儿园、畲族文化广场……畲族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方兴未艾。

洞头畲族村蓝姓落居有500多年的历史,畲族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苞茂第、联班第、蓝氏宗祠等3处特色古民居,青砖灰瓦石廊街,存续状态良好,并得到“修旧如旧”的修缮提升。针对具有畲族风格的物质文化遗产,建有畲族风情展览室、博物馆,记忆着完整的农耕文化。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江西省旅游风情小镇”,畲族特色文化彰显无遗。

在这里,有特别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省级“非遗”2项,包括畲族摆字龙、会昌山歌;市级“非遗”1项:灰水米粿制作技艺;县级“非遗”4项,包括狗头王的传说、畲族竹编技艺、畲族乌饭节习俗、畲族婚嫁习俗等。还有斗笠舞、打糍粑、做擂茶等畲族民俗文化活动。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好听的,应有尽有。

“畲族摆字龙”从明代传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并且传承和创新不断,舞龙摆字由传统的“人丁财盛”、“天下太平”等吉祥字样,到现在的“不忘初心”、“节约光荣”等应时应景字样,通过畲族青壮年游、盘、翻、腾、穿、缠、戏等舞龙技巧动作,摆弄变化出来,变换无穷,不拘一格,富有情趣,启迪思想。灰水米粿、畲族乌饭、畲家酒、糍粑、畲族烫皮、甜叶米果等畲族特色小吃,挑逗游客味蕾。

特别是针对这里独有的“畲族摆字龙”和“灰水米粿制作技艺”,洞头乡人民政府和县非遗保护中心,已分别建设“非遗”保护项目“传习所”和“体验坊”。

“畲族摆字龙”传习所面积350平方米,“灰水米粿制作技艺”体验坊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成为景区的一大亮点,融体验、参观、培训、表演或品尝为一体,进一步提高了洞头乡村旅游的品位,让游客流连忘返。

洞头畲族村辖14个村小组,人口312户1538人,95%以上是蓝姓畲族居民,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是会昌县最大的少数民族村。这些年,把村寨的畲族特色和美丽乡村标准融入到保护和建设工作中,通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畲族特色文化挖掘和保护、特色产业发展,把洞头畲族村建设成为“科学规划布局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畲族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旅游,新建、改建30家旅游民宿和农家旅馆,以干净整洁的设施和灿烂的笑脸迎接八方游客。

为此,洞头畲族村获评“国家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乡”、江西省“绿色社区美丽家园”创建示范社区、“国家卫生乡镇”,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新近获得的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金字招牌”,为乡村旅游景区的打造和繁荣增添了耀眼的色彩。领略洞头畲族村“非遗小镇”的风貌,不要让您太过乐不思蜀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