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炳春的头像

张炳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9/15
分享

“同流”而“不合污”

⊙张炳春

江西赣州会昌县周田镇明代著名木材商人张镇,与江西吉水东塘的明代兵部尚书毛伯温之间有一段为当地盛传的感人故事,他们之间的“亲”与“清”交往关系,可谓典范。

张镇,字苍崖,生于明成化六年(1470),生长于湘乡(即今天的会昌县周田镇)紫云山下的一个美丽村庄,从小挚爱山林,年幼时家境不富,读书不多,只是粗通文墨。成年后,他开始经营木材生意。到弘治(1488-1505)年间时,其木材生意已经做得很红火了。他是周田岗脑村的张姓开基祖,他创建的张镇公祠成为了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不可多得的明代古建筑,毛伯温题赠的意为要把儒家诗书传给后代的“詒榖堂”牌匾高高地悬挂正堂上方。

青年张镇22岁时就已将木材生意做大了,为了进一步做强生意,组织队伍将木材运往北片。一次在江西吉水一码头停靠休息期间,第二天一大早上到东塘的一处河湾拢岸木料排巡查时,遇到一个少年,手执镰刀正在刮排上杉木树皮。

张镇轻步走过去,问道:“小朋友,你几岁了?刮树皮作什么用?”男孩回答说:“我10岁了,妈妈忙不过来,我帮妈妈捡点柴火。对不起,没有经过你们允许我就到这里刮杉皮来了。”

张镇安慰男孩别紧张,又问:“你小小年纪为什么不去读书?”小孩回答说:“父亲亡故了,家里的柴米油盐都困难,妈妈没有钱供我读书。”张镇听着,顿生怜悯之心,再次仔细打量跟前这个孩童,看他天庭饱满,地阁方正,相貌不凡,判断日后必有出息,就刮好一大把树皮,牵着孩子的手说:“你领我到你家看看行吗?”于是,小孩领张镇进了家门,家况确实破旧,但孩子的母亲虽年过三十,穿着破旧,脸带几分憔悴,但待人接物却落落大方,言谈举止颇有些大家风范。张镇还要赶时间重新出发,略坐片刻便起身告辞,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一锭银子递给孩子的母亲,要她送孩子去念书,并说孩子读书的开销以后由他来支付。她看清张镇手上亮闪闪的银锭,怔了老半天,不敢伸手去接。张镇告诉她,自己是赣州会昌湘乡人,小时候家道贫寒少读书诗,现在做木材生意,日子好起来了,越发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乐意负担孩子读书的费用。孩子的母亲这才相信孩子真正遇上了贵人,禁不住让儿子下跪致谢,并要儿子拜张镇为义父。

张镇通过谈话了解到男孩比自己小12岁,正巧孩子的母亲比自己大12岁,3人都是同属相,赶忙一边把孩子扶起一边对毛母说:“万万不可,孩子认我为义父的话,我与您之间的关系人家会误解。要是不嫌弃,还是兄弟相称为妥!”于是张镇与少年结为兄弟。这名少年名叫毛伯温,毛母顺然成为张镇的义母。此后,张镇每次运送木材顺道时,都会到毛家,赠送银两并督促义弟毛伯温读书。

明正德二年(1507)毛伯温考中举人,正德三年(1508)考中进士,此后官运亨通,到嘉靖十七年(1538年)时已官至兵部尚书。只是这段时期,张镇与毛伯温因忙于各自的事业失去了联系。

这段时期,张镇的生意越做越大,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也顺风顺水继承了父亲事业,却因故得罪外姓乡宦,被诬告陷害,锒铛入狱,关押在赣州,被判死罪。正当张镇一筹莫展时,一位好心的狱卒告诉他,现如今最好的生路就是请求一位大官为其伸张正义。张镇告诉狱卒,他有一个义弟叫毛伯温,听说他读书读出色了,但多年失去音讯。这个狱卒听了大吃一惊,毛伯温不就是威震南疆大名鼎鼎的兵部尚书大人么,而且最近就下江南巡视了。远水解不了近渴,狱卒建议他写下两封信,一封是给居住在赣州的毛伯温母亲,她现在是连知府都十分敬畏的诰命夫人,先保住命。另一封是写给毛伯温,叙述了冤情,请求结拜兄弟给自己申冤。后来,在毛伯温的监督之下,当地官员不得不秉公执法,张镇最终因犯罪证据不足得以释放。

张镇出狱后,毛伯温母亲让义子居住在家中一段时间,替她打理家务。

从此,张镇和毛伯温书信来往密切。在信中,毛伯温叮嘱张镇父子,做生意“三分在嘴、三分在眼、三分在心、还有一分在手。”一定要合法经商,否则一旦触碰到违反朝廷法度,不仅生意上白塔,还会连累家人性命,洪武朝的沈万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务必引以为戒。交朋友、打交道等各方面一定要记住“宁可得罪君子,也别得罪小人”“可同流,而不能合污”。而张镇则也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在书信来往中提醒毛伯温:“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为官惟廉,从政惟勤,处事为公”“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待人要诚诚生信,工作要勤勤生效”……

随着年岁老大,张镇慢慢将生意交给儿子张仁轩、张融轩打理,在毛伯温的嘱托下,兄弟两没有依仗官势也将生意越做越大,从未出现一起违反朝廷法度的事情,也再没有出现因得罪人而锒铛入狱的情况发生。而毛伯温则以兄长张镇的书信提醒为告诫,一直坚守清廉为官、为民造福,官运一路亨通,深得嘉靖皇帝的赏识,嘉靖帝还曾为毛伯温写过一首诗《送毛伯温》:“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木材商人张镇父子与官居高位的毛伯温,没有官商勾结,彼此都没有借助对方的钱财或者权力为自己谋私利,而是正确处理了“亲”与“清”的关系,这在古代封建社会尤为难能可贵,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学习。他们之间“可同流,而不能合污”的亲友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