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炳春的头像

张炳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25
分享

“桥”见会昌

⊙张炳春

桥,卧凌波,跨江河,路的灵巧衔接和美妙延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她有语言有音节,蕴含着美丽动人的故事,记载着叱咤风云的历史,余音绕梁,哪怕在山区小城亦如是。

                     ——题记

(一)

桥梁连接千年古城,以此为窗,亦能“桥”见不一样的会昌。2014年元旦刚刚跨过,人们盼望的会昌“城外高峰”与古城西北街区链接的“三江步行桥”竣工通行。很快!在璀璨的灯光映照下,以这座廊桥为T台,上演了一场高规格历代传统服装“薇拍秀”,为会昌戏剧小镇开镇暨“戏剧季001”活动,奉献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火热视觉盛宴。设计独特、构造新颖的三江步行桥,成为市民和游客们选择用脚步丈量这座风景独好城的新地标。至此,湘水、绵水、贡水三江川流汇合的山城,形成了“三江六岸,十桥飞架”车水马龙的盛况景观。

山城会昌,风景独好。伟人在长征出发前夏天的那个黎明登上城外高峰,触景生情,慷慨赋词“……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为山城留下宏词佳句,脍炙人口。获此“独好”代言赞誉,山区小城独具魅力。

山城三江六岸滔滔南来、蜿蜒百里的湘江,与由东往西流入的绵江,在“城外高峰”会昌山的南面脚下汇聚成赣江支流贡江几条河流顺势欢快淌过,登高远眺,是一条条闪着粼光的轻柔丝带飘落在城中发达的水系把山城勾勒成一幅浑然天成的多彩太极图案

山城十桥飞架。三江水系催生山城河流两岸诸桥千姿百态由古城中心辐射到东西南北明代延续至今最近,从步云古桥到三江步行廊桥,一座接一座桥梁,波飞虹,几处陆块缝合在一起,打通千年古城的任督二脉,打开地理之门,桥、路、舟……通联大地,畅通了社会经济发展血脉,于是让山城更加迷人。伴着深邃向前桥语桥音,踏着明快的节拍,风景独好”山城不停歇地演奏着日日新、苟日新的乐章。与彼时的风景独好相比,山城今日独好风景,赋予了类似这些桥粱等许多不断更新的时代元素。会昌诸桥见证着山城历史变迁,见证着风景日渐“独好”的发展大势。

(二)

步云桥”在会昌诸桥家族中资格最老,从明代起,她就在这座千年古湘江的北端,万历年间由士绅欧舜雍倾尽家财购置木料请来木工搭建,取名“抑洪桥”沧桑,几经改造提升,魏然耸立,德高望重,已然是山城里那捧灵光闪闪的定海神针。古桥横跨之湘江河,发源于与闽粤赣交界处,那里有三省通衢的羊角水,那里诞生了山城县的第一个党支部,那里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年轻时任职的“会寻安中心县委。湘水流经传说“汉钟离得道成仙”的汉仙岩和汉仙湖,继续滔滔往北奔流,蜿蜒百里汇入“风景独好”山城。因古桥西连宋代古“青云路”和城墙东门“双清门”,东接水东古榕树旁跨越湘江取意“平步青云”,便更名“步云桥”。

明清两代,屡次水毁次重修,直到道光年间,乡贤盐商欧阳斯济出资三千金牵头倡修,广大市民捐资集物,群策群力,耗费黄金万余两木质桥墩、桥和桥面用大麻条石垒砌“八墩入水,九孔过隙”从此步云桥巍然屹立,固若金汤构建了现在一直还在起作用,乃至长远都能起作用的牢固基础

20世纪60年代中期,步云桥的麻条石桥面改铺钢筋混凝土,两边拓为人行道,桥墩桥拱保持原状,步云桥至此仍然是山区小城唯一的桥梁。20世纪90年代初,步云桥修缮列入以工代赈改造工程桥墩得以加固,桥面得以拓宽,古桥展新颜,一直发挥连接老城区与水东城区的重要作用。

物转星移,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步云桥古朴厚重,阅历丰富,长时间担负着沟通山城西东的历史重任见证了山城的风云变幻,承载了山城面貌的新旧交替。古桥的两头巨榕参天,桥下湘水潺潺,桥上车水马龙。经过历史的积淀,步云古桥神如巨龙,稳卧湘江,守护着山区小城,成为艰苦奋斗、坚忍不拔、前赴后继创建家园的精神载体,成了一座永不垮塌、高耸屹立的精神丰碑,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

山区小20世纪70年代初才有了第二座“会昌大桥”,这与第一座桥步云古桥的始建相隔了387年。从此时起,山城的桥便是钢筋混凝土为主的现代桥梁了。“会昌大桥”横跨城西贡江河段的南北两岸,被通称为“西河桥”西河桥直接将老城区与水西坝连接起来通往会昌山下的黄坊车站,是当时206国道段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城通往北面赣州、瑞金的必经之桥。

20世纪90年代初,山城车站从黄坊移到南街外,山城的发展往南推进、往东扩展,城内206国道路段东移,建设“湘江大道”这个时候新建的南外车站往水东,在湘江河上顺地势新建稍有弧度、略带立交桥功能的湘江大桥,直通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木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黄坊桥。湘江与黄坊桥相通,很快就让城的面积扩大了不止两倍。

然而,此时的山区小城,仍然“乡村”与“城里”的过渡之地,还算不上现代意义的“城市”坑洼逼仄的街,灰头土脸的房,就连那时新建的文化广场也略显寂寞,就因有路、桥、街道仍“梗阻”不畅现象。沧海桑田,尽管山城历经了千余年的变迁,直到那时,“城”的感觉一直都实在还是太欠缺了,不敢轻易“称城”。多年以来,山区小城期待着一场真正焕然一新的蜕变

(四)

时光跨进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区小继续南推东扩,桥梁新建频率随此出现陡增趋势。时不我待,城内206国道路段再次东移,形成宽敞顺畅的“九洲大道”,便有了连通金岗坝与李坊寨的林岗大桥”,和城郊文武坝村通往瑞金谢坊的绵江大桥。同时,西郊公路会杉线横跨贡江河水西大桥应运而建,大大稀释了中心城区的交通拥挤浓度。新建的湘青桥将南门口与水东湘青社区连接起来缓解老城区交通压力和步云古桥的承重负荷老城区建设的升级改造为此也你追我赶,争先恐后

光阴荏苒,万事俱备,乘风破浪,新世纪不断迎来新机遇。适逢“新型城镇化”东风劲吹,山区小的建设更加风生水起,发展全面开花山城嬗变迎来新的灿烂春天。特别是山城东南面拔地而起的月亮湾新区规划建设成型以后,投入巨资,构建大交通格局,避免交通运输“肠梗阻”现象出现,对山城里地处交通要的三座大桥进行新建、增建、拓宽,新建的月亮湾大桥,桥旁加桥;林岗大桥,左右两边同时增桥水西大桥,桥边增桥大手笔优化顺畅无阻的交通环境,开启富民强县新通途。

几座新桥相继跨江成弧,卧成虹几条新大街往深延伸往宽拓展,一幢接一幢高楼如雨后春笋,破土耸立,鳞次栉比,争先恐后。月亮湾新区适度超前的规划与建设,宗地、公园、江边用心打造,绿地和街道通路更宽更畅了,景树和景灯路灯更多更亮了。如今的山城,大型星级酒店、金银珠宝店、金融机构、大小超市竞相占领旺位,校园布局合理到位,市政建设配套,卫生管理规范,留足绿地,保护原生大树和古树,湿地公园沿河拉长变宽。山城的老城区也修古除破、留树纳新,就连南外老街新改造成的公园旁,湘江河面上的“亲水网红桥”也不甘寂寞,跃然湘江桥与湘青桥河段岸边,为市民提供又一徒步纳凉休闲好去处。

(五)

随着东南部月亮湾新区崛起,山城人气重心东移,老城区却显得静默孤寂,尤其是西北古街升级改造,成为紧跟时代发展需求的强音。在老城棚户区改造政策实施的同时,适逢与著名乡贤、戏剧大师赖声川带戏回家浓烈情怀碰撞。为此,西北街老城区升级打造,定位在了“会昌戏剧小镇”建设,以“戏剧+”的建设思路,引领这座古老的赣南小城文化生活、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于是,古城通往隔河北部会昌山步行桥梁的新建,成为升级改造千年古城的点睛之笔。

因为新桥位于湘水、绵水、贡水三江交汇处,故取名“三江步行桥”。这是会昌首座步行廊桥,具备连通贡江源头两岸和方便市民通行的实用功能。主桥全长166米,上部结构共分为桥面梁和梁下主拱,采用四拱四门楼中轴对称拱桥,建筑风格具有明清特色,两端共四个门楼通过高低变化的连廊相互连接,桥面宽敞,气势雄伟、壮丽非凡。且在桥面的仿古建筑连廊中,融入了大量会昌艺术文化元素,连廊上的彩绘更是优美,四个门楼遥相呼应,犹如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成为展示会昌悠久历史的文化窗口。就在与廊桥竣工通行同时举办的会昌戏剧小镇开镇暨戏剧季001活动期间,由中国顶级服装设计师黄薇打造的一场别开生面的T台秀,选择在了这座独特雅致的步行廊桥,尽情演绎时尚盛宴,把美丽的山影、潺潺江水和璀璨灯光融入其中,将山城的文化盛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山城的文化气息和现代气息,如春风骀荡,丝丝阵阵,扑面而来,戏剧小镇几个剧场创建演出,和声戏剧技术学院创办,声川大戏、灯光秀歌星演唱会、中国会昌米粉节、赖公庙会和美食节、红绿仙景,民俗旅游文化复兴创新,共享电单车、共享新能源汽车,率先争相落地,甚至还吸引了一些国际篮球赛在这里举行,人气和车流与日俱增……文化广场和所有主题公园也不单纯是广场舞的席地了,微电影拍摄、农歌会、主题快闪等大大小小的各种文艺活动一个接一个,甚至全天候自助小图书馆,也借广场和公园的风水宝地一角,应势立起。

借助山城内几次国道东移,山区小城的大桥建设时空密度都越来越大,一条条气贯长虹的桥梁拔地而起,山城每一座桥,都是就这样和着时代发展的符,踏着铿锵奋进的节奏,配套美化亮化工程,飞虹卧波般灵巧的点缀其间,赋予山城“风景这边独好”新的内涵。山城的精气神,一度一度的被激活起来了。山区小城,为此像发育期的姑娘,魔法般的长大变靓。山城,已由丑小鸭蜕变成了煽动着健硕翅膀的白天鹅终于有勇气理直气壮的称呼为“山城”了。

桥,是山城律动中新的特别符号,每一座山城之桥,那是一段流畅的雄壮语言,亦是山城之这曲大乐谱里活跃跳动的连音符,一曲动听的美妙音节。西东北南河段上巧妙矗立的桥,灵动地缀于城域之间,犹如画龙点睛,让山城真正活跃起来。瑰丽多彩的桥由蒸蒸日上的经济社会发展而造就,是山城成长途中的风向标。山的桥,天生就是这样富有地域特色,这样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别样的节奏千姿百态的桥,给山区小城增添了多少欢乐多少爱,这一座座金桥啊,都连着四海通向未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