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炳春的头像

张炳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3/31
分享

不要二百五

——奇石收藏鉴赏有故事 


在江西赣州会昌县城老城区,有条老街叫“当铺巷”,与天然奇石收藏鉴赏有着不浅的渊源。有一个经久流传的故事——

相传有个前清落魄秀才,身穿蓝色棉布长衫,面容清瘦,蓄着山羊胡子,脑后挂着一条辫得有些蓬松的辫子,读了一些书,能写一手颜体好字,却四体不勤,不会作田,脾气古怪,整日流落街头,开口闭口便口中念念有词:“子曰乾坤定矣,诗云钟鼓乐之。”

有一日,秀才来到老街当铺,从长衫口袋中摸出两块小石头。账房先生仔细把玩,端详起黄里透红的石头来,石头虽然个头不大,却温润圆顺,特别是石中小鸟,虽算不上栩栩如生,也给人惟妙惟肖的感觉,真的让人爱不释手,于是失声赞道:“鸳鸯石。”便右手摆了个ok手势,伸出了三个指头。

秀才问:“三百还是三千?”

账房摇头明言:“三十大洋。”

秀才说:“无三百,不卖也。”

账房先生碰上识货的主,只好跟老板商议。俩人耳语一阵后,老板说:“最多二百五!”

秀才说:“让你一块,二百四十九。”

成交!穷秀才秒变小地主。那时候,一块袁大头能买一担谷田,四块光洋可买一亩好地。秀才便用其中的二百二十块大洋变成了五十五亩城边旱涝保收的良田,坐收田租。尝到了甜头的秀才,继续不时偷偷地到河边的石滩上晃悠。

几年以后,秀才叫人挑上五百光洋,上门来赎回鸳鸯石。

老板摇头叹息:“真是遇上了石痴。”只好完璧归赵。

后来,听说秀才又由小地主成了大财主。据说秀才终归遇上识货的富豪,两块石头卖了两万大洋。

故事隐含着天然奇石收藏鉴赏习俗。赏玩和收藏奇石,一般既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又要有爱好的情怀。赏石者都是围绕奇石的奇特性、美观性、收藏价值展开,只是侧重点稍有不同,石质好起决定作用,大多往玉化靠拢。奇石的玉化程度高,无论形状和大小,都会受到青睐。石头的形状、图案宜人,哪怕质地一般,人们也会收入囊中。有价值的奇石,可以用于抵押和交换交易,买卖市场也逐渐形成并成长成熟,一般应遵守约定俗成的“事定不悔”习俗。

收藏赏玩奇石尤其是造型石、图案石(包括文字石),要研究奇石的摆放角度及其命名,给奇石取个名副其实的好名字和配个得体的底座,更显相得益彰。收藏奇石的前提要确定奇石的天然“真身”,研究奇石形成的规律,通过石头表面的风化层就可以甄别奇石的真伪。收藏奇石的时候一定要确定奇石的石皮和颜色是天然的,如果色彩和图案有作假的部分,那么这方奇石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变得一文不值。

 尽管奇石不容易变质腐败,但也需养护,合理的养护会让奇石看起来更加的赏心悦目。石头的亲水性,决定了奇石均可以用水养护,石质细腻坚硬的石头可以“油养”,石质较为粗糙的石头可以打“蜡”(一般用蜂蜡)养护,具体的方法要根据石质确定。养护奇石最好的方法是用“手养”,经常用手抚摸石头,手上的油脂和汗水就会让奇石看起来更加的润泽,时间长了石头表面就会形成包浆。

天然奇石独一无二,形体和内涵千差万别,内容包罗万象千变万化,奇石的艺术性和价值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奇石也具有比较强的“因人而异”特性,赏玩和收藏奇石者个人的视觉、阅历、修养等等都会影响对奇石喜爱与否的判断。

奇石,是不事雕琢,具备自然美感,具有观赏及收藏价值的天然石头。天然奇石收藏鉴赏,在我国历史久远。汉朝时,王室采集梅花玉来加工器皿;南北朝时,有人供奉奇石;唐朝,赏石之风兴起,白居易号称“太湖石第一人”,柳宗元在柳州任职期间,非常喜欢当地的奇石,曾亲自前往“龙壁”采料石,制成砚送给好友刘禹锡;宋朝时,宋徽宗征集天下奇石来建造大型奇石园林,宋徽宗、米芾将赏石文化带上了巅峰;清朝乾隆皇帝,酷爱奇石,御笔亲书“天下第一奇石”来赞扬灵璧石。在古代社会,赏玩天然奇石彰显身份,被文人雅士所推崇。

天然奇石收藏鉴赏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古代天然奇石有相石“皱瘦漏透丑”五法,其实都是一个“形”的问题,而新时代美石的相石“形质色纹韵”五法,不仅说“形”的问题,增加了“质、色、纹、韵”,发展了古代的五法。

传统淘石过程是从小溪或河里看到有形状或通透的石头开始捡,然后把石头清洗干净,观察石头的形状、质地、颜色、图案等等,尤其要对有无玉化进行挑选。捡置回家后,给予石头命名,配座,突出奇石主题,以便更好给奇石爱好者交流、鉴赏、交易,便于收藏。在当代会昌,奇石爱好者组建了奇石协会,大家交流收藏鉴赏经验,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情操,有的还将赏石文章发表在报纸,例如《三块奇石一样情》和《客家支红坛》发表在2008年的《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将赏石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的将具备相当价值的奇石捐赠给博物馆收藏陈展,发挥奇石更大的社会价值。

会昌县根石艺协会会长刘业伟先生是一位个体工商户,从事行业做茶,销售茶叶,古钱币销售及玩石赏石等行业。多年以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始受资深赏玩奇石的爱好者李先生影响和教授,认识石头的基础知识,后又从其他多位玩石前辈指导下,提升对奇石鉴赏能力,分辩各种石质及能给予奇石的文化内涵,从此爱上了奇石这一行业,至今已有十余年,还经常到周边县市和省外交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