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婉末的头像

婉末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11/15
分享

留待岁月深处解(第三十八章)连载

 

第三十八章

听说大爷自去顺子哥家后,过得很舒心。那年半年后,接近腊月时,顺子哥回到鸡鸣村,把二叔接到他在湖北襄阳市的家中。

顺子哥预订了酒店,又特意用心布置了一番,他跟二叔一起为大爷和春秀操办了一个隐秘而体面的老年婚礼!

这是毁了有子叔、气瞎了大奶、害死了云姑的三阎王李三娃,即使他到了阴槽地俯,也没能神知鬼觉出他抢来的老婆春秀,绕了好几个弯,历经几十年后,却幸福美满地嫁给了大奶曾经朝思暮盼能活着回到鸡鸣村的大爷了!

二叔和顺子哥让朵朵鲜花,簇拥在两位老人的身边;让当下生活的美好与馨香,弥散在他俩曾经艰辛而沧桑的人生历程上;让即使已爬上西部山尖的那轮金夕阳,仍依恋回眸,笑看人间风景独好时!

哈哈,大爷跟春秀拥有了和乐美好的爱情生活后,两人也不敢细水长流地慢慢享受爱情,而是每天两人都双手互握着属于他俩的时光和爱情,或散步聊天、或公园健身……哈哈,老来爱的甜蜜,即使年轻人也不过如此,甚至还让年轻人羡慕三分哩!

大爷跟春秀的爱与情,始于鸡鸣村,缘于鸡鸣村的二叔!他俩总是时常聊起鸡鸣村和鸡鸣村子里的二叔。

他们跟二叔间的故事与聊天,感动、感染着他们的外孙子和豫,在他年幼的心田里,早播下了“无情岁月、有情人生”的种子。

斗转星移,年轮更替。十年后,也就是今年夏天的一个上午,二叔家门前停了辆黑色的小汽车,从车上下来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二叔趔趄着热情地上前迎着他家门前来的两位“陌生”的客人。

二叔的腰,已弯得比老槐树旁边那棵弯腰枣树还要弯些,他的右脚,已无力抬起,走路时,总是把地面蹭得呲啦呲啦地响,他的脚步声,听上去一脚重一脚轻啊。

从车上刚下来的英俊挺拔的男孩子急忙上前,一手扶着二叔的胳膊,一手拉住二叔的手说:“二爷爷,你不记得我了?我是和豫呀。”

和豫一扭身,指着身后漂亮的女孩子说:“这是我大学同学,也是你的准孙儿媳妇。”

二叔这才反应过来,他连声“哦哦、好好”地应着,又赶紧朝院里的二婶子大声喊道:“出来——,你快出来——,和豫回来了——,乖乖呀,这一眨眼的工夫,我孙子长高我一头啊!”

二婶子两手在她的围裙上噌着,慌忙走到老槐树下,接二叔话说:“哎哟,可不是嘛,不见的娃子长得快啊!你们王家改门风了,这娃子长得是既高又帅气啊!”

二叔提醒二婶子说:“别只顾夸你孙子了,还有你漂亮的孙娃媳妇哩。”

“哈哈,我没忘啊,说平书的还得各表一枝哩,一个一个来嘛。是哩,这姑娘长得可真是俊呐,在咱们小小鸡鸣村也是数一数二的。”二婶子这话刚一出口,就被二叔给顶了回去。他说:“你会不会夸人啊?”

二婶子一愣,“咋了,我的话有毛病吗?”

“听听,你二奶奶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的话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楞是自个不知道!”

二叔看似在说二婶子的不是,其实,他是在替二婶子打圆场哩。

这时,和豫跟那姑娘忙说:“哈哈,没啥,二爷爷,咱一家人嘛,不讲究说话艺术的。”

和豫这才想起来向二叔介绍姑娘的名字:“二爷爷,她叫梁晓,你们就叫她晓吧。”

“好好,好名字,梁晓,谐音良宵!”二叔试着诠释姑娘的名字。

梁晓笑说:“哈哈,二爷爷,你真不简单,我的名字就是取的这个意思。因为我是小年晚上生人,我爸、妈呀,就为我取了这个名字!”

和豫也过来为二叔捧场说:“是啊,我不是早跟你介绍过我二爷爷嘛,他可不是一般的农村老头!你看到了吧,他这么大年纪了,还耳不聋、眼不花、头脑清醒着哩。我听说,二爷爷到现在,还保持经常看书、读报、听新闻、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哩。”

二婶子抢过和豫的话说:“是又咋的?又不能当吃、喝、挡饥、渴啊,更不能挡住他不会老啊!”

“二奶奶,这你就不懂了,岁月虽然能让我二爷爷的腰弯、老去了,却不能让二爷爷的精神倒下嘛。你没发现,我二爷爷的精神仍很饱满啊!”

“他能不精神吗?现在人们生活过得好,每天鸡蛋吃着、牛奶喝着,隔三差五还吃饺子、包子,他能不精神嘛。”

二婶子如此巧打岔的话语,让和豫很感兴趣。他啥也没说,只是跟梁晓相视哈哈笑笑,就赶紧掏出手机,打开摄像、录音功能,他跟梁晓说:“越是生活化的场境和语言,越真实、朴实、感人!”

梁晓点着头:“嗯,嗯,是的。”

二叔听着俩人的对话,似懂非懂地问:“哈哈,你俩像小记者一样!”

“咦,二爷爷,你真是神了,我俩就是小记者啊。” 梁晓吃惊得瞪大了眼睛说。

和豫这才切入正题,他向二叔介绍说:“二爷爷,我跟梁晓读的都是传媒大学。大学毕业后,我俩申请注册了一个新媒体公众号。我们的公众号目前还在试运行阶段。内容嘛,我俩想从身边熟悉的家庭、人事写起,讲好咱们中国人、中国家庭的故事,定位是真实真情、朴实感人!

“二爷爷,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听我外婆讲过她跟鸡鸣村、她跟你的故事。那时,我就愤恨抢走我外婆的那些土匪坏蛋们!我感激帮助我外婆的二爷爷啊!同时,我也懂得了,人世间,有坏人,也有好人,就像大自然有黑夜雨雪,也有白昼阳光那样!

“十年前的那个暑假,我跟爸爸妈妈、还有姥姥回咱鸡鸣村时,我耳闻目睹了你和我外婆、你和我现在的外爷(二叔的大叔)、你跟你那一大家子人之间的关系,你待人接物、处理事情的言行,都是出于真诚、真心、真情,对我后来的成长影响很大。

“我认为,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年轻人,每天吃着快餐饭、读着快餐式的文化,他们非常缺乏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礼仪、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人间亲情等方面的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的缺乏,久而久之,就会像人缺钙那样,会让年轻人的精神与灵魂缺钙!为此,我这个公众号,就是想让年轻人补上这样的精神之‘钙’,包括我俩,我们也需要补补这样的‘钙’!和豫说着,笑看了梁晓一眼。

梁晓又是腼腆地“嗯、嗯”地应着。

二叔吃惊地说:“哎哟,乖乖,你真是个有心的、有长远目光的年轻人!嗨,那年夏天,我咋说你不跟阳阳、明明一起去捉蝉,总是一声不吭地坐在大人身边。原来,你是在悄悄听大人们说话、又默默记到心里面了?”

和豫笑笑说:“也是,也不是。那时,我比他俩大嘛。”和豫接着说,“二爷爷,那时,我毕竟还小啊,这次,我跟梁晓一起来,就是想深入地采访采访你,写写你在往昔岁月中的人生故事!

具体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你在艰苦岁月中的社会、人生故事;后一部分,写你对农业农村、农民土地的爱惜与坚守,对家人、他人的生命关爱,比如——

你年轻时,一心想走出鸡鸣村,却困难重重;而今,你能去大城市,却为啥要守住鸡鸣?

你跟我外婆的传奇故事;

外爷被抓壮丁后,你对他家人的关照和帮助;

你跟你的大家庭成员,由不团结到和睦相处,你所做出的努力与付出;

甚至还有那些我不了解的,哪怕是你跟其他人之间有意义的人生故事,都可以。”

二叔哈哈笑笑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做的也都是普通的事儿。我年轻时的社会人生,那是那个时代社会历史的普遍现实,吃苦受屈的,并不是我一个人,也不是啥惊天动地的事情,还值得一提吗?

再说跟你外婆之间的那点故事吧,现在跟你外婆已是一家人了,还有啥说、有啥写哩?也不值得浪费你的……叫啥呀?”

“新媒体公众号。” 梁晓说。

“对呀,新媒体公众号的资源。”

二叔说罢,又略一沉思,“至于对‘农业农村、农民土地’的爱惜与坚守,这方面,我还真是有话说、愿意说,我曾试着写出我的一些看法与想法……”

二叔扭脸对二婶子说:“要不,你回屋,把那口旧箱子上放的那个大本子拿来让和豫看看?”

二婶子说:“我跟你说,人家可都是大学生,就你眼花、手抖写出的那些字,跟蚯蚓爬的一样,还显摆啥哩?”

二婶子虽嘴上嘟囔着,她还是起身回屋,把那个有A四纸那么大的一个会议记录本拿出来,塞到了二叔的怀里。

二叔拿着那本子,随便翻着页码,笑着对和豫说:“这本子上的文字,可能是从你上次回来那年吧,我开始着手写的。写咱鸡鸣村的人和事、写我个人的经历、写跟你外婆的故事等,其中,以农业农村、农民土地的话题,我写得多一点,你可看看,供你参考。

“直到现在,我还在写,写改革开放后,农村农民生活的变化、写土地制度改革、三权分置、精准扶贫等,只要我活一天,我都会用我的笔,记录当下生活中我的见闻与思考!

“我没有钱财,我只有这只秃笔头,等我百年下世后,也算是为后世子孙们留下一些往事回忆,我把这些文字起个标题叫做《留给岁月》。给,和豫,你看行不行,你们都是大学生,知识新、思想新,我写下的这些文字,也不过是老掉牙的东西了,也不知对你是否有用,仅供你参看、参考吧。”

和豫接过二叔递给他的那个沉甸甸的本子,瞅着梁晓说:“二爷爷这一本子的文字,可都是他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东西,很难得啊!”

和豫翻看着二叔写下的那些带着土地麦香与生命激情的文字,还有蕴涵在文字中,他对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土地的见解与深情,这些,都是他从未感知到的生活与思想,他飞快地在脑海中圈圈点点着,他兴奋地跟二叔说:“二爷爷,我能不能把你的这个本子带回家,我抽时间仔细看看。我初步设想,找个出版社,把你的《留给岁月》给出版成书,这样,你就能为咱们家庭、咱们鸡鸣村,甚或说为咱豫西南的农村农民,留下一部时代变迁与社会生活变改中最基屋、最真实的一本书籍了。”

二叔哈哈笑笑说:“哦,你是以一个新闻记者的目光把它拔高了。说实话,我当初写它,并没有想到这个高度。打个比方说,只是那些往事如河水一样,一直不停地打我的心头流过,我想用我的笔,能够打捞出岁月在这河水中长成的‘鱼’和‘虾’,给我的后世子孙留下我的人生轨迹、处世态度和社会生活而已,希望能对他们有所启迪,就达到我的目的了。”

和豫说:“二爷爷,你这想法一点问题都没有。可俄国大作家高尔基在写他的人生三部曲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时,他也并没有想到他的作品会成为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啊!”

二叔惊骇地说:“我的乖乖孙子啊,二爷爷做梦也不敢梦到人家高尔基啊!”

 二婶子撇撇嘴,笑话二叔说:“你低二级都称不上,还高二级哩!”

“哈哈,哈哈,”二叔跟二婶子的话,把和豫、梁晓逗得哈哈大笑。

和豫强忍住笑说:“二爷爷,我不是说你写出的文字就一定能成为名著啥的,而是想使你的文字,让更多的人读到,扩大你的读者群,而不仅仅让你的子孙们去读,明白吗?”

“哦哦,明白,明白。”二叔点着头说。

梁晓小声跟和豫说:“刚才二爷爷跟二奶奶的话多有生活、太生动了,可惜你的手机没……”

和豫如梦方醒般去查看放在老槐树下石条桌上的手机,可惜,他的手机没电了。

和豫这才生气地说梁晓:“你原来早看到我的手机没电了,咋不吱声哩?”和豫说着,赶紧打开身边那个黑色手提包,掏出录音笔,调好,放到二叔面前的凳子上。

和豫问二叔说:“二爷爷,我还是想知道你那时为啥要救我外婆?”

二叔深吸一口烟,吐出来,才笑着说:“哈哈,是啊,当时我为啥要救她?我自己也说不清楚,等啥时问问上帝吧。”

二叔不知是在跟和豫说笑,还是在对那远去的岁月说着感慨的诗话!

不想,他又接着说:“嗨,说实话,我当时啥也没想,只要是个善良的人,你外婆当时那种情况下,任谁都会向她伸把手,这并不算啥,这一点,我已写在那本子里了,你以后可详细看看。

“不过,只是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她为啥后来却成了我孙子和豫的外婆了呢?并且在十年前,又成了我的大婶子了?你们说,这稀奇不稀奇?她为啥跟咱们王家的缘分这样深呐?”

二叔在心里也许已揣摸过无数次的话,一不小心说出了口,却又勾起了二婶子的心病。

二婶子又叨唠二叔说:“还不是因为那枚银簪子,谁让你把人家那银簪子攥手里不还人家哩?这叫‘阴魂’不散!”

“瞅你那一瓶不满、半瓶咣当的样儿,这叫缘分不散!这叫缘分不浅!”二叔大声呵斥、纠正二婶子不友好的话。

二叔跟二婶子的话,让和豫跟梁晓听得一头雾水。他俩面面相觑,知道这故事非深挖便不得而知,但现在却不敢再问下去了。

没想到,二叔却当着二婶子的面,第一次大胆问和豫:“你外婆身体可好?近十年来,她跟你外爷过得可好?她有没有问起过我?……”

“看看,我没说错吧,这叫贼不打三年自招。谁让你当年有贼心而没贼胆哩?现在,人家都早已成了你大婶子了,你还在惦记哩?”二婶子不分场合不留情面的话语,就像一口猛烟,把二叔呛得低下了头,一个劲地咳嗽。

和豫跟梁晓似乎听出点端倪,但作为晚辈,没把握的话,他们也不敢深问。

和豫担心二叔跟二婶子吵嘴,就转移话题说:“二爷爷,你跟二奶奶都这么大年纪了,为啥不跟叔叔们一起在城市生活?也方便他们照顾你和二奶奶呀。”

二叔说:“你的叔叔们呀,人家都成了城市人。城市人就像在天上那白云朵上过日子,一尘不染啊;嘿嘿,咱农村人整天滚在坷垃地上,咱看不惯人家的讲究,人家也嫌弃咱的邋遢。我跟你二奶奶去住三天五日,也许还将就;如果常年跟人家住一起,既招人家嫌弃,也把我们给憋死了,所以,我哪儿都不愿去,还是我的老窝好啊!”

和豫哈哈笑笑说:“二爷爷,天祥叔、天佑叔、天瑞叔,他们可都是你的儿子,他们原本也是土生土长的人,日后才去了城市,他们怎能嫌弃你呢?”

二叔强笑笑说:“哈哈,和豫,你娃子还小,可能还没有体会哩。这人呐,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你叔们成了城里人后,就不是以前那几个围着我和你二奶奶、端着饭碗、蹲树根吃饭的我们的儿子了,而我们还是从前蹲树根喝稀饭、啃馍馍的老头子、老太婆啊,你说,人家咋能不嫌弃哩。”

二叔说罢,又嫌自个说得太直白、丢面子,就又绕个弯说:“哎呀,话说回来,城市人都是在青石板上过日子,吃一口青菜,还得花几毛钱哩,不如我在家省钱。随便哪里,都能薅一把青菜,一分钱也不用花,还新鲜可口哩。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这人不想招人嫌,也不愿给儿女们添麻烦。”

嗨,说来说去,这才是二叔的心里话,他是真不愿给他的儿女们添麻烦。

这时,二婶子听不下去了,她生气地责怪二叔说:“不怨天、不怨地,更不能怨你的儿子们成了城市人!你刚才说的话,并不是你的真心话,最根本的原因,是你不愿离开鸡鸣村,不愿离开你眼皮子底下那一亩二分田,更不愿离开村子南边你爹娘的坟头。你老思想,老顽固……”

二叔使起性子来,也很强势,听听咋说的:“是哩,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鸡鸣村,生就的土里刨食的命,我就是不愿离开鸡鸣村,我要守住咱鸡鸣村;我守住鸡鸣村的黄土地,就是守住了自己的口粮和饭碗;我要等着‘三权分置’,我还要看着咱们村子脱贫致富哩。”二叔跟二婶子争得面红耳赤的。

二婶子也使出她的刀子嘴跟二叔争辩:“我瞅着你不会老死,看你能不能守住鸡鸣村?‘再过二十年,咱鸡鸣村就自然消失了哇’,这话是谁说的?我跟你说罢,现在的娃们,都进城打工、买房子、住城里了,谁还愿意再回到鸡鸣村呢?我问你,这鸡鸣村是你想守就能守住的?就是鸡鸣村子脱贫致富了,跟你有啥关系?”

二叔梗起脖子跟二婶子抬杠:“这话我是说过,我那不是害怕鸡鸣村消失吗?不管我啥时候老死,就是那些进城的娃们都不回来了,只要我在鸡鸣村活一天,鸡鸣村就跟我一起多活一天啊!如果有一天,鸡鸣村的人都脱贫致富了,那咱这鸡鸣村的另一番景象,我也看到了,我高兴开心呐!”二叔恳切的话语,感动得梁晓赶紧拿出笔,记到了本子上。

一提起脱贫致富,二叔很感兴趣,他哈哈笑笑说:“和豫啊,咱今儿既然聊到了脱贫致富、精准扶贫这个话题了,我就跟你们讲讲咱们村里的扶贫故事吧,你跟梁晓现在虽说还是小记者,可将来啊,你俩都要努力做大记者啊。哈哈,这些扶贫故事啊,我只是听村子里的人们议论的,也不一定正确,我把故事讲给你们听,只是想抛砖玉,还需你们自己甄辨!

“现在,咱们国家正在努力消除贫困,目的是让咱们全中国的人民都过上好日子,让所有人的生活都好起来、富起来!中国共产党的扶贫、富民政策,是受到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友好国家人民共同点赞的好政策!可是,在党的利民惠民政策落实上,却有歪嘴和尚念歪了经的,也有像井绳一样扶不起来的贫困对象啊!

“唉,我就想不通了,国家制定出来的好政策,是要靠最基层的干部去正确落实的,因为他们就生活在群众中间,他们离老百姓最近,谁家有疾苦,谁家是需要扶持的贫困对象,他们最清楚啊!

“可是,国家的利民好政策在正确落实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基层政府的正确落实过程中,为啥总是跑调或跑偏呢?为啥却变成了一个艰苦而艰难的过程呢?是当下我国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差,还是他们缺少个人政治信仰,把党的政策视如儿戏而随心所欲?”

二婶子拉下脸说:“我看你说话就像老太婆的裹脚——又臭又长的。说了半天,还没说到正点上。”

二叔眼一瞪,“你急啥哩?!你懂个屁啊!和豫和梁晓都是具有辨别是非能力的大学生,我希望他俩将来能成为大记者!我这是在给他们提供‘深度报道’、‘新闻分析’的材料,也是向我孙子冒冒我内心窝的火啊!”

哈哈,二叔跟二婶子这一来一往吵嚷着,就像烟袋锅子里炒豆子那样,啪啪炸得脆响啊!

二叔吭吭两声清清嗓子说:“自打咱们鸡鸣村被确定为贫困村后,要说,上面的扶贫干部们也真是操心,隔三差五,就开车下乡来看看……”

二婶子抢过话说:“人家看啥哩,你知道吗?我的腿都截了,我也残疾了,你咋不让人家来你家看看哩?”

二叔又顶着二婶子的话说:“我哪知道人家来看啥哩?噢,你残疾了,我让人家来,人家就来呀?村干部不把你的情况向上面汇报,人家扶贫干部哪知道你残疾了呀?”

二婶子说:“哦哦,照你说,那这扶贫,就变成了村干部扶贫了,他让扶谁,国家就扶谁啊?”

“可不是嘛,这么大一个国家,你总不能让中央、省里的领导人来一家一户地搞扶贫吧。国家政策不靠村干部来执行落实,国家养他们干啥?算了,不跟你说恁多了,说再多,你也不懂。”

二叔不耐烦地看着二婶子说罢,又对和豫说:“我听人们议论,咱村里有一个扶贫对象叫兴子,虽说他有残疾,可他却不是像电视中说的身残志坚那样的人。比如说,上级照顾他的扶贫款,是让他盖房子、让他给他老婆看病哩,他还上了县电视台说过‘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之类的话哩。嘿,他刚说罢感谢话,把钱往兜里一揣,一扭脸,就跑赌场去了……。

“后来,听说咱们市里来了一位姓张的好书记,就扶贫这项工作,经常明察暗访,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报道他的新闻。可是,全市十多个县啊,这么大的地儿,总会有漏网的鱼啊!去年初冬的一天上午,当市委张书记来到咱鸡鸣村兴子家一看,张书记火冒三丈地问身边的扶贫干部:‘这天都冷了,他家的房子为啥还见光漏风哩?那些扶贫款都哪里去了?给我查清楚,赶快把他家房子给修好了……’

“好家伙,多少年了啊,还真是没有听说过这样作风正派、雷厉风行、板上钉钉子的好干部了!”二叔说着,把自己激动得眼泪汪汪的!

二婶子见二叔眼泪汪汪的,她撇撇嘴,不服气地说:“这小小鸡鸣村,有点能耐的年轻人,都飞城市了,就是来了好干部,他就是再板上钉钉,他钉谁啊?他咋不来你家扶贫哩?”

“我家?我又不是孤寡老人,我有儿女啊!国家虽说有扶贫政策,也不是没条件、没原则地扶持啊……,算了,不跟你了,说再多,你也不懂,不想跟你扯这个了。” 二叔把二婶子绕回来的话又给顶了回去。

 

第三十八章

听说大爷自去顺子哥家后,过得很舒心。那年半年后,接近腊月时,顺子哥回到鸡鸣村,把二叔接到他在湖北襄阳市的家中。

顺子哥预订了酒店,又特意用心布置了一番,他跟二叔一起为大爷和春秀操办了一个隐秘而体面的老年婚礼!

这是毁了有子叔、气瞎了大奶、害死了云姑的三阎王李三娃,即使他到了阴槽地俯,也没能神知鬼觉出他抢来的老婆春秀,绕了好几个弯,历经几十年后,却幸福美满地嫁给了大奶曾经朝思暮盼能活着回到鸡鸣村的大爷了!

二叔和顺子哥让朵朵鲜花,簇拥在两位老人的身边;让当下生活的美好与馨香,弥散在他俩曾经艰辛而沧桑的人生历程上;让即使已爬上西部山尖的那轮金夕阳,仍依恋回眸,笑看人间风景独好时!

哈哈,大爷跟春秀拥有了和乐美好的爱情生活后,两人也不敢细水长流地慢慢享受爱情,而是每天两人都双手互握着属于他俩的时光和爱情,或散步聊天、或公园健身……哈哈,老来爱的甜蜜,即使年轻人也不过如此,甚至还让年轻人羡慕三分哩!

大爷跟春秀的爱与情,始于鸡鸣村,缘于鸡鸣村的二叔!他俩总是时常聊起鸡鸣村和鸡鸣村子里的二叔。

他们跟二叔间的故事与聊天,感动、感染着他们的外孙子和豫,在他年幼的心田里,早播下了“无情岁月、有情人生”的种子。

斗转星移,年轮更替。十年后,也就是今年夏天的一个上午,二叔家门前停了辆黑色的小汽车,从车上下来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二叔趔趄着热情地上前迎着他家门前来的两位“陌生”的客人。

二叔的腰,已弯得比老槐树旁边那棵弯腰枣树还要弯些,他的右脚,已无力抬起,走路时,总是把地面蹭得呲啦呲啦地响,他的脚步声,听上去一脚重一脚轻啊。

从车上刚下来的英俊挺拔的男孩子急忙上前,一手扶着二叔的胳膊,一手拉住二叔的手说:“二爷爷,你不记得我了?我是和豫呀。”

和豫一扭身,指着身后漂亮的女孩子说:“这是我大学同学,也是你的准孙儿媳妇。”

二叔这才反应过来,他连声“哦哦、好好”地应着,又赶紧朝院里的二婶子大声喊道:“出来——,你快出来——,和豫回来了——,乖乖呀,这一眨眼的工夫,我孙子长高我一头啊!”

二婶子两手在她的围裙上噌着,慌忙走到老槐树下,接二叔话说:“哎哟,可不是嘛,不见的娃子长得快啊!你们王家改门风了,这娃子长得是既高又帅气啊!”

二叔提醒二婶子说:“别只顾夸你孙子了,还有你漂亮的孙娃媳妇哩。”

“哈哈,我没忘啊,说平书的还得各表一枝哩,一个一个来嘛。是哩,这姑娘长得可真是俊呐,在咱们小小鸡鸣村也是数一数二的。”二婶子这话刚一出口,就被二叔给顶了回去。他说:“你会不会夸人啊?”

二婶子一愣,“咋了,我的话有毛病吗?”

“听听,你二奶奶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的话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楞是自个不知道!”

二叔看似在说二婶子的不是,其实,他是在替二婶子打圆场哩。

这时,和豫跟那姑娘忙说:“哈哈,没啥,二爷爷,咱一家人嘛,不讲究说话艺术的。”

和豫这才想起来向二叔介绍姑娘的名字:“二爷爷,她叫梁晓,你们就叫她晓吧。”

“好好,好名字,梁晓,谐音良宵!”二叔试着诠释姑娘的名字。

梁晓笑说:“哈哈,二爷爷,你真不简单,我的名字就是取的这个意思。因为我是小年晚上生人,我爸、妈呀,就为我取了这个名字!”

和豫也过来为二叔捧场说:“是啊,我不是早跟你介绍过我二爷爷嘛,他可不是一般的农村老头!你看到了吧,他这么大年纪了,还耳不聋、眼不花、头脑清醒着哩。我听说,二爷爷到现在,还保持经常看书、读报、听新闻、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哩。”

二婶子抢过和豫的话说:“是又咋的?又不能当吃、喝、挡饥、渴啊,更不能挡住他不会老啊!”

“二奶奶,这你就不懂了,岁月虽然能让我二爷爷的腰弯、老去了,却不能让二爷爷的精神倒下嘛。你没发现,我二爷爷的精神仍很饱满啊!”

“他能不精神吗?现在人们生活过得好,每天鸡蛋吃着、牛奶喝着,隔三差五还吃饺子、包子,他能不精神嘛。”

二婶子如此巧打岔的话语,让和豫很感兴趣。他啥也没说,只是跟梁晓相视哈哈笑笑,就赶紧掏出手机,打开摄像、录音功能,他跟梁晓说:“越是生活化的场境和语言,越真实、朴实、感人!”

梁晓点着头:“嗯,嗯,是的。”

二叔听着俩人的对话,似懂非懂地问:“哈哈,你俩像小记者一样!”

“咦,二爷爷,你真是神了,我俩就是小记者啊。” 梁晓吃惊得瞪大了眼睛说。

和豫这才切入正题,他向二叔介绍说:“二爷爷,我跟梁晓读的都是传媒大学。大学毕业后,我俩申请注册了一个新媒体公众号。我们的公众号目前还在试运行阶段。内容嘛,我俩想从身边熟悉的家庭、人事写起,讲好咱们中国人、中国家庭的故事,定位是真实真情、朴实感人!

“二爷爷,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听我外婆讲过她跟鸡鸣村、她跟你的故事。那时,我就愤恨抢走我外婆的那些土匪坏蛋们!我感激帮助我外婆的二爷爷啊!同时,我也懂得了,人世间,有坏人,也有好人,就像大自然有黑夜雨雪,也有白昼阳光那样!

“十年前的那个暑假,我跟爸爸妈妈、还有姥姥回咱鸡鸣村时,我耳闻目睹了你和我外婆、你和我现在的外爷(二叔的大叔)、你跟你那一大家子人之间的关系,你待人接物、处理事情的言行,都是出于真诚、真心、真情,对我后来的成长影响很大。

“我认为,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年轻人,每天吃着快餐饭、读着快餐式的文化,他们非常缺乏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礼仪、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人间亲情等方面的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的缺乏,久而久之,就会像人缺钙那样,会让年轻人的精神与灵魂缺钙!为此,我这个公众号,就是想让年轻人补上这样的精神之‘钙’,包括我俩,我们也需要补补这样的‘钙’!和豫说着,笑看了梁晓一眼。

梁晓又是腼腆地“嗯、嗯”地应着。

二叔吃惊地说:“哎哟,乖乖,你真是个有心的、有长远目光的年轻人!嗨,那年夏天,我咋说你不跟阳阳、明明一起去捉蝉,总是一声不吭地坐在大人身边。原来,你是在悄悄听大人们说话、又默默记到心里面了?”

和豫笑笑说:“也是,也不是。那时,我比他俩大嘛。”和豫接着说,“二爷爷,那时,我毕竟还小啊,这次,我跟梁晓一起来,就是想深入地采访采访你,写写你在往昔岁月中的人生故事!

具体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你在艰苦岁月中的社会、人生故事;后一部分,写你对农业农村、农民土地的爱惜与坚守,对家人、他人的生命关爱,比如——

你年轻时,一心想走出鸡鸣村,却困难重重;而今,你能去大城市,却为啥要守住鸡鸣?

你跟我外婆的传奇故事;

外爷被抓壮丁后,你对他家人的关照和帮助;

你跟你的大家庭成员,由不团结到和睦相处,你所做出的努力与付出;

甚至还有那些我不了解的,哪怕是你跟其他人之间有意义的人生故事,都可以。”

二叔哈哈笑笑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做的也都是普通的事儿。我年轻时的社会人生,那是那个时代社会历史的普遍现实,吃苦受屈的,并不是我一个人,也不是啥惊天动地的事情,还值得一提吗?

再说跟你外婆之间的那点故事吧,现在跟你外婆已是一家人了,还有啥说、有啥写哩?也不值得浪费你的……叫啥呀?”

“新媒体公众号。” 梁晓说。

“对呀,新媒体公众号的资源。”

二叔说罢,又略一沉思,“至于对‘农业农村、农民土地’的爱惜与坚守,这方面,我还真是有话说、愿意说,我曾试着写出我的一些看法与想法……”

二叔扭脸对二婶子说:“要不,你回屋,把那口旧箱子上放的那个大本子拿来让和豫看看?”

二婶子说:“我跟你说,人家可都是大学生,就你眼花、手抖写出的那些字,跟蚯蚓爬的一样,还显摆啥哩?”

二婶子虽嘴上嘟囔着,她还是起身回屋,把那个有A四纸那么大的一个会议记录本拿出来,塞到了二叔的怀里。

二叔拿着那本子,随便翻着页码,笑着对和豫说:“这本子上的文字,可能是从你上次回来那年吧,我开始着手写的。写咱鸡鸣村的人和事、写我个人的经历、写跟你外婆的故事等,其中,以农业农村、农民土地的话题,我写得多一点,你可看看,供你参考。

“直到现在,我还在写,写改革开放后,农村农民生活的变化、写土地制度改革、三权分置、精准扶贫等,只要我活一天,我都会用我的笔,记录当下生活中我的见闻与思考!

“我没有钱财,我只有这只秃笔头,等我百年下世后,也算是为后世子孙们留下一些往事回忆,我把这些文字起个标题叫做《留给岁月》。给,和豫,你看行不行,你们都是大学生,知识新、思想新,我写下的这些文字,也不过是老掉牙的东西了,也不知对你是否有用,仅供你参看、参考吧。”

和豫接过二叔递给他的那个沉甸甸的本子,瞅着梁晓说:“二爷爷这一本子的文字,可都是他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东西,很难得啊!”

和豫翻看着二叔写下的那些带着土地麦香与生命激情的文字,还有蕴涵在文字中,他对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土地的见解与深情,这些,都是他从未感知到的生活与思想,他飞快地在脑海中圈圈点点着,他兴奋地跟二叔说:“二爷爷,我能不能把你的这个本子带回家,我抽时间仔细看看。我初步设想,找个出版社,把你的《留给岁月》给出版成书,这样,你就能为咱们家庭、咱们鸡鸣村,甚或说为咱豫西南的农村农民,留下一部时代变迁与社会生活变改中最基屋、最真实的一本书籍了。”

二叔哈哈笑笑说:“哦,你是以一个新闻记者的目光把它拔高了。说实话,我当初写它,并没有想到这个高度。打个比方说,只是那些往事如河水一样,一直不停地打我的心头流过,我想用我的笔,能够打捞出岁月在这河水中长成的‘鱼’和‘虾’,给我的后世子孙留下我的人生轨迹、处世态度和社会生活而已,希望能对他们有所启迪,就达到我的目的了。”

和豫说:“二爷爷,你这想法一点问题都没有。可俄国大作家高尔基在写他的人生三部曲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时,他也并没有想到他的作品会成为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啊!”

二叔惊骇地说:“我的乖乖孙子啊,二爷爷做梦也不敢梦到人家高尔基啊!”

 二婶子撇撇嘴,笑话二叔说:“你低二级都称不上,还高二级哩!”

“哈哈,哈哈,”二叔跟二婶子的话,把和豫、梁晓逗得哈哈大笑。

和豫强忍住笑说:“二爷爷,我不是说你写出的文字就一定能成为名著啥的,而是想使你的文字,让更多的人读到,扩大你的读者群,而不仅仅让你的子孙们去读,明白吗?”

“哦哦,明白,明白。”二叔点着头说。

梁晓小声跟和豫说:“刚才二爷爷跟二奶奶的话多有生活、太生动了,可惜你的手机没……”

和豫如梦方醒般去查看放在老槐树下石条桌上的手机,可惜,他的手机没电了。

和豫这才生气地说梁晓:“你原来早看到我的手机没电了,咋不吱声哩?”和豫说着,赶紧打开身边那个黑色手提包,掏出录音笔,调好,放到二叔面前的凳子上。

和豫问二叔说:“二爷爷,我还是想知道你那时为啥要救我外婆?”

二叔深吸一口烟,吐出来,才笑着说:“哈哈,是啊,当时我为啥要救她?我自己也说不清楚,等啥时问问上帝吧。”

二叔不知是在跟和豫说笑,还是在对那远去的岁月说着感慨的诗话!

不想,他又接着说:“嗨,说实话,我当时啥也没想,只要是个善良的人,你外婆当时那种情况下,任谁都会向她伸把手,这并不算啥,这一点,我已写在那本子里了,你以后可详细看看。

“不过,只是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她为啥后来却成了我孙子和豫的外婆了呢?并且在十年前,又成了我的大婶子了?你们说,这稀奇不稀奇?她为啥跟咱们王家的缘分这样深呐?”

二叔在心里也许已揣摸过无数次的话,一不小心说出了口,却又勾起了二婶子的心病。

二婶子又叨唠二叔说:“还不是因为那枚银簪子,谁让你把人家那银簪子攥手里不还人家哩?这叫‘阴魂’不散!”

“瞅你那一瓶不满、半瓶咣当的样儿,这叫缘分不散!这叫缘分不浅!”二叔大声呵斥、纠正二婶子不友好的话。

二叔跟二婶子的话,让和豫跟梁晓听得一头雾水。他俩面面相觑,知道这故事非深挖便不得而知,但现在却不敢再问下去了。

没想到,二叔却当着二婶子的面,第一次大胆问和豫:“你外婆身体可好?近十年来,她跟你外爷过得可好?她有没有问起过我?……”

“看看,我没说错吧,这叫贼不打三年自招。谁让你当年有贼心而没贼胆哩?现在,人家都早已成了你大婶子了,你还在惦记哩?”二婶子不分场合不留情面的话语,就像一口猛烟,把二叔呛得低下了头,一个劲地咳嗽。

和豫跟梁晓似乎听出点端倪,但作为晚辈,没把握的话,他们也不敢深问。

和豫担心二叔跟二婶子吵嘴,就转移话题说:“二爷爷,你跟二奶奶都这么大年纪了,为啥不跟叔叔们一起在城市生活?也方便他们照顾你和二奶奶呀。”

二叔说:“你的叔叔们呀,人家都成了城市人。城市人就像在天上那白云朵上过日子,一尘不染啊;嘿嘿,咱农村人整天滚在坷垃地上,咱看不惯人家的讲究,人家也嫌弃咱的邋遢。我跟你二奶奶去住三天五日,也许还将就;如果常年跟人家住一起,既招人家嫌弃,也把我们给憋死了,所以,我哪儿都不愿去,还是我的老窝好啊!”

和豫哈哈笑笑说:“二爷爷,天祥叔、天佑叔、天瑞叔,他们可都是你的儿子,他们原本也是土生土长的人,日后才去了城市,他们怎能嫌弃你呢?”

二叔强笑笑说:“哈哈,和豫,你娃子还小,可能还没有体会哩。这人呐,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你叔们成了城里人后,就不是以前那几个围着我和你二奶奶、端着饭碗、蹲树根吃饭的我们的儿子了,而我们还是从前蹲树根喝稀饭、啃馍馍的老头子、老太婆啊,你说,人家咋能不嫌弃哩。”

二叔说罢,又嫌自个说得太直白、丢面子,就又绕个弯说:“哎呀,话说回来,城市人都是在青石板上过日子,吃一口青菜,还得花几毛钱哩,不如我在家省钱。随便哪里,都能薅一把青菜,一分钱也不用花,还新鲜可口哩。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这人不想招人嫌,也不愿给儿女们添麻烦。”

嗨,说来说去,这才是二叔的心里话,他是真不愿给他的儿女们添麻烦。

这时,二婶子听不下去了,她生气地责怪二叔说:“不怨天、不怨地,更不能怨你的儿子们成了城市人!你刚才说的话,并不是你的真心话,最根本的原因,是你不愿离开鸡鸣村,不愿离开你眼皮子底下那一亩二分田,更不愿离开村子南边你爹娘的坟头。你老思想,老顽固……”

二叔使起性子来,也很强势,听听咋说的:“是哩,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鸡鸣村,生就的土里刨食的命,我就是不愿离开鸡鸣村,我要守住咱鸡鸣村;我守住鸡鸣村的黄土地,就是守住了自己的口粮和饭碗;我要等着‘三权分置’,我还要看着咱们村子脱贫致富哩。”二叔跟二婶子争得面红耳赤的。

二婶子也使出她的刀子嘴跟二叔争辩:“我瞅着你不会老死,看你能不能守住鸡鸣村?‘再过二十年,咱鸡鸣村就自然消失了哇’,这话是谁说的?我跟你说罢,现在的娃们,都进城打工、买房子、住城里了,谁还愿意再回到鸡鸣村呢?我问你,这鸡鸣村是你想守就能守住的?就是鸡鸣村子脱贫致富了,跟你有啥关系?”

二叔梗起脖子跟二婶子抬杠:“这话我是说过,我那不是害怕鸡鸣村消失吗?不管我啥时候老死,就是那些进城的娃们都不回来了,只要我在鸡鸣村活一天,鸡鸣村就跟我一起多活一天啊!如果有一天,鸡鸣村的人都脱贫致富了,那咱这鸡鸣村的另一番景象,我也看到了,我高兴开心呐!”二叔恳切的话语,感动得梁晓赶紧拿出笔,记到了本子上。

一提起脱贫致富,二叔很感兴趣,他哈哈笑笑说:“和豫啊,咱今儿既然聊到了脱贫致富、精准扶贫这个话题了,我就跟你们讲讲咱们村里的扶贫故事吧,你跟梁晓现在虽说还是小记者,可将来啊,你俩都要努力做大记者啊。哈哈,这些扶贫故事啊,我只是听村子里的人们议论的,也不一定正确,我把故事讲给你们听,只是想抛砖玉,还需你们自己甄辨!

“现在,咱们国家正在努力消除贫困,目的是让咱们全中国的人民都过上好日子,让所有人的生活都好起来、富起来!中国共产党的扶贫、富民政策,是受到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友好国家人民共同点赞的好政策!可是,在党的利民惠民政策落实上,却有歪嘴和尚念歪了经的,也有像井绳一样扶不起来的贫困对象啊!

“唉,我就想不通了,国家制定出来的好政策,是要靠最基层的干部去正确落实的,因为他们就生活在群众中间,他们离老百姓最近,谁家有疾苦,谁家是需要扶持的贫困对象,他们最清楚啊!

“可是,国家的利民好政策在正确落实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基层政府的正确落实过程中,为啥总是跑调或跑偏呢?为啥却变成了一个艰苦而艰难的过程呢?是当下我国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差,还是他们缺少个人政治信仰,把党的政策视如儿戏而随心所欲?”

二婶子拉下脸说:“我看你说话就像老太婆的裹脚——又臭又长的。说了半天,还没说到正点上。”

二叔眼一瞪,“你急啥哩?!你懂个屁啊!和豫和梁晓都是具有辨别是非能力的大学生,我希望他俩将来能成为大记者!我这是在给他们提供‘深度报道’、‘新闻分析’的材料,也是向我孙子冒冒我内心窝的火啊!”

哈哈,二叔跟二婶子这一来一往吵嚷着,就像烟袋锅子里炒豆子那样,啪啪炸得脆响啊!

二叔吭吭两声清清嗓子说:“自打咱们鸡鸣村被确定为贫困村后,要说,上面的扶贫干部们也真是操心,隔三差五,就开车下乡来看看……”

二婶子抢过话说:“人家看啥哩,你知道吗?我的腿都截了,我也残疾了,你咋不让人家来你家看看哩?”

二叔又顶着二婶子的话说:“我哪知道人家来看啥哩?噢,你残疾了,我让人家来,人家就来呀?村干部不把你的情况向上面汇报,人家扶贫干部哪知道你残疾了呀?”

二婶子说:“哦哦,照你说,那这扶贫,就变成了村干部扶贫了,他让扶谁,国家就扶谁啊?”

“可不是嘛,这么大一个国家,你总不能让中央、省里的领导人来一家一户地搞扶贫吧。国家政策不靠村干部来执行落实,国家养他们干啥?算了,不跟你说恁多了,说再多,你也不懂。”

二叔不耐烦地看着二婶子说罢,又对和豫说:“我听人们议论,咱村里有一个扶贫对象叫兴子,虽说他有残疾,可他却不是像电视中说的身残志坚那样的人。比如说,上级照顾他的扶贫款,是让他盖房子、让他给他老婆看病哩,他还上了县电视台说过‘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之类的话哩。嘿,他刚说罢感谢话,把钱往兜里一揣,一扭脸,就跑赌场去了……。

“后来,听说咱们市里来了一位姓张的好书记,就扶贫这项工作,经常明察暗访,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报道他的新闻。可是,全市十多个县啊,这么大的地儿,总会有漏网的鱼啊!去年初冬的一天上午,当市委张书记来到咱鸡鸣村兴子家一看,张书记火冒三丈地问身边的扶贫干部:‘这天都冷了,他家的房子为啥还见光漏风哩?那些扶贫款都哪里去了?给我查清楚,赶快把他家房子给修好了……’

“好家伙,多少年了啊,还真是没有听说过这样作风正派、雷厉风行、板上钉钉子的好干部了!”二叔说着,把自己激动得眼泪汪汪的!

二婶子见二叔眼泪汪汪的,她撇撇嘴,不服气地说:“这小小鸡鸣村,有点能耐的年轻人,都飞城市了,就是来了好干部,他就是再板上钉钉,他钉谁啊?他咋不来你家扶贫哩?”

“我家?我又不是孤寡老人,我有儿女啊!国家虽说有扶贫政策,也不是没条件、没原则地扶持啊……,算了,不跟你了,说再多,你也不懂,不想跟你扯这个了。” 二叔把二婶子绕回来的话又给顶了回去。

 

第三十八章

听说大爷自去顺子哥家后,过得很舒心。那年半年后,接近腊月时,顺子哥回到鸡鸣村,把二叔接到他在湖北襄阳市的家中。

顺子哥预订了酒店,又特意用心布置了一番,他跟二叔一起为大爷和春秀操办了一个隐秘而体面的老年婚礼!

这是毁了有子叔、气瞎了大奶、害死了云姑的三阎王李三娃,即使他到了阴槽地俯,也没能神知鬼觉出他抢来的老婆春秀,绕了好几个弯,历经几十年后,却幸福美满地嫁给了大奶曾经朝思暮盼能活着回到鸡鸣村的大爷了!

二叔和顺子哥让朵朵鲜花,簇拥在两位老人的身边;让当下生活的美好与馨香,弥散在他俩曾经艰辛而沧桑的人生历程上;让即使已爬上西部山尖的那轮金夕阳,仍依恋回眸,笑看人间风景独好时!

哈哈,大爷跟春秀拥有了和乐美好的爱情生活后,两人也不敢细水长流地慢慢享受爱情,而是每天两人都双手互握着属于他俩的时光和爱情,或散步聊天、或公园健身……哈哈,老来爱的甜蜜,即使年轻人也不过如此,甚至还让年轻人羡慕三分哩!

大爷跟春秀的爱与情,始于鸡鸣村,缘于鸡鸣村的二叔!他俩总是时常聊起鸡鸣村和鸡鸣村子里的二叔。

他们跟二叔间的故事与聊天,感动、感染着他们的外孙子和豫,在他年幼的心田里,早播下了“无情岁月、有情人生”的种子。

斗转星移,年轮更替。十年后,也就是今年夏天的一个上午,二叔家门前停了辆黑色的小汽车,从车上下来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二叔趔趄着热情地上前迎着他家门前来的两位“陌生”的客人。

二叔的腰,已弯得比老槐树旁边那棵弯腰枣树还要弯些,他的右脚,已无力抬起,走路时,总是把地面蹭得呲啦呲啦地响,他的脚步声,听上去一脚重一脚轻啊。

从车上刚下来的英俊挺拔的男孩子急忙上前,一手扶着二叔的胳膊,一手拉住二叔的手说:“二爷爷,你不记得我了?我是和豫呀。”

和豫一扭身,指着身后漂亮的女孩子说:“这是我大学同学,也是你的准孙儿媳妇。”

二叔这才反应过来,他连声“哦哦、好好”地应着,又赶紧朝院里的二婶子大声喊道:“出来——,你快出来——,和豫回来了——,乖乖呀,这一眨眼的工夫,我孙子长高我一头啊!”

二婶子两手在她的围裙上噌着,慌忙走到老槐树下,接二叔话说:“哎哟,可不是嘛,不见的娃子长得快啊!你们王家改门风了,这娃子长得是既高又帅气啊!”

二叔提醒二婶子说:“别只顾夸你孙子了,还有你漂亮的孙娃媳妇哩。”

“哈哈,我没忘啊,说平书的还得各表一枝哩,一个一个来嘛。是哩,这姑娘长得可真是俊呐,在咱们小小鸡鸣村也是数一数二的。”二婶子这话刚一出口,就被二叔给顶了回去。他说:“你会不会夸人啊?”

二婶子一愣,“咋了,我的话有毛病吗?”

“听听,你二奶奶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的话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楞是自个不知道!”

二叔看似在说二婶子的不是,其实,他是在替二婶子打圆场哩。

这时,和豫跟那姑娘忙说:“哈哈,没啥,二爷爷,咱一家人嘛,不讲究说话艺术的。”

和豫这才想起来向二叔介绍姑娘的名字:“二爷爷,她叫梁晓,你们就叫她晓吧。”

“好好,好名字,梁晓,谐音良宵!”二叔试着诠释姑娘的名字。

梁晓笑说:“哈哈,二爷爷,你真不简单,我的名字就是取的这个意思。因为我是小年晚上生人,我爸、妈呀,就为我取了这个名字!”

和豫也过来为二叔捧场说:“是啊,我不是早跟你介绍过我二爷爷嘛,他可不是一般的农村老头!你看到了吧,他这么大年纪了,还耳不聋、眼不花、头脑清醒着哩。我听说,二爷爷到现在,还保持经常看书、读报、听新闻、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哩。”

二婶子抢过和豫的话说:“是又咋的?又不能当吃、喝、挡饥、渴啊,更不能挡住他不会老啊!”

“二奶奶,这你就不懂了,岁月虽然能让我二爷爷的腰弯、老去了,却不能让二爷爷的精神倒下嘛。你没发现,我二爷爷的精神仍很饱满啊!”

“他能不精神吗?现在人们生活过得好,每天鸡蛋吃着、牛奶喝着,隔三差五还吃饺子、包子,他能不精神嘛。”

二婶子如此巧打岔的话语,让和豫很感兴趣。他啥也没说,只是跟梁晓相视哈哈笑笑,就赶紧掏出手机,打开摄像、录音功能,他跟梁晓说:“越是生活化的场境和语言,越真实、朴实、感人!”

梁晓点着头:“嗯,嗯,是的。”

二叔听着俩人的对话,似懂非懂地问:“哈哈,你俩像小记者一样!”

“咦,二爷爷,你真是神了,我俩就是小记者啊。” 梁晓吃惊得瞪大了眼睛说。

和豫这才切入正题,他向二叔介绍说:“二爷爷,我跟梁晓读的都是传媒大学。大学毕业后,我俩申请注册了一个新媒体公众号。我们的公众号目前还在试运行阶段。内容嘛,我俩想从身边熟悉的家庭、人事写起,讲好咱们中国人、中国家庭的故事,定位是真实真情、朴实感人!

“二爷爷,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听我外婆讲过她跟鸡鸣村、她跟你的故事。那时,我就愤恨抢走我外婆的那些土匪坏蛋们!我感激帮助我外婆的二爷爷啊!同时,我也懂得了,人世间,有坏人,也有好人,就像大自然有黑夜雨雪,也有白昼阳光那样!

“十年前的那个暑假,我跟爸爸妈妈、还有姥姥回咱鸡鸣村时,我耳闻目睹了你和我外婆、你和我现在的外爷(二叔的大叔)、你跟你那一大家子人之间的关系,你待人接物、处理事情的言行,都是出于真诚、真心、真情,对我后来的成长影响很大。

“我认为,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年轻人,每天吃着快餐饭、读着快餐式的文化,他们非常缺乏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礼仪、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人间亲情等方面的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的缺乏,久而久之,就会像人缺钙那样,会让年轻人的精神与灵魂缺钙!为此,我这个公众号,就是想让年轻人补上这样的精神之‘钙’,包括我俩,我们也需要补补这样的‘钙’!和豫说着,笑看了梁晓一眼。

梁晓又是腼腆地“嗯、嗯”地应着。

二叔吃惊地说:“哎哟,乖乖,你真是个有心的、有长远目光的年轻人!嗨,那年夏天,我咋说你不跟阳阳、明明一起去捉蝉,总是一声不吭地坐在大人身边。原来,你是在悄悄听大人们说话、又默默记到心里面了?”

和豫笑笑说:“也是,也不是。那时,我比他俩大嘛。”和豫接着说,“二爷爷,那时,我毕竟还小啊,这次,我跟梁晓一起来,就是想深入地采访采访你,写写你在往昔岁月中的人生故事!

具体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你在艰苦岁月中的社会、人生故事;后一部分,写你对农业农村、农民土地的爱惜与坚守,对家人、他人的生命关爱,比如——

你年轻时,一心想走出鸡鸣村,却困难重重;而今,你能去大城市,却为啥要守住鸡鸣?

你跟我外婆的传奇故事;

外爷被抓壮丁后,你对他家人的关照和帮助;

你跟你的大家庭成员,由不团结到和睦相处,你所做出的努力与付出;

甚至还有那些我不了解的,哪怕是你跟其他人之间有意义的人生故事,都可以。”

二叔哈哈笑笑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做的也都是普通的事儿。我年轻时的社会人生,那是那个时代社会历史的普遍现实,吃苦受屈的,并不是我一个人,也不是啥惊天动地的事情,还值得一提吗?

再说跟你外婆之间的那点故事吧,现在跟你外婆已是一家人了,还有啥说、有啥写哩?也不值得浪费你的……叫啥呀?”

“新媒体公众号。” 梁晓说。

“对呀,新媒体公众号的资源。”

二叔说罢,又略一沉思,“至于对‘农业农村、农民土地’的爱惜与坚守,这方面,我还真是有话说、愿意说,我曾试着写出我的一些看法与想法……”

二叔扭脸对二婶子说:“要不,你回屋,把那口旧箱子上放的那个大本子拿来让和豫看看?”

二婶子说:“我跟你说,人家可都是大学生,就你眼花、手抖写出的那些字,跟蚯蚓爬的一样,还显摆啥哩?”

二婶子虽嘴上嘟囔着,她还是起身回屋,把那个有A四纸那么大的一个会议记录本拿出来,塞到了二叔的怀里。

二叔拿着那本子,随便翻着页码,笑着对和豫说:“这本子上的文字,可能是从你上次回来那年吧,我开始着手写的。写咱鸡鸣村的人和事、写我个人的经历、写跟你外婆的故事等,其中,以农业农村、农民土地的话题,我写得多一点,你可看看,供你参考。

“直到现在,我还在写,写改革开放后,农村农民生活的变化、写土地制度改革、三权分置、精准扶贫等,只要我活一天,我都会用我的笔,记录当下生活中我的见闻与思考!

“我没有钱财,我只有这只秃笔头,等我百年下世后,也算是为后世子孙们留下一些往事回忆,我把这些文字起个标题叫做《留给岁月》。给,和豫,你看行不行,你们都是大学生,知识新、思想新,我写下的这些文字,也不过是老掉牙的东西了,也不知对你是否有用,仅供你参看、参考吧。”

和豫接过二叔递给他的那个沉甸甸的本子,瞅着梁晓说:“二爷爷这一本子的文字,可都是他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东西,很难得啊!”

和豫翻看着二叔写下的那些带着土地麦香与生命激情的文字,还有蕴涵在文字中,他对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土地的见解与深情,这些,都是他从未感知到的生活与思想,他飞快地在脑海中圈圈点点着,他兴奋地跟二叔说:“二爷爷,我能不能把你的这个本子带回家,我抽时间仔细看看。我初步设想,找个出版社,把你的《留给岁月》给出版成书,这样,你就能为咱们家庭、咱们鸡鸣村,甚或说为咱豫西南的农村农民,留下一部时代变迁与社会生活变改中最基屋、最真实的一本书籍了。”

二叔哈哈笑笑说:“哦,你是以一个新闻记者的目光把它拔高了。说实话,我当初写它,并没有想到这个高度。打个比方说,只是那些往事如河水一样,一直不停地打我的心头流过,我想用我的笔,能够打捞出岁月在这河水中长成的‘鱼’和‘虾’,给我的后世子孙留下我的人生轨迹、处世态度和社会生活而已,希望能对他们有所启迪,就达到我的目的了。”

和豫说:“二爷爷,你这想法一点问题都没有。可俄国大作家高尔基在写他的人生三部曲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时,他也并没有想到他的作品会成为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啊!”

二叔惊骇地说:“我的乖乖孙子啊,二爷爷做梦也不敢梦到人家高尔基啊!”

 二婶子撇撇嘴,笑话二叔说:“你低二级都称不上,还高二级哩!”

“哈哈,哈哈,”二叔跟二婶子的话,把和豫、梁晓逗得哈哈大笑。

和豫强忍住笑说:“二爷爷,我不是说你写出的文字就一定能成为名著啥的,而是想使你的文字,让更多的人读到,扩大你的读者群,而不仅仅让你的子孙们去读,明白吗?”

“哦哦,明白,明白。”二叔点着头说。

梁晓小声跟和豫说:“刚才二爷爷跟二奶奶的话多有生活、太生动了,可惜你的手机没……”

和豫如梦方醒般去查看放在老槐树下石条桌上的手机,可惜,他的手机没电了。

和豫这才生气地说梁晓:“你原来早看到我的手机没电了,咋不吱声哩?”和豫说着,赶紧打开身边那个黑色手提包,掏出录音笔,调好,放到二叔面前的凳子上。

和豫问二叔说:“二爷爷,我还是想知道你那时为啥要救我外婆?”

二叔深吸一口烟,吐出来,才笑着说:“哈哈,是啊,当时我为啥要救她?我自己也说不清楚,等啥时问问上帝吧。”

二叔不知是在跟和豫说笑,还是在对那远去的岁月说着感慨的诗话!

不想,他又接着说:“嗨,说实话,我当时啥也没想,只要是个善良的人,你外婆当时那种情况下,任谁都会向她伸把手,这并不算啥,这一点,我已写在那本子里了,你以后可详细看看。

“不过,只是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她为啥后来却成了我孙子和豫的外婆了呢?并且在十年前,又成了我的大婶子了?你们说,这稀奇不稀奇?她为啥跟咱们王家的缘分这样深呐?”

二叔在心里也许已揣摸过无数次的话,一不小心说出了口,却又勾起了二婶子的心病。

二婶子又叨唠二叔说:“还不是因为那枚银簪子,谁让你把人家那银簪子攥手里不还人家哩?这叫‘阴魂’不散!”

“瞅你那一瓶不满、半瓶咣当的样儿,这叫缘分不散!这叫缘分不浅!”二叔大声呵斥、纠正二婶子不友好的话。

二叔跟二婶子的话,让和豫跟梁晓听得一头雾水。他俩面面相觑,知道这故事非深挖便不得而知,但现在却不敢再问下去了。

没想到,二叔却当着二婶子的面,第一次大胆问和豫:“你外婆身体可好?近十年来,她跟你外爷过得可好?她有没有问起过我?……”

“看看,我没说错吧,这叫贼不打三年自招。谁让你当年有贼心而没贼胆哩?现在,人家都早已成了你大婶子了,你还在惦记哩?”二婶子不分场合不留情面的话语,就像一口猛烟,把二叔呛得低下了头,一个劲地咳嗽。

和豫跟梁晓似乎听出点端倪,但作为晚辈,没把握的话,他们也不敢深问。

和豫担心二叔跟二婶子吵嘴,就转移话题说:“二爷爷,你跟二奶奶都这么大年纪了,为啥不跟叔叔们一起在城市生活?也方便他们照顾你和二奶奶呀。”

二叔说:“你的叔叔们呀,人家都成了城市人。城市人就像在天上那白云朵上过日子,一尘不染啊;嘿嘿,咱农村人整天滚在坷垃地上,咱看不惯人家的讲究,人家也嫌弃咱的邋遢。我跟你二奶奶去住三天五日,也许还将就;如果常年跟人家住一起,既招人家嫌弃,也把我们给憋死了,所以,我哪儿都不愿去,还是我的老窝好啊!”

和豫哈哈笑笑说:“二爷爷,天祥叔、天佑叔、天瑞叔,他们可都是你的儿子,他们原本也是土生土长的人,日后才去了城市,他们怎能嫌弃你呢?”

二叔强笑笑说:“哈哈,和豫,你娃子还小,可能还没有体会哩。这人呐,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你叔们成了城里人后,就不是以前那几个围着我和你二奶奶、端着饭碗、蹲树根吃饭的我们的儿子了,而我们还是从前蹲树根喝稀饭、啃馍馍的老头子、老太婆啊,你说,人家咋能不嫌弃哩。”

二叔说罢,又嫌自个说得太直白、丢面子,就又绕个弯说:“哎呀,话说回来,城市人都是在青石板上过日子,吃一口青菜,还得花几毛钱哩,不如我在家省钱。随便哪里,都能薅一把青菜,一分钱也不用花,还新鲜可口哩。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这人不想招人嫌,也不愿给儿女们添麻烦。”

嗨,说来说去,这才是二叔的心里话,他是真不愿给他的儿女们添麻烦。

这时,二婶子听不下去了,她生气地责怪二叔说:“不怨天、不怨地,更不能怨你的儿子们成了城市人!你刚才说的话,并不是你的真心话,最根本的原因,是你不愿离开鸡鸣村,不愿离开你眼皮子底下那一亩二分田,更不愿离开村子南边你爹娘的坟头。你老思想,老顽固……”

二叔使起性子来,也很强势,听听咋说的:“是哩,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鸡鸣村,生就的土里刨食的命,我就是不愿离开鸡鸣村,我要守住咱鸡鸣村;我守住鸡鸣村的黄土地,就是守住了自己的口粮和饭碗;我要等着‘三权分置’,我还要看着咱们村子脱贫致富哩。”二叔跟二婶子争得面红耳赤的。

二婶子也使出她的刀子嘴跟二叔争辩:“我瞅着你不会老死,看你能不能守住鸡鸣村?‘再过二十年,咱鸡鸣村就自然消失了哇’,这话是谁说的?我跟你说罢,现在的娃们,都进城打工、买房子、住城里了,谁还愿意再回到鸡鸣村呢?我问你,这鸡鸣村是你想守就能守住的?就是鸡鸣村子脱贫致富了,跟你有啥关系?”

二叔梗起脖子跟二婶子抬杠:“这话我是说过,我那不是害怕鸡鸣村消失吗?不管我啥时候老死,就是那些进城的娃们都不回来了,只要我在鸡鸣村活一天,鸡鸣村就跟我一起多活一天啊!如果有一天,鸡鸣村的人都脱贫致富了,那咱这鸡鸣村的另一番景象,我也看到了,我高兴开心呐!”二叔恳切的话语,感动得梁晓赶紧拿出笔,记到了本子上。

一提起脱贫致富,二叔很感兴趣,他哈哈笑笑说:“和豫啊,咱今儿既然聊到了脱贫致富、精准扶贫这个话题了,我就跟你们讲讲咱们村里的扶贫故事吧,你跟梁晓现在虽说还是小记者,可将来啊,你俩都要努力做大记者啊。哈哈,这些扶贫故事啊,我只是听村子里的人们议论的,也不一定正确,我把故事讲给你们听,只是想抛砖玉,还需你们自己甄辨!

“现在,咱们国家正在努力消除贫困,目的是让咱们全中国的人民都过上好日子,让所有人的生活都好起来、富起来!中国共产党的扶贫、富民政策,是受到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友好国家人民共同点赞的好政策!可是,在党的利民惠民政策落实上,却有歪嘴和尚念歪了经的,也有像井绳一样扶不起来的贫困对象啊!

“唉,我就想不通了,国家制定出来的好政策,是要靠最基层的干部去正确落实的,因为他们就生活在群众中间,他们离老百姓最近,谁家有疾苦,谁家是需要扶持的贫困对象,他们最清楚啊!

“可是,国家的利民好政策在正确落实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基层政府的正确落实过程中,为啥总是跑调或跑偏呢?为啥却变成了一个艰苦而艰难的过程呢?是当下我国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差,还是他们缺少个人政治信仰,把党的政策视如儿戏而随心所欲?”

二婶子拉下脸说:“我看你说话就像老太婆的裹脚——又臭又长的。说了半天,还没说到正点上。”

二叔眼一瞪,“你急啥哩?!你懂个屁啊!和豫和梁晓都是具有辨别是非能力的大学生,我希望他俩将来能成为大记者!我这是在给他们提供‘深度报道’、‘新闻分析’的材料,也是向我孙子冒冒我内心窝的火啊!”

哈哈,二叔跟二婶子这一来一往吵嚷着,就像烟袋锅子里炒豆子那样,啪啪炸得脆响啊!

二叔吭吭两声清清嗓子说:“自打咱们鸡鸣村被确定为贫困村后,要说,上面的扶贫干部们也真是操心,隔三差五,就开车下乡来看看……”

二婶子抢过话说:“人家看啥哩,你知道吗?我的腿都截了,我也残疾了,你咋不让人家来你家看看哩?”

二叔又顶着二婶子的话说:“我哪知道人家来看啥哩?噢,你残疾了,我让人家来,人家就来呀?村干部不把你的情况向上面汇报,人家扶贫干部哪知道你残疾了呀?”

二婶子说:“哦哦,照你说,那这扶贫,就变成了村干部扶贫了,他让扶谁,国家就扶谁啊?”

“可不是嘛,这么大一个国家,你总不能让中央、省里的领导人来一家一户地搞扶贫吧。国家政策不靠村干部来执行落实,国家养他们干啥?算了,不跟你说恁多了,说再多,你也不懂。”

二叔不耐烦地看着二婶子说罢,又对和豫说:“我听人们议论,咱村里有一个扶贫对象叫兴子,虽说他有残疾,可他却不是像电视中说的身残志坚那样的人。比如说,上级照顾他的扶贫款,是让他盖房子、让他给他老婆看病哩,他还上了县电视台说过‘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之类的话哩。嘿,他刚说罢感谢话,把钱往兜里一揣,一扭脸,就跑赌场去了……。

“后来,听说咱们市里来了一位姓张的好书记,就扶贫这项工作,经常明察暗访,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报道他的新闻。可是,全市十多个县啊,这么大的地儿,总会有漏网的鱼啊!去年初冬的一天上午,当市委张书记来到咱鸡鸣村兴子家一看,张书记火冒三丈地问身边的扶贫干部:‘这天都冷了,他家的房子为啥还见光漏风哩?那些扶贫款都哪里去了?给我查清楚,赶快把他家房子给修好了……’

“好家伙,多少年了啊,还真是没有听说过这样作风正派、雷厉风行、板上钉钉子的好干部了!”二叔说着,把自己激动得眼泪汪汪的!

二婶子见二叔眼泪汪汪的,她撇撇嘴,不服气地说:“这小小鸡鸣村,有点能耐的年轻人,都飞城市了,就是来了好干部,他就是再板上钉钉,他钉谁啊?他咋不来你家扶贫哩?”

“我家?我又不是孤寡老人,我有儿女啊!国家虽说有扶贫政策,也不是没条件、没原则地扶持啊……,算了,不跟你了,说再多,你也不懂,不想跟你扯这个了。” 二叔把二婶子绕回来的话又给顶了回去。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