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纳新的头像

张纳新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1/27
分享

与燕赵有关的历史故事

从黄粱梦到女娲庙,从赵王城到罗敷园。邯郸,这个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越来越让我敬仰。

前不久,厦门一位客人来考察。工作结束后,我和这位朋友站在武灵丛台洪波楼上俯身探望。城下城河环绕水依然在,城上城墙斑驳砖依然坚。抬头看,叱诧风云的古人不见日月仍在,回肠荡气的历史远去读者仍在。

感叹历史不仅是今人,远在一千多年前,一个嗜酒如命,醉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醉客,探望其在临洺关当县令的弟弟路过邯郸,登上洪波台追忆历史置酒高歌。如今那令人眼热的县令弟弟早已湮灭于历史的瓦砾中,而他却成为了中国历史星河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那位厦门的朋友显然对邯郸的历史知之不多,随口而问:“邯郸在古时是不是经常打败仗被包围呀?”。我听了不解其意,他连忙解释,说:“我记得‘围魏救赵’和‘窃符救赵’是不是就发生在邯郸”。

是的,这两个故事都和邯郸有关,都是发生在赵国兵败受围之时。

“围魏救赵”发生在公元前353年。“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拜田忌为统帅,以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前来解围。田忌想直接带兵赶往赵国邯郸解围。孙膑劝阻说:“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是个能虚心听取他人建议的人,听了这样与与众不同的计策,没有置之不理,反而积极采纳了孙膑的计策,直奔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将领庞涓得到消息急忙从邯郸撤军,回师救援。途经桂陵被预先埋伏的齐军杀得大败,庞涓也被乱箭射死。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讲述这段历史评论说,孙膑的计策奇高,不循常理,难以破解。

“窃符救赵”就没有“围魏救赵”这样轻松了。

赵王因贪图上党的城邑,利令智昏,与秦军在山西长平开战,赵括因指挥不当被秦军坑杀赵卒四十万。第二年,公元前259年9月,秦昭王下诏命王陵为主将率六十万大军全面攻赵。10月底,邯郸外围最后的屏障武安关、皮牢关被秦军攻陷。11月初,秦军包围邯郸,邯郸保卫战正式打响。

战况之惨烈世人难以想像,有的历史学家把这次城市保卫战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相对比。

秦军以武安关为基地,动用三十万大军围攻邯郸。秦军首先动用了云梯,在后方弩兵密集火力的掩护下发起冲锋。秦军弓弩手在不到四小时的时间就向邯郸发射了数十万支箭。城头赵军冒着密集的箭雨进行顽强抵抗,双方相持了一个多月,秦军战死两万人,被迫转入休整。12月秦军冒着北方凛冽的寒风再次大规模攻城,在赵军顽强抵抗下再次失利,秦将王陵上书要求增援。

公元前258年正月,秦将王龁率十万援军到达邯郸。秦昭王命王龁接替王陵指挥继续攻城,得到增援后的秦军对邯郸发起了第三轮也是最猛烈的一轮进攻。王龁指挥秦军连续攻打邯郸近五个月,依然没有攻下。同年10月,秦昭王再命秦军五万支援王龁。此时邯郸城外是超过三十万的秦军,城内守军却是死伤遍地,粮食已经耗尽,城内军民已经到了吃死人肉的地步,邯郸城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原本钟鸣鼎食,生活奢华的赵国相国平原君在危难关头也展现英雄本色,他将自己的房舍拆梁断柱做长矛和箭杆,将家奴编入作战军队,将米仓开放供百姓食用。这一切都极大激励了军民的抗秦士气。

此外,平原君亲自带人去楚国求援,此行中毛遂因自荐积极促成楚王出兵救赵脱颖而出。同时,平原君急信请求魏国出兵救赵。魏国派军十万救赵,但迫于秦国压力,援军在邺城停驻。

平原君见魏不肯进兵,就写了一封告急信给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说:你就是不管我的死活,你难道连自己姐姐的死活也不管吗。

平原君的夫人是魏无忌的姐姐,信陵君自幼与姐姐感情深重。为了道义和亲情,在劝说魏王进兵未果的情况下,信陵君决定自己去赵国,与赵共存亡。他在侯赢、朱亥的帮助下盗出魏王调遣军队用的虎符,夺得兵权会同楚军一举击溃秦国,解除了邯郸之围。历时两年之久的邯郸保卫战得以告终。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后人也多有歌颂,唐代诗人王维为此曾做《夷门歌》,1942年郭沫若先生曾以此题写了著名的历史剧《虎符》。

回顾历史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赵国在如此艰苦危难条件下为什么不屈服。历史学家也有过议论,但终究没有定论。纵观历史,投降比比皆是,“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有的投降都到了连宫中妇女都不屑的地步。对比之下,更让人感叹赵国的抗争不屈精神。

燕赵自古多悲凉,古代其地几陷异族之手,其反抗之志从未断绝。登丛台的次数多了,知道的邯郸过去也逐渐深远,也愈发敬重邯郸。

本文发表于《燕赵晚报》240107第悦读文史06版,责编龚朋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