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杰的头像

何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07
分享

情牵牡丹亭


 

其实,我第一次看《牡丹亭》,看的不是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是北京的北方昆曲院在民族文化宫演出的牡丹亭折子戏《游园惊梦》一场。

记得当时售票说明上说,这是北方昆曲院解散前的最后一次告别演出。在西单的民族文化宫。

那是2005年。因为戏曲观众在电视、网络传媒冲击下,严重流失,而昆曲因为节奏缓慢,唱腔细腻,不受年轻观众待见,剧团在市场冲击下,没观众、没演出,没收入,坚持不下去,成立于1957年6月的北方昆曲剧院,竟然准备解散了。

当晚的主演是蔡瑶铣,已经60多岁了,其他的演员们业都不年轻了,体型不免有些走样。扮出来的杜丽娘和丫鬟春香都有些显胖。但是实话说,底子和功力都是一流的。演到《游园》,载歌载舞的段落,二人炫技扇子功,悠扬丝竹声中,唱着“……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看得我痴迷,听得我陶醉。

那天起,我才知道这剧目何以牵动几百年来中国文人的心。明白为什么林黛玉隔墙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便心神摇动,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才知道葛优演的《霸王别姬》里那位以袁克文为原型的袁四爷,何以会在法庭上因法官把牡丹亭游园惊梦污为“淫词艳曲”拍案而起,申斥法官糟蹋国粹!

那悠扬婉转的唱腔,那飘转摇荡的舞蹈,那声声字字的梦幻春情,当真让人沉醉!好些天脑子里回旋的还是那旋律,自此知道什么叫“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但是,这样优美的戏曲,却没人欣赏,以至于剧团都办不下去。我听了很是难过,那天晚上,是带着万分的不舍离开剧场的。

来年的四月,春暖花开的时候,白先生带着《青春版牡丹亭》到了北大。要在北大百年大讲堂演出全本的《牡丹亭》,连演三个晚上。

当即约了好朋友胡勘平一起去听戏。

多年前,勘平与白先生就有过交往的,这先让人多了一份亲切。

当晚的演出,沈丰英、俞玖林的杜丽娘和柳梦梅。一亮相,青春气象十足,让人惊艳!

舞台背景是漂亮书法: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这是杜甫的诗句。下半阙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这形容的确是妥帖。后来知道舞美是由台湾的云门舞集监制。

我买的票是全套,但时间只够看头一天。将近三个小时的演出,从杜父训女,到春香闹学,游园惊梦,直至杜丽娘因情伤神,秋雨中离世。剧情是早就烂熟于心的,但那亮丽清润的唱腔、悲柔婉回的音乐、素净清雅的服装、摇曳生姿的舞蹈、和表情丰富的扇子……无一处不令人神怡,无一处不让人情动。

看完,只一句,好美!

当晚演出结束,白先生和全体演员,接连谢了三次幕。

很多人仍然恋恋不舍,不忍离去。

 那以后,似乎就有点迷上了这场戏,在网上买了陈士争林肯艺术中心版的《牡丹亭》,男主角是和俞玖林几可乱真的温宇航,女主角比沈丰英长的甜美,有个小虎牙的钱熠。钱熠的念白比沈凤英字正腔圆,一看是有京剧的底子。沈丰英出生自苏州,一口苏白。和钱熠的杜丽娘比起来,沈丰英少一分甜美,多一份幽情。服装也少几分华美,多几分素雅,更为动人。

后来,昆曲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方昆曲院据说因此也保留下来,逃过了被裁掉的命运。

再后来,看到《青春版牡丹亭》走遍世界,惊艳了中外观众。

 

女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他是男孩还是女孩。《青春版牡丹亭》到了重庆。于是和爱人一道又去了洪崖洞的巴渝剧场。还是只看了第一天的戏。巴渝剧场的环境赶北大百年讲堂,的确是差远了。但是牡丹亭的韵致压住了这一切。依然看的陶醉。平时里,喜欢在妈妈肚子里又踢又打的女儿,隔着肚皮听着戏,安静得出奇。

待她出生后,每每拿手机放牡丹亭《游园惊梦》一段给她听,立刻瞪大双眼凝神静听,就跟戏里唱的的一样:是哪处曾相见,相见俨然。

对爸爸来说,这是令人陶醉的天上神韵;对女儿来说,则仿佛前世今生的空山妙音。

在大学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我对学生们说;学艺术,要从最好的艺术里吸收营养,培养自己的品味。然后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随之放了一段《牡丹亭》,告诉他们这是六百年绵延不绝的中国戏曲之精魂,听懂牡丹亭,能够欣赏牡丹亭,说明对中国文化之美,艺术之美,戏曲之美开始入门了。否则,终归是个门外汉。

放完,喜欢的学生,喜上眉梢。大有观之不足之憾。没听进去的学生,一脸愁苦。

不管怎样,牡丹亭,让人喜欢,让人痴爱。喜欢的不仅是那故事,那台上的演出,痴爱的不是那死而复生的传奇,是那一往无前的人生和深情。

在戏里,杜丽娘唱过的:“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在现实人生里,不管是困难、灾难、险难、苦难,都会过去。人世间唯一不可辜负的,是一往情深的爱,爱人也好,爱自然也好,爱美爱智慧也好。

要爱,深情地爱,世界才会有希望。

这也是潜藏在《牡丹亭》里的没有念出的道白。

也正是有对真情的向往,对艺术和美的挚爱,昆曲和《牡丹亭》才会在六百多年里,历经无数次的死死生生,死而复生,世世代代,流传不绝。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