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心客的头像

清心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06
分享

广西巴马长寿乡三则

  广西巴马长寿乡三则

进入巴马,处处洋溢着“长寿”的气氛,似乎空气中都是长寿的元素。巴马在广西的西北部河池市,是瑶族自治县,确实是一片好山水。导游没到这儿,就地开始了关于此地山水气候地理空气特点的讲述,还编出许多关于长寿奇迹故事。他是导游,有义务推广这里的长寿因素和知识,以便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的长寿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想与这里的人一样无恙长寿的老人前来旅游,来居住,促进这里的消费、促进房地产发展、促进这里的经济发展,这正是导游的任务吧。

一路上,我们看到,只要临近乡镇,商品房一片连一片,很多很多,都是待售或待租给全国各地涌往此地,想获得长寿的老人或病人的。巴马地区再也不偏僻了,是个热闹的地方了。

  1、仁寿源

我们在巴马长寿县第一站是“仁寿源”。

将“仁”和“寿”联系起来,我很赞同。有仁才有寿,宅心仁厚、无私无欲、不骄不躁,心中充满着爱,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人人敬重人人敬仰,身心永远健康,能不长寿?不仁之人,无良之辈,虽能获权获利,人人厌之恶之,活在世上干啥!

“仁寿源”现在个旅游景点,不是民居了,是收费的。我想“仁”与经济挂了钩,这里的“寿”是不是更有支撑的底气,让这个“寿”更源远流长了呢?

这里是清朝活到了126岁的邓诚才的故居。清朝短命的光绪皇帝曾赐给这位寿星“惟仁者寿”的匾额,何等地光彩。巴马这个地区以长寿著称,是不是就此开始的,不得而知。据导游介绍,这个寿星的第六代子孙,为了当地经济发展,就以这块匾做了文章,将巴马这里打造成为集长寿文化、养生文化、饮食文化、孝道文化、仁德文化于一体的休闲娱乐度假景区。看来这位寿星的后裔很有文化素养,就一个“寿”字,延伸出这么多文化来。

进入了景区后,迎面又一个门楼,有“仁寿山庄”字样的匾,这就是寿星家族的院子了。寿星是汉人,曾在此为官,官至“广西提督”。寿星的故居,汉族式样,虽有三进,但房屋很矮小也很幽窄,而且非常简陋。可见,作为边疆高官的这位寿星,一生清正廉洁,仁爱乡里,当得起“仁寿源”之称。

进第二进院子,导游推介,由这里的“瑶王”为我们前往参观的游客举行一场“补粮”仪式。"补粮"是广西壮族和瑶族一种古老习俗,传说人到了六十岁,上天就给你减少天粮了。为了让老人能继续有粮吃,使之延年益寿,每年九月初九,由祭师诵经,沟通上天,补粮给这里的老人,使保健康以增寿。

这个被称为“瑶王”的是一位约50多岁的汉子,与广西瑶族其他男性一样,个小精悍,穿戴着似乎是祭师的服饰,面对着游客,坐在祭座上。游客们经导游介绍,对瑶人的一种添寿仪式,都有点肃然起敬,耐心地听完祭师叽叽咕咕念的根本听不懂的话,然后每个人都走上跟前,双手恭敬地接过既是“瑶王”又是“祭师”给的一小红布袋“添寿米”及带符的纸片。每个人也按照导游的嘱咐,虔诚地放上20元钱。

带符的纸片是“祭师”念过经的,隐含着人间最期望的福祉寿祉。一些游客便怀着虔诚的心,来到寿星居住过的堂屋里,让坐着的“大师”,破解老天给的福祉和寿音。当然每个人都满足地得到了福音,也都往桌上十分显目的功德箱里塞进一张“老人头”。“仁寿之源”的老寿星画像,悬挂着在中堂的正壁上,纸张有点旧,笔墨有点暗,蒙有灰尘,但画像依旧具有仁爱之神态。

“仁寿山庄”环境优美,清静幽雅,游客也不多,就是家族山庄。房舍很多,具有瑶家建筑的特色,最大的一间是供游客用餐的餐厅。天色已晚,按行程,我们就在这里用餐,而且是慕名已久的长桌宴。土家、瑶家都设有长桌宴,让土瑶家的阿妹阿哥,演唱他们民族的歌舞并敬上他们家乡自酿的米酒,为游客助餐,为游客祈福祈寿。

餐厅真大,能容下几个长桌宴。起初就我们一个团,围着一张拼起来的长桌,空落落的,觉得没什么特色。菜肴当然以素食为主,五谷杂粮具呈,都是健康食品。长寿之地巴马,据说人们都以此为食。至此,我们体味了长寿饮食,即简、素、杂。如果让我们常住于此,肯定会像山里的壮、瑶族人一样瘦俏精干。

天色已黑,按行程安排,我们要在这里参加瑶族传统篝火晚会,观看仁寿山庄里的瑶族姑娘、小伙,表演他们的民族舞蹈及民族节目。

场地在庄园的边上,圆形,有看台有顶棚,中间堆着待燃得木材。开场仪式就是点燃篝火的仪式,自告奋勇的游客,跟在瑶族姑娘和小伙样子后面,跳着舞着转到木材堆旁,将篝火点燃。篝火燃得很旺,烟很大,穿着瑶族服装的姑娘小伙,边歌边舞,男追女爱,表演得很投入,很认真,但内容还是俗套乏味,游客普遍兴趣不大。只是当扮过祭师的“瑶王”表演他的绝活时,兴致才高了些。他的绝活就是吞火喷火、爬刀山、过火海,都是西南少数民族常有的表演,但双手双脚毕竟要经受真火真刀,真的要有点能耐和忍耐。

篝火灭了,晚会也结束了。再见,仁寿源!

2、百魔洞

广西的山奇特,溶洞也非常神奇,像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而河池市巴马县的“百魔洞”更是令人赞叹,甚至被中英地质专家一致认为,是集天下岩洞的美于一身,为“天下第一洞”。

然而,现在的人们更相信“百魔洞”的神奇不仅于它的地貌,而是在于它具有长寿乡特有的长寿元素。据说,这里的水、空气、阳光甚至地质结构,都能使人延年益寿。“百魔洞”,简直是神洞,是不是就因为这个原因,被这儿的人叫出来的。

走近洞口,确实让人感到惊奇。溶洞在一段峡谷中间,洞口很大,气势非凡,一条绿莹莹河—盘阳河流经洞里。顺着河流走进,越走越宽敞,和喀斯特地貌的其他溶洞一样,洞内遍布悬挂着滋润欲滴的钟乳石塔石笋。

让人惊奇的是,洞中的空间非常宏大,简直是一个一个的巨大的殿堂。离洞口不远处的一个“殿堂”,差不多有一百多米高,数百米宽,一公里长,里面矗立的一个个钟乳石几乎构成庞大的石塔群。

洞里空气非常好,不单因为空旷,而是洞中有“天窗”。天窗实际上就是“天坑”,在前后两洞中间。从洞底往上看,就是个巨大桶形的窗口了。走进坑底,一片豁亮,犹如群山中陷落的一块盆地。在平坦坑地上,建有一片花园,百草园,不小,足有20亩,种的都是名贵药草,长得十分茂盛。天坑底下,有山道通往天坑的崖顶,崖上有寨子,居住着土族和瑶族人,而连着的百魔洞正是进出瑶寨的唯一通道。

白魔洞,空旷宏大,洞中常年保持人体适宜的温度,加之洞中有河,河水源自洞中之泉,不仅清澈,而且最适于健康饮用,被这儿的人传说成能治百病的神仙水。据说,这里的长寿老人都是从各地进洞取水饮用的,所以导游神秘兮兮地告诉游客,带好空瓶子,不忘装水。

洞里近天坑的一处“大殿”,有很多慕名居住在巴马的外来客。他们躺着或者坐着,地上铺着毯子或垫子上,像出家人那样,打坐,卧躺,静心养性,都想在这“白魔洞”里获得奇迹,祛病养生延年益寿。见这架势,他们好像待了不少时间。

就在这些在养身求寿人的前面路边,有几个看上去很老的老妪摆着地摊。她们应该就是崖上的瑶寨来的,卖她们从山上背下来的芭蕉。芭蕉虽然几经山上山下,看上去有点烂,但剥开却依然白净好吃。买了六个,一斤,只要2元,她们一背兜的芭蕉也就20几元,况且要爬崖下崖,一次还卖不完。她们却真的健康长寿。

  3、长寿村

从白魔洞出来,汽车绕过一座一座山,来到闻名国内的巴马长寿乡的长寿村。

很远就能看到凿有巨大红字的左右两座山头,右一个“寿”字,左一个是“福寿”相合着字,两个字霸满了两座山头的一面。中国第一的长寿乡长寿村,就这么自豪,气派。

长寿村,一面靠着山,一面临着盘阳河,河面离岸很高,对岸是千顷良田,河上架着大桥,通往外界,我们就是从对岸过桥而来。在没有路桥的时代,长寿村,应该是个偏僻、闭塞的村子。寨子里的瑶民会是怎样的生活,还会谈论宣传他们的长寿吗?

过了桥,村口垒着大石头,竖在右面的一块刻有“长寿村留念”,横在上面的一块,刻有“世界长寿之乡”字样,那是村标,代表着长寿乡引以为豪的、游客们可以参观游览的长寿村。

哪里还有村寨的影子,长寿村沿河依山,风景很好,但楼房太密集,已然成了一条街。全新的楼房布满山脚,一间紧挨着一间,楼上有的2层有的3层,住人,下面铺面房,全开着店。显然,这里的本土居民再也不用过着渡河耕作、上山采集农耕生活了。

往左往右还有更多的这样的房子,全是商住房了,大多是出租或出售给慕名前来养生增寿的,或者前来做买卖的外乡人。旅游旺季,这里一定有很多人游客,有的来参观游玩,有的就住下了。从河岸边,到处搭建的餐饮屋棚可以看出,有时需要接待很多游客。

村头宣传栏里有村里的长寿老人榜,都是百岁以上的老人,有照片,姓名,生辰及住所的门牌号。数百人的村子,竟有十数人,不得不令人惊叹。

按地址有时可以见到这些老人,但地址都是店铺。走在这条充满商业气息的村街,可以看到或找到榜上的百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坐在自家的商铺里,或晒着太阳,或闭目养神,或做些手工活。他们的子孙,有的就在跟前的柜上,盘点或整理着他们的待售商品。

瑶寨的百岁老人真幸福,能坐在自家的店门口,旁着子孙,看着店铺,招徕游客,过着再也不是躬耕的生活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