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流的头像

何流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4/02
分享

变味

(小说)

  

文化大院离菜市场较远,又常有卖菜的送菜上门,大院的人图近便,就常在家门口买菜。卖菜人中自然有卖豆腐的。文化人工资不高,又爱讲个营养价值,这豆腐乃是物美价廉之物,所以豆腐在文化大院里好销。

每天听到卖豆腐的一吆喝,就张家对李家说,李家跟王家讲:“走呀,买豆腐去!”

这天,来了一个卖豆腐的,三十多岁年纪,人生得胖胖大大。他把装豆腐的三轮车往院子里一放,也不吆喝,只在院子里转来转去,火毒的太阳晒得他满脸是汗。

文化馆董馆长的爱人刘三婶走下楼来,看见卖豆腐的,不禁一喜:哟,豆腐又大又好!一问价,还是两毛一块。她赶忙端了两块拿在手上,并向楼上吆喝道:“谁买豆腐快来呀,今天的豆腐好哇!”要买豆腐的都下楼来了,转眼把豆腐买光。

买豆腐的问:“以前咋没看你来卖呢?”

卖豆腐的答:“我是才干这事呢。”

买豆腐的问“你卖豆腐咋不吆喝呢?”

卖豆腐的答:“我还吆喝不来呢。”

听不到吆喝咋办? 热心快肠的刘三婶乐意做买豆腐的中介人。她每天一边做家务活,一边“眼观六路”,只要那个卖豆腐的一来,她就马上给大家打招呼:“哎,胖大来了,胖大来了,快买豆腐呀!”因为那个卖豆腐的人和豆腐都胖胖大大 ,所以,刘三婶就叫他胖大,人们也认同这称呼。一喊胖大来了,大伙儿就都摸家什下去买豆腐。这样,尽管“胖大”不会吆喝,可他的豆腐在文化大院照样畅销无阻。

这竟使会吆喝的卖豆腐人起了嫉妒:“哼,老子喊破嗓子,倒不如个哑巴!” 

文化大院的人听了这话,讽刺道:“人家这是卖豆腐不喊——仗块块!”

不料,供需矛盾还是出现了——刘三婶下乡去走了几天亲戚,害得“胖大”卖不出豆腐,文化大院的人自然也买不到豆腐。

在这个院里住的剧团导演老姚最为遗憾,因他最爱吃豆腐。在断了三天豆腐之后,姚导演下决心“守株待兔”。他端了把椅子坐到院子里看剧本,终于活捉了“胖大”。自己买了豆腐,又呼喊别人都买了豆腐后,姚导演对“胖大”说:“要买你的豆腐多费事,你咋不学着吆喝呢? 现在是广告社会,吆喝就是做广告呀!”

“胖大”笑着说:“我试试。”第二天他再来,果然就喊两个字:“豆腐!”大家一听就都来买。

几天下来,姚导演对“胖大”说:“大有进步!只是还有点美中不足。吆喝时把‘豆腐’两个字连得太紧。我琢磨了一阵,这‘豆腐’的‘豆’字是去声字,又在前面,可以念本调,只是字后得拖一点音;这个‘豆腐’的‘腐’字是个上声字,又在后面,念本调就不响亮了,应该变调处理,念成阴平调,这样就平仄协调了。我给你示范一下:豆——腐——!”姚导演这一吆喝,人们都笑了,都催“胖大”:“你快学呀!”姚导演又接连示范了好几遍,“胖大”就是不好意思跟着学,可他下次再来吆喝时,质量显然提高了。人们一听都说:“行了,行了,虽然还跟不上姚导演,可比以前有味儿多了,姚导演又带了个徒弟呀。”

姚导演笑着说:“拿我导戏的水平,来指导卖豆腐的吆喝,不是绰绰有余嘛!”

人们说:“是呀,是呀!得感谢你叫我们在买豆腐时也能得到艺术的享受!”

此后,“胖大”的吆喝越来越大胆,越来越响亮,越来越频繁,可他的豆腐却越做越小,越做越差。

文化大院很少有人再买“胖大”的豆腐,对他的吆喝,也感到心烦。

有人评论:“哼,他这吆喝哪像姚导演教的,完全变了味儿,难听死了!”

 

 (本文发表于1997年第2期《人民文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