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流的头像

何流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9/02
分享

文艺作品要展示希望

·文学评论·


□1991年10月5日《文艺报》发表。

 

 

社会主义的文艺作品要批评不良倾向,揭露阴暗面,鞭挞腐败势力——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一些文艺作品中(特别是前几年,这类作品比较多),我们从中看不到什么希望。写工人,就只见吊儿郎当、玩世不恭;写农民,就只见保守自私、封建愚昧;写军人,就只见原始的本能冲动;写干部,就只见巧取豪夺、为所欲为;写社会风气,则只见老鼠过街,无人喊打……总之,这也可悲,那也可叹,满目疮痍,尽是腐肉,新生不存,希望殆尽。

这类失望作品(姑且这样简称)的制作者,有一个理由,就是“写真实”。诚然,生活中确实存在某些“阴暗面”,在“写什么”的问题上,这类作品也许写了真实;但是,在“怎么写”的问题上,是否出了偏差,走向“失实”呢?应当说,很可能。因为,有目者共睹,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真实:助人为乐、舍己为公的大有人在,渴望“雷锋”、“焦裕禄”回来,已形成社会的一大需要;敢与歪风邪气、违法乱纪作斗争的人层出不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恶”的虽然“恶”出了“花样”,“善”的也“善”出了“新招”,而且“得道多助”,“善”的正处于矛盾的支配地位;党领导我们的反腐败斗争正向纵深进展,随着腐败现象在被斗争中力量和数量的减弱,“量变引起质变”,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和良性循环,决不是无望的等待……总之,充满希望——也是一种更大的“真实”。我们的文艺作品,如果对这种真实视而不见,就必然走向那种狭隘的、只去写阴暗面真实的死胡同,从而在客观上起着散布失望情绪、动摇军心、瓦解斗志的作用。善与恶、美与丑、新与旧、真理与谬误,从来都是对立的统一,都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的,事物就在斗争中得到发展,这是历史的辩证法。随意隐去矛盾的一方,势必偏离客观真实,滑进唯心主义的泥淖。

列宁在《列夫·托尔斯泰与现代工人运动》一文中指出:“失望是那些不了解恶的原因、瞧不见出路、不能斗争的人们所特有的。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并不是这样的阶级。”这话说得好极了!对于“恶”,就像对待人身上的疾病一样,只有摸清病根,对症下药,才可望痊愈康复。如果一有病便垮了精神,自惭形秽,看不到治疗的效应,失望愁苦,自我折磨,势必添病减寿!

毫无疑问,事物永远没有绝对的纯,社会总会有一些“病”,需要疗救。这疗救中,不但有健全法规法纪、发展经济、强化管理、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等药方,也有繁荣文艺创作、拿出好的作品这一药方。这个“药方”开得好不好,能不能鼓舞人民的士气,振奋人民的精神,燃烧起人民的希望,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所面临的严肃课题。我们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之,在文艺作品中,理直气壮地展示希望!

                                                             (写于1991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