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胜来的头像

赵胜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9/01
分享

探寻悠江夜月

                  赵胜来

“半轮玄月半轮秋,

影入悠江波不流。

几欲乘槎一间渡,

银河疑在昆仑头。”

清代诗人顾竟成的这首关于通渭八景之一---悠江夜月的美丽诗作和白胡子爷爷旱烟袋里飘出的古今传说一直激发着远方游子对它的探寻和向往!

其实,每年回家看望父母,有两件事是必须提前算好时间的:一是在老家通渭这个闻名全国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去领略书画艺术节上全国各地和本地那么多的中书协和中美协会员、书画名家挥毫泼墨,感受家乡浓厚的艺术氛围,陶冶我的情操;另一件便是带上孩子们去探寻家乡上峡的悠江夜月,找回我童年曾经留下的脚印和欢乐!

从悠江桥下的小河出发,踏着清澈见底的河水和遍地水草,看着一族族盛开的野花,花香扑面而来,又见河中鱼群嬉戏。往上,河左岸土崖下有暖水常年冒出,形成一泓泉水---凉水泉,小时候那里是人畜的饮水地,泉的对面,是岳楼滩,每逢端午期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全社老人看戏,年轻人相会,孩子们吃凉粉和冰棍的乐园,记得小时候,几个调皮的孩子手叉在腰里,在这座建于光绪二十一年的戏台上学唱戏,称得上是悠江村的文化中心了。

每到夏天,孩子们挽起裤管,光着脚丫,踏水而上,峰回路转,有石山立于河中,上有山神爷庙,据说是端午节山神给牲畜点名的地方。其实节前孩子们都盼望着点高高山!他们早早砍了山柴,堆起来,有调皮者晚上藏于其间,五月五清早点着,黑夜中火光照亮半边天,犹如烽火台!然后他们互相抢母亲给他们烙的“固俊儿”(上面点了花的锅盔馍馍),手提水桶,去苜蓿地里灌个小黄鼠,揣在怀里,尽情享受他们天真无邪的童年。不远处便是上峡,中午趁着大人睡着,孩子们便溜出去在水中打江洗,拿鱼儿,心情胜过泡温泉!大约百米外踏散沟出口处,崖上有泉水冒出,汇集在石头坑里,捧一掬喝下,在炎热的夏季,清冽甘甜,神清气爽,胜似纯净水。河水迂回,上游两百米米左右的悬崖上,便是明代工部尚书---赵荣墓,崖下水边有一巨石,静静地躺在那儿,上刻“赵尚书”三字,模糊可见,仿佛诉说着祖先曾经留下的辉煌岁月和灿烂文明。周围芦苇丛生,野鸭成群,野鸡觅食。

再往上,但见山势突兀,怪石嶙峋,雄鹰结巢于悬崖之巅,遍山的丁香花争奇斗艳,沁人心脾,更有板草花、柴胡花、青蕉花、狗蹄子花(淘气的孩子们有时在里面可笑地找狗娃子),简直是一座野花的王国和天然植物园。半山崖上,有巨石半空突兀,下有小石支撑,似坠非坠,重心巧合地那么好,不由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便是传说中的悠江夜月---石月亮(传说中元君爷的梳头匣)。金牛河在幽深的大峡谷左突右冲,惊涛拍岸,汹涌奔流,几千年于大山脚下河滩处冲刷成一泓水潭,圆如明镜,灿若望月。峡谷拐弯处两峰交错,如门虚户。金牛河是渭河水系葫芦河的支流,古称陇水。发源于通渭县华家岭南麓骟马沟,自西向东经华家岭、北城铺、进入义岗川镇后在悠江铺穿村南拐,流入寺子川、陇川至静宁县。根据现存河床两岸裸露的沙砾冲刷地貌,悠江以前湍急涛涛,水量很大,故称江。因“幽”字面意思隐晦就被明嘉靖探花胡正蒙改为“悠”,其义或是对金牛河悠远的探思,或是对悠闲生活的向往,或是对江月的呼应。每至月夜,天上明月移步,滩中月影徘徊。一潭流水一潭月,半入江风半入云。雾气蒸腾,两轮月亮,一处胜景,恍如仙境。真是“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阳关曲·中秋月》苏轼)。主修乾隆二十六年《通渭县志》的副贡张志达曾经夜宿悠江堡,闲庭信步,临秋风,立古堡,顾四野,及幽峡。此时,水波不兴,冷月无声,清辉玉泻,江天一色,空灵静寂,冥思捷达,澎湃诗情,跃然于心。悠江奔流,岁月不居,夜月恒照,峡谷之巅,古堡依然蹲守,彰示着前人生存的智慧,散发着大山的刚烈强健,诉说着一段堡月相恋的诗意佳话。

听奶奶说,远古时候,石月亮白天吸收了太阳光和天地精华,到了夜间便会发光。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夜月光彩熠熠,光芒四射,河滩上更有清脆的马蹄声连绵不断,原来是天马羡慕人间美景下凡,沿河上下来回撒欢奔跑,月光如注,静静地泄在水里,美不胜收。后来有一个喇嘛,云游到此,发现了石月亮的秘密,盗走了其中的宝贝,夜月便不亮了。石月亮斜对面的山崖上,山崖间常年有泉水冒出,沿山沟流下,便是号称神泉的“氿子”,是传说中人们每逢初一、十五喝“神水”的地方,据说喝了能治病;从前长辈们说来年庄稼收成如何,看看三九天“氿子”就知道了。“氿子”发水大,来年收成就好!所以思乡的游子们每次回家探亲,一定要去上峡观景的,因为那儿有祖祖辈辈留下的美丽传说和回忆。

后来,家乡欣逢太平盛世退耕还林的好政策,生态恢复了绿水青山!有时远古文明和现代文明相遇,发生了碰撞!采砂者轰隆隆的炸石声打破了宁静的石峡,据说石月亮被炸碎,河床有的地方也被挖的坑坑洼洼,让人看了免不了勾起一股淡淡的忧伤!生态保护又成为人们心中的沉重的话题。

岁月依旧,只有“氿子”的发水依然地向世人诉说着它千年沧桑的历史!也许若干年以后,我的后代子孙再也见不到上峡的原生态和以前的原貌,连传说都湮没在人们脑海中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