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有很多人跟我一样,起初是抱着练习英语听力的目的去追美剧,后来因为美剧丰富的剧情和有别于国产剧的表现方式而爱上看美剧。我追的美剧中有一部叫《极品老妈》的情景剧,这是一部女人戏,几个参加酗酒者互助会的女人因为生活中的各种琐事而整集整集地喋喋不休。美剧的套路大抵如此,先是设定一个话题,然后各个角色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一段剧情或者一段对话。三个女人一台戏,俗语不诳人,这部剧因为女性角色多,对话片段尤其丰富,这也是我一直没有弃剧的原因。
《极品老妈》每集的小话题诙谐有趣,主角是一个叫克丽丝蒂的年轻单身妈妈。克丽丝蒂在一家餐厅当服务员,她在生活中有着各种不着调的言行,关键她自己还有一个更不着调的同样单身的妈妈,再有就是从互助会上认识的各种不着调的女人,她们都有一个通过戒瘾重获正常生活的共同目标。这几个女人各有各的特点,她们的遭遇繁琐有趣,在生活中花样百出地矫作,乐此不疲地自寻烦恼,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好笑。直到看到最近一集的开头的故事,我才突然意识到那不过是一群精致的女人在演一出伪装不幸的矫情戏。短短的开头几分钟让我体味到一种极大的哀伤,以致于悲情难忍按下了播放器的暂停键。
这集开头的故事是这样的,互助会上克丽丝蒂的妈妈邦妮抢着发言,而主持互助会的温蒂把发言机会给了玛丽。玛丽在互助会上讲述了自己的家庭不幸,她每天早上8点必须要给酗酒的女儿打电话,目的是防止女儿醉到无法言语。她的外孙托德又被捕了,原因是他这次偷了比上次入狱更大的目标,而她没有钱保释他,更没有钱为托德请律师。发言结束前,玛丽说自己现在不再需要为这些事情操心了,她相信一切自有天意,而她自己有上帝眷顾着。邦妮因为玛丽占据了发言机会而耿耿于怀,对玛丽说了一些很刻薄的话。互助会结束,大家开始收拾桌椅,玛丽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吉尔走过去拍她的肩膀提醒她,玛丽的身子一歪,大家这时才发现她已经阖然离世。剧中的玛丽一头灰白的头发,容颜沧桑,衣着寒酸,结合剧情尤其在剧中无数的矫情桥段的对比之下,让人情不自禁地升起一股强烈的伤感。而面对这样的大悲怆,剧中的那些小矫情就显得不值一提了。
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人们习惯通过微博、微信、“南抖音、北快手”,晒狗、晒包、晒孩子,晒车、晒房、晒票子。内容高度雷同,矫情欲望满满。当然人们分享幸福快乐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还应该多一些人文关怀,关注社会上每天都会发生的不幸的故事,关注内心遗留着悲伤的人们。美国社会有一些优点,比如剧中的互助会,通过提供一种场合把遭遇不幸的人们集结在一起,共同治疗心中的伤痛。
玛丽的悲惨故事让我想起了另一部日本电影《无人知晓》,故事的内容是一位单身的女人惠子独自带着四个年幼的孩子租房生活。四个孩子中只有年纪最大的明拥有合法身份,其他三个“黑户口”的孩子需要时刻躲避警察的稽查。有一天,惠子告诉明自己要出趟远门,让明在自己不在的时候照顾弟弟妹妹。但惠子离家之后再无音讯,明负起照顾三个弟妹的责任。有一天最小的妹妹雪生病了,明因为贪玩,雪因病去世。明只好带着其他的弟妹偷偷地在河边埋葬了雪,几个年幼的孩子继续在城市的边缘挣扎存身。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社会中还有一群人不为人所知地生存着,诱发人们思考如何发现和救助他们。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居住的地方在城市的边缘,午夜时分城市渐渐地睡去,而在城市的边缘还在上演许多奇奇怪怪的人生情节。在我跑步经过的马路上,经常能看见一位身穿黄马甲的快递小哥大半夜坐在马路牙子上刷手机。他为什么半夜不回家,他有什么悲伤的隐情?有时候对面楼上突然爆发出争吵声和女人的哭声,紧接着一眼窗户亮起灯,灯光中人影晃动。这个家庭遇到了什么问题,遭遇了什么矛盾?还有时候小区外醉酒的年轻人突然大声地唱歌,喊叫,扔酒瓶子。有一次已经过了午夜,马路上传来一个男人撕心裂肺的哭声。在寂静的夜里这哭声听起来很是瘆人,他边哭边倾诉,突然又开始咒骂。他们都是在发酒疯吗,是不是也有的是在午夜想起了伤心的往事?
几年前在太原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一位年老的无人陪伴的乘客坐在长椅上猝死。当周围的人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位同在候车的僧人上前握住老人的手,默诵经文替他超度。
而就在不久前,在南京站一个年轻人突发焦虑症,当执勤的女民警对他亮明身份以后,这个年轻人一把抱住了民警。新闻报道中说他是因为工作忙碌突发焦虑,真是这样吗?劳累是诱因之一,是不是我们的社会给予年轻人的压力大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呢,社会是不是要关注关注年轻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事情过去了,社会仍然如旧地向前发展。
这些人是谁的子女、谁的伴侣,又是谁的父母,他们有人心疼吗?这些遭遇于他们自己、家人造成的心理创伤,他们该如何治疗,如何调整今后的心态?
我有一个遭遇过不幸的朋友,事情过去了很多年,她觉得自己已经淡忘了,朋友们也觉得事情已经过去了。但是她的悲伤常常来的没有缘由,有时候吃着吃着饭,有时候看着看着书,有时候正在欣赏一台欢乐的电视剧,但是悲伤常常没有先兆地泛上心头,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那股悲怆是那样的强烈,逼迫她连浅显的故事都不能看不能读,一点点的情愫都可能成为持续流泪的诱因。所以每当这个时候她干脆不看手机,不开电脑,任由悲伤肆虐,独自煎熬地等待心情一点一点地平复。
过了一两个小时,我才又按下了播放键,后面的情节让伤感的心情好了一点。玛丽的突然离世触动了这几个女人,邦妮因为自己说了刻薄的话而自责,温蒂因为自己的护士身份后悔没有为玛丽多做一些救治,吉尔则后悔没有更早地去了解玛丽,而克丽丝蒂利用自己的法律职业积极地为玛丽的外孙托德提供帮助。当然这些情节只是整个诙谐剧情的小夹馅儿。温蒂一开始没有勇气参加玛丽的葬礼,当邦妮找到温蒂询问原因时,温蒂说大家像不了解玛丽一样也根本不了解她,也许她也会像玛丽一样孤独地死去,她害怕接受那样的结果。
其实,温蒂提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我们人人都可能是玛丽,相互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怀着不为世人知晓的悲伤。几个女人的补救措施还不足以抚平我体味到的伤感,也许人们在分享小矫情的时候也有机会倾诉忧伤,在遭遇不幸的时候能在人群中及时获得互助,而群体对于遭受不幸的人能及时给予关怀。
我们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让悲伤面世,羞耻之心、防范之心以及来自环境的恶意让我们宁愿选择独自痛苦也不愿意找他人倾诉。我们习惯于把生活描述成花朵,用光鲜的表象掩饰我们遭受的磨难。很少人能主动地剥开人生这颗洋葱,我们害怕看见内心,害怕越剥越伤心,害怕被嘲笑,害怕不被理解。我们有了微信、微博、抖音、快手,有了无数表达喜悦的窗口,但我们没有排遣忧伤的渠道。但愿我们的社会也会建立像互助会一样的设施,帮助人们拆除藩篱,让社会充满更多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