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丽宋词之三
读着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怀旧》,似乎看到一位铁骨铮铮的汉子,眼睛里有着无限的似水柔情。
石阶上铺满了落花,已经让诗人满怀惆怅了。纷纷杂杂的树叶又飘落下来,沉沉地压在了诗人的心头。“纷纷坠叶飘香砌”,这或许就是范仲淹生活的真实写照,一次次的不如意,一次次的被贬斥,就像这落花之后又落叶,落叶之后又落花,一层层一叠叠,硬生生压在范仲淹的身上心上。
《湘山野录》里说:“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
范仲淹虽然读书勤奋,才华横溢,但时运不济。他的恩师晏殊14岁就参加了殿试,赐同进士出身,在秘书省从事文字勘正工作,也就是说,朝廷的公文,都要经过这小孩子批改。范仲淹呢,26岁那年才考取功名,做了个广德军司理参军,相当于地方法院院长。
幸亏得到晏殊的推荐,才平步青云,进入朝廷做官。可惜,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屡次进谏,反对不合理的政策,被贬出京城。贬出京城之后,“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个劲儿上奏,终于感动了宋仁宗,调回京城。不到两年,又贬出京城。
或许,就是这样的经历,让满怀豪情的范仲淹心中无限的愁绪。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范仲淹走来走去,落叶越来越多,就像无边无际的愁思。夜深人静之时,那窸窸窣窣的落叶声更增添了秋天的凉意。“夜寂静、寒声碎。”就是他此时此刻的心境。
范仲淹一次又一次的直言进谏,不是石沉大海,就是被无情指责,就连恩师晏殊都憋不住臭骂他一顿。有一年,皇帝赵祯准备在冬至时节,率领文武百官给太后跪拜献寿。范仲淹认为“亏君体,损主威”,上奏反对。晏殊很惊慌,认为范仲淹年少轻狂,立刻招来责骂一通。范仲淹摇摇头说:“我正因为受您举荐,才一定要坚持直言正论,以免别人指责您举人失当。但我没有想到,却得罪了您。”
应该是被外面窸窸窣窣的声音吸引,范仲淹卷起珠帘,仰望天空,只见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飞泻远方。“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范仲淹本是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刚毅男子,然而,在这空寂的天宇下,皎皎的明月中,便触发了他内心世界的幽邈情思。
“英雄无用武之地”,是有志之士最大的悲哀。不客气地说,范仲淹是古代文人中少有的多面手,不论是在朝廷上,还是在地方上,都有很高的政绩,甚至在军事上也颇有建树。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更改军队旧制,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打得西夏王李元昊请求议和。
如果仕途顺利的话,范仲淹必定能在史册中留下更多的文治武功,只可惜“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又不能夹起尾巴做人。面对苍茫夜空,范仲淹不由得一声长叹:“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素绡般的皎月,而今年今天的夜里,远在千里之外的皇帝可曾记得我?
要是说范仲淹身在外地,公而忘私,一心扑在工作上,一点儿也不想老婆孩子,不想年迈的母亲,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正所谓“多情未必不丈夫”。范仲淹2岁失怙,母亲带着他改嫁,虽然继父善待于他,但寄人篱下的痛苦是挥之不去的。唯一温暖着他的,就是母亲的呵护。对母亲的爱浸透了骨髓。1015年,范仲淹考中进士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有了朝廷俸禄,他立即就把母亲接了过来,尽心赡养。
他在《求追赠考妣状》中写道:“窃念臣襁褓之中,已丁何怙,鞠养在母,慈爱过人。” 此时若是母亲在世,范仲淹岂能没有思母之情?此时若是母亲已不在,范仲淹的思母之情,必然油然而生。思而不得,那就借酒浇愁吧,只可惜,“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人在孤独的时候,是最能浮想联翩的时候,除了思念母亲,恐怕也在思念妻子,想念孩子。据说,那首“碧云天,黄叶地”就是写给妻子李氏的。范仲淹对李氏极为尊敬、感恩、愧疚。他在《诫诸子书》中写道:“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爨,而吾亲甘未尝充也。今而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汝母又蚤世。”
李氏出身名门,祖上历代为官,父亲在朝为官,伯父乃当朝副相。嫁给范仲淹,不但要放下大小姐的身价,还要为柴米油盐发愁。范仲淹有个“不重肉”的规矩,如非待客,只能上一道荤菜。李氏义无反顾,勤俭持家,相夫教子。范仲淹数遭贬谪,李氏始终不离不弃。遗憾的是,李氏43岁溘然长逝,在范仲淹心中留下深深的疤痕。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无论是思君,还是思亲,也无论是思乡,范仲淹心中无限的惆怅,肯定像潮水一般涌来,堵在心头,对着忽明忽暗的灯光,斜靠在枕头上,还是睡吧,这孤独的滋味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作为有着抱负的政治家的孤独,绝不仅仅是“遍插茱萸少一人”,也不是“念去去千里烟波”。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举杯浇愁,不行;眉头紧锁,没用。家事国事天下事,像山一样压在范仲淹的心头,多大的分量啊,正所谓“载不动许多愁”。
据说这句诗被李清照给化用了,那就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为什么化用此句?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诗意之美,情感相近,更因为惺惺相惜。一个是铁汉柔情,一个是巾帼豪情,遭遇虽异,离别之苦相同。
我仿佛看到,落花深处,一位铮铮铁汉,时而仰天长叹,时而垂首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