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筱非的头像

江筱非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7/15
分享

风情小镇,霭里人家     江筱非

【散文】风情小镇,霭里人家     江筱非

都是江南的烟雨小镇,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虽不如黟县宏村那么出名,但霭里风情一点也不逊色于宏村。山村水郭簇拥着绿树红花,天峰之间,松竹之上,白云飘飘,烟雾袅袅,处处是景,点点生情,每走一步,眨眼就能瞥见一幅不同格调的水墨丹青,粘贴在天空这面巨幅画板之上。天空做底,草木作色,山水入画,能不让人着迷吗?此时,我只希望能有魔力,将这些水墨丹青卷入囊中。

显然,我没有这个魔力,我只能同所有的游客一样,高举着手机拍摄这些美图,然后在回程或回程之后,不停地翻看手机拍到的美图,欣赏拍摄的艺术,回味霭里的情怀。

霭里的山都不高,海拔不过300至500米,山体几乎一致地呈球形,山几乎没有单体的,手牵着手连成一串,将村庄围了一圈,成了一个U形,覆盖了一片浓浓的绿色,霭里就卧在U里,我们进村的路就是从U口绕进,弯弯曲曲地盘桓山脚下,车在起伏的山道上行驶,仿佛我们是在绿海里行船,颠簸的不是路,而是沿山的水波;放荡的不是身体,而是碧绿的情怀。我们在水波里荡漾,在小船上放歌,只不过这里的浪是绿色,歌声是写在绿叶上的音符。

我说,如果有一架直升机,从霭里飞上蓝天,在山谷间盘旋,看到的将是一幅什么样的版图呢?仅仅是绿浪和人家吗?

就有摄影师用无人机从高空拍下鸟瞰图,原来那些山峰就像绿翡翠,串成一根珠光宝气的项链,挂在霭里的脖子上,霭里就像一位贵妇人,那些房子和土地就像贵妇人裸露的肌肤,使人诱发切肤之亲。

和我们同车的烟墩镇美女镇长彭丽指着山谷告诉我们说:这里空气干净,四季如春,山美花美,到处都飘着花香。有文友打趣说:要是冬天呢,所有的树木都被雪覆盖了,还有花吗?彭丽笑着说:有啊!漫天雪花会从山顶飘下山脚,那景致太美了!文友又跟着打趣:雪花香吗?彭镇长说:如果你摘一朵雪花嗅一嗅,花香的样子不就有啦。我们立即被彭镇长的才情逗笑,我们都说:这里的美不仅仅是山水和花,最主要是能够让心情开出花香。

在霭里的又一景观就是树,树大多数都不是生长在山上,而是在村庄的拐拐角角,山上生长的都是毛竹,毛竹的夹缝里偶尔也有树,但那些树都不大,不能称之为景观,只有村庄里的树又大又老,覆盖着历史的年轮,堆积着岁月的沧痕。

  这些树大多都有故事,都有来历,有的生长在桥头,有的生长在溪畔,有的生长在一户人家的屋檐下,或者偶然的小路边……

它们有的早已没有了枝叶,只有苍老的树身,树身也空洞腐朽,没有了生命的体征,但它们用站立的姿势证明了生命的存在;有的树身虽也空枯老朽,但还偶尔从一爿破败的树体冒出一枝新叶,让人感受到挣扎的力量,挣扎是一棵树的奇迹,也是一个村庄的奇迹;更多的树,它们虽然苍老,但还是枝繁叶茂,像一面面巨伞罩着村庄,保护着村人,比如一条路径的旁边生长的一棵老银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依然枝叶繁茂,勃勃生机,最主要的还挂着一树果子,这些果子每年不知道给多少人治过病,给多少个家庭解除了灾难,果子成熟之际,村民都当作极品收存。

在一条小溪的转角处,有一棵皂角树,也有300年树龄,它的根时常被溪水侵袭,根的很多部位裸露了原型,但不妨碍它生长,它依然倔强地生长旺盛,展示着一棵树的辉煌,在旧时代那些苦难的岁月,就是一棵皂角树给一村人的生活做了救驾,它洗涤的不仅是村人身体上的汗水和肮脏,也洗涤了沉积村人心灵上的尘土。它牺牲了自己的枝和叶,换来了村人的清洁和自信。

在霭里,你会发现这里的泉水才叫水,清、浅、甜,不同于任何地方的泉水。

霭里的水资源特别丰富,因为山绕着村庄,村庄依着溪水,所以每户人家的门前屋后都是小溪,溪水不断,清浅如碧玉,宏村也是,宏村的溪水没有霭里的水清,没有霭里的泉柔。在霭里,你口渴了,在小溪里捧一捧泉水就可入口,凉冰冰的,清爽又绵甜,在别处你就不敢了。我问村民:这水为什么这么清、这么蓝、这么甜?村民回答:这些都是山泉水,从山上的石缝里渗出来的,所以很清、很甜、很凉爽。正因为是山泉,所以村民特别懂得爱惜泉水,把这泉水当作了生命之源,历代霭里人也都是依靠霭里山泉解决饮用水的问题,霭里人更加爱护霭里山泉,还喊出口号:霭里,一个爱你的地方!不论是山上的洪水还是田间排水,流入小溪,都要经过化清池才排放,化水沟也用砖石砌得服服帖帖,保证不让水土流失,让山洪污染清溪。

我们去霭里参观的时间正是梅雨季节,各地都在抗洪防汛,所到之处都是浑流如蟒,猛如暴狮,只有霭里的泉水依然是清秀的,依然是柔顺的,通透见底,清澈如玉,让人赏心悦目。

在霭里还有一口古井,相传有500年历史,名叫母子井,听名字就知道又有故事。说是古井,也不像井,更像泉,一般的井口径都不会超过一米,而母子井口径就有10米,井里面游鱼清晰可辨,有鲫鱼、有青鲤鱼、还有红鲤鱼,它们在井底自由地游弋,快活地嬉戏,可见这更像泉了。很多人家把水泵按在井里,方便家里吃用水,说这井是生命之源真的一点不过分。

霭里的文化气息很浓,很多地名都能找到典故,讲出故事。就连池塘都是诗人的名字命名的,比如太白塘、罗隐塘,陪同我们观光的南陵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罗光成每到一处就给我们吟诵一首诗,有太白的,有杜牧的,还有霭里古代诗人罗隐的,让我们领略到诗意中的霭里不一般的意蕴。

霭里的文化,最突出的还是表现在农耕方面。他们的村标就设计成一个粮仓的图案,是“仓里”二字的组合。

我们刚刚下车,走进霭里村的第一刻,在活动广场就发现几个大粮仓,最大、最靠前的粮仓上书写着一个大大的“丰”字,后五个依次书写着“谷”,代表五谷丰登。每个粮仓上都挂着稻穗和麦穗,真正让人感受到进了农家。

在霭里每户的门前屋后,绝不堆砌各种各样的奇石怪雕,但少不了各式各样的农家工具,风扇,木犁、耙、水车、石磨、兑窝等,有新近的,也有老旧的,这些农具没有破坏风景,还给霭里的农耕文化增添不少趣味。

听罗部长说,霭里村每个农历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日子,都要举行浓重的祭灶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发扬和传承祖先的优秀传统。

果然在霭里村的最南面,我们发现一面巨大的灶台,灶台紧挨着穿过霭里的清泉小溪,成了霭里的最后一道风景,不得不让人惦记起居家柴米贵,农家饭菜香的田园生活。

如果说宏村的美代表了旖旎的皖韵徽风,那么霭里的美就代表了婉约的田园山寨,她们是一对孪生姐妹,谱写新时代的安徽形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