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禾源的头像

禾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02
分享

白鹤岭坎坎有声

 


     禾 源

【一条古道,南通福州,北达浙地,始建南宋,延绵二百余里,白鹤岭位于宁德蕉城白鹤岗中,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道 碑

立起一块碑,确实让诸多的信息安了家,坚硬刚毅的石质挺立着千秋万古之意,其余的信息则行走在碑文的一笔一划中。

“白鹤岭古官道”阴刻染朱,虽说停栖在一棵榕树头。9点钟的阳光,把整块的碑照在日光里,碑文中的每个字都有了当下的温度。白鹤岭就是碑后这座山的一条石岭。白鹤冠名,是因这座山而来,山峰引鹤颈,俯瞰大海,群山展双翼,抱护蕉城。意择于仙鹤驮运的千古吉祥。虽说群山翠绿,不见一片半翎的白鹤之羽。这,就是蕉城先人的聪慧。以山梁画骨,寓意铸魂,仙鹤出世,青山入世,在多维的空里给蕉城寻得一座庇护永久的靠山。

官道、官道,官字一出,这条道上的每块青石仿佛成了官家文书的镇尺和印章,重重地押下官家的威严、财力、气度、匠心。我借历史的施舍,带着官窑烧制的碗,顺手从官道边拾起一根木拐,像一个乞丐行乞于官家的史料记载。乞得,白鹤岭古官道“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北出宁德、通福鼎接浙江平阳县;南出宁德西门,登白鹤岭通罗源、连江,终点福州,全程二百余里。”碎片的文史知识,如同乞丐碗中的铜板,咔啷咔啷地响着,虽说铜质声响清脆,可在这万籁齐鸣,延绵几十里的白鹤峰旷野中,弱而又弱,这样的声响,能唤醒一条沉睡800多年,绵长闽浙两省空间的古道吗?心力测量,笔力爬行,就是在今日阳光下向清风再借几斗的力,充其量也只能触及宁德蕉城“县之主山”——白鹤山,依山而上的白鹤岭,自然叫不醒那长长古官道。

道碑当面相迎,可从不转身相送,她站在历史的道口,当面是从城市中走来的人,身后便是古道中人,若一转身仿佛会打乱时空的秩序。道碑成了我心中的今古之界,站在榕树下的道碑后面,沐风、纳凉、擦汗、整整行装,喝一口水,成了攀登这条岭的简约仪式。满怀信心地接纳了古官道借阳光与石阶传递来的闪亮邀请,开始与古官道悄然对话。

石 阶

岭之称,是一级级石阶向上顶起的,它别于七转八弯的羊肠小道。白鹤岭绝不愧为岭之冠名,好在设计者巧夺山势,行脊而上,斜崖避险,直抵山垭。同时,鹤峰之山体满肉丰,也少绝壁,白鹤岭就显得陡而不险,峻而不峭,形如鲁班曲尺落入山间,楔入了独具匠心和官家稳重。细心的朋友,看到一块铺路石上刻着1474的数字,这大概就是这条岭的台阶数。

白鹤岭与同样被誉为官道的古道相形之中,显得大气与精工。两米宽的路面就是八人抬的大轿相会,两座轿可以在路中稍停,让轿中人掀开帘子,说上几句。抬轿的人彼此拭把汗,听而不闻,而后在两轿头相互点点头中别过。路分三股流波,中为主流,齐石砌就,两边护道为大小不一的块石铺建,稍平坦处不设台阶则竖石为脊,横石为排,形若巨大百足之虫静卧山中。石石相连,阶阶如链,古人把其喻为雁齿之阶。路中小憩的我,立在风中,感觉风有两股,一股从古道上端而来,拂面凉肤;一股从城市追随而至,依旧有几分燥热。看看古道顶端的天,看看山下的城,云行走的是天道,投影山间,这股凉风是随云而来,那股热风一定是我从城中带来。

走古道的人虽不多,但总有三三两两错落赶超,就在我歇息时,从身边经过就有三个人,其中还一个小女孩,她带着哭腔,“不想走了,我痒,太远了!”其父亲为她抹了抹备的药,说了声“不远了,再加把劲就到岭头,看看在上面能找到家在哪?”不知是药止痒的功效,还是找家的吸引力,小姑娘又迈步攀登。

石阶,于山中一切既是新族也是老人,在岁月的流转中,落在石阶上的树叶就是一天天的日子,嗦啦啦地落在石阶上,又嗦啦啦地抚过缝隙里长出的小草,走回山野,回到树族的根头。树叶成堆,日子堆积,发酵化土,在一场雨中成了养树养菌的新肥。树护着这条岭的本体,可是根强大的势力又触动了官道中一些基石,有的被根松动,也有的被根拱高。我想能否斩了这根,石阶不是更妥贴了吗?可朋友则说根断树枯损失更大。决策该是在利弊的权衡中而选定,古道的生存中承载着许多哲理。

生 灵

小生灵的家如同夜里萤光,给大智慧的佛家点亮了禅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木一浮生”“一砂一极乐”等等仿佛都是这些小生灵的开示。拔开一树,撩起树叶,不仅会看到化蝶的残蛹,还会看到毛毛虫安然熟睡其中,留心路边一些小洞穴会看到蚂蚁出入。今天遇到最多的是蜥蜴与蝴蝶。凭着山里的经验,我告诉朋友,山中一定有蜂窝蚁巢,一定有蛇穴鼠洞。她有点诧异,停步回首看着我,“若是这些生灵出没在路上,觉得会吓晕人”。

“蛇咬前世事,雷击七世孽”。我用山里人代代相传的俗话宽慰她。路,供人行走,当然也供生灵爬行,“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俗话不仅仅只对路人而言,与生灵相遇也一样是这个理。小时候我跟着大人上山时,遇到蛇类或路上出没的小生灵,他们同样念上那句话,各走各的,各忙各的。

到了半岭村,蚊子多了起来,一半是因为有大片的竹林。村里的歌谣这样唱着:“竹蚊子,花裙子,敲竹三声一帮子,围你叮咬不客气,让你浑身长疱子。”大概这些蚊子常栖在毛竹叶中,一敲动,就被震醒,而后随汗息而来。所以小时候进山过竹林,都不敢去敲竹子。今天遇到的只是“游勇散兵”。我对朋友说“山里的许多生灵你不认识它,它也不认识你,可以不设防,可‘四害’之虫,蚊、蝇、蟑螂、老鼠,你认识它,说不定它也认识你,你还是涂抹些风油精驱蚊吧。”“四害”之虫与人共生,灭之不绝。朋友浅浅一笑,“利、害相生,猫鼠同出,自然之道”。

古官道至这个废弃的村头调整了方向,曲尺之形拐角处就在村庄再上去十来米。那里一涧流泉清泻,一幅“白鹤”二字摩崖石刻当面相迎。刻字大石就是白鹤岩。本想几步急趋听泉看字,可岭陡阶限,一切都急不得。抬头之际,见一小截枯黄的杉木叶从空中慢慢下行,不像是自由坠落,果不其然,原来牵着一根蛛丝,丝上还带着一只蜘蛛。一丝相牵,坠落的速度就慢下许多,有如魔术中气功所控。蜘蛛结网本为捕食,万万没想到落网的是山风带来的杉树叶,不仅食不了,还受牵网破。人,不会因为一只蜘蛛失乐园而伤感,因为它弱小可以被忽略。可是我遇见了,悲悯之情也就被蛛丝牵出,但也只能目送蜘蛛落地离去,一声感叹中依然走自己的路。

到了摩崖石刻前,自然驻足细瞧,主要想看看石刻的年代。此时一只绿色的爬壁虎,正顺着大字笔划爬过。我喜欢这一幕,沉壁的摩崖石刻,一笔一划,壁虎轻巧爬着,若是一只蚂蚁,该也有我今天登岭的艰辛,一撇如涧、一捺如沟、一点如峰。山,是生灵大世界,阵阵蝉鸣,喧嚣不停,生怕人们忽视了它的存在。蝴蝶翩翩飞舞,毫无夏虫不言冰的宿命悲观。鸟族声声鸣唱,展示森林最善于歌唱的自豪。偶有飞鸟不知从何处飞来,故意在我面前踏枝晃悠,鸣叫几声。我想它一定是,笑我拙笔词穷,描摹不出它的妙音。……

白鹤岭的古官道,牵扯出太多太多或隐或现的生灵。它们不期许、不寄托,遵循丛林不变的法则与官道的官家、商旅、樵夫、迁客骚人以及如今寻古问道的人们,一同从古走到今。

树 木

山,因为浓荫碧绿显得永远年轻,山前山下的生机仿佛都长在这年年的新绿里。怪不得白鹤岭古官道始建时有人反对过,说是白鹤峰开道,如刀劈肤,伤了主山,聚气流失。后来还有人说就因这条古官道的开通后蕉城中进士的人数明显下降。原来树不仅仅固土蓄水,不仅滤风洁气,还能藏风聚气,助力人才成就。

人,善于破,也善于立。古官道边的棵棵古树就是在破中立起,有榕树、有香樟、有柳杉,……它们站立在古道边,成了满山绿波的浪头,碧绿浓荫治愈了开道的伤痕。官道开通活脱了人流、物流的经络。商旅南来北往,扛客挑夫搭伙而来,接踵而去,一路茶香咸味,一路海鲜木嗅。偶尔急趋的官文,该又有许多登科及第的捷报。丁、贵、财又旺了山下的老城。这一切与天时有关,与地道有关,与这些树一定也有关,我也喜欢美好的一切有着美好的关联。

道中的半岭村,村名是在道路指示牌中看到的。大榕树、芭蕉园、一座低矮的土墙小屋,这是半岭村留下的全部信物。触目便知,村庄人都迁移了。一个村民正从芭蕉园出来,我便截道询问:“兄弟,你是这个村的吗?”

“是的,搬走好几年了,村子人也都住到山脚下的城市中,这个芭蕉园是我老宅拆后种的,都七月了,上来看看芭蕉长果了没。”

他说的七月,是农历七月,也正是这七月二字,让我特别留心这块芭蕉园。记起家乡的中元节,记起前几年弟弟还请法师把老家祖父灵魂引到城里的事。我有些怕想下去,怕风吹响芭蕉叶,怕蕉叶翻动投下光影,会辨不清是人影还是芭蕉影子。我立即从芭蕉园出来,走到了那棵大榕树下。可才落脚便提醒自己也不敢久立,因为在我的经验里,村里老人夏天在此纳凉,秋天在此聊天,冬天或许抱着火笼也在此说故事。站在此中,会不会占了他们位置,挡了他们的视线,堵了他们的风口。我正想走开,嗖嗖嗖!真有凉风踩着蕉叶吹到了我的身上,股股幽远,凉中带寒。我立即挪开位置,要把树头留给这阵风小歇。

这棵树活着,半岭村也就活着,哪怕就是一个村名,一切都活在他的名义下。

别过这棵古榕树,也就是别过村子,别过活在村子名义下的一切,再向上行走。道边种的是一棵棵柳杉,见到柳杉我仿佛见到自己村里老人一样亲切,因为我是在它的跟前长大。村里人把这种树称为恩树或风水树。但今天我非常吃惊,吃惊的不是那棵柳杉树头前结有香炉,而是一整排的柳杉树集体枯亡。一树成塔的柳杉,居然无绿无叶,挺立着枯枝。是虫害,还是这山水断了哪根筋络,断了这些树失去活下去的供给?这本不珍贵且有担当的树,在这里怎么就卸了绿荫的责任。宛惜难以悉怀,我念念叨叨。朋友大概同样感念,说了句:“天道难违”。我心想村子可以搬迁、消亡,因为那消失的只是形骸与外壳,村子的血脉还在他处流淌,而这些树的枯死或是水土的病症,或是虫害的猖狂,这可是天地灾情的征象,真不敢轻慢树的临终告诫。

到了垭口,好几块石碑立在道边,或诗咏、或碑记,这都是为了留给我们,留给后人。我在理解中回顾着来路和城市。俯瞰中古道遁隐山中,城市如沙盘之城,图纸之城,湖光水色一眼尽收。我突然与朋友说,傍晚再来,可以驱车到这里吹着山风,看万家灯火,听白鹤山万籁齐鸣,城里一定有许多人有过这样的体会,一定还有许多人跟我们一样,想着这种体会。因为古道连着两端,此中情结与石阶一样多。

                               2019、8、15日于听月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