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禾源的头像

禾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27
分享

惊回首

 

惊回首

                              

烟雨迷蒙,山峦披纱,寒风无意撩拔,草木的水珠滴下又挂上。江源村中的老屋与新房仿佛有了不同态度。老屋的黑瓦吃透雨水后色泽更深,被拒绝的雨水顺着瓦槽从屋檐滴下,有的落入天井,有的滴到路上,拍嗒拍嗒与屋里的人或左邻右舍攀谈着这场雨。而那些钢筋砖混的平顶房,对这样的小雨似乎满不在乎,轻轻松松地接纳着,又被轻轻松松地送走。这些雨水如同初到这里的人,采集了古老与当代的信息,一同随“扛溪”的水流与“龙亭溪”交汇,以潭蓄力,而后奔向江河,注入大海。

溪流确实是江之源头,但江源村的江源并不凭着村中溪流是江河的一脉之源,居功立名,而是江氏在此开基才起名,为江氏一路迁徙做个记号,从此才有江源这个村。村庄的炊烟虽说纤弱,可足以把人居的气息昭然山里山外,招得人来人往,在物竞天择中,700多年前郑氏成了这里的主人。

“扛溪”是穿村而行的一条清流。我没有询问溪名的来历,看着溪里淙淙流水后环顾两岸村舍,仿佛体会到这名字的玄妙。扛,扛,是的,它扛过江氏一段历史,继后则扛起了郑氏繁衍和发展的日子。它,曾经以一抱之力抱定村庄,一肩扛起,而今村舍跨溪而建,它则以桥为扁担,挑起两岸,一波赶着一波,载着日光,追着月色,日夜兼程。五座横桥,一桥一样,有的拱如翘扁担,有的石柱支桥如担停歇,有的平桥而架如柴担楔薪。扛,就是扛,五座桥合力把村庄从溪里扛到了岸上,从此两岸才有了老屋、宗祠、五福堂,才有了一片片田园,茶山,一岗岗的森林。它们又把村里的一个个梦扛回溪中,与水一样流长流远,成了江源的一个个日子。

走上桥时,我踩中它扛来江源日子最新一段,看着溪里的倒影,我则想着溪水曾经流走的岁月。在岸上我触摸的一切都是石的硬朗、土的粗粝,只有回到这溪水中,才能感觉到柔软而又绵长的脉络,才能听到这村庄脉搏的律动及偶尔山洪咆哮而来的惊险,才能体会岸上人家讲述的地理玄机、人文源远,以及抗匪、夺枪,革命先贤叶飞等故事发生在江源的必然。镇在乡村水尾土主墖的香炉相传也是随水而来,能化为人身去邻县看戏的树神也定居水尾。“扛溪”真扛着许多许多,我毫不犹豫地跟着它行走。

拜别宗祠、拓祖殿、以及那棵神树,过了村水尾桥,细雨停了。同行的肖、郑两兄说:天公真疼有心人,可以收起雨伞了。出了村口,两岸青山对面出列,我突然想起江源村的环境被誉为凤凰落洋,这里是不是双凤交翅,紧紧锁住水口,让乡村聚气藏风。不用问,因为不管说的双象交牙,还是龟蛇锁口,等等,所描述的情形,蕴含一样的道理,那就是前贤择居的准则,来水长生,出口分明,但出口锁得越紧越好,那个分明是分明在否极泰来的卦象中,而不是一眼看穿,每个村庄水尾植树成荫的风水林,就是这一审美基因的大纛。

“扛溪”的水行至这夹谷中,仿佛松了口气,有着一种放下肩上扛的重物,只揣着梦一般的轻松。它流出了恣意之态,击石绽放出水花的光芒,时而有哗啦啦地咏唱,时而又作浅吟慢语,时而还在小石潭中打个小旋转,回顾一下来路,或起一股小浪抬头看看两岸树色。溪水的姿态教了我学会与自然中草木交流。看绿色丛中的红火枫叶,看雨后翠竹弯腰滴绿,看这里的奇松,有的绝壁逢生,有的独立岩头,有的伟岸擎举,有的虽弯而不屈从。它成了“扛溪”扛起的风景,也可以说是“扛溪”扛起的一种精神。

树长精神水怡情,足以让人流连又流连。然而溪里的一块块遗石又在这幅画里烙下了一枚枚各赋形态的闲章,触眼上心。我不知道它有名无名,但它以水为墨,以溪谷为底重重印下,让这里的水一下子灵动了起来,隔而不阻,疏疏朗朗,或大或小,或叠或散,印下天工巧作。是龙床,小了点;是金龟,又成铁色;是蟾蜍,又不太像,……大概仙人在点化时有点抽象,多多创意,这奥妙只有“扛溪”的水才知道,怪不得溪水与它们那样缠绵,不是一泻而别。

夹谷一出,豁然开朗,一大片的天空在平视中收到眼底,顿感张开双臂会抱到一个偌大的世界。肖、郑两兄说这下面就是“金扇瀑布”,这景区就是以它为命名的“金扇景区”。沿着瀑布边而下,金扇缓缓打开,自然造物真是合境合情。瀑高数丈,青山作柄,石脊为梗,扇开倒挂,铺水为面,银光闪烁,群水入潭汇成碧绿翡翠。我借来五百年,不,就是一万年的力量,也握不住这把扇。只有“扛溪”它能握得住,让它开合有度,春夏丰水,大热天大张扇面,秋冬寒冷,而折折叠叠。“扛溪”走到此处,留下了珍品,给“龙亭溪”献上江源山水的杰作,装点在“龙亭溪”畔。

我没有探寻“龙亭溪”这一路如何走谷闯滩,如何跌瀑过潭,但看到它行到此处,则平平缓缓,在一个山坳中,借石铺床,以青山四季绘色,以天空变幻调光,和和美美地与“扛溪”甜蜜地交会于此。春风吹来,鬓戴山兰;夏花浪漫,采英煮茶;秋风萧萧,菊花环佩;冬至阳升,枫叶为缀。醉了山神,醒了河伯。竹篙点水,泛排游谷。“龙亭溪”比起“扛溪”仿佛多了些在野之趣。

石守水恋,留下了万年亿年的深深情窠,有人说是冰臼,而我说那就是别离迂回的足迹。君回首,看金扇瀑边的那块遗石,丈高之夫,威仪端庄,径达两米之壮,高筑平台,它不仅仅只是“扛溪”与“龙亭溪”相会于此的仙人主持与见证平台,更是别境之水顾望故里的回标。

万千落水,西来东去,见此标能不惊回首吗?我见到此石,自当领悟,江源村虽易姓经营,而江源依旧。江源村代代繁衍,尽管有许多人外出谋生,但也有许多人返乡创业,许多在外乡贤感恩反哺,正如肖、郑两兄,都退休的人,还执着奉献于江源。是这块石柱镇在水口,镇住了乡村正气,立起了惊回首的高标。

 

                           2021年1月3日于听月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