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禾源的头像

禾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03
分享

支提山间的石墩村

 

石墩村何时兴基,历经多久,村里人说:很久很久,没一个确切的时间,且小村庄多姓杂居,更说不清谁早谁迟。深居山里,生存繁衍是他们的第一要务,哪还能去问来路有多长。可他们谈起革命的事,男女老少无不神情亢奋,有许多说不完的话,大概是他们血液里都流淌着红色基因。

胡步省,石墩村人,1933年3月参加革命;石志玉,石墩村人,1934年参加革命;周第四雅,石墩村人,1933年7月参加革命;林仸壮,石墩村人,1934年3月参加革命;戴振基,石墩村人,1937年3月参加革命……

一个小小的山村,在闽东独立师整编为新四军第六团北上抗日前,就有10名村民参加了革命,我想不止这10名,一定还有些遗漏的无名英雄。再说1937年到1949年宁德解放,还有12年的革命历程,又有多少的石墩村人参加革命呢?有的,肯定有的,只是也成了无名英雄。无名,英雄之气还在,这片红色的土地记着他们,当今的青山阵阵清风吹送着他们的豪气,支提山的年年花开,就是他们不败的笑容。

在一眼泉水边,会想到流出的一脉水;在一片树林前,会想到连绵的群山。1933年参加革命,这个字眼,就是一眼泉水,10名革命人士的英名,就是一片林。从这里出发,当时的革命潮流股股而来。郑长璋、颜阿兰等,他们在宁德县播下革命火种,星火燎原,掀起宁德革命热潮。为叶飞,阮英平等革命先驱开辟了新的战场。1933年5月28日。叶飞、颜阿兰率领游击队和工农自卫队五十多人带着十余枝土枪,冲进团部,团兵举手投降,缴获了民团26支枪和一些弹药。这就是有名的“霍童暴动”,这一场暴动打响了宁德县工农武装斗争的第一枪。接着,颜阿兰又率部乘胜袭击了赤溪地主和民团,缴获了一批武器,各地的工农自卫队发展到一千多人。6月底,在霍童半岭村合编成立闽东北工农游击队第三支队。颜阿兰任支队长,黄尚灼任政委。第三支队的成立,标志着宁德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石墩村的10名五老,他们有的在此之前,有的在此之后参加革命,不管他们是否亲历这场暴动,然而他们跟所有亲历者一样,斗志昂扬,为求过上好日子,不怕牺牲。

叶飞与阮英平到了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森林茂密的支提山,这一来,满山的绿树,枝梢翻动绿波,树叶铺下毡毯,成了这支队伍游击战争的宿营地、安全窟。《叶飞回忆录》写上这么一笔“从1933年到1937年进行了五年游击战争,这也是东地区斗争的一个特点”。他还回忆到,“粟裕同志深有感慨地说:这办法好,这叫‘狡兔三窟’‘窟’就是根据地,没有‘窟’兔就狡不起来”。当年的支提山,真如《游击队之歌》中唱的一样“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山上是宿营地,各个村庄就是他们的联络点,通讯站,物资供应点,村里的青壮年也就是这支队伍的革命力量。石墩村就位于其中,村弄的各个角落,踩满了这支队伍的脚印,自然这少不了石墩村的贡献。无数的好兄弟一定有着石墩村的农民兄弟。

支提山还是闽东独立师的诞生地。《叶飞回忆录》中写到“1934年8月,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闽东根据地时,很使我们奇怪:枪多兵少,有一个背两支枪的,有民工挑着枪支的。我便主动问道‘你们要不要补充新兵?’寻淮洲同志颇为吃惊地问我‘你们有办法吗?’我说‘别的办法没有。苏区嘛,群众起来了嘛,这个行。你们要补充多少新兵?’……”可见闽东苏区群众的革命热情。后来叶飞为抗日先遣军征集1000名百姓参军。这1000人因没能赶上部队,后成了闽东独立师的兵员。

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团)离开时,留下100多名伤病员,团、营、连、排干部都有,叶飞觉得成立主力部队的条件已经具备,就于1934年9月在桃花溪天柱寺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

1938年,独立师又在支提山下的桃花溪村点兵整编,石塘集训,集结到屏南正式改编新四军第六团,北上抗日。支提山走出了一支转战南北,一直打到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场,享有铁军称号的部队。

骄傲着这支部队,思维逆流而行,《长津湖》《水门桥》到《沙家浜》,在影视中体会铁军的钢铁意志。“莱芜、孟良崮、淮海、车桥、郭村、黄桥、皖南、江阴、沙家浜”九大战场,体会这支部队坚强战斗力。“百丈英风”“亲母岭”的战斗,体会这支部队坚强勇敢、能征善战,赤胆忠心的根深蒂固

我在骄傲着这支部队的同时,骄傲着这方山水,骄傲着石墩村。红军北上抗日,他们一直坚守在支提山的深山里,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一直与敌人斗争,巩固后方根据地,为迎得最后胜利,立下不朽功勋。

红军大部队走后,后方的形势越来越紧张,国民党采取“北和南剿”政策,并声称闽东没有红军部队,要进全面“清匪”。国民党正规军与宁德保安团疯狂围剿留守的红军和贫农队。大大小小的战斗一直没停止过。1943年1月,闽东游击队纵队长叛变革命,发生了“霍童惨案”,闽东中共党员和军队领导人及游击队员84人先后遭国民党顽固派的杀害。

一位五老的后代,说:国民党扬言,谁爱护共产党,就要打到他怕了为止,房子被烧,我们又重新搭盖,财产被掠夺,我们与游击队员一样,挖草根,吃树皮,周边的山能养活我们。他说,他的父亲是个交通员,经常为老阮送信,有送到溪边,有送到百丈岩,把信件搓了又搓塞在草鞋底,敌人拿他们没办法。游击队白天上山,晚上群众家时做宣传,有一回被包围,游击队从后门进山,敌人开枪射击,子弹就从我母亲耳边飞过。

他说的这些事情,已经到了1947年了,他说的老阮,就是阮英平。阮英平1938年4月到了延安学习后,返回了抗战队伍,到了1947年,中共中央决定派阮英平回福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命令,他又肩负使命,一路辗转回到了桃花溪。村上的群众一见当年的首长回来,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有的群众含泪倾诉。自红军北上抗日以后,我们受到了无数次的“围剿”,桃花溪、梅坑、石墩、华镜等苏区,不断地被,烧、杀、抢、掠。

阮英平给百姓讲了革命的形势,召集了坚持在闽东开展革命斗争的领导干部会议,明确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为迎接大军南下解放福建做好准备。并具体提出“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恢复基层党组织;发展人民武装力量;扩大革命根据地;发展生产,解决苏区人民生活困难。”并派出干部负责恢得霍童、莒洲、洪口、梅坑、华镜、九都、扶摇带的工作。石墩村的“百姓谋生合作社”也就在这个时候建立起来。阮英平根据解放区的经验,拿出二百万(旧币)活动经费,同时号召游击队员、地方干部捐款办社。

曙光来临前越是黑暗,国民党在做最后的挣扎,最后的两年斗争更为残酷,然而巍巍支提山,高昂着头,坚定信念,石墩村的全村参加革命,一直抗争到宁德解放。

石墩村的村委楼上,收藏的一张张五老证书,珍藏着共产党人一代代深情厚谊,一枚军功章,闪烁着革命者建功立业的光芒,一本本的党支活动记录本,记录下代代共产党人“初心不变,牢记宗旨”的足迹。石墩村四周满山翠竹,生机勃勃,在时代的新风里绿浪滔滔。

 

                               2022年3月25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