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禾源的头像

禾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30
分享

柘头在修桥

柘头在修桥

                                

初秋时节,山野里的风从盛夏酷热的醉场中苏醒过来,带着凉意扶树弄草。此中,若能头顶箬笠手执竹杖与山风结伴,慢慢行走山路间,那定会在自己身影里找到几丝的古风,尽管跟不上朱子、谢翱,该有几分朝柘头村“岚坪书院”去求学的学子样子。只可惜我是坐在车上,铁壳与玻璃把时空界定,我的影子映不到路上。车上有人说着,山路十八弯,可此时我在想再弯的山路兜留不住我突发的追古情思,再慢的车速也容不得我找一棵老树,问询几句柘头村书院的往事。就这样,人随车子已经到柘头村。

在欢迎的仪式里我回首刚刚的来路,知道是从水尾进村,那里有座古朴的木拱廊桥,桥的四周搭着脚手架,桥身也上了许多新板,原来柘头在修桥。修桥,修桥!好啊!村庄的水尾桥,不仅是人居环境与山水和谐的典雅的一笔,更是村庄传善传德的一道通途。

桥,不知朱子与谢翱是否走过。若在时间的逻辑里朱子有可能扶风过桥时正与樵夫、耕者在桥中相遇。谢氏谱牒载曰:“唐末先祖徙居这里,该村龙由大坪头山发脉,四地多漈,故号漈源”,到了宋末因行政区划变化便更名为“柘头村”。公元1199年朱熹来到柘头村,以此推算,此时柘头村庄兴村至少也有200多年,这桥该已建成,有可能都几经重修。在一个村庄的空间里,再加上柘头村的公共建筑并不多,除了“岚坪书堂”,或许就只有宗祠与这座桥。作为一个大儒的朱子既然进了“岚坪书堂”并为其更名,那就一定会到宗祠拜谒,到廊桥走走。

至于谢翱是否也走过,不好断言,但凭着他父亲的身传言教与他自己的心性决定,或许也在这座桥里沉吟过。我在阅读各类文史资料中,读到这样的一段文字谢翱的父亲谢钥是闽东经学名家,生性耿直,终身不仕,在家乡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孝子。谢钥去世后,谢翱继承家产,刻苦求学,不求奢华。后来,谢翱准备进入仕途,但科举不第归乡,闲暇之余游览山山水水,并拜谒前辈先贤,尤其仰慕南宋理学家真德秀,曾数次前往其故居瞻仰。”真德秀是朱子门徒,谢翱对他的崇拜之情应该也能波及朱子。朱子来过柘头,自己作为谢家后人还能舍弃自己家乡吗?揣测他也能走进柘头,走进“岚坪书院”,走过廊桥,并在其中倚栏看山、看水、看村舍,借故土炊烟把家国情怀抒发。

《宋学士文集》中有段文字,这样记载谢翱:“翱试进士不中,落魄漳、泉二州,倜傥有大节。会文丞相天祥开府延平,长揖军门,署谘事参军。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逢山川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处及其时号相类,则失声哭。有严子陵台,孤绝千丈,时天凉风急,翱挟酒以登,设天祥主荒亭隅,再拜跪伏,酹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歌阕,竹石俱碎。……”读后,我想,这样一个义薄云天、充满激情的学士,定能走进故土。

退一万步而思,让千年之后再想,先贤走过与没走过都一样像风过廊桥,无形而声传,无态而韵悠,柘头村这座桥在,他们立下的德范就会从古走到今,与桥下流水一般源远流长。

近午的阳光在增热,拜谒的热情也在高涨,依序瞻仰“谢翱文化园”“岚坪书院”“谢氏宗祠”“柘头村革命斗争陈列室”,还随村弄牵引走过村庄,一直到村头的那道瀑布前。在这里转身回望,一眼看到村尾的那座廊桥。此时,可以勾勒出村庄布局图:青山围屏,瀑布北悬,清流切分,屋舍起于左右两麓,舍前留田园为明堂,宗祠居左村舍中,谢翱文化园、岚坪书院列于右侧山脚下,柘头村革命斗争陈列室与其隔溪相望,虽有些左重右轻,可有座廊桥锁口,聚气藏风,祥瑞自然和谐于一室。

从瀑布潭里溢出的水流,缓缓地流着,我们跟随着它的慢慢行走,看到了村弄边堆积椴木长了菌菇,黑黑屋檐下的蜘蛛网生了破洞,围养在园地里的公鸡并排漫步,田野里的稻禾正灌浆破肚,三三两两低飞的蜻蜓巡游在田野,一两只白色的蝴蝶在丝瓜的黄花间飞动,……这种节奏拼出的律动,真的慢而又慢。是节气歌,是年轮速,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漫长征途。我踩中了这节奏,脚步渐渐沉稳,心气沉静,再看“谢翱文化园”中爱国诗人谢翱的石雕塑像,感觉他在不断升高,高过千仞,成了我精神追求高高耸立的天桥。我踩着他诗行,一阶一级攀登,直上云霄。再扯云为披风,穿越到历史的天空。见到南宋幡旗时,便能听到他为文天祥招魂:“魂来兮何极,魂去兮江水黑。化为朱鸟兮,其咮焉食!”听到他因国衰而悲痛:“野风吹空巢,波涛在孤树。”听到他忠贞不贰的表达“越禽惜羽毛,不向恶木栖。”……谢翱,您以诗人心志把忠孝仁义抒写到云端之上的霄汉,您以布衣之躯把家国情怀带回大地。您!不愧被明朝开国元首宋濂所赞:诗直溯盛唐而上,卓有风人意味。不愧宋末诗坛之冠,“文尤崭拔峭劲,雷电恍惚出入风雨中”,不愧“南宋翘楚”;不愧后人评曰您守住了南宋的最后尊严,是南宋爱国志士。

柘头在修桥,修镇守村水尾的廊桥,让祥瑞之气聚在村中,让修桥补路的善德古今一脉相承;柘头在修桥,修谢邦彥、谢翱名人文化之桥,让文脉直通历史天空,引文化之光,辉耀今朝;柘头在修桥,修今人守护家园,再继前贤,不负时代,开拓未来的人文气象之桥,让柘头青山更绿,碧水长流,耕读之风不衰,铭记“生死大营救”的烈士事迹,勇于进取,以百福之聚告慰先祖,以万般幸福走向未来。

 

                          2023年8月25日 于听月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