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沅洪的头像

何沅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0/19
分享

走进清华

文/何沅洪 

                                             一、录取

得知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消息是在8月15日下午1点半。

那真是个令人备受煎熬的日子。从凌晨一点起,我就处于半睡眠状态。身边放着手机,每隔一段时间就随手登陆一次招考网,输入儿子的考号、身份证号、刷新页面,希望看到最令人期待的结果。因为班主任邱老师说过,录取结果会在8月15-16号出来。但是每一次,“录取状态”一栏里都显示“自由投档”。“自由投档”意味着考生填报的学校还没有提取考生的基本信息,考生还没有进入招生办老师的慧眼。我们的心一直悬在半空中。

儿子填报的是清华大学,考取了683分的好成绩。683分,对于大城市里的名牌高中来说也许算不上最拔尖的成绩,然而对于我们中部地区这样的小县城来说已经是许多学子们望尘莫及的高度了。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各种条件均无法与名校相媲美。唯有的是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11点就寝,16个小时的摸爬滚打,唯有的是任课老师锲而不舍的讲解、耐心的陪伴。然而,儿子还是不负众望,夺得了全县理科状元的桂冠。这样的成绩怎能不叫人高兴呢?怎能不让老师激动呢?可以说,那段时间,班主任老师几乎是蹲守在分数的窗口,就像战场的指挥官紧盯着将要划过天空的信号弹一样。分数出来后,老师便第一时间告诉了我们。接下来就是等待幸运之神的到来。

8月15日12点刚过,我又开始登陆、刷新。想想这应该是下午的时段了,瞧瞧,工人们都陆续地下班了。当然,我也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的重复操作了。大约1点半,我再次输入孩子的考试信息,我的心砰砰直跳,像一艘颠簸在海浪中的小船,谁知道迎面而来的是欢呼的汽笛声,还是巨浪的凶猛拍击呢?忽然,“录取状态”的一栏赫然出现“录取”二字,我为之一震,再定睛细看,千真万确。填报院校是“清华大学”,下面一栏显示是“录取”。终于录取了,终于成功了!此时此刻,我仿佛窜到了九霄之巅,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激动。我屏息凝神,以惊人的速度把这一惊天喜讯告诉了每一个亲人。我要感谢这样的信息时代了。

                                              二、童年

儿子出生于2002年八月。出生时并不顺畅,由于受挤压,以至于出生后那阵子,脸红得像关公,几乎映红了粉白的四壁。按照家乡的习俗,也是对这一新生生命未来的关切,出生几天后,家里便去找算命先生算一算。待我们将年、月、日、时辰悉数呈报后,算命先生说:“这孩子生在马年、马月、午时,将来也许会有功名之福。”我们笑道:“先生就拈好听的说,孩子出来才几天,谁知道以后会咋样。”但因第一胎就喜添男丁,我们全家都无比喜悦。

儿子五行缺火,起名的时候需要补火,这是算命先生交代的事项。于是,全家人开动脑筋,冥思苦想,最后起名为何家炜,炜,光彩照人之意,既补充了火,又蕴含对我们何家的殷殷期望。

家炜语言功能发育好,不到一岁便学会了生活中的大多数话语,但运动系统发育稍慢,两岁了才勉强会走路,而且走得还不够稳当,摇摇晃晃的,得有人跟着。孩子生性比较沉静,不像某些“大闹天宫”的“孙猴子”,一天到晚没个消停。他三岁不到就喜欢在地上写写画画。那时,由于我们刚刚在镇上建了房子,欠了外债,不得以我们夫妻只得南下打工,便把家炜交给我父母照看。

我的父母为了逗孩子开心,一开始用粉笔在水泥地上教他写写画画,画花、鸟。却发现孩子很乐意接受这种娱乐方式,于是又教他写“山、石、田、土”等简单的汉字。说来也奇怪,儿子就这样一笔一画地模仿起来,而且写得很认真,工工整整;也很有力,横平竖直。他的模仿力很强,很有耐心,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要是哪一笔写长了,多余的要擦掉,写斜了,全部擦掉重新再来。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位退休的家乡老师来我家,见到孩子正在写已经学会的“中国公路”“中国人”等汉字,他赞不绝口:“没见过这样的孩子,没上学就能写出这样的字来,我们六年级的学生都写不出这样的字来。”

儿子天资聪颖,记性也好。有一次,我母亲带他去邮局取东西,看到路边的招牌,他居然边走边念了出来。我母亲觉得奇怪:“仔仔,这字你是怎么认得的?我们没教你啊。”炜仔说:“我在电视上学到的。”母亲觉得这孩子真是和一般的孩子不同,人家小小年纪看电视是看画面,他却注意到了屏幕上的文字。

                                           三、求学

2008年,我在深圳宝安某学校任教已经3年,决定把家炜接到身边来上学。但孩子还不满6周岁,按规定是达不到入学要求的,好在我是学校教师,学校便开了绿灯。大约过了两个来月,有一次,碰到校长,校长半开玩笑地说:“怎么样?孩子能听懂吧?”“谢谢校长,还不错,班上成绩测试,他考了第三名。”我高兴地说。

班主任刘老师见孩子听话、懂事,进步又快,便让儿子做了学习委员,这对孩子来说真是莫大的鼓励。那天下午放学,孩子一如既往地来到我的二楼办公室,我还没有下班,正在批改作业,一抬头,发现他今天似乎很高兴,腼腆中怎么也掩饰不住嘴角、眼神中的兴奋与喜悦。他凑近我耳边,轻声地说:“爸爸,老师要我当学习委员了。”儿子像是怕惊动其他老师似的。“什么,我没听清楚,再说一遍。”其实我听清了,只想让孩子大胆地、勇敢地把自己获得的荣誉说出来。那是他努力的结果。

大约半个学期后的一天,儿子却经历了一次意外的伤害。

那是星期一的早晨,吃过早餐,我推出自行车,让家炜坐在后座上,然后一蹬踏板,匆匆往学校赶去。从住处到学校大约骑行5-6分钟的路程。正骑到半道,忽听得儿子“哎哟,哎哟”地叫了起来,声音并不大,以至于连续叫了几声,我才听清楚,便停住车,扭头一看,哎呀,儿子的一只脚正紧紧卡在车里。我吓了一大跳,一边把车停稳,一边连吼带骂地责备他:“你是怎么坐车的?怎么把脚伸到那里面去了?”儿子又痛又惊恐,只是“嘤嘤”地小声哭泣,脸色惨白。我捏住他的脚想抽出来,但由于卡得太紧,不但抽不出,反而越拉越痛。最后,我用力掰弯撑杆,使撑杆与轮胎之间的空间稍稍大一点,这时再小心地把儿子的小腿提起来,脱离了夹缝。儿子的小腿处被硬生生地刮去了一层皮肉,露出白森森的骨头,之后又慢慢渗出殷红的鲜血。

我赶紧带他去了附近的药店。药师是个姑娘,细心地给儿子清洗了伤口,涂上药膏,包上纱布。当天上午,由于家里没人照看,儿子仍然坚持着上课,但从他的表情看得出,他正在忍受着痛苦。

此后的几天,我想伤口应该会一步步愈合了吧。但我发现儿子的疼痛并没有减弱,而且,伤口周围处连轻轻触碰下都痛得不行。这是怎么啦?我一层一层打开纱布,顿时愣住了,伤口不但没见好转,反而更严重,表层已经开始化脓,周围红肿面积扩大,这明显是发炎的症状。我相信儿子一定倍感疼痛,尽管他没有大喊大叫,但他的表情其实已经告诉了我。我不埋怨药师,只怨自己没有带孩子去医院治疗。但去医院确实不方便。我相信自己的判断,一定是伤口过于湿润,滋生了细菌,应该在消炎后保持干燥。我便买了红药水,把伤口清洗后,直接涂在上面,再敷上一层薄纱布。

每天早晨,我依然骑着车,他依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上完每一节课,孤独地看着同学们开心地在操场上蹦蹦跳跳。约莫一个月后,儿子的伤口终于好了,只要不蹦跳,走路已经没有什么问题。

2008年的寒假开始了,考虑到非深户口学生升学上的不便,我决定让妻子带着家炜回湖南老家上学。老家住在镇上,离中心小学不过200米距离,很方便。妻子在家里开个小店,顺便可以照顾孩子。

我家的店不大,门口摆放着一个玻璃柜台,里面放些小商品,店的中间摆着货架,店里靠近后墙的地方放着一张老式的四方桌,那是吃饭的餐桌。孩子每次放学回来,便拿出当天的作业本,站在玻璃柜台的后面,认真写起作业来。我们没有给他准备专门的书房,这个1.2米高的小柜台就是他的书房,另外,他还可以顺便帮妈妈看看店子。晚饭后,四方桌又成了孩子的书写台。2010年冬,我辞去了学校的工作,回到家乡创业,见证了孩子专心致志的学习状态。每天下午放学后,他的同龄伙伴们在对面玩丢沙包,互相嬉戏打闹,他则心无旁骛地写自己的作业,直到作业写完才加入到小伙伴的队伍里。孩子这样一如既往地沉浸在自己的书山学海里,自觉、自律。

小学的六年时光里,儿子领回了一张又一张崭新的奖状。为了更好地激励他,每次孩子领回的奖状,我们都一起把它张贴在方桌后面的墙上,让他体会到付出努力后的成就感、荣誉感,这是一种不可小觑的力量。年长月久,这面墙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儿子小升初那年,我们面临了规划他人生道路的一次重大抉择。我们深知,初中阶段既是孩子在学业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初中成绩,特别是初三的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中的学业水平),又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以至于人生目标取向培养与设定的关键时刻,同时还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进全县师资最强,条件最好的公办初中××中学就读;二是进收费高昂的民办学校。但前者管理松散,放学后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而且不能寄宿,这就需要专人去陪读;后者虽是民办学校,但管理严格,学习氛围好。尽管当时我正处于创业的艰难时刻,经济上捉襟见肘,但经过反复权衡,我们还是决定就读这所十二年一体的民办学校,我们相信儿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一定如鱼得水,避免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后来,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

这一年,家炜还不满12周岁,个子不高,与同龄人相比,显得瘦弱。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尽管觉得有点残酷,仍很坚定地把孩子送来学校——离家30余里的县城。我们始终相信一个真理:玉不琢不成器;宝剑锋从磨砺出。

开学这天,妻子为孩子铺好床铺,为他叠好衣物,然后,我们目送他小小的背影爬上台阶,一步步走向教室,心中的不舍与牵挂不由自主地化作了一眼的朦胧。这是孩子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到这个陌生的,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的地方。我们不断地宽慰自己:放心吧,孩子总是要长大的,习惯了就好。

学校有磁卡机,我们为儿子买了电话卡,告诉他在想家的时候就打电话回来。

第一次的电话是晚上十点半后打来的。电话通了,我们听到了电话那一头是片刻的沉默。我想,孩子一定是孤独了,寂寞了,他正紧抿着嘴唇,强忍眼眶里的泪水,他只想听听熟悉的声音吧。我们还是那句话:“孩子,习惯了就好,下星期我们会来看你的。”这是我们给予孩子最大的安慰。后来,孩子慢慢地习惯了这种长别离短相聚的生活。他学会了自己洗衣服、鞋子,叠被子,更学会了坚强。

儿子在入校时的综合测评中成绩还算不错,800多名考生中,他排名第43位,我们当时虽然多少有点失落,毕竟孩子在以往本镇的所有考试中都是名列前茅,但还是倍受鼓舞,因为这是面向全县学生的入学选拔。儿子凭着这样的成绩便顺利进入了优等班。我们仿佛看到了他光明的为来。

初中三年正是长身体的黄金时期,食量不大,身体比较单薄的儿子最需要营养的补充,但我们满足不了这一点,唯一能做的就是每月的中旬我们会送一顿相对丰盛的“营养快餐”给他。其实就是保温盒里盛些饭,夹几块做好的鸡肉。这一天往往选在周末,因为小儿子也想着去看哥哥。妻子早早就把鸡买回来,切好、炖好,提前一个小时出发,赶到学校时刚好中午放学,然后就在食堂门口等候孩子,让他补充一下营养。

儿子进入初中的第二个学期,由于工作的需要,妻子和小儿子一起搬到了我养鱼的地方。我们住的条件很艰苦,自建了简易的泥砖房,顶上盖着石棉瓦。秋冬季节倒还好,但一到夏季,特别是中午时分,屋子里热烘烘的,即使装上风扇也是无济于事。我们常常带着小板凳到后山的树荫下乘凉。月末,儿子背着沉重的书包回来了,他没有时间去登高望远、郊野探芳,四天的时间里,几乎全窝在这个小房子里。一张可折叠的桌子,一把小木椅,桌上是一份又一份的作业。我们常常提醒他:“炜仔,也去外面走走吧,活动一下身体。你看,那鱼儿在不停地翻腾呢。”孩子偶尔停下笔,去到鱼塘的边沿转一圈,看看鱼,拔几株小草,不大一会就又回来了。

走到哪里,便把书和作业带到哪里,这是儿子从小养成的习惯。每逢过年过节,大人都要去走亲窜友,孩子心里却惦记着未完成的作业和学习任务,但又不能一个人呆在家里,所以只好把作业一起带了去。在亲戚家一起喝过茶,简单几句寒暄过后,孩子便自己找个安静的地方忙他的事去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随着身体一天天长高的是孩子扎实的知识沉淀。从初中到高中,每一次考试,儿子的成绩几乎都在全班或全校名列前茅,有时甚至是全县排名前列。用班主任邱老师的话说:“孩子在学习上完全进入了状态。”用教研处周主任的话说:“他是学校有史以来学习最自觉的学生。”是的,在老师的教导下,孩子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验证了那句不变的名言:梅花香自苦寒来。妻子曾多次问儿子:“炜仔,感觉学习累吗?”儿子说:“还可以,没感觉到很累。”他早已习惯了,早已把学习看成了一份不可懈怠的责任、必须完成的使命,因为那里有他追求的人生目标。他把目标写在班级的励志墙上——清华大学。这是一股多么激励人心的动力!它像一支号角时时响彻在孩子的心中。

然而,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我深深地体会到儿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汗水,甚至是付出健康的代价。

高一时,有一次妻子去给儿子送东西,顺便晒晒棉被子,当掀开垫褥时,却发现床板上有个明显的湿印,完全是人的形状,有头、有躯干、有四肢。妻子觉得既蹊跷又惊恐。回来后问懂点中医的父亲,父亲一查资料,原来孩子患的是脱影病。脱影病病因复杂,往往由身体虚弱与劳累过度引起,若不及时治疗还会有危险的后果。我们非常着急,幸好父亲诊断及时,开了药方,做了药丸子,让儿子带去学校吃。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条理,病症才慢慢消失。

孩子曾有一段时间老觉得胃不舒服,早晨起床有想呕的感觉,饭后也觉得饱胀。去医院一检查,原来有了非萎缩性慢性胃炎。我们很清楚,这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没有得到适当休息和放松的结果。后来也是反反复复吃了好一段时间药,才基本恢复正常。

最困扰孩子的是他的嗓子。去年以来,嗓子、喉咙一直干痒,只有不时地喝点水润润喉才能舒服些,我们都以为是感冒引起。后经医生诊断是慢性咽炎。医生说,缺乏运动,抵抗力下降,思虑过度,感受虚寒都是它的诱因。我们慨叹,孩子实在太不容易了,学习再苦,他能坚持,但身体上的毛病一再出现,对他是多大的干扰啊!医生开的药没有多大效果,症状依然持续。

好在前段时间,我们总算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儿子说,现在在大学里,学习的压力相对小了,并且每天坚持跑步、运动,嗓子居然好多了,这让我们十分欣慰。

                                             四、家庭

许多朋友在问:“你们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为什么那么自觉?”

我们没有引经据典的说教,没有声色俱厉的训导,一直以来,我们只是用最朴素的行为方式诠释着健康、自然的心态和生活。作为家长,我们没有抽烟、酗酒、打牌、赌博的习惯。平时喜欢看看书,散散步,去田野走走,侍弄侍弄地里的庄稼,闻闻花草的芳香,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清新、质朴、沉静、恬雅。

我们不图谋私利,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怎么能据为己有?我们记恩弃怨,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人,难道不应该铭记在心吗?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不也是有着自己的苦衷么?拥有爱心是一个善良的人应有的品质。提不动箱子的过路人,我为什么不能伸伸手使把劲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的行为就是孩子的参照。

我和妻子也偶有争吵,但尽量不在孩子面前上演。家应该是温暖的港湾、孩子成长的摇篮,为什么要把怨恨与不快传递给他们,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抹不去的阴影呢?

我们从不对孩子暴以粗口,施以拳脚,即使孩子有了错误的想法,做了错事,我们也以沟通、批评、教育为主。上高二时,儿子想买个手机,以告别他使用多年的电话手表。孩子说用他自己获得的奖学金来买,不用我们的钱,态度看起来很坚决。我们告诫他:“虽然你有自己的奖学金,但现在完全不是使用手机的时候,也许一旦有了手机,后果就很难预料了,多少孩子就是毁在了手机上……”孩子感觉很委屈,凭什么用自己的钱买都不行呢?他的眼泪几乎都要掉下来了,但没有商量的余地,我们有我们的原则。妻子曾对儿子说:“我们很不容易,妈妈没去外地打工,没去挣钱,把时光都花在你们身上了,人生几十年,转眼都快老了……” 儿子像是懂事了,认真地说:“妈妈,放心吧,我以后会报答你的。”

我们是朴素的乡村人,见证过父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穷苦生活,经历过农村人为改变命运进行的倔强抗争,我们前行的道路上洒满艰辛。但我们坚韧、顽强,就像山间的竹子,不折、不断、不倒。我们笃信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你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成功与挫折都是你行进途中需要坦然面对的风景。每次儿子把满意的成绩告诉我们时,我们会说:“炜仔这次考得不错,保持好,不能放松呀。”当我们从老师口中得知儿子的某次考试不理想时,我们并没有责备,“别紧张,这只是一次失误,只要找到原因就好了。”我们一直把乐观、进取的态度传递给儿子,并希望能够伴随他一生。

 

                                                五、祝愿

一纸精美的录取通知书从享誉海内外的清华学府寄来了,这是对儿子漫长求学生涯最公正、最客观的评价,是对他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生活态度最真诚的褒奖,我们高兴而自豪。

孩子,走进清华,爱上清华,读懂清华,是你的心愿,也是我们的期愿。雄鹰,总是要展翅翱翔的,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你在清华这片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在清华的摇篮里健康成长,在需要清华的热土地上开花结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