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正权的头像

何正权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17
分享

茶的运

自古佳茗似佳人。很多文人这样说茶,大男子主义意味十足,情色味道也不轻。不过,就喝茶这个癖好而言,还真是男人的口味更重,比例更高。掌握了话语权的男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把泡茶当做泡妞,把香茗想象成美少女。这是典型的意淫,又像意淫一样,既不害人,又能满足自己。无伤大雅,可以谅解。

历史上,茶无非就是人类吃饱喝足之后解渴提神的物品,来自大自然,被人加工改造,化为己用。人是宇宙间最贪婪的动物,凡是能吃能用能霸占过来的,都会抢过来糟蹋掉。站在人类的角度,这也无可厚非,总不能因为维护大自然原始的本真,就让这个种族灭绝吧?所以,茶,在神农尝百草之后,就由荼变成美味,生津解渴,除口臭,补充能量,变成中国人的国饮。

本来不过一小角色,重要性远在稻谷小麦之后。可人类非要在其身上附加上其他功能,茶也就开始被人格化,功利化。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茶不仅有灵性,也有命运。典籍记载,汉代起,茶叶开始成为边关交易的重要商品。草原荒漠上的匈奴人以牛羊肉为主食,要喝茶除膻味解渴。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牛马骆驼等牲畜,要从茶叶里获取维生素。

到了宋代,茶叶身份突然转变。宋辽、宋金议和,茶叶成了汉民族王权向少数民族豪强势力媾和求安的工具。这样的工具在汉代唐代是皇家女儿,就一个王昭君来自民间,也被皇帝赐予公主身份。辽金显然胃口更大,也更务实,除了真金白银,就是茶叶。

这些茶叶来自哪里?有证据表明,江南之外,一个重要产区就是河南信阳和安徽西部。那时候信阳茶还不叫信阳毛尖,茶也不是现在的喝法。茶圣陆羽很表扬信阳茶,苏东坡说“淮南茶,光州上”。这表明,唐宋时期,信阳茶不仅出名,种植规模也很大。

皇家宫廷喜欢这样的贡品,胡虏辽金也喜欢。和女人的命运一样,女人嫁了谁,被谁占了,就是谁杯盏里的茶;茶叶被谁含在嘴里,也一样成了谁的菜。大宋朝廷要与北方强敌搞和谐,南宋的老百姓只好勒紧裤腰带,多生产茶,多产好茶。现在看,中华民族一家亲,世界也是一个大市场,但那个时候,一想起自己呕心炒制的好茶,一片片被岳飞要笑谈渴饮其血的胡虏糟蹋了,南宋臣民心中该是何等屈辱和愤慨!

我亦嗜茶,曾为西湖龙井、云南普洱、苦丁和信阳毛尖等分别写过诗。都是茶,我铺陈的语言再华美,也不过是借茶的外观、色泽、韵味,述说我自己的人生感受。除了描述个性,我其实无法为一样从泥土里成长出来的植物歌颂太多。

家乡人一贯以信阳毛尖为荣。1917年,巴拿马搞了个博览会。也不知怎么忽悠的,信阳毛尖夺得了一个金奖。因为同场茅台也获了金奖,信阳毛尖这个金奖的含金量就有了底气。新中国成立不久,信阳龙潭村的群众非常感激毛老人家,炒好了新茶,挑出最好的,邮寄给中南海。这是进贡传统的延续,心意很诚,动机单纯。信阳人民有这份底气,想让那个时代最敬爱的领袖尝尝。用现在的话说,叫做分享。毛老人家有没有品尝,谁也不知道。但是,和信阳有点瓜葛的人,都会和信阳的茶叶发生点故事。寻常人家,每年也得多多少少送亲朋好友一些。杯底香气氤氲的芽头叶片,蕴含了茶乡人情的美,寄托了一份心意。

红粉送佳人,香茗赠名士。这道理和宝剑赐侠客一样,把好东西送给懂这个东西价值的人,不让明珠蒙尘,自己落憾。把好茶送给懂的人品味,更是一种分享。老家还有一句老话:粗茶细喝,细茶粗喝。我很多年不能明白真谛。到了年近半百,阅尽秋色,才觉得老家的粗人们真是细腻、老到。看看落马老虎们的纸醉金迷,看看破产富豪们的声色犬马,细思人世的浮沉,谁又不是命运之水冲泡在杯里的小小叶片?

人生,也不过一杯茶而已。最好的茶,凝香聚魂,馥郁人间。最好的命,被懂的人喝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