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福海的头像

黄福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6/12
分享

洋芋记

 

  (黄福海 )

   我要怎么来夸夸洋芋呢,它太普通,太平凡,太不值一提。的确,在所有的词汇中,竟难寻觅一句合适语言来描绘它:生活中无足轻重,炊烟里不可或缺,偶尔将它遗忘,往往若有所失。往先年刚进城那会儿,总有人称呼自己是“洋芋脑壳”。或许自高山滚下,穿着朴素,张口方言,浑身如洋芋那般,土得簌簌掉渣。毋庸讳言,我就是被洋芋喂大的。感恩敬畏于食物,对泥土有种天然亲近感。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山帽儿头上仍见皑皑层叠的积雪。躺在竹床上的种芋,一个个睁大惺忪的睡眼,惊奇地张望着又一个万物勃发的春天。它们即将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大地,再次进行分孽、重生、繁衍。如同抱团的大蒜,扯破外皮,便要四分五裂,各自卓然而立。洋芋周身布满眼睛,少则三两只,多则七八只,每一个芽眼就是一家亲,都是一颗星星之火。比划芽眼的排列,农人握刀竖切或横切,有时需多切几刀,便将它们分开,化整为零成不规则的块茎,以便入土栽培。就像孵鸡的种蛋,除了包涵各种胚胎组织的蛋清,还有富含胆固醇等营养物质的蛋黄,为其提供亟待吸收与成长的给养。选取沥干之人畜粪便,即撇去流质的尿水,打捞固形的大粪,和以秸秆烧就沤成的草木灰,便是洋芋下地极好的底肥。男人举锄在前面挥汗如雨卖力挖着垄沟,女人泼辣利落地紧跟后面,交叉斜挎甸篓和粪筐,左手衘起两块剖裂后的种芋,右手抓取大团的灰粪,一上一下等距丢进垄沟,再迅疾使双脚赶土覆盖。此刻油然而觉劳动人天下最惬意、最接地气,手中亦并非浓烈的污秽,仿佛一坨坨软塌塌的溜金疙瘩,散发五谷回笼之祥瑞。谁要皱眉咧嘴嫌脏弃臭,继而避之不及,必视其为小资产阶级情调,会被人鄙夷,被人小瞧不起,乃至嗤之以鼻。逢端午节前后,洋芋充分展现妖娆墨绿的枝叶,绽放艳丽玲珑的花朵,转眼到了该收获尝新的时候。裹挟着泥土的芬芳,土头土脑的新生洋芋,披着一抹亮色,依据品种的迥异,表皮呈粉红、蜡黄、乳白或黑紫色,俏皮地点缀着芽眼,像星星般堆满问号。慢慢随季节推移,叶枯花败,洋芋肤色逐渐变深转褐,形如黄脸婆。眼看成熟后被掘土深翻,每蔸植株下面,都充满惊喜。芋秧发达的根系,经过努力伸展,亦如无数生育的机器。业绩斐然,坠满驼铃似的果实,林林总总拖着徒子徒孙,付出与回馈成正比。

   灰头土脸,其貌不扬,摡洋芋给人之第一印象。即不方不正,不浑不圆,准确描述着洋芋的外观。说它憨态可掬,木讷呆滞,也不过分。因其家族兴旺、子孙遍地,不啻于平民眼中的宠物——洋芋,以熟悉而慵懒的面孔,长年混迹于超市的柜台,或厨房的储物间,四季都有它的魅影。随时准备献身于刀俎,裸露于唇齿和肠胃之间,完成悠然而爽快的殉葬。它出身寒门,携带着泥土的密码,和农家肥的生长信息。摇身一变,银针绽放,化腐朽为神奇,堂而皇之地嫁入都市的各个角落。不因贫贱和门户之虞,而加以甄别。只因有时候闻不惯主妇那名贵香水味,刺激得它摇头晃脑,扭捏地在她们手中挣扎,被她们强行脱去褐色的外套,经过油与火庄严洗礼,很快被呈上大气而阔绰的餐桌。更多的时候,它们栖身在出租屋里,天然的亲近感,让打农村来的保洁大嫂们视为知己,即便被搁置于简陋的柴凳上就餐,也从不自谦其掉了身价。它像一位远自爪哇国的侍女,既不浓烈,也不惊艳,不卑不亢。谁也不会在乎它的出身,谁也不会刻意纠结它来自寒门,无论高低贵贱、富庶贫寒,都以自己洁白的姣容,纤细的身段,柔滑的腰肢,以及清爽的口感,精心装饰成一盘秀色可餐的“女体盛”,赫然迎合着食客们的肠胃。将一屋老小伺候得心满意足、眉开眼笑,即便众口难调,即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遇上十分挑剔的少年,有它的出现,即刻摒弃成见、冰释前嫌,化干戈为玉帛。它更像一位天天见面的陈年故交,滥朋旧友,三天不新,两天亦不旧,看着不腻不烦,不叫人生嫌。视之如知己,被当地人称之为下饭菜、当家菜、咽酒菜,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也可,唯洋芋脑壳不可缺席也。的确,白生生的大米饭,虽淡而无味,然天天难离顶饥饿,一盘洋芋片片,让人眼前一亮,倾刻风卷残云,多吃两碗饭消惆怅;稀溜溜的面条,没有好臊子,实难下咽,一盘洋芋丝丝,让人心花怒放,瞬间气贯长虹,多咥两碗面促安眠;陡然有朋相聚,后厨告急,粮草捉襟见肘,一盘洋芋凑齐菜肴,照样吆五喝六、杯觥交错,依然不失丰盛地撑足门面。

   尽管身份卑微低贱,因其产量极高,故深得大众的青睐,庄户人的喜爱。闲暇从双语字典里搜索英文字母potatoes,既是“小人物”“平民百姓”的意思,又是洋芋的译文。由此可见,无论它门第几何,贫富贵贱,终能让平民果腹。自泥土归仓的洋芋,被农人随意地堆满阶沿、墙角,甚至卧榻下。除了一日三餐的耗费,便要留足优质备栽的种芋,它关系到全家人来年不挨饿的口粮。洋芋怕沤苕怕冻,当地人会挖地窖对红苕施以暖藏,而洋芋则必须保管在既通风凉爽、又晒不着太阳的地方。房檐下当属最佳位置,选取上好毛竹若干,并排平铺在板凳挑的横梁之间。再将种芋搁放于竹排之上后,均匀摊开,远潮湿防腐烂,可高枕无忧。粮食短缺的年月,每一个忧心忡忡的长夜,冷衾难眠。但只要枕头边伸出脑袋,朝床下瞄一眼,见着堆积如山的洋芋,立马心不慌、意不乱!气定神闲,能睡个安稳觉。相对高山土著来说,洋芋饱含淀粉和热量,与同为主粮的红苕相比,洋芋更清爽可口、软糯耐长,既是粮食又是蔬菜,适用广泛。红苕太腻过甜,多食反酸伤脾败胃口,沦落为饥荒年代,赖以糊口的无奈之举。作为主食之一,当饭可焖可煮可烧可烤可搭白饭,有焪洋芋、汤洋芋、以及洋芋米饭,喷香扑鼻;做菜可炒可拌可炸可汆可杂烩,有洋芋丝丝、洋芋片片、以及洋芋胡辣汤。当然,洋芋的做法,亦可按鲜吃和干吃之分,来萃取它最佳的营养与口感。鲜吃,即切丝切片烹调煎炒。勤劳聪慧的山民,将洋芋汆水晒干,制成干洋芋果,可与腊蹄髈、干豆角、莲藕混合清炖,荤素搭配香气氤氲,赛过一切山珍海鲜。制成干洋芋片,因其形似木耳,美其名曰洋芋耳子,可与大肉脂肪荤炒。制成干洋芋丝,状若鱼翅,可炒肉丝或掺汤。以及制成干洋芋丁,可爆炒青椒,别有风味。还有人使用碓窝将其捣碎为泥,做成香糯软绵的糍粑,蘸白糖或芝麻面吃。总之洋芋极具亲和力,可与任何食材结“秦晋之好。”种种美食,挑战味蕾,早已不单是填饱肚皮的充饥之物。如今诸多头脑灵活的高山能人,走出去创业,他们榨取洋芋中馈赠的淀粉,制成粉丝粉条粉片,销售于市场,获得收益最大化。更有工厂化的运营模式,充分探索并利用农产品的商机,从此很方便地在超市货架上,发现炸薯片的靓丽身影,随处可见挥不去的乡愁。

   母亲的校园地,最应刻骨铭心的惦记。因为那是我们的粮仓,我和二弟饥肠辘辘的肚皮,常常寄食于希望的田野上。每年下种之前,仰仗当地憨厚的大叔大婶们帮衬,他们在校园地里栽洋芋,垄沟之间点包谷,不计报酬。直到收获季节,我们自己便像蚂蚁搬家那样,一星半点地从土里刨食,将成熟的洋芋和包谷,收回村小学校临时伙房。挨到星期天,别的农家孩子不是砍柴就是放牛,母亲则安排我和二弟挖洋芋。洋芋与包谷套种的地里,绿茵茵包谷秸秆高过人头,长长的叶片交错掩映,形成堵堵浓密的“青纱帐,”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毒辣的烈日下,猫腰而入这丛林劳作,既热且累不说,汗水腌渍着被包谷叶片上,锋利毛刺割伤的皮肤,又痒又疼心发慌。方知耕耘不易,粒粒皆辛苦。恨活儿的我只顾埋头苦干,怎奈二弟偷懒耍滑溜号开小差,悄然不知躲哪凉快着。待从旮旯里寻见揪出来后,弟兄俩必然一场干仗。末了洋芋没挖多少,倒被母亲各打五十大板。曾经的洋芋地,暖融融的时光,留下家人、村庄、乡情虽窘迫却温馨的回忆,记录了仲夏嬉戏的青葱岁月。

   洋芋的身上烙印着深深的乡愁标记,诠释着醇厚的游子情结。记得狂飙“下海潮”的那些年,在南方东莞厚街,满街的大排档似乎都是为打工仔预备的露天食堂。点击率与回头率最高的快餐,当数来一盘洋芋片片,因为既价廉物美,又能吃出浓郁的母爱和思念的味道,籍以勾起对家乡拳拳的眷恋。尽管这盘中餐可能属嫁接版的“舶来品”,被打上“良种”的标签,尽管这洋芋并非土生土长、地理标志“原生态,”缺少地道软糯香甜脆的口感,然丝毫不影响赏心悦目,不影响大片朵颐。即使遇上逢年过节、大礼拜休假,吃腻了工厂盒饭的他们上街改善伙食,同样抱着宁念故乡一捻土,不恋他乡万两金的态度,少不得叫店主炒上一盘醋溜洋芋片。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将洋芋按刀工分类,有洋芋块、洋芋片,稍繁缛的是切成丝,或者干脆囫囵吞枣焪洋芋直接管饱。洋芋丝丝并非珍馐,但算得上美味,若再加以精心侍弄,浑身上下便充满了文化和乡土气息。它是我们当地极其普通,又小有名气的家常菜,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原料易得,烹调便捷,无论男女老少,一年到头吃不败、吃不伤、吃不厌,从来不倒胃口。青黄不接、蔬菜匮乏的季节,唯有洋芋丝丝大显身手,独唱主角,既当菜又当饭;瓜果飘香、青蔬充沛的时令,桌面仍然不缺洋芋丝丝妆点春色,锦上添花,理直气壮的占据一席之地,实不愧为当地人招呼客的“常年菜。”简单的食材,人们会不吝心思,最大限度地萃取它所蕴含的营养,绞尽脑汁,花样翻新地制作各种美食。常见的有炸洋芋丝、煎洋芋丝、和鸡蛋炕洋芋丝饼,还有将洋芋丝汆水晒干,与肉食之类荤素搭配,更有脑洞大开之人,颇具奇思妙想,掺以其他配料送入烤箱,制成“中式披萨”。就连街头小吃店卖的“菜夹馍”,其内所夹之配菜,不外乎辣椒碎、海带丝、榨菜丁,也少不得洋芋丝丝。顾客们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老板手中那双上下翻飞的筷子,连声直呼:我要洋芋丝丝,多夹点,多夹点!诚然,最为脍炙人口的,最为迎合当下吃货的,算得上色、香、味俱全的,当数风味独特、别有素韵的家常酸辣洋芋丝。

   洋芋去皮切片,再切成细丝,片越薄,丝越细,根根似银针。一身光洁的胴体,尚需红绿辛香料的俏皮点缀。家常的酸辣洋芋丝丝,着重体现一个酸辣二字,尤其是酸,必用泡菜水,绝不使醋,方才纯正、地道。陕南秦巴毗邻四川巴蜀,受川味熏陶,主妇们做泡菜堪称绝技,家家或多或少,都有一坛或数坛老泡菜。坛中浸泡殷红的萝卜、碧绿的豆角、艳丽的红尖椒,以及抱团的大蒜和圆白菜,刚从树上采摘的青皮花椒。这样的泡菜水,集酸、辣、香、麻、蹿为一体,五味杂陈,炒出的洋芋丝丝焉能不勾人馋虫?其做法简约不简单,配料搁齐,先入油锅下葱姜蒜,再入酸辣椒与洋芋丝,急火猛炒,视其火候勾兑入泡菜水,再放盐调味,即刻起盘上桌。银针似的洋芋丝洁白如玉,配以碧绿的青葱,鲜红的辣椒,体面端庄,泛着诱人的光泽。缕缕酸辣的喷香,夹带洋芋那特殊的气息,扑鼻而来,顿时胃口大开、芳心暗许。仿佛一幅匠心制作的艺术品,叫人不忍下箸,皆因备受青睐,往往必先于其他菜品而被一扫而空。尝之尤酸辣爽口,脆嫩鲜滑,饱餐之余意犹未尽。酒店和餐馆的做法与此如出一辙,除了酸辣以外,更突出一个“麻”字,即重放花椒。各家为了彰显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在风味与制作上,卯足了功夫,做到了极致。首先是刀功,好厨师的基本功,洋芋丝丝切得更细更匀称。虽然如今有种便捷工具,叫洋芋擦擦,可擦出的洋芋丝,其口感与刀切的相去甚远,刀功能竭力迎合口感的享受。其次是配菜即讲究观感,加用青椒与干红椒衬托,相得益彰,俗曰食色性也,满足视觉的需要。再次是火功,使的风火猛灶,颠勺与翻炒时间更短,非常苛求掌握火候,充分调动舌尖上每一颗味蕾的触觉。这样一盘酸辣洋芋丝丝,热烈粗放、劲爆火辣,常常把顾客吃得兴高采烈、大汗淋漓,心怡刺激。每遇庆典喜事,抑或平日小聚浅酌,人们总喜欢去餐馆订餐,贪图省事便利。酒店的酸辣洋芋丝,鲜见泡菜酸水,一般都惯使香醋烹饪。这醋大概用蒜汁、椒水和大料熬过,有种醉人的熏香,以及特殊的气味,因此丝毫不会减损食客们的兴趣。即使菜品再如何丰富,山珍海味再如何齐备,每位到此消费的客人,拿起菜单,都必点酸辣洋芋丝。酒过数巡,菜上N遍,打着饱嗝,酒酣耳热之际,是上主食的时候,有米饭、面条、烧饼与荷叶馍,此刻才轮到酸辣洋芋丝上场。食客们尽管胃口已填满,再也不想动筷,还是蜻蜓点水地轻尝,并品头论足的加以点评:火功如何,味道怎样,下次仍来这里等等。排在最后的“下饭菜”,与其看是一种通俗的说法,不如说隐蔽着挺难为情的喻义,因为在宴席上,它又被当地人称为“散席菜”或“逐客菜”。通常情况下,老板为了流水周转,主东也为了趁早谢客,节省时间,倒腾场地,以利下拨客人登台就餐。一看到酸辣洋芋丝上来,就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即使再贪杯恋战的瘾君,此刻也酒醒大半,胡乱对付几盅,草草地自觉收兵,刨上几口饭。否则将会出现残汤剩水之际,孤影独酌的尴尬局面,留下调侃的话柄,让人日后耻笑。忽然间警觉,这不啻于一种礼节,其中不乏包含更多善意的、委婉的提醒:酗酒误事、伤身折寿,一旦酿下恶果,终将害人害己。貌似平平淡淡一盘酸辣洋芋丝,凸现着温馨暖味的人文关怀,蕴藏地域标记的世故哲理,发人深思。如果说家常酸辣洋芋丝,是位含蓄内敛、风韵犹存的俏姑子,那么酒店的酸辣洋芋丝,就是位热情奔放、泼皮火辣的川妹子,风格迥异,令人想入非非,油然诗意渐起: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兴致勃发,哪管他生猛海鲜,闹市稠密。寻常生活,讲究天长日久,但愿顿顿有盘洋芋丝丝。清淡,足矣。

   洋芋的佳话不胜枚举。我总想找点儿溢美之词,来夸夸洋芋。引证检索,古今中外却找不出半句诗赋来。原来这洋芋原本就属于“舶来品,”自明清以后才传入中国的,算来大概不过三四百年历史,故天生一股“洋”味儿。原产于南美洲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四至五千年,归功于印第安人将其驯化,成为人类的美食。虽难登大雅之堂,名不见经传,但洋芋的绰号不少,诸如土豆、马铃薯、山药蛋等系列。心犹不甘,剔去洋芋的“洋”姓,于百度努力搜索“芋”名,终于有了欣喜的发现:其一、宋-王质《沁园春》:山芋芼羹,地黄酿粥,冬後春前皆可栽;其二、宋-王迈《沁园春》:烂煮园蔬,熟煨山芋,白发苍颜穷秀才。然此芋非彼芋也,它准确的释义应该是山芋、芋艿、芋头,或者红薯。真正借喻洋芋的诗词,当数现代毛泽东主席的《念奴娇》: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许放屁!绝无仅有的一首关于洋芋的描绘,且极富政治色彩。

   如今进城已几十年,远离洋芋生产繁衍之地,都市生活尽管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仍摆脱不掉山里人的影子,那般淳朴与憨厚,甚至不合时宜。愿如洋芋似的凡夫,莫得心眼,朴实无华。时有打趣之人,继续调侃在下“洋芋脑壳”,竟而不嗔、不恼,一笑了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