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蔡良军的头像

蔡良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18
分享

面对工作当以全力以赴

◎蔡良军

 

有时候,真的感觉到世界很奇妙。我在昨天下午,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培训中,给所属单位综合管理人员讲了人力政策内容。今天下午,这些人又在老地方以同样的方式相见,这就是工作。我是受综合部之托,因为综合部是我的老东家。老东家前天打电话我,要我为所属单位综合管理人员讲一讲新闻构图方面的内容。既然老东家安排,我不会尽力而为的,而是全力以赴

说起摄影,我原来在建行办公室从事宣传干事一职时,使用的是“海鸥”牌手动照相机,相机很重,上胶卷,每照一次就需要手扳一下传送胶卷的键。那时候有“傻瓜”相机,是上电池,全自动的,只需有电源有胶卷,就可以拍过不停。我没有用那样的机子,而是习惯对焦,习惯调档。胶卷分为黑白和彩色的,胶卷底色是黑白的,照出来的相就是黑白的;胶卷是彩色的,冲出来的相片就是彩色。那个时候用胶卷的成本很高,一般是用“柯尼卡”和“柯达”胶卷,“柯尼卡”每卷10—12元,“柯达”每卷13—15元。黑白的胶卷比彩色的要便宜,黑白胶卷5—8元。我那时候对摄影不是很在行,因为新闻摄影没有艺术摄影的要求高,艺术摄影追求的是侧逆光和饱和度,而新闻摄影只要求清晰度即可。当然,摄影家拍摄的新闻图片肯定不在话下,这或许是新闻图片的最高境界。我只晓得在光线很强的时候,将光圈打小,把快门调到125分之一秒上;在阴天的时候,快门调到80分之一秒;在光线很暗时,快门再调慢,光圈再调大,要充分曝光,相片的清晰度就高。

在建行工作时,自己每天均认真研究各种报刊,学习报刊的写法,了解报刊关注的热点,积极向各级媒体投稿,那段时间基本上每天都有稿件见报端,每隔一个星期就拿着一摞稿费汇款单到邮局去兑现,邮局汇兑窗口的人只要看到是我都很热情,因为我是他们的常客。稿件常见于《人民日报》、《厂长经理日报》、《中国农民报》、《中国乡镇企业报》、《建设银行报》、《湖北日报》、《金融早报》、《湖北经济报》、《湖北科技报》、《经贸导报》、《对外经贸时报》等报刊,几年下来,累计有30余万字,最后挑选一些结集出版成书,这是我的第一本作品集。

后来去了县报社,在报社总编室负责,我一个人一个办公室,门上挂着“总编室”的牌子,实际上是编辑部。一些通讯员进办公室就喊我“总编”,我笑对着通讯员用手指着楼上,明确地告诉他,报社总编在楼上办公,真总编听到了会有意见的。自己在这个办公室里每天负责编辑稿件和接待通讯员,再审其他编辑编出的稿子,然后组稿确定第二天需发表的稿子,最后提交总编审定。报社是实行计件薪酬,我编稿子不计件,是领基本工资。只有写稿子才计稿酬,所以我经常外出采访,经常晚上加班,不是写稿就是编稿,转点了我还在挑灯夜战。因为干好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从事自己的爱好,再辛苦也心甘情愿。报社的图片新闻比文字稿件的稿酬要高,很多记者都有自己的照相机。因为照相成本很高,费用自理,县城开始没有照片扩洗店,由照相馆送到外地去加工,就委托照相馆的师傅全权挑选较好的底片进行冲洗。后来,县城有了扩洗店,只是每个星期开机三次,所以每到开机时,报社记者就围着机器,挑选自己需要的相片,然后再冲洗出来。特别是记者跟着领导出去或者有大领导来视察时,图片角度和效果都不容有失,所以就需要多角度拍摄领导的新闻图片,回来选取最佳的效果进行冲洗。

在十年的专职新闻工作生涯中,虽然我留下了很多底片,这都是我美好的回忆宝藏,但有的底片没有保管好,定影粉完全消失了,只剩下空荡荡的胶片,已经无法诉说那段珍贵的历史场景,真的很遗憾。

现在,相机进入了数码时代,胶卷已经淘汰了,我的相机随之更换成了“佳能”牌单反机子。在技术飞跃的时代里,我还只晓得光线暗的时候就光圈优先打“AV”,光线强的时候就是快门优先打“TV”,还没有找到最佳效果时就用自动档,现在的相机拍摄新闻图片方便。现在的新闻摄影只需要当初购买相机的成本,后来基本没有其他费用,都是电子版的底面传来传去,而且当时就晓得照片的效果好不好,如果不满意当时就可以删除重新再照,省时省事省心。

实际上,我的文字工作比摄影要强,这当然是针对我个人的而言,是我自己与自己的比较结果,因为综合部的同事文字能力都非常厉害,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想到,自己现在离开了综合部,已经不是个专业的文字工作人员,面对的综合管理人员才是专家。这时候,如果让一个非专业的人员给专家讲课,这就成了班门弄斧,会让人笑掉大牙的。所以,我说道:我今天不是讲课,而是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从事专职新闻工作十年来的体会。

因为文字工作讲究“三三原则”,我在有限的时间里认真烹调了一些内容,并从三个方面汇报,题目是《菜鸟谈新闻构图,达人呈视觉盛宴》,意思就是我这个菜鸟向专家们汇报自己如何去拍新闻图片,希望各位专家成为图片达人,向新闻图片受众呈现出最妙的视觉盛宴。

全力以赴是自己一贯处事风格,只要能办得到的事情,都是全力以赴,从来不打折扣。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这是好事;事情未能妥善解决或进展不快,自己也感到问心无愧,不管是自己份内还是份外的事情都从未推卸过。当然,全力以赴是要保证自己在河边走又不能湿鞋的情况下,不然湿了鞋就容易分心,怎能全力以赴?因为原则是一个不能逾越的天堑。


                                  2016/2/28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