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蔡良军的头像

蔡良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22
分享

月饼的变迁

◎蔡良军




走进岁月深处时,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的所有商品都要凭票购买,月饼也不例外,那时的物品虽然都像奢侈品一样稀少,但货真价廉,吃的绝对放心用的非常舒心。我们只有在中秋节才可以吃上月饼,所以,小孩子们总是盼望着过节。说实话,大人们也想着过节,虽然过节时还要在田间劳作,但可以改善一下伙食,至少可以吃一顿厚油水的菜。

那时,有两种月饼在中秋时节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种是发饼,就是将麦粉和成面团后,在面团表皮撒几粒白芝麻,再放进烘箱烤熟即可。发饼又分大发饼和小发饼。另一种是麻鼓,这种月饼做工很复杂,里面包有芝麻冰糖馅,麻鼓两面都有黑白两色芝麻镶嵌,再用白色油纸包裹起来,用麻绳扎好。麻鼓也有大、小之分,都是皮薄馅厚,吃在嘴里,香在舌头上,甜在心中。这种月饼一般是馈赠亲友的礼品,自家人舍不得吃。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谚语说出了我的心声,我的馋嘴生在缺吃少穿的年代里也倍感幸福。到吃月饼的时候就是家人团圆之时,我家常吃的是发饼,偶尔也尝尝麻鼓。在中秋节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将麻鼓用菜刀对开切,一半就切成五份,父亲、母亲、哥哥、我、弟弟,每人一份。另外一半麻鼓再用油纸包起来留着,农村都有这种习惯,就是把好东西慢慢地留着细细地吃。母亲将发饼和没有切开的麻鼓埋在米缸中,这是贮存月饼最佳的地方。发饼需要干燥保存,大米提供了通气干燥的环境。我们兄弟三人从学校放学回来,肚子都饿得咕咕直叫时,母亲从田间回家后,先到米缸里打捞出发饼,分给哥哥、我和弟弟吃,再到厨房做饭。我有时放学回来,看到母亲还在田间劳动未回,自己就搬个板凳垫起双脚,一只手紧抓着米缸,一只手伸手从米缸里掏发饼。我掏出发饼后,轻轻地吹去了粘在发饼上的米粉,小心地装在口袋里,然后在小伙伴面前炫耀,惹得小伙伴们眼热、嘴馋。

在农村,看谁家的存货多,就说明谁家很富裕。那个年代的食品原材料是绝对天然的,所以大家对保质期没有概念,总是将舍不得吃的食品久久地存放着,在来客人时拿出来招待或者在有纪念的日子里拿出来品尝。麻鼓不易保存,中秋节过后,天气依然炎热,有的麻鼓没有放在米缸中,经过高温发酵后馅儿就发霉了,长出了很多绿色的霉点,失去了香味,变了质。这是很多家庭面临的难题,有的直接扔了喂猪,有的舍不得丢就放在锅里添点清油煎一下再留给家人吃。我只是感觉到这么好的东西长时间放坏了,真可惜!

发饼在米缸里保存没有受时间和温度的限制,存放的时间越长,发饼就越干燥,咬起来就很硬,口感差了,少了麦香味,但始终不会影响我食用时的兴奋心情。




随着年龄数据不断更新,我跨进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感受到生活条件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参加工作后,月饼仍然没有改变它们的容貌和品质,我掏出钱后就可以在商店内买得到,不再凭票供应。

叔父在黄州工作时,每月均要到黄梅出差,每次都要回家看看,均要在商店买一大袋发饼,送给外公和奶奶吃,这是他们喜欢的主要零食。因为他们年纪大,牙齿不好使,发饼入口即化,其他硬物嚼不动,还易伤牙。

我在县城上班,每次回乡下看望外公和奶奶时,也买些发饼绑在自行车座架上,带回家。

这个时候发饼仍然未曾改变模样,只是麻鼓不再像乡下那样叫了,原来的大型麻鼓不在现身,食品厂生产的均是小型的,叫月饼,均有塑料包装袋,并印上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食品含量等信息。如果自己想吃带桔皮的馅或者桂花馅时,可以与厂家直接订购,厂家就按需生产。月饼的价格非常合理,普通老百姓乐意接受。




进入21世纪,月饼成了商家炒作的商品。品牌越来越多,令人目不暇接;包装越来越好,让人眼花缭乱;馅儿五花八门,惹人垂涎欲尝;价格高得离谱,使人望而生畏。每到中秋节来临之际,超市、商场的月饼铺天盖地,有铁盒子包装的、有纸盒子包装的、有塑料盒子包装的,馅有蛋黄、海鲜、杏仁、绿豆、芝麻、糖冬瓜、橘饼、陈皮等,价格从几十、几百、几千到几万都有,而月饼的个头越做越小,盒装的个数越来越少,这个时候的月饼却不是品尝的食品,而是送礼的佳品,一般老百姓不闻不问商场货柜上的月饼,这些价格高且精美的月饼被送礼人接受,导致腐败之风蔓延,扰动了政风。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党中央狠刹“四风”,出台“八项规定”后,高档月饼就无人问津,结束了历史使命,全身退出了舞台,普通价格的月饼回归到老百姓的身边。如今,国富民强,政风清朗,社会和谐,百姓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只要想吃月饼就随时可以到超市购买,价格且公平,月饼从我记忆中的奢侈品变成了我们日常的普通食品,这日新月异的变化得益于国家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岁月在变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国家在强盛。我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

2017/12/6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