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戴振军的头像

戴振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04
分享

怪链

 

念完初中,走进村小做了一名代课教师,倒出积攒的书纸,足足烧熟了两餐饭,决定就这样混一辈子。其时,我不过十六岁。

转眼两年光景逝去,我家附近住了户人家。其家有位年逾古稀的老汉,毛发花白,门牙颓缺,常咳嗽;和一位才四岁的小男孩,是老汉的独孙子。这一老一小都怪得很,老头儿不是一个人闷坐在里屋,摇头晃脑低声吟诵着啥,就是让他的独孙子念诵什么“子不教父之过”一类的文字,小孙子倒也灵秀,不过五岁便能认得几百字,会写的亦不少,其中还包括许多繁体字或异体字。于是光顾这家的闲人不算少,我也常登门,看老头儿破旧书台上一摞线装古书、墙上壁上粘的红纸白纸上誊抄的“论语”“三字经”之类的书写,或是出一题几百九十九加上几百八十九的计算题面考小孙子,居然也难不倒他。

老头儿和小孙子都很勤勉,足不出户,非读即抄。我常在夜半时分一觉醒来时,望见老头儿窗前那昏暗的烛光,依稀听见那熟耳的“小调”,扰得人夜不能寐。竟夜夜如此,我便有一种景仰的心情升腾,和老头儿的交往日增。有一回,我试着问老头儿:“您这般年纪,何苦这样勤奋?”老头儿认真答曰:“晚了。总认为一日不学,一日过得不充实。”便讲述了他早年勤学的事情。我备受激励,回家后将老头儿的一席箴言记述于久违的日记中。是夜,我辗转反侧,便有了些许愧疚,有了一些冲动。

我终于在一种耳濡目染的氛围中振奋起来。兴许是老头儿有一种持续牵引的魔力,我潜心温习了已有知识,并开始自修从未涉足的新课程,几年里坚持自学完小学各科教材教学法、专业课程以及全部中师课业,获取了相应的合格证书或毕业证书。此外,不仅我的铅字姓名多次在教育报刊显现,还在党报副刊、社会期刊上发表了200余篇散文作品。这之中,不能不说包含了老头儿的濡染。

小孙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开始顽皮起来,老头儿的警句渐失效应。老头儿有些焦躁起来,惟恐自己的劳作将会前功尽弃,时常郁郁寡欢。直到四年级,我教了小孙子的课,小孙子被驯得温顺一些,不再如此耍野,老头儿才略略宽慰了点。我对包括小孙子在内的全班学生的习作水准不满,便着手以我的一套“作文教学探微”教法来引导他们,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孩子们习作情趣,敦促他们以写日记等多途径练笔的强化训练。小孙子先不那么习惯,但多次看到我在书屋里“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情境后,亦受到感染,试着仿效,居然能恒常此着,写作水平有了长足长进,竟成为班上学习的领头雁,全班语文成绩因此有了较大提高,两名学生之作还在省级小学生刊物上发表了!这使全班学生的家长赞叹不已,几位学生家长在大年三十,让其子女用果盘送来几个苹果、一包云烟、一些年糕什么的,强烈要求我收下,以示谢意。老头儿歉意地说他没有什么好送的,书赠:“智慧的大门,要用思考的钥匙去打开;知识的沃土,要用勤奋的犁铧去耕耘。”并附一联,云:“为人师表诲而不倦;替国培材教必有方。”

那年秋季,我以优异成绩考入师范“民转公”班学习,二十四岁依然孑然一身的我离开教育岗位脱产求学,不久收悉老头儿来函,信中述:“……您当此风华正茂之时,不以授室为前提,犹能弥惜驹光,勤愤学业,力求登峰造极以补日后复登讲台实用,此真是为后辈学童得有教学的良师。如此之行,不但俾益于乡里小儿,而实于国家教育前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幸甚!此前您悉心关照小孩等的学业长进,实为感激无涯!尚待您归来施教,当能得享受深造之极。聊以数语作书,并祝您可畏的精神猛勇直上!!!”

我至受勉励,两年修业期满复返教坛,又教其小孙子。老头儿仍是孜孜不倦地研习,我的求学之志有增无减,小孙子亦在长进,全班学生都在进步着。在我们之间,这种无形的怪链在关联着什么,在感应着什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