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戴振军的头像

戴振军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1904/30
分享

雨后斜阳关山苍

 

面对太阳,你就永远看不到阴影。

——海伦·凯勒

 

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供销社不仅是个历史的概念,而且是个与农村相关的名词。在完全剔除了农村构架的深圳市,还有这类过时的事物存在吗?

当我们走进宝安区供销社时,我们惊愕发现:供销社这种形式非但从未消失于深圳的“进化”版图,而且它以“过去现在时”伴着创新的旋律自信行走在特区的发展进程中。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几被深圳遗忘的日子里,饮尽孤独的宝安区供销社,历经癌变的洗礼和术后的阵痛,终于一朝脱胎换骨、化蛹成蝶,以豪迈的气魄和创新的手笔艺术地重塑了自我的大家形象,再现了老牌企业的本真魅力!

而这一切风雨和彩虹,都惊现在宝安区供销社现任党委书记、主任林永良的治下。

妙棋一着活全局

深圳市宝安区前进路87号,是一幢高至十数层,面积达20多平米的临街大厦。这就是宝安区供销社。

仰视眼前的高大建筑物,我们不仅为在深圳这个城市化程度无与伦比的南国都市还能找到这种历史气息厚重的事物感到新奇,更为宝安区供销社拥有这么大盘物业感到惊叹。

在供销社七楼主任办公室,温文尔雅、气宇轩昂的林永良从介绍宝安区供销社的历史沿革入题,热情洋溢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宝安区供销社原是1982年深圳设市时在撤销深圳市供销社背景下重新组建的宝安县供销社,于1993年撤县分区时分化为宝安区供销社和龙岗区供销社。本世纪初,宝安区政府取消对宝安区供销社财政拨款,并划定区社本部及下属六家公司为国有企业,八个基层社为集体企业。此时,该社系统共有在册干部职工453人,离退休290人。

鉴于深圳城市化后供销体制自然消亡,宝安区供销社与广东省供销总社之间的链接发生“断裂”,这种情势下,宝安区供销社被省社直接“收编”,成了省社直辖的区级供销社。

权属划转宝安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时,宝安区供销社清产核资区社本部及六家所属企业资部抵债1.7亿元,除生产资料公司盈利外,其余企业都因对一家民营企业宣布破产而存在3000万元银行贷款负有连带担保责任,85%以上资产被查封,遗留问题繁复而琐碎,多数企业被责令停业整顿。根据区政府企改政策,区社本部及下属五家公司因负资产,100多名员工被纳入买断工龄办理下岗手续之列。面临失业的员工们心理落差巨大,抵触情绪严重,多次结队上访。供销社从昔日的令人惊羡衰落为一时间的内外交困。

这就是林永良走任宝安区供销社主任的“际遇”。

尽管天天收到法院传票,集体债务供销社或可招架一二,真正棘手的问题还是下岗失业的企业员工。君不曾想,昨天还风不吹雨不淋习惯动作领取财政工资,一夜之间天崩地裂一无所有,员工们不堪其辱一般不能承受改制之重,于是深圳市出现建市以来第一个扬言游行示威的人群。为了消弭可能发生的事态,林永良一面积极向区政府和上级公司汇报,寻求支持帮助,一面主动与员工沟通,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在不违背法规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政策,尽一切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出路,稳定下岗员工情绪。

大势所趋,买断工龄既成定局,在林永良的开导下,员工们基本接受。如何使员工获取尽可能多一点的补偿成了他的心结。他粗略算了一笔帐,虽然供销社资不抵债,困境重重,但是区社所辖6个公司合并起来总计20多万平方米的物业等项目年可收入2000余万元,供销社可适当提高员工买断工龄工资补偿标准。在区政府召开的专题会议上,列席参加的林永良提出了自己的方案,遭到上级公司的否定,“组织要处理就冲着我!”林永良“拍桌”地坚持己见,最终维护了职工的诉求,员工下岗的补偿标准得以大幅度提升,每月增加2000~3000元,工龄较长的职工可增5000元以上。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看到林永良“顶风作案”地维护大家利益,职工们对这位员工利益的维权代言人敬服有加。改制的路障被悄然搬开。

至此,宝安区供销社走出自我束缚的沼泽,烙上时代变革的印记,以灵动活泛的身姿跃然波澜壮阔的市场大潮中。

吹尽狂沙始到金

改制进入程序后,宝安区供销社把工作重心迁移到“保稳定,促发展”上来。

为了更好地服务员工再就业,林永良积极与法院、银行协调,把被查封的物业以优惠价转让给员工。而今,租金成了不少员工的主渠道收入。

在安抚民心的同时,林永良苦心孤诣寻求切实可行的改制路子,采取先易后难、分类分步实施,成熟一家改制一家、“一企一策”方略,利导推进改制工作的铺开。

经过艰辛的努力,宝安区供销社完成了区社本部及五家公司107名员工的身份置换,生产资料公司因盈利而实行员工持股,由鸿基、怡华、副食品三家公司移交区投资公司管理。

尽管事情扎堆亟待处理,林永良把更多精力投放在生产资料公司和鸿基、科智鸿公司职工持股改制工作中。他会同上级公司有关人员多次深入三家公司主持员工会议,研究持股方案,统一和稳定员工思想。在改制的中后期,生资公司及科智鸿公司的股权受到河源、海丰法院两度双重查封,改制一时被叫停。生资公司已筹集股金准备入股的员工情绪波动很大,因为他们筹集的资金多半都是借贷需要支付利息,持股时间延宕无疑“放空”所筹股金。那些时日,林永良天天奔走在上级部门之间,努力求取区政府支持,很快使两个法院解封了生资公司的股权,确保了员工顺利持股。而在银行抵押的物业全部受到法院查封后,员工无法购买科智鸿公司物业,区供销社想方设法利用未抵押的部分物业让员工持股,起初员工不大接受,认为持股额未达到每人40万的限额,林永良主持会议帮助分析利弊后,员工最终接受了该方案,把此部分未抵押的物业落实给员工持股。

改制完成后,广信房地产公司因房产证一直没有办理,引发业主起诉索赔,林永良不断找银行、法院、上级公司协调沟通,积极处置银行贷款诉讼案件,化解企业债务。与此同时,他几次主持协调尽快妥善处理该项目转让后续工作,尽量减少赔偿,阻遏了业主上访势头。

三家托管企业也是问题多多。为了帮助下岗员工购买符合政策规定的物业,林永良积极争取区政府分管领导出面主持协调债权人、法院、投资管理公司等有关单位给予怡华、副食、区社本部及广信公司等企业失业人员零障碍购买被法院查封的自身物业和生产资料公司剥离物业,彻底了结供销社的所有法律纠葛,这样地充分解决了下岗职工地的生活出路和保障,从而巩固稳定了下岗人员的思想情绪。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历经几年上下求索,宝安区供销社先后完成改制后的鸿基、怡华、副食品三家企业托管到区投资管理公司,供销社减少负债近亿元,生存高压得以明显缓解。

甚为可喜的是,与区社堪忧困境迥然有别,宝安区供销社所辖8个基层供销社处境乐观,净资产多达1亿元以上,总资产不下3亿元。单是沙井供销社就拥有20多万平方米的写字楼,虽然物业丰美,而大多基层社并不倚靠租金维持生存。

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我寄愁心与明月

“改制确是最难的一件事。”回首往事,林永良感慨万千。

在这个牵涉每个人切身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难事”面前,林永良没有选择逃避,也没有选择敷衍。正是他敢于面对,心向群众,把最困难问题的解决当作一门艺术去追求,不但使症结迎刃而解,而且收获了广泛的民心。员工们有事情就找他解决,相信他一定能摆平,而找了他,矛盾果然就得到了化解。

在林永良的创新手笔下,改制非但不曾给员工带来预想的命运危机,相反为他们创设了自我创业的生机。在这场变革中,下岗失业的员工成功切换了观念,依靠智慧和技能找到了自己在经济社会的定位,也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

在现有230多名职工看来,他们并没有因为下岗失业而沦为“无家可归”的人,供销社依然是他们的“家”。尽管供销社负债累累,290名离退休人员的待遇照常得到实惠性落实,工资档位最低的职工每月都能领到1000多元薪金。职工患病有人看,终老有人送。归纳在这个集体中,他们生发出莫大的自豪感。

尽管“体制不顺,定位不准,领导重视不够”,直面这些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林永良运筹帷幄,稳扎稳打,不断完善改制后的企业管理,理顺产权,执行制度回收相关款项,敷平债洞扭亏增盈;同时重建区社党委,对各基层单位落实条块结合的垂直管理。

虽然改制时政府“断奶”,行政力量薄弱,宝安区供销社的生存困境却深受国家总社、省社的关注。随着支农惠农政策的深入推进,供销社服务“三农”的独特作用重新受到重视,广东省委省政府两次召开供销工作会议,出台专门文件,省财政拨款3000万元用于供销业系统重建。林永良闻之则喜,志在供销社掀起第二次创业热潮。

作为传统企业,供销社的诸多优势是不可比拟的。比如深入人心的信誉品牌,完整通畅的经营网络……林永良对供销社优势如数家珍,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在我们的记忆中,供销社从不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其信誉过硬得勿庸置疑;而自上而下全程式网点覆盖到终端消费者,其经营网络得全景式和完整性令时尚超级市场也倾慕不已。

体现新时期职能化,胸有丘壑的林永良引领宝安区供销社立足服务社区,加强对基层社经营网点改造,使销售网点面向社区全面延伸,经营领域定位为展开差异性服务,利用供销系统既有的商品配置渠道,经营国家控制或市场短缺、社会急救的商品,包括农药、化肥等生资,锄头、铁耙、锹等农具,针头线脑等居民生活必不可少又被商家忽略的小件物品,打造有影响力的超市,利用网点做好产品配送,不仅杜绝销售假货,而且加大力度参与打假,维护和提升供销社富有历史口碑的信誉度,培养和建树供销社新亮点、新形象。

重振供销社昨日雄风,接轨市场做大品牌,组建深圳市供销集团是林永良心心念念的畅想。他认为作为政府可控性企业,独有完善经营网络的供销社,在深圳这个全国物流集散中心大有可为,完全可以打出自己的个性品牌。同时,供销社商务资源充沛,惟有走合作化道路,方能减少成本,降低内耗,才能整合有效资源发挥最大潜能。

毫无疑虑,宝安区供销社新一轮创业注定又是一条千里迢迢、荆棘满途的改革创新路。但林永良坚信,只要出发,终能抵达,伴着中央支农兴农力度的加大,宝安区供销社定能迎来做强做大的又一春。

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处。从供销社的沉重步履,我们不难想象,林永良自始任之日起,就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但他以苦为乐。不寻常的履历磨练了他笑傲风霜的品行。

身为梅州客家人的林永良曾在广东大埔县做过县委办副主任、镇委书记、计划局局长,到任现职前的身份是大埔县副县长,为这个全省有名的贫困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写下了精彩一笔。

撇下位高权重的副县长不做,却在一个地位走低的区供销社担纲,林永良的选择令人犯困。对此,自嘲为“万金油”的他了无抱憾:“我找寻的是适合自己所走的路。“

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在宝安区供销社,林永良拥有极高的声望。这绝不止是因了他倾力为职工谋利益。其实,在供销社改制和发展中,坚持原则,把握方向是他思想行为的首选项,他决不一味迁就职工,善用艺术说教化解矛盾。对供销社财务管理,他聘请下岗职工实行阳光操作。如何使供销社走出泥沼?一路至今,他睿智的思维一刻也没有停滞运转。正是他一心为公的情怀,克难奋进的意志,创新不倦的心劲,沉淀了他在单位职工心中的景仰和敬重。

眺望未走的路,儒雅练达的林永良引领宝安区供销社迈开自信而坚定的步伐。虽然创业负重前行,虽然创新任重道远,但他深信,一如历史的突破与辉煌,挺过去,跨出去,前面又是一个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