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戴振军的头像

戴振军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1905/01
分享

情寄翰墨成自我 醉迷丹青不由天

 

在短促而又漫长的人生旅程中,不同的人走着不同的路,不同的路走着不同的人。有的人寻觅荣华富贵,有的人追慕功名仕途,有的人钟情游历,有的人倾心研学……史文集则是浩浩尘世不同流俗的一位以艺术为至上追求的执着行者。在商业气流无所不至的现代社会,虽然屈指难数的头衔集于一身,他却独守一份心灵的清静,在忙碌艺术过往之余保持可贵的创作迷情,用艺术记录着生活的原色,享受着艺术带来的人生情趣。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广东书协会员、广东美协会员、深圳书协副秘书长、深圳美协主席团成员、深圳印社副社长、宝安区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宝安美协主席、深圳宝安画院院长——史文集专业职务不可谓不多,足以反映他在圈子里的骄人地位,这还不包括诸如深圳市青联委员、宝安区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

就是在艺术事务应接不暇的情境中,作为一个著作等身的书画大家,史文集近年创作颇丰,常在新闻媒体上见到大作,艺术创作面宽泛,书法真、草、隶、篆、行多有涉猎,且成就不凡,篆刻古朴浑雄,时代风格强烈;美术方面,人物、花鸟、山水俱全,面面相生,笔笔相通,反映出触类旁通的底蕴。

笔者的案头,珍藏着一套精美的画册,是新近出版的史文集作品专辑,包括《史文集山水画专集》《史文集人物画专集》和《史文集花鸟画专集》这套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的《中国美术家对外艺术交流丛书》,展示了具有实力的中国当代优秀艺术家的强势阵容,传播海内外。史文集的这套作品专辑收录的主要就是他近年“忙里偷闲”的创作。

创新是艺术不朽的生命力所在。一个艺术家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风貌,不可能实现自己的价值。齐白石若没有衰年变法,当不会成为今日的艺术巨匠。综观史文集的艺术创作,创新神如一根红线贯串全情,他的艺术作品不以一笔一画似某家而高兴,不求酷似某家,而求符合现实,富有意境。他的这种创新特质还见诸他所引领的宝安画院的经营发展中,使画院艺术亮点纷呈、互动高潮迭出。

走过青葱

秦岭,秦川王者之地。兆自启周,后继秦汉唐,数千年历史光辉,名流荟萃,灿若星河。多少贤相良妇、文人墨客、百工流艺,皆出此地,现代更是人才辈出,如赵望云、贾平凹即为杰出代表。

地处关中平原、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的陕西宝鸡,古称陈仓,为华夏始祖炎帝之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这里,民间艺术可谓多姿多彩,独具一格。皮影、木偶、剪纸、刺绣、脸谱、泥塑、草编等都始终散发着周秦文化的遗风古韵,闪烁着中华原始文明的奇光异彩。

作为秦岭当之无愧的当代青年艺术家代表,史文集1963年6月出生在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宝鸡的一个殷实的家庭。

许是受故乡厚重艺术氛围的陶冶,或是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过人,史文集从小对书法尤其是国画情有独钟。从自己想象着画老虎,到把花鸟虫鱼、村夫骚客、山野风情捕捉得惟妙惟肖,孩提时代的史文集,其艺术素养与画作水平在不断提炼的自乐中渐次走向成熟。而严格的父爱,使他养成自立自强的品性,12岁那年就踏出家门,凭着自己坚韧的性格与早慧的艺术才气“打工”谋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他给别人写过美术字、画过海报,制作过店铺招牌,一个月下来居然能挣到60多元,比当时大学教师的收入还多。

我们无法想象史文集涉入社会如此之早,不及弱冠年龄,他稚嫩的双腿就磨出一层厚茧,秦岭深处,渭河两岸,留下他一串串闪亮的采风足迹,他用一支神奇绚烂的画笔点染黄土高原的山情水景,把生他养他的那块神圣的土地,活化出一幅幅山川河流的山水画、居家生活的风俗画。正是他早立志,与对书画艺术的坚定而执著的追求,他运用书法、绘画、篆刻给人们带来艺术的美好感受。

1992年,史文集在北京举办他艺术生涯中的第一次个人画展。画展地点——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历史上是明清皇室的祭祖建筑物,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主席、华国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举行过书法展。中央电视台对史文集这次画展作了时间长达一个多星期的报道,引来国家领导人和众多外国客人欣赏参观。不仅如此,史文集还成了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举办个人展的最后一人,从此以后,国家限制在那里举办各种个人展。

史文集的画展引发的轰动效应,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指数”之高,是他预想之外的。“识谱”的人从字里行间一眼就能看出,史文集是有个性、有追求的书画大家,一个集书画篆刻于一身的西北大才子。欣赏者进入其山水画作,如入仙境一般,云蒸霞蔚,氤氲跌宕,山水和谐,冲和淡远,草木华滋,灵秀妩媚;人物、花鸟画中,山野骚客,形态万千,眉目传情,花鸟虫鱼,跃跃欲动,栩栩如生。山水云树构图撑起乐他作品的主体建筑,而相得益彰的书法诗款,则折射出他对艺术境界的灵异诠释。

史文集早期的书画作品,在1989年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文集书艺》特别是1996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史文集书画》一书中反映得比较全面。这些作品,一如酿在瓮里的陈年老醋,无不透出浓烈的秦川生活气息,无不透出一股厚重的文气。有人评价说他的早期作品得益于米家山水,师法黄宾虹的山水技法。然而,史文集敏而好学,对古今画技独有深透理解,融会贯通,经过多年的研学冶炼,史文集对各种笔法烂熟于胸,取精用宏,随手写来,似有某家征象,却非某家用笔,决非某种单一元素,而取各家之所长,是“化学反应”后的新物质,显见其独特的艺术情调与功力。

史文集给笔者的观感,外表俊朗,气宇轩昂,艺术的天赋分明写在眉目之间,仿佛与后天的勤奋勃发毫无关联。但史文集并不认同画家天才一说,他给自己取了一字一号,字曰“历久”,意指书画追求此志不渝;号曰“梅庵”,义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独爱梅,崇尚梅花的性情——故乡陕西宝鸡地带的寒冬腊月,百花凋零惟有梅花烂漫,素白如雪的梅花陶冶了孩提史文集的性格——做人也要像梅花一样不畏严寒,在困难目前不迷茫、不沦丧。为了写出“峨嵋万仞扦高天,五岳无因与并肩,有若云峦已看遍,奇峰朵朵出青莲”诗意境,史文集三下漓江到阳塑,每看一次,感觉就升华一次,桂林秀美山峰、碧绿河水,那种沉浸在大自然怀抱中的滋养与启悟,为其一生的创作源泉。

“一个人付出的努力会影响其一生,要立足,就要付出。”“只要有追求,付出了努力,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诚如斯言,史文集勤勉的画笔不辍耕耘于艺术的田园,收获集书画篆刻技艺于一身的成就,行家极言其书画造诣。对此,史文集认为,“过去的都不好!再好也仅仅代表过去,更好才是永恒的追求。”他从来不愿重复自己,苛求自己在书画艺术上要有创新精神,在不断认识、提升自己中使自己更加成熟,作品风格达到臻善臻美。

涤荡尘俗

京城画展的成功举办,是史文集画作笔力锤炼到了一个全新高度的呈现,也确立了他在国画界面的大家地位,包括大学在内的众多单位请求他留在北京发展,文化部也向他发出邀请。然而他认为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杰。他无心驻京,“背道而驰”。1992年,史文集像很多人一样带着许多未知因素来到深圳。十几年弹指一瞬,史文集不仅在这里站稳了脚跟,而且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天空。

城市之间,各有千秋,本不可一论高下。但从利好文化艺术发展的角度,北京毕竟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而深圳则被戏谑为“文化沙漠”!以书画艺术为终身追求的史文集何以轻弃文化积淀几千年的首都,而兴致勃发向往其时城市历史才十几年的边陲城市?

在史文集看来,北京宛如一座神女无恙的都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而深圳才是激情燃烧的地方,适合放飞自己的个性。他喜欢深圳的年轻,喜欢它不断给人以奋斗的机遇,更深信不疑深圳不啻是一个地名,一个创造奇迹之所,更是一个理念,一个赋予挑战的代名词。

然而,“艺术向左,深圳向右”在这个南国新兴城市决不是戏言。在初来深圳的一段很长时间里,特区对书画这种传统艺术表现得极为冷峻,使许多书画家无法消受而无奈折返内地。史文集的认知却与众不同,他认定,深圳是改革的窗口,艺术是对外开放的,在商业气氛浓厚的城市里更需要艺术的滋润,驻守深圳发展艺术,有助于对外联系和交流,将书画这种传统艺术推广世界。

其实,史文集当时的这种观点虽然前瞻,但是近代以来,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根深蒂固,局限地认为中国人就是穿大褂留辫子的形象,对中国书画更是看得一塌糊涂,压根儿看不懂。由此可以想知史文集驻留深圳所需要的巨大勇气和磅礴气魄。

在商业气息刺鼻揪心的深圳,书画作品不重内涵修炼而追慕时尚潮流,什么可以卖钱就画什么——艺术家商人化虽然世俗,但是对于图取生存和安身立命的书画家而言,本也可以给予人性化的理解与宽容。而史文集对这一现象却深恶痛绝,认为这是书画界的一大耻辱,是书画家自我掘墓。

委实,躬身于商业繁华之都,不受外界纷扰,坚守自己的气质,这自然需要相当的定力。史文集坚信在深圳这方热土,在艺术这块乐园一定可以躲过被铜臭和市侩涂抹一身的劫难,定然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无论严寒酷暑,终岁临池,史文集于翰墨丹青中拼将心力,潜心研修。他的生活不为商业而艺术,而以艺术追求维护自己的生命存在,以艺术抚慰生活涤荡尘俗。千类人种,万般物象,就这样纷纷扑进史文集的眼帘;书画大家的艺术心智和艺术头脑,就这样奇妙地跌合一起,构成了史文集真实的生命图景。

在不少人看来,于处处散发着现代化商业气息的深圳,作画是一间很累的事情,画一幅作品或则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一年里出不了几幅画作。甚至有人担心史文集的创作之源将会枯竭,“江郎才尽”,再画再写,也不过是复制性的轮换。史文集注重评论界对自己的评价,他说,一幅作品出来,最大的悲哀就是引不起反响,就是一片骂声,也是弥足珍贵的。为此,他经常收集对自己作品的批评和建议性的文章,而且发动朋友们把好的批评性文章给他看,促使自己不断反思创作,应对不足,改版升级。

史文集凭借对美术的天资与悟性,倚靠对国画的实验和创新,打破了人们的预言,书画、篆刻作品层出不穷,非但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特征,而且其创作的众多国画所创获的建树和荣誉不断走向高端:《争春》参加全国首届花鸟画展,《群贤图》特邀参加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中国人物画展并收入《全国中国人物画展览作品集》,《高山流水》参加中国画三百家作品展,《华夏花正浓》收入由文化部主办的《缅怀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辛弃疾词意图》特邀参加全国首届著名作家、诗人、书法家、画家作品联展并收入其作品集;另有多幅作品收入《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珍藏书画选集》《全国书画名家精品展作品集》《迎接97香港回归中国书画大奖赛作品集》《全国印社篆刻联展作品集》等多种书画;众多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河南翰园、宋林、河北获鹿、陕西东湖等地博物馆碑林以及美国、法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博物馆收藏;《书法报》《中国文化报》《新闻人物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重庆晨报》《书与画》《美术观察》《艺术界》等各类报刊杂志对其书法、国画、篆刻作过专题介绍;北京画展之后,在深圳市天下名人馆、深圳市博物馆分别举办“史文集书画展;出版个人第三套专集《史文集书画》;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深圳特区报、美术观察、书法报等多家传媒均对他及其作品进行专题报道。业界赞誉其书法良多国画之骨法,画作犹有书法特点之抽象美。书法作品笔墨精简蕴籍,意象新颖脱俗,独辟蹊径,不囿守陈法与门户,博采精取,目搜造化,熔古铸今;画作则于飘逸灵动之中显见文士风骨,书卷气韵盎然,且又别呈端秀与凝重,拙扑中自具纯真之意象,耐人寻味。也有人如是评说,史文集近年来的书画艺术是他那匆忙步履中稍作停留时而记下的心灵悸动和生命感悟。正是在这样的思维背景下,读者才可以进入他的艺术世界,从而领略到奇异的趣味,窥见到别样的风景。

一如史文集所言,高境界的作品需要有文化、有素养的人去品味,即就是“阳春白雪”吧,能从中学到什么,就更需要修炼有素了。在深圳十几年,作为一位名画家,史文集对深圳的认识是深刻的,在越来越多的人扯起艺术大旗,四处行走到处宣扬,惟恐天下人不知自己是艺术家的今天,史文集难能可贵地十几年如一日保持着一颗对书画艺术的执著心。这个秦岭下走出来的汉子,能突兀于深圳画坛,不是抖几下机灵那么容易,仰仗的是对书画艺术历久专注的孜孜以求!

引擎领跑

对史文集而言,如若说,秦川故乡丰实的艺术底蕴赋予他浪漫细腻的情怀,特区深圳的先进理念则赐给了他睿智新锐的思维。史文集对深圳怀有独到的认知与壮美的情愫。“深圳以其独特的人文气质和优雅的发展环境,将永不止步延续着对我们未来生存状态的映照——有朝气,有活力。深圳不乏艺术的包容氛围,其文化也是多元的,这就有了充足的养分让艺术家吸收成长。”从这席话,我们不难揣摩,史文集绝不苟同“文化沙漠”对深圳的注脚。在他的意念里,每个城市都或有它的起点,深圳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为了让书画这一国粹在深圳不被滚滚红尘、浊浊铜臭所淹没,史文集探索的脚步永远朝前迈。虽然脱颖而出为深圳的名人,并走向艺术界的前台,但他没有忘记学习,学习各种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使自身创作资源永不枯竭,为此他回到母校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并顺利完成学业。

在史文集等一批知名书画家的推动下,宝安画院宣告成立。作为一种艺术团体,画院在内地一般都挂靠文联组织,而宝安画院作为隶属区文化局的事业单位,不单建立在政府名下,拥有事业编制,而且纳入财政预算,这种办院模式在全国无疑独一无二。

史文集众望所归被选任为宝安画院院长。作为拥有高级职称的公务员,担任事业单位的法人,这种剔破常规的任命,足以佐证史文集在书画界无可替代的独家地位。

在史文集创新筹划和有效运作下,宝安画院甫一成立即获长足发展,画院设施不断完善优化,建有大小两个展厅展线400平方米,创作室、收藏室、接待室、办公室一应俱全,占地500多平方米,包括运动健身设施在内的园林式庭院更是涵盖2000多平方米。宝安画院已成为制度健全、设施完善、环境一流的创作、交流、展览基地,在创作、研究、交流、展览、出版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始建之时,宝安画院在编画家仅有4人。面对画家资源严重短缺,史文集引领宝安画院率先全国建立特聘画家制度,在全国特聘优秀画家十多位,为画院的壮大与发展扩充了内存。

情系宣传宝安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渲染区域招商软性环境,亮出宝安艺术品牌优势,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史文集主导宝安画院推出首批特聘画家优秀作品展,由此拉开制度化的画展大幕。随后,画展则“批发”上市,遍地开花:每年每季甚至细化到每月,都会有不同流派、不同画家、不同主题甚至不同国籍的画展举办,宝安画院成为画作展示的平台、画家荟萃的殿堂……宝安画院的画展制度,定期不定期为市民奉上一道道养眼可心的文化大餐,也受到市民们的一致盛赞。为了推出新作,呈现精品,史文集带领同事们采风写生,奋笔疾书,功夫和汗水远在画展千里之外。他率领画家们远赴甘肃、西安采风;领队驾车数千里,走进福建自然风光与风物人情中,写生出一大批速写稿,为创作精品铺垫了可贵的灵感。

瞄准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深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宝安更是维系彰显“深港文化之根”特色持续发力文化产业。史文集对书画艺术在宝安乃至深圳能成为文化产业激情澎湃。在他的运筹和驱动下,宝安悄然打造书画之都。这一前无古人的事业,通过吸引一批中国美协、书协会员等高层级画家、书法家来宝安做书画展,同时展开对外交流,引进美国等海外美术类大学来宝安办学等项目,积极对外推介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为文化立市、文化强区挥洒最大的才情。史文集畅谈,作为区级画院和政府事业单位,宝安画院在尽情宣传宝安方面做出不少有益有效的探索,对宝安招商起到辅助作用。宝安画院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通过引进文化、推出文化,起到引导市民、服务社会的功效。

当一个人受到公众信任时,他就会把自己看作为公众的财产。作为名人,又数职加身,史文集忙的不单是自我的创作,更为宝安乃至深圳书画艺术的发展撑起一片艳阳天而殚精竭虑、劳碌奔波。正如他在宝安画院网站开通时致辞所云:宝安画院将肩负起创作出反映这个伟大时代,讴歌这个伟大时代鲜活的事物,歌颂美的生活、美的事业、美的体验光荣使命——承担着为宝安文化建设创作出书画精品的任务。我们不会只立足于宝安,抑或是深圳、广东,我们肯定要走向全国、全球!——艺术无疆界,事业无边界!

两粒种子,一片森林。有了宝安画院这一支点,从此史文集更加勤奋;有了引领书画艺术走向全球这一使命,史文集又平添一份激情。虽然书画创作也苦,挥师进军也累,但史文集从时代文化自信热烈奔放的寄情中,从深圳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浪潮中,欣喜看到中国书画这朵融入自己生命的浪花,从此更能彰显国粹传承的价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