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戴振军的头像

戴振军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1905/07
分享

找寻教育的原色

 

行走于深圳教育之林,见惯每所学校的学位济济,多在千人之上甚至几千人之众,却很少闻听虚位以待的学校。至于库坑小学学生数“流连”在三五百人之间,自是闻所未闻。今日一行,却是眼见为实。

学位不足,规模不大,但办学条件甚是向好,校园面貌也是簇新。如此豁亮的育人新舟,却是有着60多年办学史的花甲古校。如是承想,一所古老而新气的小型学校,能有什么作为?采访中,我们惊愕发现,这所“多年矛盾阔无边”的袖珍式学校,在对教育原色的找寻中已然打造出独特的办学特色,实为特区教育不可多得的成功案例。

跳出困顿,自我发展

库坑是原特区外一个地缘偏远的社区,位于宝安区观澜街道,我们对其了解仅限于此。驱车风尘一路,终于开到目的地——库坑小学。

校园视野较为开阔,几栋高高矮矮的楼房或独立而建,或彼此相依,其中一幢时新的高层建筑颇具现代气息。总体感受超出想象。

潘新校长给作者介绍了库坑小学的变迁历程:

学校的历史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的三年以前,虽然那还是在一片骷髅地里建起的一个只有20几个弟子的私塾。以此为育人发源地,后来办过附中,并搬迁过四、五处。直至1983年,库坑村启用当时观澜第一幢二层半的小楼,藉此创办村小学。本村华侨黄伟雄获悉后,即从英国伦敦赶回,捐资150万元帮助学校盖起一栋四层的教学大楼,并配置了其他教学设施。2003年,库坑小学被政府收办为公立小学,增建了教学楼和宿舍楼。近年来,在华侨黄伟雄一如既往的支持下,学校又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起一幢高层教学楼。

潘新校长是几年前通过竞聘上岗来到库坑小学主持工作的。上个世纪90年代,他离别家乡梅州,将人生最可贵的青春献给特区教育事业,也见证了深圳教育的成长。

潘新履任库坑小学校长之时,这所学校只有300多名学生。数年过去了,学生数一直没有多大的变量,去年算是一个峰值,有500多人,今年却下滑到400多人。

所在社区相对边远,是库坑小学发展迟缓的一个显见原因。但真正的症结还是居民对教育的冷淡。“不少家长没办齐相关证件,适龄子女不符合学位申请条件,导致大量学生失学,100多幼儿园毕业生进入小学就读的不到一半。”谈及生源问题,潘新校长心情凝重。

初来库坑小学,不单是生源数量不足,让潘新校长一样揪心的还有生源素质的低下:“不少学生都是外来工子女,他们思想观念滞后,行为习惯随意,比如做清洁倒垃圾,从教室走到校门口就倒掉了……”

无论生源多么少,素质多么低,是学校就要承担起传道授业的责任,是教师就要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潘新校长梳理了自己的心情,思想行为迅速摆正。他对同事们说:“苔花虽小,要学牡丹开。自己开自己的花,向大家看齐。”28名教师都认同他的观点,实行跨班带课,并以深圳市区学校的标准要求自己。

矫正学生陋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潘新校长主导库坑小学从安全法制教育抓起,努力创建平安校园,通过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与班主任签订安全工作承诺责任书、消防安全演练、防震演习等各项举措,并结合宝安区“安全宣传月”,举行“安全在我心”主题演讲比赛、安全知识手抄报比赛和安全教育班队会,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自我救护技能与应急处理能力;还经常邀请观澜中心派出所干警到校举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学校先后被授予深圳市安全文明达标小区、深圳市平安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

为了培育学生养成受用的卫生习惯,潘新校长引领库坑小学将卫生教育提升到环保教育高度,并融入到学生兴趣小组活动中,几次以文学社及美术兴趣班等活动为分组,由德育处组织参观采风观澜河人工湿地公园,在寻找创作灵感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倡导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理念,取得了曲径通幽的育人功效。

灵魂德育,灵动家教

虽然创新点层出不穷,但在库坑小学,最大的感受还是传统教育的回归,这让作者的采访更为兴致盎然。

每所学校的德育都有自己的切入点,虽然选取的是学雷锋这一“老土”活动方式,但库坑小学对这个保留性节目赋予了时代的新义。

在潘新校长的主脉下,库坑小学把学雷锋活动纳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开展“学雷锋,献爱心;学传梅,行孝道”主题教育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思想政治课教学、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合起来,激励学生争做新时代的雷锋传人。

营造学雷锋氛围,学习雷锋精神;组织学雷锋活动,体验雷锋精神;树立学雷锋典型,弘扬雷锋精神,使库坑小学“学雷锋”主题活动变得极富内涵,也收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德育收效。

微微三月风,青青绿草情。每年“雷锋月”来临之际,全校师生在升旗仪式上举行“捐出压岁钱,爱心献灾区”捐款活动,打响学雷锋系列活动第一炮。各班积极响应号召,纷纷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学雷锋活动月活动方案,营造浓厚的学雷锋氛围,掀起学雷锋热潮。在寻找雷锋足迹,了解雷锋事迹过程中,学校通过举行李传梅事迹报告会、进社区环保清洁等活动,让学生们被雷锋和李传梅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深深感染,以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校园处处盛放雷锋之花,涌现出一大批雷锋式的好少年。五年级学生彭丽如在清理社区卫生时说:“学雷锋,学传梅,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能为社区群众做点好事,我感到很高兴!”

学校的发展迟滞,家教的缺失就是祸水病根。在德育乃至整个教育工程中,库坑小学始终把家庭教育“拉下水”。——虽然家校共教在学界早已不是新闻,但库坑学校却有着自成一格的独特气质。

库坑小学家校互动亦从非常传统的家访开始,确立“勤家校联系,促教育发展”的德育方向,启动“万师访万家,搭起连心桥”活动。在老师自访、个访基础上,每学期学校组织全体老师上门普访两至三次,班主任对全班学生普访一遍。每次面访,学校都明确家访内容,并提出“五不”要求,如家访中所有老师不接受家长宴请馈赠,不让家长办私事,不抽一根烟等。家访做好记录,建立较为完整的档案;指导好家庭教育,与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措施办法。学校建立教师家访检查制度,家访结束,老师都要写出一份家访心得体会,或学校召开“家访汇报会”,提出代表性问题,共同研究策略,实施针对性教育和爱心救助等,精益求精做好各项工作。

学校还通过开展电话个访,召开家长会、座谈会,举办家教宣传周,举行教学开放日,以及使用“家校直通车”等形式,及时互通学生情况,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密切家校关系,共同教育好每位学生,形成“家校联手,共育未来”的和谐氛围。

为了切实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探索一条适合家庭终身学习之路,库坑小学还推开“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并将此项活动不断推向深入,一大批“学习型家庭”接受并顺利通过了宝安区检查验收。

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家庭教育成为库坑小学教育一“极”的重要地位,并呈现出独树一帜的个性化亮色。

素质育人,翰墨飘香

不定期的拔河比赛、广播操比赛等活动,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校园英语文化节,“红木棉”文学社等兴趣小组常规性运作……在库坑小学,学生们在受到全面的素质教育中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在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库坑小学努力寻求打造一项特色教育,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探索。

库坑小学早年组建了管乐队,并参加深圳市第八届校际管乐节,在深圳市大剧院演出,得到专家的好评。“演出后的第二天,管乐队就散伙了,学生流动性太大,40个学生,学校培养了一个学期,下学期流失了一半。”潘新校长语调平静地叙述这个让人意外的结果。

特色教育不是面向几个或一部分人,人人参与的教育,才叫特色教育。杯葛管乐队之后,潘新校长把打造特色教育的生长点选定在写毛笔字上,像德育工作以学雷锋活动为支撑点一样,回归了原点。

设想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全校教师的共鸣。想到学生时代这项大众化的普及教育,大家的心里就激荡起一种亲切感。在快餐文化的现今时代,毛笔字这个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快成“绝笔”了。能为挽救宝贵的民族遗产尽一己绵薄之力,每个教师都表现出相当的热情。

一曲琴韵墨香起,袖展杏坛风华生。在“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的校训下,库坑小学坚持将毛笔字作为“常规特色”培育,开设书法课,编书写歌诀,抓端坐、执笔“双姿”,成立书法兴趣班;引导教师苦练“三笔字”,加强书法教学研究,建立书法网站;探索出“兴趣激发、全员参与、重点培养、赛练结合、成果展示”的运营模式,书法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形成“丹青显国粹,翰墨满校园”的氛围。学校被《书法报》确立为“全国少儿书画教育实验基地”;书法教研课题《用书法教学促进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深圳市重点课题立项;街道书协成员以及兄弟学校书法爱好者经常齐聚一堂,观摩库坑小学书法教研课,书法家们与学校师生同台挥毫。

如今,信步在库坑小学校园,宣传栏、楼梯口、教室外墙,处处可见师生的书法作品,淡淡的墨香沁人心脾。

读书习字,一脉相连。与推进全校性书法教育同步,库坑小学读书活动也坚持不懈,高潮迭起。学校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400多人的学校,图书室藏书近4万册,学生人均图书近百本。潘新校长说:“与其让书籍在图书室发霉,不如拿出来让学生翻烂!”因此,每个班级的图书角都整整齐齐地摆放着200本图书,并定期轮换。每天下午五点钟过后,学生们都在借阅室排着长长队伍,等待借阅心爱的图书。即使最调皮的学生,都把借阅图书当成每天必备的一件乐事!

注重以深圳读书月为大背景,推动读书活动辐射到全体学生、家长和社区,库坑小学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各种各样的好书在师生、生生、亲子之间传阅,并各自在漂流卡上写读书心得,让一本好书众人共阅,众人受益。学校举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沁园春•雪》《满江红》等全校性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以国学校本教材《正蒙宝典》为本,诵读经典已成为校园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线。各班还邀请家长参加“同读一本好书”主题队会,在读书月活动中表现突出的100多名学生和50多位家长在学校“读书月总结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

读书写作,融为一体。库坑小学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专门印制了“日记本”“读书笔记本”,引导学生勤摘抄,勤练笔。开设读书课、读报课,建立作文墙,带给学生剪报乐趣。“红木棉”文学社经常在学习之余开展讨论会、交流会,不定期开展文学讲座、习作指导课等,使社员们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提高文学水平。学校还邀请《深圳青少年报》编辑来校指导小记者写作。热爱文学的学子们在校园书香诗韵中,渐渐踏入神圣的文学殿堂。社员童瑶在宝安区现场作文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代纯静等4位社员作品分获观澜首届科技节科技作文一等奖;余梓嘉等社员文章在《深圳青少年报》《宝安日报》上发表;在《深圳青少年报》征文大赛中,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这个小标题,是潘新校长对全体教师提出的倡议。

创造一个让教师身心愉悦的工作生活环境,才能保证教师达成快乐工作与快乐生活的质量境界。学校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听取每位教师对学校发展的建言献策,并对教师意见和建议进行研究讨论,逐一回复;注重从思想、生活上给予教师以人文关怀,如临近中秋开展“邮寄月饼”活动,给全体教职工家属邮寄月饼和慰问信,还举行教师篮球赛、厨艺大赛和中秋赏月联欢会等系列活动。因而,库坑小学是一个和谐、民主的大家庭,是一个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团体,时时处处洋溢着轻松而温馨的工作氛围

“我喜欢,我选择,我奉献!”成为库坑小学全校教师追求卓越、自我发展的铿锵宣言,他们时时为学生发展着想,以“奠基”和“服务”为使命,服务好学生的童年和未来,为他们美好的人生奠基。学校体艺科组荣获宝安区“青年文明号”美誉。

作为校长,潘新从教学一线走来,20多年的教学生涯,教学业务覆盖了英语以外的所有学科。这让他成了库坑小学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标高和引领。在他的领衔和推进下,库坑小学的教研、课改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风生水起,日臻佳境。

质量分析会成了库坑小学的常规活动。学校一直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坚持向管理要质量。“要埋头教书,也要抬头看教育。”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后,引导全校老师针对发现的问题逐项进行总结自省,高标准高要求完成全年教学任务。各科组教师逐一对质量检测进行汇报反思,交流自身教学工作上的得失,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研讨。学校也经常特邀区、街道教研机构专家,对本校教研活动进行指导,为教学研究提供新视野,助益教师提高驾驭课堂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学校还发起周边三校联教活动,通过讲课、说课、辩课等环节,促进智慧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为教师们展现自我风采,亦让他们对教育进行更宽层面、更深层次的反思与研究,从而让教育更适合学生。此外,学校积极参与“千校扶千校、公民结对帮扶”活动,结对帮扶的锦明学校开展教育互助活动,促进共同进步。

潮中弄船何所倚,舵稳帆满号子齐。经年流转,一路充实,库坑小学的传统坚守与创新发展,收到各方的认可和礼赞。20多名祖籍观澜的马来西亚华侨来校参观访问,对该校在书法教育、国学教育方面的举措和成果大加赞赏,当看到该校教师“三笔字”作品展示、学生书法作品展览时,由衷地竖起大拇指。投资建校的侨胞黄伟雄为25年后该校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自豪。好评如潮,还是学校顺利通过宝安区优质化学校评估时评估专家组见解独到:库坑小学“校长有智慧,班子有能力,教师有干劲,学生有学趣”,是一所“传统文化浓,艺术教育优,修身养成特,校园环境美”的“精致学校”。

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当把所有的褒扬看作皮毛之誉之时,潘新校长和同事们深知自身肩上本质性责任:无论库坑小学未来规模和生源质量是一个怎样的状态,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培养的是金字塔底的人,要以“奠基”的理念和“服务”的心态,坚持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引领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把准人生方向,传扬美德国粹,强固生命根底,是中国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