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虹的头像

黄虹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1/04
分享

吉狄马加诗《叫不出名字的人》赏析

【黄虹品诗】

吉狄马加:作家:要以人民的名义

——吉狄马加诗《叫不出名字的人》赏析

              黄    虹

【原诗】叫不出名字的人

                  吉狄马加

什么是人民?

就是每天在大街上行色匆忙

而面部表情各异的男人和女人,

就是一个人在广场散步,

因为风湿痛颤栗着走路需要扶着手杖,

走出十米也比登天还难的老人。

就是迎风而行,正赶去学堂蹁跹而舞的少年,

当然,也是你在任何一个地方,

能遇见的叫不出名字的人,

因为你不可能一一认识他们。

人民是一个特殊的用语?还是一个抽象的称谓?

我理解如果没有个体的存在,就不可能有我们

经常挂在嘴边和文章中提到的这个词。

因为人民也许是更宏大的一种政治的表述。

我们说大海的时候,就很像我们在说着人民。

有人说一滴水并不是大海,就如同说他对面那个人

不是人民,这样的逻辑是否真的能够成立?

也许你会说没有一粒粒的沙,

怎么可能形成浩瀚无边的沙漠?

但仍然会有一种观点一直坚持他们的说法:

沙和沙漠就是吹动的风和风中的影子。

对于一滴水,我们也许忽视过它的存在,

当成千上万滴水汇聚成大海的时候,

我们才会在恍然间发现他的价值。

对于人民?我没有更高深复杂的理解,

很多时候它就是那些走出地铁甬道为生活奔波

而极度疲乏的人。

就是那些爬上脚手架累了一天的人。

还有那些不断看着时间赶去幼儿园接孩子的人。

这些人的苦恼和梦想虽然千差万别,但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最普通的人。

这些人穿过城市,穿过乡村,穿过不同的幸福和悲伤,

他们有时甚至是茫然的,因为生存的压力追赶着他们,

但作为一个人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当隐没于蓝色,

我们就很难从那汹涌澎湃的波涛中找寻到它的踪迹。


正因为如此,我才相信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品评】


应该说,古今中外,关注劳苦大众——“人民”的作家很多。唐代的杜甫的《石豪吏》、狄更斯(英)的《舞都孤儿》、高尔基(俄)的自传体三部曲、鲁迅的《阿Q正传》和《祝福》、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和《骆驼祥子》、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余华的《活着》……不胜枚举!

然而,在中国当代诗人中,真正以“人民”为主题,反应人民真实生活状态、精神面貌和利益诉求、“相信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作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究其缘由,我想有两个原因:

一是有那么一些官员脱离了人民,自认为高高在上。不是曾经有地方某部门官员,振振有词斥责为群众利益上门采访的记者——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这种公然把党和人民关系割裂开来,把党和人民变成对立面的心态令人心寒!

二是写一些个诗人只关注“风花雪月”、“阳春白雪”,认为老百姓能有什么情调、又能读懂什么诗!于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东西南北风”。既便是写人民,他也不愿意写“下里巴人”能看得懂的诗。就像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中批评的那样:“早几年,在延安城墙上,曾经看见过这样一个标语:“工人农民联合起来争取抗日胜利。”这个标语的意思并不坏,可是那工人的工字第二笔不是写的一直,而是转了两个弯子,写成了“—ㄣ—”字。人字呢?在右边一笔加了三撇,写成了“[人彡]”字。这位同志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是无疑的了,可是他却要写在抗日时期延安这地方的墙壁上,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大概他的意思也是发誓不要老百姓看,否则就很难得到解释。”

而吉狄马加的这首诗恰怡是真正想让老百姓看得懂的诗。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还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毛泽东同志确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人思和行动的永远宗旨。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意识与利益诉求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即是对个体利益的尊重。也就是说,中国告别了只有集体没有个体的时代!

一个文明的社会,是不会漠视个体的存在;而一个野蛮的社会,必定是讲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

基于此,吉狄马加的这首充满人道主义情怀的诗,在当今中国更加重视把人民举过头顶,以百娃之心为心,始终同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文明进程中,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

让我们以人民的名义,大声呼唤:

愿人人平等的光芒普照神州大地,

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能得到关怀、善待!

愿____

“就是一个人在广场散步,

因为风湿痛颤栗着走路需要扶着手杖,

走出十米也比登天还难的老人。”

老有所依!

愿____

“就是迎风而行,正赶去学堂蹁跹而舞的少年,”

快乐成长!

也愿____

“那些走出地铁甬道为生活奔波

而极度疲乏的人。

……那些爬上脚手架累了一天的人。

还有那些不断看着时间赶去幼儿园接孩子的人。”

能安居乐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

因为,正像诗人所说——

“这些人的苦恼和梦想虽然千差万别,但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最普通的人。

这些人穿过城市,穿过乡村,穿过不同的幸福和悲伤,

他们有时甚至是茫然的,因为生存的压力追赶着他们,……”

他们是“人民”中的一份子!他们需要党和国家各级政府的关爱!我们的“中国梦”不能让这些“普通人”缺席!

我们,不能抛弃他们!

绝不能!

                 2018.10.24


【吉狄马加】男,彝族,中国最著名彝族诗人、作家。1961年生于四川昭觉县,祖籍四川布拖县达基沙洛乡,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中国作协《民族文学》主编。现供职于青海省委,并兼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


吉狄马加已在国内外出版诗集近20部,是一位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诗歌大家,是中国及中国少数民族诗人中最为优秀的代表之一。其中诗集《初恋的歌》获中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诗集《一个彝人的梦想》获中国第四届民族文学诗歌奖。多次获得中国国家文学奖和国际文学组织机构的奖励。


2006年被俄罗斯作家协会授予肖洛霍夫文学纪念奖章。同年,保加利亚作家协会为表彰其在诗歌领域的杰出贡献,特别颁发证书。2012年,秘鲁国立特鲁西略大学鉴于吉狄马加在诗歌创作领域和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向他授予该校最高荣誉奖章和证书。


据权威媒体报道,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没有哪一位中国民族诗人的诗歌像吉狄马加的诗歌这样大尺度大面积地进入世界各国,在不同语种、不同肤色的人群中广为流传。20多年前自从他向世人发出“世界,请听我回答”的呼唤,到今天,天空仍然回荡着他的时代的强音。


2007年,吉狄马加先后策划、组织和推动创办了“人与自然 和谐世界”、“现实和物质的超越诗歌与人类精神世界的重构”等为主题的共三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被国际诗歌界赞誉为“东方的创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