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橡胶林的邂逅,是暌违已久的践约?
岁月之舟一橹一橹地摇过去,当大池农场的橡胶林如茂密的桅杆陡然耸立在我眼前的时候,记忆的纸媒在刀光火石之间倏忽燃烧起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远在海南生产建设兵团的二哥,在一封封的家书中一遍又一遍地描述海岛的三棵树:椰子树、槟榔树、橡胶树。海风椰韵,夜半胶林,是二哥在雁羽传递中不厌其烦复述的信息,当然,还有脱下农衣,披上戎装,持枪练兵的幸福与激动。
屯垦戍边,寓兵于耕,是中华民族传统军事文化的精粹。
西汉初年,出征西域,两讨大宛,十万雄师血洒草甸瀚海。金戈铁马,在胡笳长笛奏凯声中溃散而逃。打败大汉雄师的不是游牧民族的铁骑弯刀和强弓硬弩;劳师远征,饥饿和疲劳从来都是不可战胜的天敌。当雄师变成“饿师”,精兵变成“疲兵”,其对峙的结局可想而知。
西汉名臣晁错一卷《守边劝农疏》奏折适时出世,且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屯垦戍边、亦兵亦农的千古良策。
针对西汉边塞守军兵微将寡,一有战事须提师远征,又无法保障补给的弊病,晁错提出“徙民实边”的对策。晁错提议招募三种人:“选常居者”,“募罪人及免徒”,“募民之欲往者”。这就是史称“军屯”“犯屯”“民屯”三者的由来。在《守边劝农疏》中,晁错给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家室田作,且以备之”“皆赐高爵,复其家”。更妙的一条是:“予冬夏衣,廪食……其亡夫若妻者,县官买与之。”哇噻,有这等好事!对着这一两行长满青苔的文字,晚生二千多年的我,不禁浮想翩翩!多么销魂蚀骨的文字呀,光阅读就已经飘飘欲仙!在此基础上,晁错进一步提出:“调立城邑……为中周虎落。”“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就是说,把移民训练成一支守土卫边的虎狼之师。
汉武帝开辟了屯垦戍边的先河,后世无不纷纷仿效,将其列为保境卫疆的首选国策。
大唐盛世,屯垦戍边浩浩荡荡。东起蒲累海,西至碎叶川,南抵昆仑山,北达准噶尔盆地,凡驻军处必屯田,屯垦戍边呈现极其繁盛的局面。清代屯田主要集中在新疆。其规模之宏大,几乎覆盖整个广袤的新疆地区。
新中国极其重视边疆的稳定及经济发展。1954年开始组建生产建设兵团。中央一声令下,数十万军队脱下戎装,扛起锄头,浩浩荡荡开赴大漠洪荒,修理地球,改造宇宙,向沉寂多年的北大荒要粮食,向新疆戈壁滩要棉花,向海南岛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要橡胶!
生产建设兵团后来逐步改制,改为国营农场(现在只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维持原建制)。农垦的前身就是生产建设兵团,属准军事编制。亦兵亦农,亦耕亦战,这就是农垦的特色。
一个偶然出现的机会,纸面上的文字变成活脱脱的现实画面。
2021年深秋,我加入市作协采风团队,到普宁大池农场采风。车队徐徐进入农场地界时,车窗外那漫山遍野的翠绿色,点燃了一车人的兴奋点。
戍月九秋,秋声繁弦急管,应是林寒涧肃、草枯叶黄的季节,地处粤东地区的普宁大池农场,却是一派生机勃发、郁郁葱葱的亚热带雨林风光。
绿荫深处,一幢朴素的乳白色二层水泥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大池农场的场部。上午十点钟,来自潮汕各地的作家诗人们,汇集在农场场部二楼的会议厅。农垦是个神秘的世界,外人所知甚少,包括自命不凡的诗人作家们。座谈会上,场长钟良清、市农垦局纪检组长林小松,对农垦的历史、农垦的意义以及农垦的精神作了详细的介绍。会后,在热情的主人的导引下,采风团队驱车前往农场的橡胶基地参观。
普宁大池农场是揭阳农垦辖下的六个国营农场之一,属镇级编制。主营天然橡胶,兼营茶园、果园等产业。
尽管有二哥当年家书的垫底,当成片的橡胶林呈现在我视野里的时候,我还是为之震撼。挺拔直立的橡胶林,以摩云的高度,俯瞰我们这群不速之客。穿行在林间小路上,那夹道耸立的橡胶树,我觉得那不是树,那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军队。而且,树身上伤痕累累,我觉得,这是一支受过战火洗礼的威武之师。
置身橡胶园中,采风团欢腾雀跃。女作家们呼朋引伴、拉帮结伙到处合影,她们记录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足迹,还有橡胶林挺拔伟岸的雄姿。
胶林下,三个农垦人含笑而立,构成了“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的富有层次感的画面。橡胶林装饰了作家诗人们心灵的窗户,诗人作家们装饰了农垦人的梦。
有梦才有远方!
有梦所以坚韧,所以不屈不饶,百折不回。
80后的林毫舟一身迷彩服,大专文化,农场技术股长,一级胶工。
体格壮硕的钟良清场长,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农垦队伍,为之奋斗二十多年,不惑刚过就已鬓染秋霜。
市农垦局纪检组长林小松,温文儒雅,风度翩翩。新世纪之初求学“海南热作两院”,从此与农垦结缘。2013年奉命外派海外农垦基地。在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的泰南山区沐雨栉风、运营农垦多年。
热带生活环境非局外人所能理解。所以唐人杜甫才有“江南瘴厉地,逐客无消息”的慨叹,所以韩愈才有“好收吾骨瘴江边”的悲鸣。湿热多雨、毒虫横行的热带丛林,很多人视为畏途,坚守农垦岗位的条件是十分艰苦的。只身去国远游,羁旅他域的孤独,家国之思的乡愁,在月亮团圞、冷雨敲窗的夜晚,是如何抑制的,那是我们无法体验的。
林小松既是农垦人,也是圈内知名诗人。所以他在遥远的泰国南部林区,对着拂面而来的秋风吟唱:“这风一撩/满阙的/ 尽是/故乡的草叶飞芒”“秋水盈盈/恍若伊人”……
迢遥万里的相思,远隔千山万水的父爱。这一切,都因为使命在肩,化成一个简单的汉语词汇:坚韧。
少年时代,在二哥海岛热带雨林风情咏叹调多番轰炸下,我总是一脸向往的迷思;童稚的橡胶梦,终于在大池农场技术股长林毫舟巧手操作下变成现实画图。
当林股长手持胶刀,在橡胶树的树皮上割开一条倾斜35°的C形沟槽时,乳白色的橡胶浆液瞬间喷薄而出,雪白圆润的胶珠一滴滴滴溜溜落到固定在下方树身的承托胶碗上,新鲜的胶乳香味扑鼻而来。我觉得,它酷似母亲的乳汁,是万物发育生长的营养品。而那如出浴美人、那冰魂雪魄的颜色,是描绘锦绣中华的原始色。弥漫在空气里的新鲜的胶浆香味,是农垦人坚韧不拔的品格的象征!
徜徉在橡胶林里,我不由得对一颗颗橡胶树身上的伤痕行注目礼。橡胶树,流泪之树;橡胶泪,鲛人的泪,一滴滴都是亮丽奉献的珍珠!
徜徉在橡胶林里,我忽而畅想,生活中如果没了橡胶间入,是否有风驰电掣的节奏?假如颁发一纸橡胶禁令,将路上疾驰的宾利、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等等的轮胎一股脑儿拆下来,让它们只剩下四个轱辘轮子,那将是何种图景?军事上如果没了橡胶的间入,是否有坦克、装甲车、运兵车滚滚的钢铁洪流?飞机能否翱翔于蓝天?火箭能否穿行于太空?舰艇能否驰骋于海面?这时候,恐怕连脚底下的鞋子都没有了。有,草鞋!“朗吟挥竹拂,高揖曳草鞋。”人人都可以足踏芒鞋,仿效苦行僧,寻觅人生的真谛了。
在工业化与智能化的当今世界,坚守农垦,其经济价值与市场价值并不高,农垦收入相对微薄。那么,为什么要坚守农垦呢?
仓廪实,天下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华民族正值崛起的历史阶段,美西方出于灰黯黯的妒忌和不服气的垃圾心理,为遏制东方大国的如日东升,编撰种种借口,围追堵截,极尽卑劣之能事。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无所不用其极。大力发展“三农”,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当极端情况出现时,淡定自若,安如磐石,这就是农垦的意义所在。
位卑未敢忘忧国!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不乏埋头苦干的人,不乏拼命硬干的人,不乏舍身求法的人!农垦人守着清寒的农耕生活,坚守农垦岗位,为国家构筑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安全防线,这就是农垦的精神!那烈日暴晒下的赤褐色的脊梁,就是中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