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王屋山
到达河南济源,王屋山是必须要去的。一直以来,对此山心仪已久,且是怀着一种朝觐的感情。
只是因为,几十年前中学时代就学过《愚公移山》这篇脍炙人口的古文,至今记忆犹新,很多句子脱口而出,例如开头:“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更是因为,毛主席在1945年党的七大闭幕词中引用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来,此文又以《愚公移山》为题收入毛泽东选集中,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老三篇”之一,全民学习、背诵、咏唱,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尤其是那几句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成了那个红色时代的最强音。
天气不错,从济源市乘车,向西北方向驶去,大约一小时,就到了王屋山风景区门口,一看,原来这里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
王屋山位于太行山南端,濒临黄河,西接晋南中条,东俯济沁古郡,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老子、司马承贞、玉真公主、孙思邈等人曾在此游历或修炼。顶峰海拔1715米,世称“太行之脊”、“擎天砥柱”,相传为轩辕氏黄帝祈天之所,名曰“天坛”,传说北京天坛即仿此扩大而建,至今济源市仍有著名的“天坛路”。
进门不远处,左侧,迎面大墙上方毅副总理手书“中华愚公村”赫然入目,传说此地为愚公故里,亭台房舍自然都是现代建筑,有的窑洞内摆放着一些传统农具、家具或字画。自感没有多大意思,一览而过。右侧,台阶之上矗立着一面赭红色墙面,宽大气派,长28米,高4米,上面镌刻着毛主席手书“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八个大字,两边书写着毛主席的七大闭幕词和古文《愚公移山》,后面是高约10米的愚公移山石雕群像,坐落在高16米的台基之上,群雕看起来威武刚毅,形象地表现了老愚公率儿孙共同挖山、毕力平险的场景和气势。愚公移山有否遗址?在哪儿?问几位正在晾晒小麦的村民,得知就在石雕后面,可惜现未开放,只见一“智叟亭”,茕茕孑立……
继续前行,左侧山前不远处,但见一棵大树蔚然独立,卓尔不凡,看来这就是那棵千年银杏了。
趋前驻足,果然令人叹为观止,树前标牌上写着,树高45.7米,树围9.45米,被当地人称作“七搂八拐棍”,为西汉时期所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为我国最大的银杏树,有“中国植物活化石”之美称。千百年来,它吸吮日月之精华,纳蕴王屋之灵气,虽历经岁月沧桑而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树冠覆盖面积一亩许。自古而今,多少善男信女把它视为神树,顶礼膜拜,多少游人骚客慕名而来,为之赞叹?倘若深秋来此更会令人震撼,一定是满树金黄、灿然至极了。
又前行几百米,到达索道门口,买了120元来回票,进入上车点,乘客寥寥,上车时速度缓慢,很适合老年人。我特意选择了玻璃箱底的车厢,运行中既可观看左右,又能俯视下方。缆车缓缓而升,放眼望去,满目青山迤逦,松柏葱茏,构成一片茫茫绿海,几乎没有一点留白,据说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言不虚也。
八分钟即达出口,仰头遥望,山顶殿宇清晰可见,问路人还有多远,答曰:十多分钟可到。于是顺着石径攀登,一会儿就气喘吁吁,选一路旁石凳坐下小憩,又望那山顶,估计直线距离也许二三百米,但看那弯弯曲曲山路,尤其最后一段陡坡,心生犹豫,畏难起来,想起白居易当年登王屋山诗句:“天坛在天半,欲上心迟迟。”“年颜气力渐衰残,王屋中峰欲上难。”白居易时年六十一岁,终因天坛峰太高,想登天坛峰而内心犹豫,无力登临。而我现在心境与之何其相似乃尔!罢了,不登了!于是多多坐了一阵儿,远远欣赏那山顶殿宇,拍了几张照片,复乘缆车下山了。
原路返回,行至愚公村时,不禁心生感慨:愚公年且九十,尚率子孙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上帝,遣二神将大山搬走。而今我只是登山,却半途而返,看来愚公精神人人皆知,但行动起来并非易事,无论干什么事,没逼到那个份上,没有一定压力,也就缺乏动力,知难而退,结果必是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