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老领航员的头像

老领航员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5/27
分享

青山埋忠骨

 

              

初到井冈山,首先扑入眼帘、沁人肺腑的是四周郁郁葱葱的青山,悠悠白云下,远山如黛,蜿蜒起伏;近岭则松柏苍茫,青竹滴翠,偶有山崖上映山红探出头来,花枝摇曳……还未及开启红色之旅,就先被这里的青山倾倒了,陶醉了。

三天后的黄昏,披着落日余晖,当我站在茨坪北山井冈山烈士陵园结束这次涤荡心灵的旅游,再次凝视四周的青山时,仿佛看到那漫山的苍松、翠竹、杜鹃,似乎幻化为井冈山的4万多名烈士,齐刷刷站立起来,走下山来,走近跟前!

哦,走在最前面的那不是袁文才、王佐吗?三天旅游中,他俩的名字以最高频率反复出现,给游人刻骨铭心。二人原本都是反抗土豪劣绅压迫的绿林好汉,1926年秋,受湖南农民运动影响,举行宁冈暴动,建立农民自卫军,袁任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袁文才率农民自卫军在茅坪坚持斗争。7月,根据党的指示,会同王佐等率领的农民自卫军,攻进永新县城,打开监狱,营救了一批共产党员和群众,同时,建立了永新县革命委员会和赣西农民自卫军,成为武装割据井冈山的“山大王”,1927年10月,是他们首先打开山门,接纳了毛泽东和红军,使之有了立足之地,并与毛泽东建立起互信,按照毛泽东的理念改造了自己的武装,使之成为红军的重要部分。可惜,由于当时“左”倾路线的错误和客家与土家的矛盾,以及其他原因,1930年2月23日凌晨,导致了二人被错杀,年仅32岁。直到全国解放后,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令人欣慰的是,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特意将袁妻谢梅香和王妻罗夏娥接到宾馆,称她们为“两位嫂子”,激动地握着她俩的手说:“袁文才、王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错杀了”,向她们表示亲切慰问,并一起照了相。今天,在井冈山多处,都可看到袁、王的名字、照片和事迹,他们获得了应有的座次,就在烈士陵园安放着20位“老井冈”的雕塑园内,一进大门,左边第一人就是绿林好汉打扮的袁文才,右边第一人就是骑在大马上的王佐……

看啊,站在袁、王身后的,是一批身着红领章灰军装、头戴红五星八角帽的“老井冈”:张子清、王尔琢、宛希先、李灿、何挺颖、蔡协民,伍中豪、朱云卿、陈东日、余贲民、曾士峨、胡少海、伍若兰,等等。当时,他们大多二十多岁,热血满腔,风华正茂,跟着朱毛红军参加了开辟和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立下了不朽功勋,遗憾的是,他们一一英年喋血井岗,骨埋青山。其中,令人难忘的是一位女英雄、朱德的妻子伍若兰,她参加红军并跟随朱德上了井冈山,不仅细心照顾朱德的日常生活,而且积极做好红军政治工作,曾任红四军宣传队长。她还常请朱德教她射击、投弹、刺杀等,成为百发百中的双枪女将。在红四军向赣南进军途中,1929年2月1日,遭国民党军包围,突围中,她终因弹尽负伤被俘。敌人诱其与朱德脱离关系,自首投降,她威武不屈,怒斥敌人:“要我同朱德脱离,除非赣江水倒流!”1929年2月,年仅26岁的一代女英豪,被惨杀于赣州,敌人还将她的头颅挂在城门上示众。面对伍若兰被敌人五花大绑的照片,我暗暗责怨自己,为什么过去孤陋寡闻,或者迟来旅游,竟然对这些烈士一知半解乃至闻所未闻。其实,他们最应该走进我们的小学中学课本,走进我的党史军史,走进我们的心灵深处,而不仅仅是忠骨掩埋在青山之下。

松竹呼啸,杜鹃绽红。在这批“老井冈”周围,涌来了四万多名英烈(其中有名有姓的仅有15722名)!导游介绍说,蒋介石对井冈山朱毛红军恨之入骨,曾多次派遣部队“会剿”,反动军阀何键狂叫:“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对井冈山肆意烧杀抢掠,尤其在红军主力转移赣南闽西后,国民党军队和当地“胡汉三”进行疯狂报复,许多红军伤病员、亲属、赤卫队员,革命群众都倒在了血泊中,大井村就先后就被焚烧九次,现在看到的房屋都是后来复制重建的。小井村有一所红军医院,1929年初敌军窜入小井村,烧毁了红军医院,把来不及转移的130多名重伤员押到小河边的稻田里,对他们威逼拷打后将其集体枪杀,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留下姓名。英雄们倒下后,隐蔽在深山密林里的井冈山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的遗体掩埋在这块稻田中。陵园厅中有一块汉白玉的无字碑,安放在正上方,这是对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那些无名烈士立的一块无名碑,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浩气却与青山长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