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年轻的时候,村里很多地里都种着白麻,麻籽可以榨油,麻的茎皮纤维柔韧结实,可以用来制作绳索和织布。麻是重要的农作物,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所说的桑是指桑树,桑叶用来养蚕做丝绸,丝绸衣服也叫细软,其产量很低且价格高昂,一般人家穿不起,而其中所说的麻可以做些粗布衣服自己穿。麻布衣服虽然比较粗糙,但是便宜,是穷人家的首选。古人说的披麻戴孝,麻指的就是麻布衣服,老规矩讲究孝子要打扮的丑一些,那么戴孝当然要穿粗布衣服。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麻制成的,像井绳、纳鞋底的线绳、麻袋等。
夏天气温正高的时候,把长成一人多高的绿麻砍掉成捆地放在池子里浸泡。秋天里捞起表皮变黑的麻捆,在阳光下晒干,表皮逐渐发白,但上面有一些黑点。冬天里农闲的时候才剥麻,把茎皮从麻秆上剥下来,扎在一起就可以拿到集市上卖了。剥麻技术好的人剥出的麻整齐完整,边缘上很少有细麻。细麻要被捋下来,不然就与其它好麻绞缠在一起。捋下来的细麻一般都留给自己家里用,不过千丝万缕的绞在一起,要捋顺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没有足够耐心是不行的。看到细麻团就很容易理解麻字为什么会引申出纷乱的意思,就知道为什么做事没头绪要叫心乱如麻了。
捋细麻也叫摘麻,一般都由上了年纪的妇女慢慢来做,摘出一部分用一部分,等需要的时候再摘。不过,小山村里出了新鲜事,一个高考落榜的大小伙子要摘麻。
起初,大家都以为他心情不好,给自己找事情做,过不了多久就会觉得摘麻比读书难得多,到时候自然就放弃了。从他第一天拿个小板凳坐下来开始,大家就在猜测他到底能坚持几天。他不去管别人怎么议论,只是从一大堆乱麻中艰难的捋出了第一根细麻,接着是第二根。就这样,他一句话也不说,只是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睡醒了就继续干。慢慢的乱麻少了,人们的好奇心也减弱了。不管天阴下雨,不管外边发生什么事情,他都未曾有一刻停下手头的工作。赶在寒假结束前,他最终将一堆乱麻捋顺,扎成一捆。看着自己一个月以来的劳动成果,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在那年夏天的高考中,他如愿以偿,成为村里第一个本科生。后来,他摘麻的事情一时传为佳话,成为励志的典范。今年夏天,我在老家见到了这位曾经只在故事里的名人。他跟我想象中一样,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成熟稳重、笑容憨厚。那一刻,想象中的形象与现实人物完美的合而为一。
或许别人不能理解,但是我明白,他摘麻其实是为了理清自己的思路,而他拼力一搏的决心在摘完麻的时候就已经坚不可摧了。所以,他后来的成功是不言而喻的。当人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时,一开始肯定没有头绪,心里就如同一堆乱麻,畏惧不前困难不会自动消失,操之过急只会使情况更加复杂。面对困难,我们首先要静下心来,然后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可以解决的小问题,然后一点点抽丝剥茧般慢慢处理,最后就会发现问题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简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