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西南联大旧址上
火车缓缓地驶入昆明。窗外的阳光紫外线丰富、亮度极高,耀得人很难睁大眼睛。这种阳光像极了黄土高原的阳光,有家乡的味道。
说起昆明,很多人会马上想起滇池、石林、金殿和民族村,但很少有人知道云南师范大学。不过,在云南师范大学那个不起眼的校门口挂着一个牌,上面写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曾经的西南联大盛极一时,许多大师级的人物都在西南联大工作或者学习过。我对联大倾慕已久,所以一到昆明,便迫不及待地去拜访了西南联大旧址。
在新知图书大厦附近,有一段上坡路,路旁绿树掩映,树荫斑驳。走到这里,已经进入当年联大师生的活动范围。我不由得开始回味历史、追忆先烈,仿佛沉浸在当时恢宏的文化氛围之中如痴如醉。
向右转过弯就是一二一大道,曾经在这里联大师生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流血牺牲。“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民族中兴需要人杰,精英阶层通过牺牲自己来唤醒沉睡的大众,这是正是他们肩负的伟大使命。正因人才辈出,我华夏一族才能一脉相承,历千年而不衰。
走进云南师范大学的校门,联大路左边有一片区域是雕塑群和纪念亭。雕塑旁边有一块大石头上刻着当年在联大任教的教授名单,许多名字都如雷贯耳。他们的学术造诣极高,他们的事迹早已成为传奇。多年以后我们之中有些人也会成为传奇,但站在前辈们曾经生活的地方,感受他们曾经达到的高度,有助于我们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告诫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值得一提还有体育系的马约翰教授。“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是何等豪迈的气魄和响亮的号召。我等后辈自当共勉。
昔日声名煊赫的联大如今只留下几间教室,教室里的黑板和桌椅依然保留着当年的样子。教室后有一块纪念碑,是在抗战胜利后联大师生们北归的时候立的。纪念碑由冯友兰先生撰文,闻一多先生篆额,罗庸先生书丹,号称“三绝”。
联大校门庄严肃穆,旁边的大树随风轻语,好像一直在诉说着什么,或许正是梅贻琦校长那句关于大学和大师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不知不觉间,在联大旧址上已经逗留了几个小时,站在校门前的草坪旁边,我久久不愿离去。此时,我的耳边仿佛传来几千年前一位老人的低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