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陇原书生的头像

陇原书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09
分享

粮囤

在我的家乡,粮囤一般都放在室内。粮囤用枝条编成,直径约一米五,高度约两米,侧壁和底部用泥巴抹平后晒干以防止粮食受潮,装上粮食后顶部铺上塑料纸,塑料纸上倒上一层草木灰。粮囤底部用木架支起,离开地面约三十公分。粮囤的整体设计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避免地面及空气中潮气的浸入,二是防止老鼠等啮齿类动物进入粮囤偷吃粮食。

大部分粮囤里盛放着秋季收获的小麦。麦子收获后,放在打麦场上接受阳光暴晒,等到麦粒彻底晒干咬起来嘎嘣作响的时候,就把麦子攒成一堆,用簸箕取部分麦粒高高扬起,残留的麦壳就从簸箕的舌头部位吐出,较大的杂物需要手动捡出,再把麦粒装进事先准备好的蛇皮口袋里。口袋并不封口,由家里的成年男人抓住袋口,把重约一百斤的口袋扛在肩上。一块结实的木板一头放在地面上另一头斜搭在约一米高的板凳上,板凳靠着粮囤,扛着粮食口袋的人走上木板,松开袋口把粮食直接倒入粮囤中。收麦的时候气温高,暴雨频繁,只有粮食晒干入囤人们才算放心。否则,就会因雨淋、受潮等因素导致粮食发霉、长芽,对付出了一年辛苦劳动的人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粮囤的侧面靠近底部的地方留有一个小洞口,平时用木头塞子密封。需要磨面的时候,去掉木头塞子,金黄的麦粒就不断流出来,母亲用袋子接住,再次捡去麦粒中混杂的土块、小石子、麦秆碎屑等,然后放在大铁锅里淘洗麦粒上的灰尘。淘洗后的麦粒经过一个上午的晾晒就可以拿到磨面机上去加工。磨出的面粉大部分是白面,还有小部分红面,剩下的麸皮可以当猪饲料。

过去,我们家专门腾出一个房间储存粮食,里面整齐的排着四个大粮囤。现在那些当年傲然矗立的粮囤已经消失无踪,我记不清楚它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消失的。人们不再储存粮食,收获后就卖到面粉厂,等到用面粉时再买回成袋的白面粉,导致人体普遍缺乏红面粉里富含的维生素。

在我们传统的习俗里,男孩子长大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能扛得动一百斤的粮食口袋。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经常参加各种体力劳动,所以到了十五六岁就轻而易举的达到了这个标准。但是,对我的儿子来说,在今后几年内达到这个目标却并不容易。不管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强健的体魄始终是第一重要的。我们必须为孩子们营造一种崇尚运动、热爱运动的良好氛围,让他们丢下手中的电子产品,重新回到阳光下来,自由的奔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