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郝敬东的头像

郝敬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7/06
分享

只见过一面——追忆钟明喜先生

                                                ◎郝敬东

    

              有的朋友,也许一生只见过一面,但却可以让你任何

时候想起他都如沐春风。

                                             ——题 记

                                                 1

辛丑年5月27日,写毕《西路苍茫》后记最后一句话:“感谢我的老乡、书法家钟明喜老前辈在春城昆明为我题写书名!”心里却猛一咯噔,惄焉如捣随之袭来——钟老,您的病情可有好转?

这已是第十九天未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您的动态了。

从3月13日您发布“重病、医治、调养”的信息到止于5月8日,几乎每天,您都要发布自己的病相报告。

然而,这却已是第十九天没有再在朋友圈看到您睿智、理性、乐观的文字了。

5月8日,您在朋友圈写道:“和病魔打了六次攻坚战,现在还说不上谁胜谁负。入院四十多天,未见好转。医嘱多吃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为了活命,我坚持做了,没有效果,打了败仗......厌食,再好的主食和配菜都打不开胃口。天芝(您侄女)寄来的白蒿和欧店豆腐大包子也吃不出原汁原味。步行异常艰难,女儿已为我买了拐杖和轮椅,准备以此代步、长期作战!”

看了您用枯瘦的手指(此前您在圈里发过自拍“手相”,配文“只剩皮包骨了”)一笔一笔划拉出来的文字,我只能无助地附以苍白的留言:“只要有信心,一定能战胜病魔。祝愿早日康复!”

不想,我的留言您再也没有了回复。您的这段文字亦成了您在朋友圈的“绝笔”——您的亲人、朋友、战友、老乡、同学,再也不能在圈里看到您富有人生经验、充满生活智慧、老有所为、活力四射的“微文、微图”了。

在此之前,对您所发病相报告,我基本都留有“保重,静养,快好”“一定会好起来的,一定会健康长寿”“相信您一定能战胜病魔”等宽心话,表达一位晚辈在千里之外的虔诚祈安。

即使病痛深重,您多半都有回复。比如,您5月4日的回复是:“人有知己才快乐,人有健康才幸福,人有情谊才挂念,人有思念才问候!人生丢不下的是亲人、忘不掉的是朋友、道不尽的是祝福、说不完的是思念!因为有缘,我们相逢;因为真诚,我们挂念!”您的思维是这样清晰,我甚至想象您在手机屏上划拉文字的瘦指也甚是灵活。

在您朋友圈停止更新第十天的5月18日晚,我拨您手机,直至铃声毕也无接听。遂发微信:“钟老,病况好转多了吧。十天未见您的微信消息,颇为担心。祝愿早日康复,还盼着您回家乡欢聚呢!”

可是,我并未得到您的回复。

第二天上午,我又拨通您的手机,依然是直至铃止无接听。我的担心陡增,一种不祥之感袭上心头。可是,把事情往好处想是人的天性。我总想,您当过兵,身体底子厚,是能抗住病魔的,兴许是您正在接受治疗,不方便接听电话和回复信息。然而,担忧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便给您的另一位莫逆之交精华打去电话说此情况,在外出差的精华说您的确病重,情况不是很好。担忧又添一分。而今年恰遇忙年,事情繁杂,实在无暇去探望您,只得遥在襄阳为您默默祈福。

                                                2

其实,我与您只见过一面。

那是1995年秋,我到昆明参加会议,同伴说这里有位老乡在市土地局任职。与您联系上后,您一听说是家乡来人,立马邀约我们晚餐相叙。下午散会,您派来接我们的车子已经停在了楼下。晚宴自是丰盛,餐叙自是热烈,说到家乡物事,您如数家珍,煞是兴奋。

您谈到了原县委书记刘代启(时任襄樊市人大副主任)对您的关心与影响,说到了您那一茬歇马河一带的高俊道(时从保康县民政局局长岗位退休)、李国琇、游会荣、任全嗣等等,个个都是保康的中流砥柱。尤其是对上世纪五十年代担任堰坪村党支部书记的任全嗣,您倍加赞赏,说他没有文化,却铁心要把贫下中农的娃娃培养成有文化的人,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办学校,经常抽空到学校给娃娃们讲:“好好识字才有好前程!”而对时年十七八岁在校任教的您及您的同事早晚叮嘱的话是:“把娃娃教出息了就是大功劳!”

您还谈到家乡搞农业的同志多批次到云南考察烟叶种植,您不仅为他们介绍自己在禄劝担任副县长时发展烟叶的经验,还安排并陪同到烟区考察学习。作为当时县委机关的一名工作人员,我知道,既富村民又富财政的保康烟叶产业,正是那些年学习云南经验发展起来的,却不知道您在其中穿针引线、发挥作用。您关心家乡、热爱家乡、帮助家乡、眷恋家乡的情怀,让我与同伴肃然起敬、感佩不已。

至今,我都清楚地记得您勉励叮嘱我们的话:“你俩都还年轻,要趁着韶华上进,要珍惜岗位(我与同伴当时分任县委、县政府两办副主任)干事,为改变家乡面貌做点成绩。”那个时候,保康深度贫困,特别需要一批有奉献精神的同志干事创业,您的殷殷教诲和亲切嘱托,让我感到,只有远离家乡而又心有家乡的游子,只有勤勉奋斗而又成就斐然的长者,才会对来自家乡的后辈说得这样贴心近意,说得这样真诚直白。一次餐叙,几杯好酒,您同我们聊得甚是开心投缘,让我们深受教益和鼓舞。

回到保康,我把在昆明与您相识并相谈甚欢、受益匪浅,视为人生最珍贵的缘分,常对朋友、家人津津乐道。

那些年,县委、县政府每逢春节,都要给在外地工作的保康籍人士寄发慰问信。与您相识后,我把慰问信取来单独给您寄发,连同我个人对您的新春祝福一并表达。

春节前夕,我惊喜地收到了您的来信。拆开信封,笺便字短,却情深意切:“敬东,春节将至,我给您书对联一副凑个热闹气氛。保康是牡丹和蜡梅原生地。祝家乡人民在县委领导下年年进步、岁岁发展!国色天香,春晖无限。”

展开您精美的书法——“牡丹发祥地,腊梅报春晖”,顿感心间暖流汩汩,腊月寒意了无。您用笔在心,字如落珠。但您却是那样谦和,在联眉处竟写有令晚辈深为不安的“郝敬东同志雅正”;而您又是那样郑重,在题头与落款处都盖上了自己的印鉴。

这幅对联,成为我的镇宅之宝,至今珍藏于我的书房。

                                                    3

1997年6月,我调襄樊市委政研室工作。次年是保康建县五百周年,我把在县里撰写的文章汇编一起,出版了首部个人文集《大山通途》,以此纪念家乡建县五百周年。书印出来后,我知道您一直关心关注家乡,便在第一时间奉寄于您。没多久,就收到了您的回信:“敬东同志:您的大作中的每一篇文章我都认真地读了一遍。您把保康描述得很清晰,给我很强的希望感......保康是革命老区,上下五百年建制历史,石板岭上的吴家(吴德峰家族)是保康人的骄傲。”接下来,您以自己曾在昆明市委从事政研工作的经验教导我:“搞政策研究大脑不能停,观察问题的角度要随时更换,提出的观点要经得起时间检验,五年、五十年后,您再翻开看结论是正确的,文章的生命力就显现出来了。‘尊命文章’有强烈的时效性,时过境迁,是否还能让人牢记在心,只有自己知道......您才三十六岁,很有前途,我建议您抓一个点,坚持十年、二十年,费孝通就是这么搞的,我希望看到您更多的大著作。钟明喜,1998年8月2日。”

从县到市,工作环境需要重新适应,人际关系需要重新建立,在调适的过程中不免苦闷。您写信教我工作方法,指出发展方向,推荐阅读书目,让我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江村笔记》,杨润根的《发现老子》《发现论语》,说读这些书很有意思,从中可以学到很多思想方法。

2002年冬,利用上党校之机,我整理了调襄工作文稿,成书后仍是在第一时间寄您指正。您收到后立即回信:“敬东同志:您的近作《古城思絮》收到,还没有看,先给您写封回信。看得出来,您非常勤奋,调研,思考,著述,成果显著......腊月,刘代启同志来昆明我们谈到您,老书记说您思路敏捷。我说应该让这类有探索精神的同志到县里干干,一定能发挥更大作用。看来好马也需要伯乐举荐,这是当今用人的一条基本途径。我隔得太远,鞭长莫及,起不了任何作用。我还是说给代启,希望老领导对您给予政治上的关照。”

在寄给我的这封信中,您套装了写给刘代启同志的信。并另用便笺写道:“敬东,请把这封信亲手交给刘代启主任。他是我的老领导。我从1955年走上工作岗位,都受到他的关照,几十年来,他的职位一升再升,没有忘掉我这个小老乡。家乡的老领导,说几句真话总是不犯忌的。他对您很了解。”

很明显,您写给老书记的信,专门谈了请他帮助我的话。我给您回信表示感谢,坦言自己并不刻意追求一官半职。您复信说:“来信收到,非常高兴。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我都很关心。作为曾经的同行,我对您的调研成果是欣赏的。您文集中的文章我都读了,作为政论文集,分量足够了。不论是取材还是分析,很多观点都有一定生命力。尤其喜欢写海参崴的那篇,六十年代中叶,我曾在大兴安岭工作过四年,黑龙江那条流淌着中俄友谊的河有说不完的故事。您的另一篇分析苏联丢失政权教训的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执政党如何做到不变质,永远同人民心连心,永远保持坚定的人民性,永远为人民谋幸福,这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性问题......位卑未敢忘忧国,话到嘴边慎出口,要留下余地让别人去深思。您的文章不堆砌材料,而是列事实、摆道理,把担心的问题分析透,这是一大飞跃;您抓住矛盾的症结,并试图去解决,这是思想成熟的象征。我还是建议您认真读读费孝通的文集。搞调研,当代中国费孝通先生乃第一人。您完全可以在一个点上做深文章、做大文章,不必在面上撒胡椒面。老是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除尘擦灰、清埃灭蟑,您是提不高的。我这话说得太重,姑妄听之,未必都按我的要求姑妄行之,如能姑妄行之必然走出一条新路来,供参考!钟明喜,2003年3月11日清晨六时。”

从您这封信里,我读出了您既拔擢后辈、又直指我之不足的亦师亦友之情。您教我方法,帮树标杆,提携晚进于清晨六时,行宜可师于盈尺信笺,以广博的学养、深入浅出的话语,激发我的潜能,启迪我的心灵。

可是,晚辈不才,终是未能逃离“尊命文章”的宿命。拘泥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业内之作”,对于您为我树立的标杆——费孝通,我望尘莫及,连其皮毛都不曾学到,更不用说去用十年、二十年做定点观察研究,出什么“大著作”了。

也许是没有达到您的要求,羞于向您报告;抑或是面子作祟,有愧您的厚望,我与您的联系渐疏——这成了我的终生之憾。

                                                       4

庚子年底,与精华相遇,谈起家乡物事,不约而同地说起了您。遂向精华取来您的联系方式——时为12月22日。

兴奋地存上您的号码,拨通电话,您的声音还是那么爽朗、宏亮。问罢好,我们聊起保康籍的几位老领导、老同志,有的走了,有的老了,有的退了;唏嘘、感慨、祝愿……

接着,从手机通讯录调出您的微信号——昵称乃为“荆山”——正是横贯故乡中部的美丽而有故事的山。

加上好友,您发给我一张您精神抖擞的照片,问我还在政研室嘛,说自己写了部《荆山读书》,让发去单位地址,寄书给我。我向您报告自己调到了史志研究岗位,最近也出了本写家乡的散文集。遂也向您要了住址,办了快递。

同一天,我在襄阳收到了您的《荆山读书》,您在昆明收到了我的《让每一寸土地都美》。

您的书洋洋五十七万余言,共收录您的读书笔记三百六十五篇,并附录了五篇与侄儿的谈心谈话。也就是说,您对所读的数百部(篇)书(文章),都留下了自己的感悟。我抽空读了一些篇目,发现您的阅读面极广,既有领袖著作、名人传记,又有世界名著、当代名作;既有唐诗宋词、历史典籍,又有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美学等等。古今中外,涉猎之广,让我不敢想象、佩服之至。

您的读书笔记大都千字左右,最长也仅两千余言,或引读书之经典,或据案例之旁征,谈做人做事,说从政经商,言齐家交友,论婚姻家庭,评书画艺术,探诗词风格,斥不良风气,褒传统文化......且说事简洁明了,析理通俗易懂,抒怀真情动人,谈心循循善诱,藏否理端道正,充满了一位智慧老人的人生经验,读来大受教益。

比如,您在读了法国启蒙思想家蒙田《智慧人生随想录》后写道:“智慧之果先天一半,后天一半。往往后天的勤奋努力,可以弥补先天之不足。”结合自己的感悟,您总结了“智慧十法”:一为善于发现自己的缺陷,并心悦诚服地改掉;二为学会与能者为师,同可为师者交友;三为璞琢而成美玉;四为三思而后行;五为锋芒不要一出场就暴露;六为要时时刻刻约束自己征服、驾驭别人的欲望;七为保持自尊和冷静;八为让利于人,得清风必润肺腑;九为慎视自我,不要相信恭维;十为做好事,不图报。读罢此文,我仿佛觉得您就是一棵沃土深栽、硕果累累的智慧之树。

收到我的文集后,您在微信里说:“谢谢敬东!您写故乡的人和事,这是我最渴求的,一定认真拜读。”并用宣纸题写:“这是我故乡作家郝敬东先生写的书。荆山之巅,楚源胜地,沮水源头,山青水秀,天赐洞天福地。过去是穷了点,现在富了,金山银水,人民安居乐业。现在的保康实现了保民康乐的终极目标。钟明喜,庚子年冬月初十。”您将这帧笔酣墨饱的书法拍图发我。我深知,您这种奖掖后辈的方式,其实寄寓着您对故乡深深的爱。

2020年12月28日,您再用宣纸写道:“敬东:您给刘代启、李远继两位书记的立传之作我认真阅读了。文如其人,非常实在。您的文字表述很到位,读来亲切感人。”我追忆两位老书记的文章,让您有感留字;不仅如此,您还将此帧书法连同我拍照发您的——您当年写给我的多封书信,制作成音乐相册发我欣赏,令我感动不已。

一位八十有三的老人,对一个晚辈却是这样细心、用心、有童心。看着自动翻页的书法相册,听着相册配乐歌词:“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我的心底涌起一股股暖流,仿佛回到了当年我们餐叙的场景,又仿佛聆听到了您对我的谆谆教诲。

                                                      5

自此,您和我的微信互动进入到一个蜜月期。

步入辛丑年短短四个多月,我们微信互动达二百八十余条。我向您谈了对史志工作的认识,表示在退休前的有限工作时间内,重点办好史志刊物、做好建党百年襄阳大事纪实和英模人物两部地方党史著作的编撰。您对我提出的“起到留史作用、争创全国地市级史志一流刊物”的办刊定位,给予充分认可。我将入职一年多来主编的四期《襄阳史志》季刊电子版发您,告诉您从今年开始改办双月刊。您首先肯定刊名用米芾的字好,体现了襄阳文化元素。接着很体己我地说:“办双月刊组稿难度大,按照‘留史标准’,工作量可不那么轻松。”还说:“一个好杂志,一定要有一大批优秀的专栏作者,要花大力气在培养作者队伍上下足功夫;不等米下锅,而是积米盈仓。”对我的这份新工作,您以曾任《昆明土地》主编的经验,既教我方法,又指点迷津。

那天闲暇,在您朋友圈读到了您的多篇回乡观感,语言清新自然,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故乡的依恋之情,浓缩了一位老人对时代变迁的无尽感怀。我将其中的《横河归来话横河》稍加整理,改题为《横河记忆》发您说:“《横河记忆》充满了故土情怀,是篇非常优美的散文,拟推荐至《襄阳晚报》副刊,请您审定。”您指出一处别字与一处标点有误后,一再言谢。我说:“不可言谢。您是家乡的骄傲,故乡以您为荣。”您说:“惭愧!多蒙厚爱,诚惶诚恐。”

由于版面限制,晚报将您近两千字的文章删节得面目全非。我把报纸电子版转您,不好意思地向您解释原因。您说:“我在圈里发布此文,主要是为千家坪云锦杜鹃生态公园作个宣传。编辑这样处理,是所处的角度不同而己。敬东,您的推荐用心我理解,责任尽到,不必多虑。”为了弥补缺憾,我对您说我会在《襄阳史志》“昭明台”栏目(主要以文学语言记录襄阳变迁)全文刊发。您说:“千万不要免强。史志以史为鉴,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些随性之作,只能在朋友圈里传传,登不了大雅之堂。我建议您对保康的旅游资源开发,选择分量重的文章刊登,效果会更好。”

1月22日,长江文艺出版社告知我的散文集《西路苍茫》列入了出版计划,我立即想到请您题写书名。您说,为新著题写书名真的不敢下笔。我说,如果有您赐予墨宝,新书必将添彩增色。仅隔一天,早上醒来点开微信,就看到了您于凌晨两点发的拍图——“西路苍茫”,题字浑厚纵逸,妙不可言,但您却在字的左侧写道:“敬东先生:您要题写的《西路苍茫》书名,写了几幅都不满意,自己看着不行,拿不出手,应该豪放大气,这种意境表达不出来,所以不能再写。”您另留言说:“这字写的不行,今天新春笔会,我再试试。”转天,您又发来拍图:“昨天借笔会纸墨重新写了一遍,还是找不到灵感。”我说:“您的几幅题字都很美,深表感谢!”您说:“挑选一下,不行再来。关键在那个‘路’字,西路苍茫,一笔带过,我找不到您驱车长途远行的感觉。不养眼的话,不要免强。”我说:“您的‘路’字写得非同一般地好,极有意境!”最终,我选定了您在笔会上的墨宝交予出版社,深得书稿封面设计师赞许并采用。

为了为我题写满意的书名,您竟三番五次地试写,却还自谦不满意,嘱我挑选,表示不行再来。您不辞辛劳对晚辈的扶携,您高义薄云的为人行事,让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月11日,农历腊月三十,凌晨四点三十五分——您把新春祝福抢在了晚辈之先。早七点打开手机,不仅收到了您的新春问候,更看到了您发给我的书法拍图:“敬东,向您祝贺新春佳节,祝愿您在新的一年在史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史立传的是人,为人立传的是史。光耀千秋的事业,冷是冷一点,时间越久热度越高。您的《让每一寸土地都美》所有文章我都读了,感觉非常好。故乡山水故乡人,锦绣文章锦绣程。”我只能在感动中被动回复:“感谢钟老凌晨为我写字祝贺新春,感谢您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晚辈祝您及全家新春千喜,牛年万福!”我还回复:“您提写的‘为史立传的是人,为人立传的是史’极富哲理,非常激励史志人,春节后我将诠释给我们全体干部。”

3月15日,我把刊载您《横河记忆》的刊物寄您,您收到后高兴地发来微信。您说因肺气肿引发肺阻塞,在医院进进出出几个月了,能不能完全恢复,很难说,只能是配合治疗,往好的方向争取。病的重,脑子还不糊涂。为了避免重病引发情绪混乱,也让战友、亲友、朋友不过分担心,在朋友圈里发了些随笔,写的都是2017年的回乡观感。《横河记忆》是看到千家坪搞云锦杜鹃生态景区建设有感而发,用在《襄阳史志》上,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那山那水那人》写的是堰坪老支书任全嗣的往事,如果歇马镇有兴趣,任支书的故事还可以挖出许多。还有《在堰坪办学的日子里》《秘境响铃沟》《故乡门前的小河》,都是触景生情,随手而记,没有细想。

您的这段“微语”,是您在病中对故乡牵挂的深情独白。而对于您的病,我以为只是您说的肺气肿,便简单安慰道:“您有过军营训练,身子底子好,病后亲人照顾得好!您一定要树立信心,好好治疗,现在医学发达,一定会病除人好!祝愿您早日康复!健康长寿!”我还向您表达了由衷敬意:“您对家乡的情怀感天动地,是我们的楷模!”

对我的祝愿与敬意,您并未用文字回复,而是给我发来了“千家坪万亩云锦杜鹃”宣传片——即使在病中,您也没忘关注家乡。

3月28日是周日,我打电话问候您,听您讲话明显气短,刚问到病情,您就转移了话题,说为我题写的书名已让女儿钟玲拿去裱装好了。我还未及说完感谢话,您就匆匆把电话交给了钟玲,让我给她说我的详细住址,方便她把题字寄我。现在想来,您是怕我深问您的病情,知道您的肺疾是不治之症,为您过分担心。钟老,您在自己身处绝地之时,考虑的却是远方一名故人的感受,保持的是自己在一名晚辈心目中的形象——只是,个中幽微,我却明白得晚了。

                                                    6

人间最美四月天,在春城芳菲飘香的日子里,您却躺在病床上经受煎熬。但您与病痛抗衡的毅力感动着您的亲人、朋友和战友。您把病痛的点滴感受都写到了手机屏上,毫无保留地发至朋友圈,直言既是给医生提供诊疗参考,也是让亲人朋友放心您在积极配合治疗。

比如,您在4月27日的朋友圈写道:“(一)医生依照保守治疗原则,逐步让我的身体肌能与药物达成共识;老人身体阳虚、脾虚兼有,只能以柔克刚,逐步适应。从目前情况看,治疗效果达到了治疗方案的预期。(二)化痰排痰是关键。痰不出、肺气阻,突然发、最痛苦,咳出后、稍舒服,不经意、又被堵。(三)医生的责任是减少患者痛苦。他们在观察病情,病人在观察医生。医生问:今天感觉怎么样?患者答:松快多了。医生说:再加把劲。于是轻手利脚的走出了病房。(四)可以有选择性地吃一些食物,米饭看到就恶心,如此排斥大米只得深思。(五)头部疼痛消除,大脑清醒。没有浑浑噩噩的感觉,思维能力正常。(六)感谢医生和护士的精心治疗!感谢家人的周到照顾!感谢朋友们的盛情祝福!”

这段微文,清楚表明您的心态是积极的,对战胜病魔是有信心的。而在我们四个月的微信交流中,您仅委婉地对我说过一次自己的病况。更多的,是您发给我的搞笑视频、音乐相册、风景特写以及您满意的书法拍图;甚至,您还给我发过《鲜花开放满天庭》的黄梅戏片段、《梁祝》舞曲等,兴味多多,意趣盎然,以致我竟没觉得您是一位重病在身的老人。

5月27日,在收到出版社用您题写的书名制作的《西路苍茫》书模后,我遂即转发给您:“钟老,感谢您为我题写书名,这是设计图模,请您过目。最近不见您的消息,深为担心、挂念。诚望早日康复!”

可是,我不知道的是,您再也不能回复我的微信了!

是晚,从机关食堂出来碰见精华,我对他说您的朋友圈已停止更新多天,几次打电话也无接听,深感异常、担忧。精华遂打电话向您老家的侄女寻问情况,竟然得到您已于二十一日去逝的噩耗,我顿时呆若木鸡,悲痛不已——这是我们,以及所有认识您的家乡朋友都不愿听到的世界上最坏的消息。因为悲痛、难过,我一个人在回家路过的襄阳公园坐了很久。在懊丧、追悔中打开与您的聊天记录,翻看您说给我的每一句话、发给我的每一幅图,眼眶不由一片湿润。尽管,微信里的文字您再也不能看到,可我仍然止不住给您发来了痛别的文字——

这么好的前辈,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我还在期待您夏天或是秋天回来老家,我去好好陪陪您呢!哀哉!痛哉!晚辈身处千里之外,未能到昆看您,也未能送您最后一程,非常不应该,非常对不起!

追悔莫及,悔已无从追回,我只能在痛楚中追忆与您的缘分过往——

二十六年前,我与同伴来昆明,您是那样热情地接待我们,您的豁达、洒脱、豪爽和睿智,让我们如沐春风,亲切无比。是的,我与您只见过一面,我与您只有一面之缘,但您亲和的笑容、爽朗的性格,一直都萦绕在我的脑海;您广泛的爱好、渊博的知识,一直都是我向往的灯塔;您乐于助人的义举善为、深长持久的故乡情怀,一直都是我尽力效仿的遵循。您写给我的一封封帮助我提高调研能力的书信,您发给我的一帧帧音乐相册和一句句勉励的“微语”,您寄给我的厚过砖头的《荆山读书》,您在病中安排家人为我裱装的“西路苍茫”题字,还有您在电话中爽朗而宏亮的声音......一瞬之间,都沦作了您在这个世界上的遗物,涨停为我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钟老,但愿我的这则发往天堂的微信您能看到——等我理顺好思绪,我再好好写您!

                                                   7

离开公园,回到家里,忆念您的心绪怎么都不能停止。

我再次打开您没有设限的朋友圈——您的微信始于2014年7月24日,止于2021年5月8日。在您六年零十个月差六天的微信世界里,您的二千三百多条“微文、微图”,不蒂就是精彩纷呈的“百宝箱”,抑或是书法、写作、摄影的“知识库”,更其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展陈馆”。

从中,我看到了您的退休生活是那样多彩、美丽,体会到了您的人生是那样充实、丰厚。您对社会的观察、对读书的痴迷、对著述的坚守、对书法的研习、对摄影的爱好、对战友的关爱、对亲友的帮助、对家乡的情怀、对人生的思考,甚至于对自己百年后的归宿等等,都可在您朋友圈里一览无余,悉收眼底。

2014年,您已是一位七十六岁的老人。可是,您对微信这种现代科技却接受得如此之快,熟练程度堪让同龄人汗颜。从手机摄影到短视频拍摄,从在手机上写文章到制作音乐相册,从发布自己的“微文、微图”到转发有意义的贴文贴图,从在评论栏里回复留言到一对一地与亲朋好友聊天,您无一不运用得得心应手,且制作、书写、发布的内容,让人阅览后精神振奋、受益良多。

当然,入“微”之初,您也像个咿呀学语的幼童。2014年您仅发圈十三条,其中十二条系手机拍图,亦无配文表述。2015年,您发圈二百三十九条,主要是自然风光、人物特写、书法作品等手机拍图,兼有一些释图配文。

从2016年开始,您的发圈数量与频度猛增,每天都发布一至数条不等。年初,您发布了自己制作的音乐相册,便一发而不可收,全年共计发布携老伴与战友、朋友外出旅游、回乡探亲等等音乐相册达一百一十多帧。特别是五月,您回故乡探亲访友,不仅拍摄了数张家乡新貌与自然风光,还翻拍了多幅故乡亲友老照片,并把原“炫丽相册”更名为“荆山相册”——您挚爱家乡的情怀可窥一斑。

这一年里,您在圈里晒出的有对《保康钟氏族谱》修订的建议,有中秋佳节给远方亲人的祝福,有教师节向解惑授业者的致敬题书,有给分别四十年再相逢的战友题字,有您手抄《道德经》的书法作品,有您游览名胜拍之地拍摄的石刻,有您珍藏和阅读的古今中外系列名著,等等等等。可是,更让我震惊和叹服的,是您装订成册、未及出版的十卷本《钟明喜诗词》、十八卷本《时事评论》、十二卷本《读书感言》、二十四卷本《读书笔记》、十卷本《明喜忆旧》、四卷本《评金瓶梅》手稿封面和卷册标识——这些立此存照,阵容浩浩,著述煌煌。虽不知共有多少字数,可我已先自拜倒、臣服在您的朋友圈前。

                                                    8

然而,让我钦佩、叹服的远远不止于此——

继续往下浏览,您执着的苦行僧般的坚守,堪称我等后学之楷模,堪称您光彩人生之一绝。

2016年12月16日,您开始在手机上撰写系列随笔《金汁河边的老人》。金汁河在您住宅之侧,您每天都要去河边散步。可您的散步带着观察、带着思考,围绕老年社会问题,您将自己随时随地的观感,以时评、以综述、以反思、以对比、以劝导、以建议等多种形式和表述方式,娓娓道出,每天一篇,不挪一天;而且每篇都配图,每天都发布。直到2017年12月16日,您还写了后记:“《金汁河边的老人》到今天整整写了三百六十五篇,言犹未尽,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到位......中国已经进入到老年社会,社会为主、家庭为辅的养老体系尚待构建。以家庭为主体的养老模式,使老有所养成了一部分老人的心结......要保证每个老人都有尊严地安度晚年,使他们在走向人生终点的路上不为缺医少食而仰天长叹,不为风吹雨打而腑地嚎啕。我非常同情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处境,也对城市一些孤独终老的人予以关注。但是,力不从心,只有侧隐之心......三百六十五天说的话,也只是点到为止。此为没有结束的结束语。”

您日写一篇,积腋成裘,洋洋四十余万言,我来不及一一细读。但从您的“后记”里,我读出了一位智慧老人,在耄耋之年里散发出来的精神光芒。您集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厚学养、深邃思考于一体,设身处地,细致观察,以老写“老”,为解决老年社会问题出谋划策、贡献智慧,在老有所为中实现老有所乐——这种人生境界,山高水长,令人景仰。

可是,让我景仰的还不止于此呀——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您除整理了《走进大理》《我走过的地方》《荆山微语》等上百万字的系列旅游笔记及微信对话发布至朋友圈外,从2018年2月13日始,到2020年5月2日止,您将过去读过的部分书籍予以重点浏览,在手机上写读书随感,汇集为《荆山读书》,受到微友们的深度关注和好评。在逐篇修正文字后,您在朋友圈里说:“读书很累,写一篇心得体会更累,修改自己觉得不满意的东西特别累。正因为‘累’,付出的心血,没有白累......人的意志,是无形的力量,它能够引领一个苦苦追寻的人穿越艰险,到达彼岸。”

在《荆山读书》后记里,您更是透漏了“到达彼岸”的心迹:“将读书心得汇集成书,给喜欢读书的亲友们留个纪念。读书是一种生活,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个人一生的功课,坚持不懈地读书,既可增添生活乐趣,又可清理灵魂上的陈渣腐土。我提倡多读书,也向大家推荐一些我反复读过的优秀作品。古人云‘书犹药也,可以医愚。’我的体会是:读书可以广交朋友,可以扩大视野,可以提升境界,可以增强思想免疫力、强化精气神!读书吧,朋友!”

您,一位爱读书的智慧老人,以您一生的践行,以您厚重的《荆山读书》,掷地有声地告诉我们:

——读书吧,朋友!

                                                            9

岁月易逝,精神永存。

钟老,我们只见过一面,您的浩繁作为我知之不多,您的不凡生平我亦知之甚少。为了把追忆您的文章写好,我向您的女儿钟玲征集到了您的生平,不妨实录于此——

钟明喜,1938年7月21日出生于湖北省保康县欧家店代池河,1944年在私塾读书。1952考入保康县二中,后因家境贫寒掇学务农。1955年被选至当地村小任教。1958年入伍,1964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兵学院,历任学员、排长、连长、教导员和团、师政治部干事、秘书、科长。1978年转业到昆明,先后在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委政研室、禄劝县政府、市旅游局、市土地局等单位任处长、副县长、副局长等职。1984年以来,先后兼任云南省社会学会副会长、云南民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昆明地名学会副理事长, 昆明书法家协会及中国土地书法协会常务理事。1991年聘为《云南土地》副主编、《昆明土地》主编。主要著述有《现代旅游理论与实践》《我眼中的云南旅游业》《民族社会学研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禄劝县脱贫研究》等,曾多次获得云南省、昆明市社会科学成果奖。1996年至今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著有《我谈金瓶梅》《金瓶梅通信》《金瓶梅人物论》。另有《钟明喜诗词》《时事评论》《读书感言》《读书笔记》《明喜忆旧》《明喜游记》等二十多部手稿,共计九百余万字。

至此,您的煌煌著述我才详知其字数,您的勤勉奋进与术业有攻我才得到真正领教。而您微信朋友圈的展示,那仅仅是您累累硕果的冰山一角呀!

您走得过于从容,以致家人至今都不敢相信而深陷痛苦难拔。在您离开家人整整一个月的父亲节那天,您的孝顺女儿钟玲用微信向天堂的您祝福节日快乐。末了说:“父亲的微信,记录着他众多的故事和作品,是极有意思的老年人晚年生活全记录。他的微信我将保留并一直开放着供大家怀念!”

知父莫过女。您的女儿爱您、懂您!她做得多好啊——向大家一直保留和开放您的微信世界,使您的亲朋好友随时随地都可瞻仰您的精神遗产,缅怀您的勤勉作为,也使我有了一个继续向您讨教的平台。

钟老,您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