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韩建国的头像

韩建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23
分享

邂逅西园

                                                

清晨,格外意冷,被晚霜光顾的草坪上,齐刷刷地布满了莹白,漫步于铺满鹅卵石的林荫小路,向高凹不平的草地望去,有些刺目晃眼,泛着波纹。被初升不太耀丽的光束尽直揽沁,呈现出一片亮晶闪烁的折射。

  顺着路径驮步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人为随意放置的山石,石头倒是自然天成的角色,显得那么的成就,显得那么的从容,它显然具备了生灵的气息,随性地展示着天造之处、天作之合。石头的模样,看也不够,似乎看啥像啥,从正面,还是侧面,像卧龙盘绕、像猛虎下山、像羔羊温顺,一切全在自己刻意的杜撰和畅想。

  一路走进园中深处,林木逐渐地明朗,有规则排列的小树,挺直了身躯形成了片林。经晨风悄然吹过,小树耐不住微风的轻抚,弯着小腰似要与来这里的人们打着招呼、竞相呼应。四月的天,起伏不定,一会儿热度过足,一会儿又冷风亲近。受天气的做作,园内有些清冷,前去晨练的一些常客,自然减少许多。

  最令我关注的还是园中长得茂盛的枇杷树,还没到果实丰硕的时刻,垂涎它的吃友们不会及至,近距离观察枇杷林的枝桠,往年被人摧残的印迹早已消褪,随着残枝日渐凋落,生命力顽强地得以修复,从旧处的枝间又长出了新的嫩枝,渐渐的,依附在瘦弱的树体上相互慰藉、相互体贴、相互重温、相互整合。有些不知名的鸟儿,带着欣喜地鸣叫落于树梢,上下跳蹿,颤动着尾羽,不时地扬合、不时地颤尾,鸟儿在望着我们,似乎在与我们认真地对话,且煽动着顺滑的羽翅,想要抗议着什么?难道在抗议着人类为何置树者不顾,还要任意践踏自然赐予的收获!

  西园的中心点,恰是起到骨架的作用,园中的小池,安静地籿托出西园的点睛之意、契合之情。下入几阶,池中的水面上长满了睡莲,不是太多,有时矜持、有时调皮、有时随风起舞,这欢快的场面,似要把这里当做是展露清影秀色的舞台。睡莲与古人赞美荷花时极为相似一景,有过媲美之势,睡莲不及荷花的张扬,所以古人描绘荷花的美极是盛极。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笔下的《问莲》:花中君子来哪方,亭亭玉立展娇容。暖日和风香不尽,伸枝展叶碧无穷。纵使清凉遮炎夏,为甚委靡躲寒冬。既然不愿纤尘染,何必立身淤泥中。此诗的作者试图通过以莲的清爽,以莲的孤芳傲洁,来披露时时对事物的理解与判别,来诠释自身高风亮节的情怀,他融莲奇境中倚莲而不染,以事感伤、以物树人、以镜照影。特别是他的《爱莲说》鲜明地阐述了莲的洁,突显它的圣洁一说,大有抒怀自己的洁身自爱和气节,作者着重描写了莲的脱俗、莲的大雅,大赞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他寄予自身理想的完美主义人格魅力所在,鄙弃那些贪图富贵、享乐己私的污者。

 因为有园、因为有了莲的植入,给西园增添了不少填景。虽然睡莲不能等同于荷花的极致、荷花的惹眼,但她有过莲中赞誉的那样,有人这样评价她的魅力、她的妩媚,犹如“莲中睡美人”之说,倒是贴切地赞美她的华贵、她的羞涩,她是莲中另一道靓丽的至美,另一种别样的意境。此时的睡莲还在沉稳地生长,还在尽意地伸展柔嫩的臂膀,还在聚集着能量,还在等待合宜的时节去展示身姿、去孕育新的华采和新的生命。

  水池的一侧,立足几处乳白的桅杆,乳白油亮的帆布被下面的桅杆撑得紧紧满满,没有一丝的杂糅、没有星点的褶皱。此情此景,近观桅杆的落处,显然不是太过宏伟、太过大气磅礴。看着这别有西式的添色,不禁有种傲气的骨感,从下往上望去,桅杆直插云霄的感觉颇为壮观,再加上桅杆上刻意缔造的帆布,造型不一,大小不同,层级之间匹配着自然天成的布景,有一种效仿大海里劈波斩浪、勇于前行的航船。似乎在翘首以盼、在等待前来乘坐的人们、在期望有识之士、怀才聚能的智者前来驾驭领航。

  西园的西侧角处,大面积的竹林挡在眼前格外的清爽,置身于竹林盛境,堪称一道靓景。一年四季,竹不惧严寒酷暑,不怕风吹雨打,总是伫立在人们欣赏、崇仰的视线里。在这个季节,正是竹拔节的有力时期,竹的底部挺拔而坚韧地相互挤靠着、簇拥着,争相冲破被冬季束缚的冻土,将要展示各自的风采。四月的天气逐暖,更让竹林充满了生气,恰是一缕春风、一阵春雨的如约到来,听到的多是竹林在欢快地齐声歌唱,随春意盎然地印染,竹叶更是翠绿一些,颜色更加浓重一点。竹是众生而卧的群体,齐生齐灭,相互体察着彼此的友谊和爱怜之情。风吹竹林倒伏,竹影交叉瑟瑟起舞,竹是四季轮回的领悟者,又是自然界知名的舞者,闻风竹舞起风铃,沙沙的,竹叶抖空灵、萦绕园中曲。

  我喜欢竹的青体,更喜欢竹的韧劲,看竹、论竹,痴愚竹意,心随竹恋,确发现,空有赞竹之美誉,不及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笔下的竹颇有一番意蕴和向往。他的一篇《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西南北风。此诗鲜明地指出郑板桥一生的墨染创作,离不开竹石的两相媲美、两相依托、两相附和,他通过对竹石的依恋和更深层次的意会,从而创造出过多令世人称奇的传世佳作。历代文人墨客都有一定的成长坎坷历程,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逐渐成为一代大文豪,这种积累、这种传承,这样的过程必是发自内心对艺术修养的不断汲取、不断领会的。

 而西园的竹虽不是居山石作息,但凡有竹成林的意境,还是令人畅想、还是令人神驰、还是令人眷恋。仰观西园的竹林,气度稍显一丝的稚嫩,尽管竹荫覆盖高耸林立,受春阳刻意滋润,竹梢更是劲道地抽出软嫩的竹芽,此刻的枝桠上还残留着竹皮的留痕,还没有完全褪去,竹梢劲拔、独自抽身,稍显弯曲一点。竹节上的芽尖颜色呈现浅绿,比起老枝稍感青黄一点,竹芽的嫩极犹如清明前刚采的茶尖,看上去,有一种想要认真品尝的念头。我知道,竹叶也是一道由来之久的茶饮,对竹,不会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去取之效用,更不忍打破这时时的宁静和索取。读懂竹风正盛时、竹意正浓时,怅然间,一阵嬉笑即快进入耳膜,顺着竹林的隙间,几个顽皮的孩童,正努力穿插于竹林的身处游离,不时地攀枝戏耍、上下蹿跃,看这情形,有如效仿电影《卧虎藏龙》中的镜头,再现浩瀚竹海间武技超群地厮杀场面,甚为壮观。

  西园的美,不是自然天成,也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是后天人工的造作,经过近年来不断的地改造与开发,西园逐渐显现出特有的成熟和规模。民生工程是人们生生不息的根源,而西园的再现,见证了谷阳城的变迁与发展,西园是城市的眼睛,看穿了浮世华年,西园是家园清爽的外衣,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护航庇护,西园是小城环境的代言,更是我们的肺之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