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经常听到一句话:“小孩盼过节,大人怕过节”。
那时候对“大人怕过节”着实很难理解,心里总在反复琢磨:过节可以休息而不用干活,可以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可以和亲戚聚会,还可以做太多平时不可以做的事,本应该是一件大好事呀,大人们为什么会“怕过节”呢。逐渐长大了以后才知道,当时自己的想法其实就是小孩的想法,正是因为所有小孩都这样想,所以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才会十分盼望着过节。
一度时期人们整体的生活水平,决定了过节时候总体的氛围。
我们这一代人小的时候,国家和社会发展没有现如今的水平,节日当然也就过得没有现在的隆重热烈。那个时候,农村人主要还是凭着在土地里老老实实种庄稼维持生计,粮食大抵可以自给自足,但是每户人家的兜里却都没有太多的现金可供支配。即便如此,小孩子们仍然急切的盼望着每个节日的到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虽然田地里的农活需要一如既往的进行,家里所有人也无暇停下忙碌的脚步,可是节日期间总要做些好吃的改善改善生活,大人们对孩子的要求也比平时放松了很多。正所谓简单即快乐,简单即幸福,所以那时的“孩子们”在过节期间,是快乐的、幸福的。
进入新时代,国家变强大了,社会发展了,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农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如今的农村,人们可以发展种植、养殖等各种各样的产业,可以外出打工赚钱回来改善家庭生活。只要肯辛勤劳作,只要能勤俭持家,多数人家都已经全面过上了小康生活,除了吃不愁穿不愁以外,每个节日,都有了一定的可以使用的现金。上学的孩子到了传统节日都可以放假回家,暂时离开辛苦的学校学习生活,脱离老师和校纪校规的约束,也可以吃很多好吃的东西,这些东西虽然在平时也可以吃得上,但过节期间因为心情的不同,食物的味道大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现在的“孩子们”在过节期间,也是快乐的、幸福的。
而对于大人来说,需要考虑的东西就要复杂得多。
因为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时段,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单位的主力军,一年四季都要工作、劳作,都在为全家人的生活打拼。经济总体不是太充裕时候的“大人们”,以及生活不断改善之后,经济已经相对宽裕起来以后的“大人们”,甚至今后国家和社会更加发展之下的“大人们”,在每个节日来临之际,都需要经过一段“怕”的过程。
每个节日,都需要提前考虑所有家庭成员的吃穿用度,要应着节日传统,想办法筹集所需要的节日物品,比如清明节要采购祭祖所需的香钱纸火和招待祖先的鸡羊猪等祭品,中秋节得购买月饼或者饼干糖食,春节要筹办供佛敬神的各类供品和食物,虽然好多东西最终都落入了自己和家人的口中,但是没有一定是不行的。所以过节意味着要比平时支出更多的钱,付出很多的精力,于是乎才有了大人怕过节的说法。
我的孩提时代,一样也盼着各个节日的到来。后来有了一份工作,随着年龄的增加,直到如今人到中年,与所有同龄人一样,经历了“盼”到“怕”的整段历程。
孩提时代对过节的“盼”,盼的是节日期间能够体传统、享用美食、少受约束、放心玩耍,盼的当然还有美好的生活、美好的明天。
如今阶段的“怕”,完全是对肩上承载着的工作的、生活的、单位的、家庭的各种责任的深刻认知。每个节日本身是否快乐、能否快乐已然变得无足轻重,每逢节日,总需要不断的反思工作措施到位了没有、落实了没有,是否能够完成职责使命。还得反复祈祷老人身体健康、家人平平安安。虽然无需再缺乏筹办节日所需食品、物品的资金而担忧,但是对单位、对工作、对家庭、对家人怀有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总使得每一天都过得战战兢兢,总使得每个节日都过得战战兢兢。尤其节日之前和过节期间,面对格外的忙碌,甚至有种疲惫不堪、心力交瘁之感。
过节本身并不可怕,还应该高兴、庆祝,所有的“大人们”怕过节,其实是源于身上的责任和肩上的担子。一个没有责任感和不想着承担责任的人,是不会怕过节的。而总在想着如何去履行好自己责任的每一个人,不单是怕过节,其实每时每刻都在“怕”。
这种“怕”,是一种敬畏,对法度的敬畏、对责任的敬畏。人生本如此,对于心存敬畏者,未来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