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郝军的头像

郝军

网站用户

小说
201812/29
分享

大唐良吏倪若水(4)连载

                                        治蝗记

      公元715年六月,即唐朝开元三年,山东省发生重大蝗虫灾害,蝗虫所到之处,田间禾苗立马被狂嗜成光杆,其蹂躏之境况,令人目不忍视心痛不已。在当时,人们深受封建迷信影响,认为蝗虫就是“蝗神”,是老天爷派遣下来的,应该顶礼膜拜恭敬送“蝗神”出境才是,故人们不敢捕杀蝗虫。只会烧香拜佛请老天爷帮忙把“蝗神”请走。

唐玄宗和很多官吏也认为蝗灾是天灾,是因“不德”所造成的,想以“修德”来驱使蝗虫离开。时任宰相姚崇站在法家立场,认为蝗虫是侵害掠夺人口粮的敌人,是从“人口夺粮”,必须消灭之。于是,姚崇根据蝗虫趋光特性,提出用“篝火”诱杀和“开沟陷杀”相结合的办法消灭蝗虫,并禀奏唐玄宗派出大批御史赶往灾害事发地,督促当地州府县衙发动群众大打一场“粮食保卫战”。

斯时,在朝官员议论纷纷,认为蝗虫铺天盖地,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消灭也是杀不尽;皇帝唐玄宗听了大臣们的反对意见,自己心里也是怀疑不止。姚崇力排众议,对唐玄宗说:“现在蝗虫在山东省比比皆是,如果不立即消灭之,将危害益重,难以收拾残局。”姚崇接着说道:“如今河南、河北之地的老百姓,逃荒避难,很多人成了流亡者,当地居民所剩无几。岂能坐视蝗虫蹂躏禾苗损害人们的利益而不管呢?而不去拯救于老百姓于水火之中呢?”姚崇心潮澎湃激动不已道:“借使消灭不尽蝗虫,也比养着蝗虫,让它恣意妄为强吧!”唐玄宗在姚崇苦口婆心地说服下,听从了姚崇的建议。

没想到,当朝另一个宰相叫卢怀慎,时称“伴食宰相,”卢怀慎崇尚佛学,真是“走路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卢怀慎听到姚崇的建议后,便急急忙忙找到姚崇,提议道:“认为杀死蝗虫太多了,恐怕有伤和气。”

姚崇辩论道:“过去楚王因吞吃蛭而治愈自己的病,孙叔敖杀死长虫而引致福报,无奈,不能忍心蝗虫危害作物,而忍心看着人饿死呢?如果因消灭蝗虫而招致祸害,那么,我姚崇甘请自己担当!”

越明年,即开元四年农历正月辛未,唐玄宗委以尚书右丞相倪若水重任去汴州任刺史兼河南采访使。

这个尚书右丞倪若水是何方人也?倪若水是燕赵人,龙朔元年,即公元661年,出生于河朔地区恒州藁城县倪家庄(俗称野庄)一个耕读世家,其鼻祖是赵国军事家倪良,是后发制人的战略战术开拓者。由于尚书右丞相倪若水一直从事自己擅长的文秘工作,在当时,尚书右丞是掌管朝内替皇帝制诰和发文之职,其作用之大可想而知,再说了,能够胜任这一职务,足可以妙笔生花,口才非凡,倪若水敬职敬业,一丝不苟,每次发文都获得皇帝赞誉。开元初年,紫薇舍人(不久,就改称中书舍人)倪若水奉诏去前线慰问常胜将军薛讷,倪若水不辱使命胜利地完成了任务,薛讷内心佩服紫薇舍人倪若水有着卓越的工作能力。倪若水不仅如此,还练就一手好书法,其韵味让唐玄宗阅罢不禁赞不绝口。让倪若水离开专长去任地方官,倪若水觉得在下面锻炼政绩难以彰显,只能靠老百姓的口碑方可塑造,方可回京城任职。

其实,在开元两年春天,即公元714年农历正月壬申,皇帝唐玄宗制诰:“选在朝为官有才识者到地方任职都督、刺史,地方长官比如都督、刺史有政绩者可到京城任职,使京官与地方官调换呈常态化。”

可是,当朝官员认为,在京城为官品味高于地方官。因此,京官们很厌恶去做地方官,可那些地方官去京城任职,其神态自然就趾高气扬,得意洋洋。

       这不,扬州采访使班景倩去京城任职大理少卿,路过汴州。倪若水闻讯好友兼同学班景倩路过,就设宴为班景倩饯行。班景倩与倪若水杯觥交错,兴致勃勃,不知不觉间,二人醉意盎然,倪若水拍着班景倩肩膀自嘲道:“班大人走好运了,那像我地位下降了。”班景倩闻听此言,更觉得飘飘然,戏谑道:“倪大人这次感觉惆怅了吧!”倪若水一听心里就不是滋味,醋意顿生。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倪若水望着班景倩远去的踪影和扬起的尘土,乘着酒性追跑了一段路程,倪若水手下官看倪大人有点寒酸和可怜,就给倪若水打气道:“倪大人不久也会回京城任职的。”倪若水伫立地望着扬尘,久久地回过神来,边往回走边说道:“班大人此行赴京任职,与登上仙途有什么两样呢?”

其实,倪若水在京城任职尚书右丞是四品官,而去外任汴州刺史和河南采访使是三品官,是佩戴金鱼符,穿紫色官袍,官升一级,可时任官员们并不这么认为。

公元716年烟花三月,皇帝唐玄宗派遣宫中宦官到江南捕获鵁鶄、鵗鶒等稀有珍贵禽鸟,想把这些珍贵飞禽放置于皇家园林,那些使者所到之处,尘土飞扬,噪声绕耳。有时这些使者为了抄近道,就肆无忌惮骑着马漫趟漫地里走,弄得春苗狼藉满地一塌糊涂,老百姓看着这些使者也是敢怒不敢言,没成想,老百姓背后的埋怨话让汴州倪若水倪大人听到了,心里就像开锅里的水一样,疙里疙瘩起来。“这怎么可以?”倪大人对内厮倪安说道,“你去备好马,叫上赵武李勇一块去看看!”赵武李勇是倪若水两个贴身护卫,飞檐走壁,擒拿格斗,也是刀枪剑戟样样精通,武功不可小觑。

那天,倪大人一行刚到汴州郊外,就看见官道上尘土飞扬,瞬间,就弥漫开来,遮天蔽日,真是甚嚣尘上。阵阵嘶鸣声,不绝于耳。原来唐玄宗派遣的宦官路过汴州,倪大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倪大人带领随处前去,截住了为首的使者官员,说道:“你们这么做,岂不是扰民吗?现在农民正在干农活,你们这一折腾,你们说,这农民们还怎么干活,再说了,庄稼让你们糟蹋了,这老百姓还吃什么?不能让老百姓忍饥挨饿吧!”那个为首宦官,一身黄衫,长着一双三角眼,此时凄迷着小眼,阴笑道:“倪大人,这可是皇帝的旨意,任何人都不得阻拦,闪开,让我们过去!”倪大人一听这语气,就气不打一处来,在马前挡着就是不让道。“快闪开!要是耽搁了皇帝的大事,倪大人可担待不起呀!”说完,就挥手让手下人硬闯,护卫赵武李勇扯出兵器,把硬闯的使者制服并拦截了下来。为首的宦官,一看这阵势,内怯起来道:“哎吆呵,倪大人敢截钦差,莫不是你吃了熊心豹子胆?”倪大人对这些使者施礼,说道:“你们先到汴州休息休息,我这就给皇帝写个奏折,希望皇帝打消这一主张。”这些使者面面相觑,一看到赵武李勇威武的气势,一个一个蔫了,只好就到不如达到,乖乖地进了汴州府。

      倪若水给皇帝唐玄宗上表进谏道:“现在农桑正是大忙季节,三农作苦,种田农夫持农具干活,喂蚕的农妇在采撷桑叶。而这个时候,皇帝你却广罗搜捕珍禽贵鸟,以供皇家园林之玩耍,大老远到江岭寻找,然后送回京城,路途遥远,水路舟船相济,陆路运送相递,运夫劳顿疲倦,苦不堪言。皇帝将所捕获禽鸟需要及时给它们喂食肉粮食,道路上的旁观者,还一直认为陛下是在看贱老百姓,而视这些禽鸟为珍贵之物,陛下应当视凤凰为普通鸟,麒麟为平常的野兽,况且鵁鶄,鵗鶒怎么能比呢?皇帝为什么拿它们如此珍贵呢?陛下昔潜龙藩邸,备历艰虞。今氛昆廓清,高居九五至尊,玉帛子女,充于后庭,职贡珍奇,盈于内府,除此之外,陛下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臣承蒙陛下厚恩,超居重任。臣本一介草民,常常想舍身效忠;臣本瓜子之心,常常想牺牲自己用来报答明主。瞻望国家社稷之忧虑,斗胆于陛下推心置腹,直言违背圣旨,陛下就是把臣放在鼎镬给蒸死掉了,臣也心甘情愿。”

皇帝唐玄宗看到汴州刺史倪若水到奏折后,心有内疚,觉得扰民,是不该做的事情。于是,唐玄宗亲手敕文:“朕本意是先少弄些不同类的鸟,可是那些使者没有认识到朕的本意,采鸟多了些。倪爱卿把事情本末一一道来,且言辞忠诚恳切,深称朕意。倪爱卿是个通达明理全才之人,正义敬重耿直,深具燕赵之遗风,故辍纲辖之重,委以方面之权。果然能闲邪存诚,守节弥固,骨梗忠烈,遇事不隐瞒,光明磊落。朕十分感谢倪大人的忠言逆耳,深为嘉慰。使人朕已量事决罚,下诏命令所捕之鸟一律放生,。今朕赐给倪卿棉帛四十段,用以报答卿的至真至诚之良言。”

      随后,陛下下令那些使者放飞疏散掉所获之鸟。

汴州老百姓闻听此喜讯,真是大快人心,他们齐聚到汴州知府,给倪大人叩头谢恩!感谢倪大人为民造福为民请命。倪大人看着这些息息相关的黎民百姓,热泪盈眶,连忙施礼,让大家平身。

这一年农历五月份,山东省蝗虫降临,举目观看,黑压压似一片云彩,劈头盖脸压来,嗡嗡之振翼声,搅得人心惶惶。这些蝗虫所到之处,那沙沙之吞噬庄稼的声音,响成一片,顷刻间,地里庄稼一棵棵成了光杆。接着,这些蝗虫之云状,刹那间,折叠成云团,一个个蝗虫抱着团打着滚向田里的高粱,谷子,大豆等田间作物飞去,它们糟蹋完这块地就又扑向另一块地,已成弥漫之势。

农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在他们心里,祖宗传承下来,这些蝗虫就是“蝗神”,只能烧香祷告,让“蝗神”自动离境。

这时,宰相姚崇给灾区发谍文,命令灾区人民捕杀蝗虫,可这些老百姓由于迷信,不敢下手,只好听天由命。

      汴州刺史倪若水也是如此,倪若水是饱学之士,是一代鸿儒,是靠笔杆子出身。倪若水小时就聪颖,幼有成德,七岁的时候,就能口诵万言。诗书礼乐之英,写文章也是妙笔生花。还未弱冠,其英名就以蜚声于燕赵大地。因此,书香门第出身的倪若水,现在要在一方执政,就好像让秀才上战场作战一样,确实有点硌脚。不过,倪若水是个忠厚正直之人,凡是是团结大多数,坚决地站在老百姓那一边。这次也不例外,执迷不悟的老百姓就是反对捕杀蝗虫,他们一天天在家里在田间地头,焚香祈祷。

对于姚崇的牒文,倪若水据理力争,反对捕杀蝗虫,至于来到汴州监督捕杀蝗虫的官员,倪若水拒绝执行。倪若水说道:“蝗虫的出现是因为天灾,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事情,应该修德来保佑。”倪若水接着说道:“刘聪时,就是经常捕杀后填埋,可是越捕杀蝗虫越多,造成的损害越大,所以说,不能捕杀蝗虫。”倪若水拒绝捕蝗御史,不听从命令。

姚崇接到汴州刺史兼河南采访使倪若水反对灭蝗的书函后,向唐玄宗禀奏道:“倪大人反对捕鸟得到了陛下的赏赐和嘉奖,这次又反对捕杀蝗虫,且冒死直谏,精神固然可嘉,可是,倪大人却不知变通,这件事情倪大人判断有误!”

      唐玄宗对姚崇吩咐道:“谁意见正确,就褒奖谁,就事论事,实行赏罚分明。倪爱卿是个忠厚耿直人,尔等绝不能轻侮他。”唐玄宗深深地爱戴倪若水,倪若水的岳父是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宰相狄仁杰(据倪氏家谱记载狄仁杰知倪若水忠烈,以女妻之,配狄氏,封贤淑夫人。)之女婿,狄仁杰是李唐王朝坚定的维护者,也是武则天时期的中流砥柱,为消灭武氏家族作乱,把江山传承给唐中宗立下了赫赫战功。狄仁杰这一巨擘,让李氏家族感恩戴德,铭志不忘。这次倪若水反对捕杀蝗虫,固然执迷不悟,可是唐玄宗还是宠爱有加,网开一面。

宰相姚崇唯唯应诺,从内心很佩服唐玄宗的宽宏大量。但是,姚崇在给倪若水发牒文时,措辞仍旧强硬。姚崇给倪若水发牒文道:“刘聪是伪主,德行压不住邪恶;如今,陛下圣明,德行远远大于不足,古时候,品德高尚的地方长官蝗虫因为其高尚的品德所感动,而不入侵其管辖地。如果说修行品德能够让蝗虫灾害避免,那么,你的管辖地出现了蝗虫灾害就是你品德不足所造成的吧!”

倪若水闻听后,无言以对,感觉自己确实做的过了,他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主张。于是,倪若水便给当地老百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到老百姓认清原委后,然后,带领当地官员与老百姓一道,战斗在灾区前线,点起篝火,广挖沟壑,让这些害人之虫葬身火海,看到沟壑填满的死去蝗虫,倪若水和战友们笑了,老百姓因之而欢呼雀跃。

后来,捕蝗钦差进行灭蝗统计,详细调查各州县捕蝗政绩如何?就数汴州处置得力,成绩显著,消灭蝗虫十四万担,成了当时灭蝗的典范。

由于是连年蝗虫灾害,因政府措施得当,老百姓齐心协力,共同作战,才没有让人民达到忍饥挨饿的程度。

公元716年(开元四年)农历十一月初七,宰相卢怀慎病入膏肓,自知大限已到。临终前,卢怀慎向唐玄宗推荐了广州都督宋璟,尚书左丞源乾曜等良臣,可替代他的宰相职位。

卢怀慎一生推崇佛教,光明磊落,遇事办事总是谦让推后,因此,被世人称为“伴食宰相”。可卢怀慎勤俭节约廉洁奉公,两袖清风,身为宰相,却不经营资产,经常把俸禄送给亲朋好友,这也让老婆免不了清贫,其所居住的园宅也是很简陋,甚至不蔽风雨。卢怀慎儒雅清廉,潜移默化地净化了奢侈豪华之风气,可谓时代楷模。当时有很多人向他学习拿他当榜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姚崇为政精明干练。有一次,姚崇家里出了事情,便向唐玄宗请假十天,等他回来后,就将堆积如山的政务很快处理完毕,心里很是得意。一天,他问中书舍人齐澣:“我这个宰相,在历史上可与谁匹配?”齐澣刚想张口,姚崇紧接着一句问道:“我跟管仲晏婴两位宰相比,差不多吧?”齐澣回答道:“你说的俩宰相虽然不能对后世施行他们的政治主张,可在当时很实用,很受欢迎,至于您所施行的政治,则随时随地可以变化,单从这一点来说,您就比不上人家。”姚崇心有不甘地问道:“那我到底怎么样呢?”齐澣回答道:“姚大人足可谓救时宰相。”姚崇一听,高兴不已,拍手叫好道:“救时宰相,岂易得乎!”意思是,我能有“救时宰相”这个称谓,也是不容易的。

不久,姚崇得了病,他染上了疟疾,在京城大宁坊罔极寺养病。唐玄宗经常派人去看望姚崇,时任宰相源乾曜提议,让姚崇在中书省四方馆宰臣议事的地方养病,并使家里人到里面照管,唐玄宗依允。姚崇推辞道:“四方馆内有簙书,病人住在那里不合适。”唐玄宗说道:“设置四方馆,就是为了让官员议事,让卿住在那里,是为了国家社稷。朕恨不得让卿搬到禁中来住,别再推辞了。”从此以后,每当有国家大事,唐玄宗依旧征求姚崇的建议。

      姚崇为政很有一套,但他对自己的孩子管教不严,有点放纵。他的三个儿子,长子是光禄少卿姚彝,二儿子是宗正少卿姚异,三儿子是礼部侍郎、尚书右丞姚弈。除姚弈性情温厚,处事严谨外,其他两个儿子交友广泛,贪污受贿,都是声色犬马之徒,已经引起了公愤。这两个儿子仰仗老爷子是当朝宰相,便作威作福,拉帮结派,吃喝嫖赌,无恶不作。时人惹不起却躲得起背后便讥讽姚崇治理国家大事可以,就是管教不好自己的儿子。

姚崇有个亲信叫赵诲,这个赵诲品德恶劣,贪污受贿被人揭发。唐玄宗亲自审问,律当死刑。姚崇亲自找到唐玄宗说请,要求免罪。唐玄宗对此耿耿于怀,很不满意,认为姚崇这是包庇干预内政。姚崇一看大事不好,意识到后果很严重,便自行惭秽,屡次向唐玄宗辞相,也推荐宋璟替代自己为宰相。

虽然姚崇后来辞了相位,唐玄宗深知姚崇是治国之能臣,还是让姚崇五日一临朝,逢有重大事情仍向他请教,对他宠爱有加,开元721年,姚崇病逝,享年七十一岁。

倪若水在治理汴州期间,独尊儒术,于是在当地建立官学和私塾,大力提倡儒家思想教育工作,亲自上课堂为学生们讲课。倪若水教学是因人制宜,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对学生也是平易近人,培养出了不少青年才俊,国家栋梁之才。他自己自掏腰包为上不起学的学生付学费,劝生励徒,颇受学生们的敬佩和爱戴。在农业方面,倪若水调研时,常常与老百姓促膝交谈,身体力行,在不同领域与老百姓风雨同舟,肝胆相照。

三年后,即公元719年,倪若水因政绩突出,唐玄宗调倪若水回京城任职,倪若水与接任交接完手续后,与内厮倪安刚刚走出汴州知府大门,就看见门口聚集了很多老百姓。他们一看见倪大人出来了,便不约而同地说道:“倪大人,汴州老百姓离不开您呀!”于是这些老百姓都给倪大人叩头,有的手里拿着鸡蛋,鸭子,水果,酒菜等等,他们高高地举着,请倪大人收下,倪若水心潮澎湃,感动不已,两眼热泪已盈满了眼眶。

倪若水一行人骑着马渐行渐远,老百姓目送着大人直到背影渐渐地消失在视野里。

倪若水回京后,复任职尚书右丞,因其为政殚精竭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久,因病逝世于长安之私宅永嘉里,享年五十八岁。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