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基竹的头像

黄基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26
分享

居有竹

我此生与竹有缘,平生爱竹。

名“基竹”,乳名“竹娃儿”,绰号“竹圪篼”,朋友爱称“竹哥”,笔名“竹箫”, 自号“青竹居士”,网名“竹箫横吹”,网上文集名“竹本无心”,书斋名“青竹居”,QQ空间名“松梅之友”,且烦请友人治有一枚“松梅之友”印章,松、竹、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松梅之友”者,竹也。

苏东坡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贪念较重,既想“食有肉”,更想“居有竹”。

年少时在五凤溪老家,房前屋后沟垄河岸到处都是竹林盘,慈竹、黄竹、芦竹、斑竹……更有那众多的竹制生活用品:背篼、箩篼、箢篼、筲箕、撮箕、簸箕、竹篮、竹椅……还有许多自制的竹哨、竹笛等竹玩具。那时,我们常到竹林里玩耍:捉迷藏、打仗、掏鸟窝、捉笋子虫……捉到笋子虫后,用干竹叶烧烤了来吃,也曾用笋壳毛欺负小女孩。我们还用斑竹枝制作钓鱼杆到河边钓鱼,用慈竹制作籇子到河里捉鱼,然后将所获之鱼装在竹制的笆篓里。那时的生活,实可谓“居有竹”也。

读初中时,袁鹰的《井冈翠竹》一文中那个“竹叶、竹枝、竹鞭、竹根”的排比句至今还记得,文中所表达竹的那种宁折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我。凡遇到与竹相关的古诗词,必细细品读。遇到与竹相关的图画,也要多看两眼。清人郑板桥擅画墨竹,他那首著名的题画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描写了竹坚劲不折的精神。它深深地立在脚下的土地,不管风吹雨打,却依然坚挺。

当我拥有一方阳台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在阳台上种上竹子。阳台规划设计时,我首先想到种竹的位置,出客厅右边,沿隔墙脚砌了一长条型花台,当这花台初步成型时,我不惜影响其他装修工程,急找人运来沃土填入花台。至于种什么样的竹子,肯定不能种老家那类高大的竹子,只能种些观赏性的矮小竹类。至于种苗从何而来,最初想的是从哪儿去“顺”点,竹类生长能力强,只要给主人说清楚,分享点应该没问题。于是我就到处留意:公园、路边、别人家的花台,但都无从下手。然后又到花鸟市场去看了几次,但却未见有出售的。最后想到万能的“淘宝网”,一搜索,果然如愿,便从网上购了十多株紫竹、金镶玉竹,当竹子运到时,急忙种入花台中,通过精心管理,全部成活了。当竹笋破土而出、拔节成长之时,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其万一的:初生、新奇、生命力、向上、如箭……如今,它们虽然禁锢靠墙一带的花台内,却俨然是一片竹林了。

阳台上另外还有几盆竹子:文竹、云竹、棕竹、水竹,郁郁葱葱。还有两个长满多肉植物的绿意盎然的竹圪篼。

我的青竹居中悬挂有两幅墨竹图,一幅是胡志刚先生画的,画中还题有南北朝刘孝先的《咏竹》诗:“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装裱时把汤文俊先生为我题写的书名“竹箫横吹”组合上去,显得和谐而美好。一幅是《竹影清风》图,墨竹是但红能先生画的,画名是廖继礼先生题的。书斋中的书架是楠竹的,笔筒是竹制的,连我读书、写作的座椅,也是一把跟随了我几十年的竹椅,虽几经搬家,但一直舍不得丢它。写久了,坐酸了,伸伸腰,听听它“吱吱嘎嘎”的声音,然后又安下心来继续敲击键盘。

每当生活疲累时,只要一见到书柜上那尊挚友所赠的竹制弥勒佛,他的笑容,他的大肚,瞬间令我对生活又充满了乐观和希望。

伫立阳台朦胧的月光下,看竹影婆娑,听竹叶簌簌,“居有竹”,确实惬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