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秋风草渐黄,一阵秋雨天转凉。
凉风习习,我们低语着漫步在仓山古镇那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今天不是周末,游人不多。
一道宏伟高大的黑色门墙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古街上赫赫有名的帝主庙,大门由一道主门和两道侧门组合而成,主门门楣上方有“帝主庙”三个篆体大字,整个门墙全由黑色砖块和石头混砌,上面雕刻有精美的动物、人物和花纹等图案。走进帝主庙,精湛雕刻的巨大的柱子映入眼帘,柱头上的龙盘花、龙舒身、龙展翅、龙夺宝、双龙戏珠……雕绘得栩栩如生。庙内布置有精美的漆器和浮雕,每一幅作品都叙述着一个个神话传奇故事,如“八仙过海”、“姜太公钓鱼”等等。一边游览,我一边指指点点的向她卖弄、兜售着对帝主庙的一知半解:很多外地人常常犯两个错误,一是认错字,认成是“帝王庙”。门楣上的那三个篆字,人们很容易把那“主”字误认成是“王”,还在于人们通常熟悉“帝王”,却很难听说这“帝主”二字。二是会错意,认为它既名“庙”,肯定是座供和尚参修、住持的寺庙,可它实质上是座会馆,它是“湖广填四川”迁入仓山的湖北麻城籍“帝主会”会众修建于清代雍正年间的会馆。会馆座南朝北,复合四合院布局,中轴线上依次为牌坊式山门、戏楼、耍楼、正殿,中轴线两侧建筑为左右迴楼,前窄后宽呈八字形,占地面积1947平方米,会馆内尚保存有“麻城县帝主会”等碑刻。帝主庙古建筑群保存基本完整,气势宏大,是为数不多的四川会馆建筑的代表性作品,也是方圆数百里民众进香朝拜的首选之地。帝主庙是仓山镇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建筑之一,历史上它几经变迁,数度改造,历尽磨难。1940年帝主庙被改造为甘露中学,随后又有军队进驻,破四旧时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随后又被改成了粮库。在打造仓山古镇的过程中,帝主庙终于获得重生。我们走进与帝主庙内里相连的禹王宫,遗憾的是禹王宫毁损严重,如今仅保存中殿(观音殿)和正殿(禹王殿)及部分左厢房。禹王宫修建于明万历年间,坐西向东,原建筑为复合四合院布局,总占地约为2037平方米。如今,山门、戏楼、前院迴楼、厢房等建筑均已被毁。我们在观音殿的观音大士面前虔诚地许下了各自的心愿,然后又回到街上。仓山古镇的会馆庙宇众多,另外还有朝龙寺、大旺寺、城皇庙等等。
不知什么时候,天空飘起了小雨,一些游客被赶到屋檐下,你撑起雨伞,努力地举着小心地矜持地靠近我,努力将伞往我这边倾斜,见你吃力却温馨的举伞样子,我微笑着从你手里抢过伞柄,雨丝轻轻的洒在伞面上,洒在我的左肩上,伞下是两张不再年轻的面孔,你似小鸟般依偎在我身旁,唯愿,这雨,就这么一直下着。
这时,街边一木屋内传出《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的哀怨歌声。
还记得否!今年正月初九,你我邂逅于仓山古镇的“上九节”。
“上九节”的古镇热闹非凡,大乐广场上,演奏开始了,硕大如磐的脚盆鼓由缓而急地擂出一段应山击水的引子,紧接着铛铛、镲镲的轻扣慢和,似有细浪微风,凤翥龙翔……募然,数十副巨钹携雷挟电而来,霎时间鼓钹齐奏,铛镲交鸣,自是惊涛拍岸,天崩地裂,暴雨倾盆……如是激扬反复,渐后雨霁云收,天地复归宁静。与乐相应,舞蹈队不断变化,造型犹如“凤凰飞舞”“大鹏展翅”“比翼齐飞”……表演极富地方特色。
“仓山大乐”是这块土地发掘出来的瑰宝,被称为音乐活化石。“仓山大乐”以其乐器大、乐队大、曲目丰富、乐舞独特而著称。乐器大,因而演奏起来音色浑厚、音量宏大、气势磅礴。乐队由一大一小两部分组成,既能表现北方大锣鼓粗犷、浑厚、豪放的特点,又能融合南方小锣鼓的隽秀风格。据传“仓山大乐”起源于周代,周文王打了胜仗,将士们以盾牌相击,奏乐狂舞。这青铜盾牌奏出的音乐震撼了文王,文王下令铸青铜大钹以代盾牌,这就是周大乐。随后相应在汉代、唐代、宋代得到发展,南朝灭亡,大乐也随之湮灭。南北朝时期,一周姓的宫廷乐师颠沛流离来仓山定居,大乐因此由仓山的周姓后裔流传至今。“仓山大乐”属民族民间吹打乐的锣鼓乐类,乐队所使用的盆鼓直径1.4米,大钹一副4-8公斤重,马锣、苏钹、铰子等也相应很大。乐队分为两个部分,以头马锣、盆鼓、大钹组成乐队的主体,与之配合另一部分称凤尾,则由铛铛、苏钹、铰子等组成。据说最早的大乐舞队全是男士,唐大乐才融入女舞。乐舞队均不限人数,如广场表演,多可逾千人。这“仓山大乐”还进京表演,上过中央电视台呢。
古镇的“上九节”人气爆棚,既有气势恢宏的“仓山大乐”的视听盛宴,也有婀娜多姿的“太婆龙灯”的精彩呈现。
这时,只见一群穿着红艳艳的衣服、满头银发的太婆们舞着龙从古镇的一头走过来,一大一小两条母子龙,“好!舞得太巴适了!”看着太婆们矫捷的身手,将龙灯舞得很有气势,游客们连连称好,不但将巴掌鼓得啪啪响,还不断地将镜头对准太婆舞龙队。这支“仓山太婆舞龙队”已经有近30年历史,总共有27 个队员,其全部由太婆组成,年纪最小的58岁,最大的已经82岁,这支队伍不但在当地很有名气,还曾到大英、德阳等地演出过。
在这热闹中,你不知不觉的出现在我的视野中,走近了我的生活。
小雨如我所愿,一直细细的下着,我们来到朝龙寺前。朝龙寺依山而建,背负火焰山,下承郪江,建筑雄伟,层次分明,金碧辉煌,人们常常称他为 “小布达拉宫”。我们撑伞在陡峭的阶梯上拾给而行,由此想到布达拉宫那些一步一匍匐、一步一叩首的朝圣者,想到那些虔诚的佛教徒,也许真的能“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我们走出庙门,下到朝龙寺下的广场,回望朝龙寺,烟雨朦胧中透出一种神秘之感,从寺庙中传来隐约的诵经之声和钟磬之音。此情此景,面对这 “小布达拉宫”,不得不令人想到那布达拉宫之主,有天下第一情痴之称的仓央嘉措,想到他的那些凄美绝伦的诗句:“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而最令我钦佩的却是他的“不负如来不负卿”那游刃有余的角色转换能力。
我深情注目身旁的你,拷问自己:安能做到不负余生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