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浪之下
首发于《黑龙江作家》2022年第2期(总第197期)
作者:若楠
作为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与南方朋友一起聊天时,绕不开一个话题,就是黑龙江的大米。我确实吃不惯南方的米,因为它只是米,并没有“美味”为它加持,口感上就难免显得单调乏味。虽然,米,作为主食的一种,似乎不必太计较味道,但是作为北方人,更具体点说作为东北人、黑龙江人,对米的要求,在饱的基础上,必须要求它的“味”。很多南方朋友说,你们东北的米太饱人,油亮油亮的,不吃菜就可以吃上一碗,我们南方的米就不行。的确如此,正是黑土地,造就了东北米的“味”。
说来惭愧,在这片土地生活了这么久,我并没有真正走近过培育出如此美味的“米”的黑土地,在去北大荒之前,我并不觉得这是遗憾,因为在内心有一种谜一样的“地域优越感”——自家的东西,不必要太过放于心。但对外地的朋友介绍起黑龙江来,不讲讲这片黑土地,难免显得根基不稳。
北大荒,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位置,在全国人民的心中,那里还代表着荒凉、贫穷、一望无际的莽原和不见人烟的苍凉……即便我们经常说北大荒早已变成了北大仓,但是历史厚重的印迹仍然深深地铬印在普通大众的心里——那样一个边塞苦寒之地,变成北大仓,也仅仅是宣传上的要求吧。其实,别说外地人,就是我一个龙江人,对北大仓这个词也并不觉得有多么地真实,毕竟,“荒”到“仓”短短这几十年的飞跃,在现实体系中,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有机会随着省作协的采风团来到北大荒,来到农垦,对于我来说,是件幸运的事情。父亲经常和我说,你一定要到农垦看一看,没去过那里走上一走,你就不算真正的黑龙江人。
已经很久不坐大巴车出行了,从一座城市到另外一座城市,高铁之下,你甚至感受不到“旅途“一词,就已经到达了目的地。科技带来的高速便捷,也让一些事物失去了浪漫的过程与思考的空间。一路大巴车,让我拾回了久违的“旅途”之感,同时也让我一眼一眼地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土地的本身。
毫无疑问,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的印迹经过几千年的涤洗并未在这片土地断了传承,在今天,你仍然可以看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仍然能看到一头牛犁地的场景。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进步,每一次革命,每一次朝代的更叠,你都能找到隐藏在它背后“粮食”的影子,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基石,也是每个老百姓心中的底线。
如今的黑龙江早已经扛起了维护中国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任。
2018年9月,习总书记在北大荒建三江管理局调研时,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同时还强调说:“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当你站在建三江“万亩大地号”前,看着那片望不到头的金色稻田,听着新老农垦人自豪地介绍自己建设的这片土地时,你会真正感受到新一代北大荒人骨子里散发出的自豪之情、自信之心,如今的北大荒,早已是名副其实的北大仓了。在他们自信的介绍当中,我才惊觉,今天的农业早已不是固化在脑子里的那些古老的场景,而是在现代化科技的加持之下的科技农业。整片稻田,看不见一个人,全部由机械远程操作,从翻地到播种到收割到包装,几乎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无人化的现代农业耕种。从原来的靠天吃饭,到现在的靠科技吃饭,利用卫星、无人机、田间视频系统等等,24小时监控庄稼的长势及病虫害情况,第一时间掌握田间情况,针对不同地块、不同虫害情况,利用无人机定点喷洒农药。这些都让龙江的水稻种植充满了“科技范儿”。同时,农业科技人才,在北大荒这块土地上挥洒着汗水,也实现着自己的农业的理想。“每十碗米,有一碗来自黑龙江”,所言不虚。世界农业看中国,中国农业看黑龙江,龙江农业看农垦”,所言亦不虚。
今天的农垦人也并不只执着于传统种植,“禾田水稻”“蟹田稻”“鸭田稻”等特色稻业在北大荒渐渐兴起,“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探索种养循环的新模式,全程种植不使用农药化肥,只施用有机肥,实现有机种植,让北大荒充满“绿色”稻香。开展观光农业,“稻田画”成为了城市人打卡的新地标,它不仅仅是景观,更是让大众了解北大荒的有效平台之一,毕竟,像我这样对农业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人,可不在少数。
如今,在新一代农垦人的身上,你会非常明显地看到他们作为农垦人的自豪感,在他们每一句讲述、每一次的介绍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新一代农垦人的新思想,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传承”的力量。他们把老一辈农垦人的那种垦荒戍边精神,毫无遗漏地传承下来,成为自己精神血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给新时代北大荒精神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而老一代农垦人并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而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他们作为历史的一部分,承上启下,为新一代农垦人的生活、工作保驾护航。
新老农垦人共同组成了今天中国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基座。
在几天的时间里,我见识了新时代的北大荒,手摸着沉甸甸的稻穗,它虽无声,却让你心潮涌动,它虽无语,却让你热血沸腾。心里突然响起了“第一眼就看到了你,爱的热流就涌入心底……”的旋律,我瞬间就理解了那些曾经在北大荒垦荒过的人,一提起这块黑土地就眼含泪水,即便花甲之年,也要回到这片土地走一走,看一看。
我相信,滚滚稻浪之下的黑土地,不仅蕴含着各种矿藏,更包含着无数农垦人对新生活的向往,蕴藏着无数前辈的铁骨忠魂,正是他们一起谱写了黑龙江连续9年蝉联我国第一产粮大省的荣誉,粮食产量连续11年全国第一,实现从“荒”到“仓”的飞跃。